APP下载

体育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2023-06-19段娟娟李荣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宏观体育产业动力

段娟娟,李荣日

(1.山东体育学院 期刊编辑部,山东 济南 250102;2.华东理工大学 体育经济理论研究所,上海 200237)

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进入攻坚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必须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旧动力变革,进而实现质量变革。《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文件指出,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已然步入动力变革与质量变革的攻坚新阶段。薛昭铭等[1]119和张瑞林等[2]研究指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是内外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受哪些动力因素主导、体育产业从当前阶段怎样演化为高质量发展状态、演化机制如何等问题,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并未形成重要议题。因此基于体育产业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双重任务,系统分析体育产业演化的内外因素,探索核心主导因素与传导路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检验,进而揭示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提出体育产业演化的推进路径,以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在赋能经济转型、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等方面的作用。

1 理论逻辑

1.1 理论基础: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逻辑起点

20世纪70年代,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ructure)理论被提出[3]。它以“自组织”名义描述在非平衡态情况下,具有开放性的系统在涨落及关联放大作用下,实现了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的突变。1976年,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在“耗散结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和系统论述了协同学理论[4],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由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可以窥见一般系统自组织演化的重要特征:1)一般系统演化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开放的,无开放性也无自组织演化性;2)一般自组织演化的基本条件是远离平衡态。只有远离平衡态,才会使系统内部的非线性协同作用发挥威力,促使体育产业系统进一步形成巨涨落,产生质的改变;3)一般系统在变化过程中,有几类趋势会得到强化,逐渐形成序参量,促使系统不断向更高级、更协调的状态发展。

借鉴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与协同学理论,得到系统协同演化动力过程启示:1)开放性是系统演化的前提条件,也是系统演化动力产生的前提基础。系统在开放性条件下,作为控制变量的外界物质、信息和能量才能输入系统,促进系统内部的熵减机制。2)外界因素的影响及系统内差异性会导致子系统之间的竞争,由竞争产生协同,最终推动序参量的产生。3)序参量会以“雪崩”之势席卷整个系统,掌握全局,主宰系统演化的整个过程。

1.2 理论架构: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逻辑借鉴

体育产业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探究和解决体育产业系统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包含如何产生、如何传递、如何壮大、如何作用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过程。依据自组织理论和体育产业自身特点,本文构建了体育产业演化的协同动力机制逻辑架构(图1)。

图1 体育产业演化的协同动力机制逻辑架构Figure 1 Logical framework of collaborative dynamic mechanism of sports industry evolution

1.2.1 体育产业演化的外动力输入:控制参量 作为开放性的系统,体育产业在演化过程中时刻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与信息产生交换作用。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系统而言,其产生与发展也会受到外部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与作用[5]。

1.2.2 体育产业演化的主动力驱动:序参量 哈肯指出,不论什么系统,如果某个参量在系统演化过程中能够指示新结构的形成,反映新结构的有序程度,它就是序参量[6]。那么,体育产业演化的序参量即是从状态参量中产生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长期性,会对所有子系统产生支配作用。从我国体育产业的演化现状来看,2008年奥运会之后,随着国家战略调整,政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简政放权,以消费者为核心、体育企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系统演化步入新阶段[7]。体育产业系统的演化动力主要包含两个序参量:由消费方引发的消费驱动和体育企业方推进的创新驱动[1]119,即新时期以消费和供给为核心的竞争协同推演的消费驱动和创新驱动共同主导着体育产业演化进程和方向。

1.2.3 体育产业演化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外界环境影响下,在体育企业、消费者和政府3 个内部子系统的各自利益驱使下,体育产业会因内部竞争而产生混乱,然后通过内部协同合作力量逐渐探寻新的有序性和稳定性,最终会通过序参量的支配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并通过体育产业规模扩大、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体育产业绩效提升等来表征其适应性结果。

1.3 概念模型: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逻辑通路

1.3.1 外部宏观环境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直接影响 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关系密切。1)政治环境。产业政策是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样对我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8]。同时,全面推行体育产业的“放管服”管理体制改革等,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2)经济环境。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体育产业的萌芽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石。高雪梅[9]认为,长三角区域经济总量的持续高增长以及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是保证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对体育产业成长的影响深远悠长,如体育人口数量、民族文化特质、体育参与氛围等社会文化环境在作为促进体育产业演化的主要动力传导机制时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是不断检验庞大社会体育人口数量和浓郁体育文化氛围的重要推动力量[10]。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外部宏观环境显著正向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3.2 创新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作用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外部宏观环境与创新发展紧密相关,外部宏观环境的持续向好是创新发展的前因变量之一。1)创新发展需要雄厚的经济力量作支撑。经济环境改善为体育科技创新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同时经济环境的持续向好又刺激了体育消费的多元化、个性化和专业化,促进了体育产品的不断创新,进一步激发了体育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发展,因此经济环境是创新发展的前因变量。2)创新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首先,体育科技政策体系是社会各界进行体育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推手。其次,巨额的经费投入和资金支撑为体育技术创新、体育产品创新和体育营销创新提供重要保障。可以说,以政府为代表的政治环境是创新发展的前提条件。

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1)新时代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飞跃式发展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了无限机遇[11]。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以提高核心技术创新为重点,促使创新驱动成为体育产业发展主动力,从而推动资源优化、整合与升级,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和发展质量。2)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以提高产品创新为目标,如服务创新和运动项目创新等,这样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体育产业服务质量[12]。3)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样应以提高营销创新力为手段。企业营销活动已经从“以产品为导向”的时代过渡到“以营销为导向”的时代。因此,营销创新作为体育企业发展的灵魂,已经成为体育企业及体育产业发展的另一重要驱动力量[13]。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2:外部宏观环境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H3:创新驱动显著正向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H4:创新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中介作用。

1.3.3 消费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介作用 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后疫情时代引发人们对健康的不断深思,促使其对体育需求日益强烈,体育消费也迎来了新转机。1)经济水平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与消费习惯的改变,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体育消费者提供消费所需的货币[14]。2)近年来,各省域(市、区)政府相继通过发放“体育消费优惠券”、建设体育公共场地设施和体育场馆等举措,以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环境。3)体育人口的持续增长、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国外体育文化输入与国内体育文化的日益浓郁都成为激发体育消费活力、刺激体育消费的重要诱因。因此,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等是体育消费的前提或前因变量。

消费升级是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梁达[15]指出,产业升级的方向只有围绕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投资、创新和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产业投资和创新的积极性与有效性、提升产业竞争力。在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消费升级伴随着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体育消费结构的高级化,势必引领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助力体育产业驶向高质量发展轨道[16]。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5:外部宏观环境显著正向影响消费驱动。

H6:消费驱动显著正向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H7:消费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假设可知,外部宏观环境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直接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到消费和创新发展的中介作用驱动。另外,消费主体的需求变化、行为变化同样受到体育产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与作用。1)体育企业研发技术和技术转化能力的提升必然会带动和促进体育用品、体育赛事技术等体育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创新发展,进而刺激和激发体育消费需求和体育消费行为。2)在当今时代,电视、电脑、手机无时无刻不在充斥和刺激着人们的眼球,营销策略、营销手段、营销模式与信息化高度结合的营销创新发展,也会进一步加大对体育消费的刺激频率与刺激程度,从而带动体育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H8:创新驱动显著正向影响消费驱动。

H9:创新驱动、消费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中介作用。

依据以上理论推导与研究假设,本文提出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图2)。

图2 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Figure 2 Conceptual model of dynamic mechanism of sports industry evolution

2 实证检验

2.1 研究设计: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实践前提

2.1.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本文主要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选取体育产业动力驱动相关指标(表1)。4 个潜变量的观测指标主要借鉴了王先亮等[17]、邱洪华[18]、张振峰[19]、李荣日等[20]的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结合研究主题、专家访谈进行适当语境修改与补充,制成初级调查问卷。随后在50 份小样本预调查的基础上又重新完善,形成最终调查问卷。

表1 潜变量及观测指标Table 1 Latent variables and observation indexes

2.1.2 数据收集与处理 数据收集遵循随机抽样的标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来保证调研样本的广泛性和代表性。2020年3月至6月,本文以高校体育产业研究人员、体育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体育企业工作人员以及体育消费者为调研对象,线下和线上各发放问卷600 份。对回收后的问卷进行整理和数据录入,剔除漏答、乱答、错答等无效问卷,共计回收问卷1 102 份(线上有效回收544 份、线下有效回收558 份),有效回收率达91.83%。

2.2 实证结果: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实践基础

2.2.1 信度与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从调查问卷整体来看,克隆巴赫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2,大于0.9,说明调查问卷整体具有较高的信度水平。从调查问卷各量表来看,体育产业演化动力传导各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介于0.750 ~0.901 之间,大于0.7 的标准;组合信度CR 介于0.752 ~0.954 之间,均大于0.5 的标准值,且P<0.01,说明外部宏观环境、创新驱动、消费驱动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4 个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可靠性较强。2)效度检验。调查问卷整体KMO and Bartlett’s 检验结果为0.928,远高于0.50 的最低标准,说明调查问卷整体效度较高。从各量表来看,4 个潜变量的KMO and Bartlett’s 检验结果均达到大于0.7 的标准,且平均方差萃取量(AVE)均大于0.5 的标准值,说明本文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再者,本研究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如表2 所示,4 个潜变量的均值介于4.114 ~5.322 之间,标准差小于1.5。这说明4 个潜变量的测量量表聚合程度较佳,满足统计学的相关要求;且AVE 的均方根值均大于其本身与其他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说明问卷数据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2 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Table 2 Results of variable correlation analysis

2.2.2 结构方程拟合优度检验 运用AMOS 24.0检验模型的整体拟合度。结果显示,绝对适配度指数:χ2/df =2.563 <3,GFI =0.925 >0.9,RMSEA =0.048 <0.05;增值适配度指数:CFI =0.957 >0.9,NFI =0.932 >0.9,TLI =0.951 >0.9;简约适配度指数:PNFI =0.730 >0.5,PGFI =0.716 >0.5,表明体育产业演化动力传导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检验结果良好,模型有效。经验证,体育产业演化动力因素及传导路径统计结果如图3 所示。

图3 体育产业演化动力因素与传导路径Figure 3 Dynamic factors and conduction path of sports industry evolution

2.2.3 直接效应检验 由表3 可知,体育产业演化动力因素及传导模型中各直接路径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各直接路径具有显著影响效应。1)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3 个直接动力因素中,创新驱动影响效应最大,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350;其次依次为外部宏观环境和消费驱动,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320 和0.278。2)创新因素和消费因素作为因果变量,两条直接驱动路径中“外部宏观环境→消费驱动”和“外部宏观环境→创新驱动”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均为0.490,显著高于“外部宏观环境→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检验结果(0.320),表明创新力与消费力的不断提升对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此外,“创新驱动→消费驱动”的标准化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化路径系数,进一步表明了消费力提升的迫切性和消费升级的重要性。据此,本文提出的直接路径研究假设H1、H2、H3、H5、H6 和H8 均成立。

表3 直接路径检验结果Table 3 Test results of direct path

2.2.4 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Hayes[21]建议的Bootstrapping 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通过2 500 次的重复抽样和Bootstrapping 法中的Bias-corrected 法与Percentile 法检验,可知95%置信区间内(不包括0)P<0.01,该模型存在显著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为部分中介模型。由表4 可知,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所包含的3 条间接路径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各间接路径具有显著影响效应,研究假设H4、H7和H9 成立。其中,“外部宏观环境→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值为0.172/0.368 =46.74%,表明创新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间接影响力,且中介效应最显著;“外部宏观环境→消费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值为0.136/0.368 =36.96%,表明消费驱动对外部宏观环境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间接影响力;“外部宏观环境→创新驱动→消费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值为0.067/0.368 =18.21%,间接效应显著性相对最弱。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在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显著中介作用,更是当前阶段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的主导参量和序参量。

表4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Table 4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 test

2.3 实证讨论: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的实践反思

2.3.1 外部宏观环境: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由表1 和图3 可知,外部宏观环境改善关键在于体育产业政策发力、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提高和体育消费文化氛围培育。1)系列体育产业政策利好。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体育产业缓冲政策,以帮扶体育产业“恢复元气”。如国家体育总局相继颁布相关科学健身方法、体育行业有序复工复产方案、体育赛事举办指引等体育产业政策。但整体来看,全国体育产业专项资金建设不完善、体育产业针对性不突出等“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体育产业与金融政策扶持情况调研报告》指出,有17%的受访企业认为现有政策没有帮扶作用,54%的受访企业认为现有政策帮扶作用一般[22]。2)经济环境稳步向好起到了较强推动作用。我国经济的稳步转型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 834 元和17 131 元,同比增长3.5%和6.9%,对体育产业发展推动作用显著,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23]。但目前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比例较高,影响了体育消费支出,制约了体育产业发展。3)社会文化氛围日渐浓郁起到了强大的“固本培元”效应。尤其是体育产业人口数量作为实现体育消费市场增长的首要条件,2020年已达到4.4 亿人,2025年预计增长至5 亿人[24],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氛围日渐浓厚。同时,新冠疫情带来严重的生命与健康威胁,也促使人们更加倾心于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等根本目标。而体育观念的转变必将进一步促进体育锻炼人数和频次的明显增加,体育产业复苏在即。

2.3.2 创新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表1 和图3 可知,创新驱动的动力作用体现在科技创新所产生的联动效应和“蝴蝶效应”。《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实践发展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科技创新从单点突破走向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向体育产业发力,如体育用品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指导、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VR 技术、智慧体育场馆等。同时我国体育产业专利总体规模与增速都显著扩大,2018年体育产业专利累计总量达104 287 件,2008—2018年增长较快,总增速高达798.15%[25]。

总体而言,体育产业科技创新仍亟需补齐短板。首先,目前我国体育产业与科技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体育产业相关产品创新不够、体育技术创新成果转换不足。2017年仅耐克公司就推出41 项产品创新[26]。对比之下,我国的自主创新不足,未能形成强有效的驱动力。其次,体育产业与科技融合程度不深。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创新运用并未覆盖全体育产业链。

2.3.3 消费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发展的核心动力 由表1 和图3 可知,消费驱动力发挥的核心在于体育消费需求释放与体育消费行为落实。体育消费需求高涨与释放为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发展注入强劲引擎。目前中国经济的消费驱动转型已经拉开帷幕,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个人消费增长将会持续高于GDP 增长,预计2030年个人消费总额将比2015年高出3 倍[27]。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由2010年的105.5 增长至2020年的119.5,说明消费者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较为看好,消费需求旺盛,消费行为增强。居民体育锻炼需求持续加大,体育消费心理与观念的转变不断提升体育消费质量和催生新的体育消费模式。如居民更加注重健身器材、运动服装与鞋帽以及可穿戴智能健身设备等品质要求;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体育线上活动已迎来最大市场红利,微信群、Keep、咕咚、悦跑圈等运动App 用户规模空前高涨,2021年大众健身年平均总消费额为5 670 元,相比2020年增长35%,体育消费意愿进一步提升[28]。

整体来看,相比国外发达的体育消费市场,我国体育消费市场仍显疲软,提升空间较大。线上线下体育消费需求不足,消费行为受限。另外,体育健身消费场地和器材的刚性需求限制和体育健身消费互动交流现场体验限制,对体育市场发展形成一定阻力,对体育产业发展也产生不利影响。

3 体育产业演化的推进路径

3.1 强化外部宏观环境,夯实体育产业发展之基

1)政治环境。体育产业政策的关键是要兼顾供给方与第三方政策工具制定着力点,促使政策精准发力。首先,对于体育产业供给方,要进一步提高体育产业政策扶持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对成长起来的体育企业要进一步精准扶持业务对象,如对体育制造业要重点帮扶基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换;对发展有困难的体育企业应制定降低税收政策;对刚起步的小微体育企业可通过财政政策扶持。其次,对于尚未触及体育产业的第三方,国家也应重点提升审批、批准等强制型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放大税收优惠、投融资等市场型政策工具的功能作用,激励更多的社会组织加入。2)经济环境。重点提高居民相对可支配收入,如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应进一步通过稳房价、稳教育、降医疗,以提高居民相对可支配收入。同时,应鼓励和推进全国31 个省(市、区)设立相应的体育消费券专项资金,激励和提升居民体育消费支出水平,引导体育消费内容。3)社会文化环境。提升体育文化强劲影响力,如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多类型、多频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营造浓厚体育健身文化氛围,使居民喜爱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提升体育消费。同时,应提高体育人口数量和质量。加强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关注程度,健全学校体育教育内容体系;积极开展校园体育锻炼和赛事活动,并严格制定考核标准。例如:每名同学至少熟练掌握1 项运动技能,并养成长期稳定的运动习惯,才能成长为真正的体育人口,才能真正强化体育消费动力。

3.2 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体育产业供给质效

1)体育技术创新方面。首先,加强体育科技研发与创新人才的自身培育力度,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加强对国外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引进,为体育产业创新驱动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加强产学研的合作与协作,提升体育技术研发、创新的针对性及体育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其次,搭建体育科技创新平台,如体育科技园、体育科技孵化器、体育科技网络信息平台等,促进体育科技资源的配置与共享,为体育与科技融合创新提供重要抓手与支撑。2)体育消费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首先,紧跟时代潮流,加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创新和推广,如加强推广体育用品领域的健身器材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体育竞赛表演领域的VR 技术应用、智慧体育场馆建设等,以不断刺激和吸引居民参与体育消费。其次,促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融合创新是重要举措,要促进体育与商业、旅游、文化、民族传统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

3.3 释放体育消费,注入体育产业源动力

1)国家及各省(市、区)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居民“全民健身”“科学健身”“终身健身”的思想观念,继续推进“每天锻炼1 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口号,通过督促居民体育锻炼,进而主动参与体育消费,实现促进民生福祉和经济韧性的双重战略目标。2)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领域“科技创新+融合”,创造新产品形态、新消费模式,提升“线上+线下”体育健身消费、体育竞赛表演消费等感知价值和体验价值,形成“线上+线下”双轮消费驱动力。

4 结语

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已然步入动力变革与质量变革的攻坚阶段,必然在内外多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下历经较为漫长的演化过程。由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模型发现,外部宏观环境、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对体育产业演化均具有正向动力效应。其中,外部宏观环境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部动力,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是主动力,且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在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多重中介作用。未来,应强化外部宏观环境,夯实体育产业发展之基;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体育产业供给质效;释放体育消费,注入体育产业源动力。以期更好更快地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进而更好发挥体育产业在赋能经济转型、满足人民幸福生活需要等方面的价值作用。

猜你喜欢

宏观体育产业动力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宏观与政策
动力船
宏观
宏观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