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筋小麦品种筛选初报
2023-06-19任红晓李建波宗丽娟姚振刚左桂芳
任红晓, 李建波, 王 贺, 宗丽娟, 姚振刚, 左桂芳
(石家庄市藁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石家庄 052160)
小麦是最重要的谷物蛋白来源[1]。藁城区地处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河北平原中南部,年平均气温12.5 ℃,年有效积温4 100 ℃,年日照时数2 711.4 h, 日照率56.7%,年平均降水量494 mm,无霜期196 d[2]。石家庄市藁城区是河北省的主要麦区,近几年,该区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特色加大粮食种植结构调整, 其小麦常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3.33万hm2左右,秋粮3.7万hm2,形成了夏粮优质强筋小麦,秋粮双高大豆和优质玉米并重,特色鲜明的种植结构。为丰富藁城区强筋小麦种植品种,本研究选取了河北省主栽的10个强筋小麦品种进行试验,对其综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进行深入评价,筛选出有重大推广和加工应用价值的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品种,同时为石家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以促进藁城区小麦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促使农民增产增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品种为轮选45、轮选49、藁优5218、藁优5766、藁麦5818、石4366、冀麦323、冀麦738、冀麦765、冀麦U 80共计10个强筋小麦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1年在河北省藁城区强筋麦试验基地,试验田土质为壤土,灌排方便。试验地前茬作物为玉米。整地施肥前取0~20 cm土样,测定土壤pH为8.28,土壤有机质含量31.3 g/kg、全氮含量1.49 g/kg、有效磷含量27.8 mg/kg、速效钾含量267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田采取随机区排列,10个品种,10个小区,每个小区500 m2,不设重复,15 cm等行距机械播种。播种量在17.5 kg/667 m2。播种深度3~5 cm,试验地均旋耕2遍,播后有干土层2 cm时进行镇压,施肥复合肥(18-22-5)40 kg/667 m2,不浇越冬水,拔节期浇春1水、灌浆期浇春2水。
1.4 试验田病虫害防治
药剂防治病虫草害包括拌种:用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进行统一拌种;早春杂草防治:双氟磺草胺12 g/667 m2,唑草酮5 g/667 m2;春季一喷综防:联苯菊酯17 mL/667 m2,胺鲜酯0.26 g/667 m2,己唑醇40 g/667 m2;一喷三防:吡虫啉10 g/667 m2,己唑醇10 g/667 m2,高效氯氟氰菊酯 10 g/667 m2,磷酸二氢钾50 g/667 m2,芸苔素20 mL/667 m2。拔节期和灌浆期,进行两次叶面喷施锌肥和硼肥,每次用量100 g/667 m2。
1.5 田间布局
田间按照上述品种顺序种植,试验地两端种植保护行。
1.6 数据采集
成熟前在田间计数各样点上的穗数求算出每667 m2穗数。然后在样点中选取代表性20个麦穗计数穗粒数求取每穗粒数。每块地收获3 m2的样点3个,计算产量。用各样点晒干的籽粒测定千粒重。整个小区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计产。脱粒后利用InfratccTM 1六1241近红外谷物分析仪室内测定各品种籽粒品质。
表1 不同品种生育时期
2 结果与分析
2.1 强筋小麦全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分析
2021—2022 年度冬小麦主要生长期(2019年10月上旬—2020 年 6 月上旬)≥0 ℃的总积温为2 526.2 d/℃,日均气温9.9 ℃,与上一年同期基本持平,降水量为 287.3 mm,较上一年同期多202.9 mm。
2.2 不同品种强筋小麦的生育时期进程
由表2可知,参试的10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在播种期相同,管理方式和水平一样的前提下生育进程差异不大,均可在藁城区正常生长和成熟。
表2 不同品种强筋小麦的产量构成分析
2.3 不同品种优质强筋小麦产量构成分析
由表2可知,穗数轮选49最多,为48.4万穗/667 m2,其次是冀麦738,47.2万穗/667 m2,穗数最少的为藁优5818,为38.5万/667 m2;穗粒数,藁优5218穗粒数最多为40.8粒,石4366穗粒数最少,为28.8粒;千粒重,冀麦323最高,为53.5 g,藁优5766最低,为34.8 g。最终的产量水平,冀麦738最高,为633.7 kg/667 m2,其次是冀麦323(617.5 kg/667 m2),产量最低的为藁优5818(501.6 kg/667 m2)。
2.4 从脱粒晒干的小麦中取样测定各品种品质
表3显示,10个品种籽粒水分均低于13%的标准水,其中轮选49藁优5766的水分最低,为11.3%。轮选49的蛋白质含量含量最高,为16.1%;冀麦765的最低,为13.1%;轮选49的湿面筋(14%)含量最高,为35.0%,而冀麦765的最低,为28.9%。
表3 品质测定
3 分析讨论
从2021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石家庄地区平均降水量336.8 mm,属异常偏多年份,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近4.5倍,田间苗情长势偏弱。越冬期至返青期有效降雨7.8 mm。降水较少,有利于根系下扎实现蹲苗的作用。越冬期间,未出现极端天气,小麦带绿越冬,苗情长势弱于去年。小麦从返青开始,历经起身、拔节、孕穗、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此期降水偏少在加上苗情弱、分蘖少,试验小麦品种的穗粒数及后期小麦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抽穗至扬花期气温稳定且天气晴朗没有降雨,授粉率提高,利于形成大穗,穗粒数有增加的趋势。灌浆期间,适宜的气象条件对小麦灌浆期千粒重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小麦产量高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3]。播期是影响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因子[4-6],播期通过影响小麦生长发育期内光照、温度等生态条件,影响小麦生长发育过程及群体建成,从而影响小麦籽粒产量[7]。适期播种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基因型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温度等条件的要求,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培育壮苗,保证安全越冬,是夺取冬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环节[8]。在黄淮东部麦区,适当推迟播期至 10月22日,小麦仍能维持与早播和常规播期下相当水平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9-10]。而本研究,受去年秋汛影响,播期推迟到10月25日,比当地适播期推迟了15 d,10个参试品种产量只有冀麦738、冀麦323和冀麦765超过600 kg/667 m2,其他参试品种产量都在500 kg/667 m2以上。由于今年播种晚,气候特殊,产量不稳定,建议再进一步试验。
晚播后藁优5218、藁麦5818、的粒重与去年比差异不明显,这与李华英等[11]、孔海波等[12]适期晚播下穗粒数提高、粒重不变的结论一致。晚播后藁优5766的粒重有所降低,这与代维清[13]研究的晚播条件下穗粒数升高、粒重降低的结论一致。晚播后石4366、冀麦323、冀麦738、冀麦765、冀麦U 80 的粒重升高,这与于凯等[14]、周晓虎等[15]研究的晚播条件下粒重升高的结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