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06-19项田岗刘金凤

系统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胆结石开腹胆囊

项田岗,刘金凤

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山东东营 257335

胆结石与喜静少动、身体过胖、不吃早饭、餐后零食、肝硬化、基因影响等因素有关。且由于人们年龄的增加和生活环境、饮食的变化,本病的发生率也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病发后会出现胆绞痛、右上腹隐痛、胆囊高积液等症状,如不及时进行处理则可能会引起癌变[2]。目前在临床中大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胆结石,以往采用开腹胆囊切除疗法,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实施治疗时切口较大,且不能针对患者的状况调整适当的治疗措施,还可能对内脏产生损害,使患者感觉到明显疼痛,从而越来越不能适应临床上的治疗要求。随着对手术技术以及微创理论的深入研究,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应用于临床,并且使手术治疗更具安全性及精准性[3]。山东省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特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胆结石患者纳入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的研究中,以期取得满意的临床预期,并惠及广大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6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3~72岁,平均(58.79±5.52)岁;体质量46~82 kg,平均(65.67±7.48)kg;病程1~5个月,平均(3.09±1.11)个月;多发结石17例,单发结石13例。B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1~74岁,平均(58.96±5.78)岁;体质量49~80 kg,平均(65.25±7.33)kg;病程1~6个月,平均(3.15±1.20)个月;多发结石16例,单发结石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核实与批准后展开。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确诊为胆结石;具备手术治疗指征者;临床资料完整,并签署知情文件者。排除标准:有手术禁忌证者;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严重器质性、代谢性、免疫性病变者;有精神疾病者;认知功能障碍者;妊娠及哺乳女性。

1.3 方法

A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患者采取平卧位,并采用全麻,在右上腹直肌做8~10 cm的手术切口,并逐层切开腹腔,充分暴露胆囊底。利用钳夹夹住胆囊底,游离胆囊组织,使之完全脱离手术视野,再利用明胶海绵填堵胆床,完成止血作业。确定无异后冲洗、清理腹腔,最后完成切口缝合,并依据在手术损伤程度和渗血状况判断是否予以腹腔引流。

B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头高足低位,并采用气管插管麻醉,在肚脐周围选择一个1 cm的戳孔作为进镜孔,在剑突下选择一个1 cm的戳孔作为主操作孔,在右上腹部选择一个0.5 cm的戳孔作为副操作控,根据常规方案和规范给患者设置CO2气腹,术中压力维持1.3 kPa。置入Trocar、操作仪器和30°镜等相应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查腹腔详情,并松解粘连,结扎并切除胆囊动脉、胆囊管,采用管钳将胆囊自腹壁口取出。之后完成止血操作,并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将所有手术器械全部移除,闭合腹腔。

两组患者手术完成后继续通过中流量方式连续48 h给患者吸氧,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所有生命体征,术后4~6 h内将患者的体位调节至半卧位,24 h后就可以让患者下床进行身体活动,术后持续使用抗生素2~3 d,同时将总液体用量限制在2 000 mL以下。依据患者状况选择是否给予相应药物进行止血、镇痛;对年纪大和身体素质差的患者要予以心电监护。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腹腔引流量。②对比两组患者住院、伤口愈合、术后首次排气及下床时间[4]。③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估术后疼痛度(共计10分),对睡眠、日常活动影响较大,须使用止痛药记7~10分;对睡眠、日常活动有一定影响记4~6分;对睡眠、日常活动影响较小,记1~3分[5]。④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与A组相比,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腹腔引流量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手术时间(min)86.55±5.89 71.29±5.63 10.258<0.001切口长度(cm)8.32±2.34 1.61±0.27 15.602<0.001术中出血量(mL)63.34±4.79 16.71±2.68 46.532<0.001腹腔引流量(mL)52.62±9.04 27.94±5.57 12.730<0.001

2.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康复指标对比

与A组相比,B组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均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康复指标对比[(),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康复指标对比[(),d]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首次下床时间1.09±0.34 0.71±0.16 5.538<0.001首次排气时间2.11±0.61 1.59±0.36 4.021<0.001伤口愈合时间7.96±1.57 4.78±0.91 9.598<0.001住院时间8.27±2.54 5.17±1.79 5.464<0.001

2.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与A组相比,B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A组(n=30)B组(n=30)t值P值术后12 h 4.59±1.26 3.52±1.17 3.408 0.001术后24 h 3.11±0.64 2.31±0.59 5.034<0.001术后72 h 2.89±0.74 2.01±0.54 5.262<0.001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3例、腹腔感染2例、切口感染2例、胆漏1例,总发生率为26.67%(8/30)。B组术后出现皮下气肿1例、腹胀1例,总发生率为6.67%(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37)。

3 讨论

胆结石是现代临床外科常见疾病,极易造成胆囊管堵塞,从而引起胆囊宫腔积液,当积液量过多后就会使胆囊的正常功能遭到严重影响,从而使得患者产生各种并发症,并对其正常生活健康和生活品质产生更大的影响[6-7]。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不过由于保守疗法功效局限且极易重复发病,因此,也就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而对于已发生了严重炎症的患者,临床普遍认为应该选择手术方法尽早处理[8]。以往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都会选择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不过由于该种手术方法通常会对患者造成一个较深的手术切缝,而且手术过程中会对患者的腹壁肌肉产生一定伤害,且胆囊的部位也比较深,所以很难把视野完全显露出来,对止血和切割操作都会产生很大影响[9-11]。同时由于该种手术方法要求较长的治疗时间,所以手术中出血量较多,对周围组织脏器的影响也相应较大,从而造成了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期时间较长,而且也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痛苦[12-14]。为此,如何在确保手术疗效的同时,提升胆结石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并降低对术后康复速度的影响,也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点课题。

本研究将腹腔镜应用到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中,通过展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9±0.34)、(2.11±0.61)、(8.27±2.54)d均较B组的(0.71±0.16)、(1.59±0.36)、(5.17±1.79)d用时更长(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B组的6.67%显著低于A组的26.67%(P<0.05)。此外,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腹腔引流量、伤口愈合时间、各时间节点疼痛评分均优于A组(P<0.05)。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对腹腔环境影响较小、破坏少,且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稳定,能直视整个腹腔部位,掌握病灶部位的形状、位置、周围粘连层等状况,完整、准确、有效地确定了病变性质、影响范围和病灶大小,指导手术治疗方案的及时调整,进而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此次研究结果与王进科[15]、谢文滔等[16]的研究结果也高度接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患者手术的时间(41.26±11.33)min、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12.99±3.11)h、术毕至胃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3.69±1.22)h均短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55.88±6.79)mL少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的患者(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7.50%,较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38.60%更低(P<0.05)。证实了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与价值。但是众多临床研究也指出由于腹腔镜手术的主要弊端就是对胆囊穿孔及其周围组织层粘连较严重的患者不宜使用,所以在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就必须综合分析实际状况,然后有序展开治疗,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对胆结石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工作时,相比于传统开腹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术后疼痛,缩短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胆结石开腹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