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期双流注射法在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

2023-06-19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8期
关键词:双流头颈部后处理

吴 珺

(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贵州 六盘水 553001)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设备越发普及,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该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中、脑梗患者和脑出血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及介入手术时的术前评估中以及患者溶栓或介入手术后疗效的评估中具有非常实用的价值[1]。头颈部CT 血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颅内血管以及颈动脉、椎动脉等头颈部血管,可以很好地显示出血管壁的钙化软斑,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等多种血管病变。但是传统的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扫描方案,需要注入较多的对比剂以获得比较好的血管显影效果,而使用大量的对比剂有一定风险引起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2]。对于肾功能正常的人群,CIN 发生率为1%~2%,肾功能不全者CIN 的发生率可增加至25%[3],CIN 的发生加长了患者住院时间,而且会增加患者心血管不良结果发生率及加大死亡风险,如何有效降低CIN 发生概率已成为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引起对比剂肾病的诱因中[4],对比剂的使用剂量是一个可控的变化量,本文主要研究在进行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时,与传统的两期连续注射方案相比,基于高压注射器双流功能制定的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能否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对比剂用量,降低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通过分析对比两组不同注射方案下对比剂使用剂量及头颈部CT 血管图像的质量差异,为患者提供更为可靠的检查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准备接受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100 例为研究对象。排除存在检查禁忌证患者[5]:①甲亢未治愈的患者;②既往有注射碘对比剂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胺碘酮过敏的患者;③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者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④妊娠期女性患者及哺乳期患者;⑤糖尿病(双胍类药物治疗者要特别注意)患者;⑥过敏体质,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过敏现象的患者;⑦过度焦虑紧张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分为A 组(n=50 例)和B 组(n=50例),A 组采用传统的两期连续注射方案进行检查,B 组采用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进行检查。A 组男性27 例,女性23 例,年龄(64.5±12.2)岁,35 ~81 岁;B 组男性28 例,女性22 例,年龄(63.8±12.3)岁,37 ~7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在进行CT 血管成像检查前,向患者说明检查注意事项及碘对比剂过敏反应处理预案[6]并签署检查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患者以仰卧位平躺在扫描机床上,双手伸直放于身体两侧,用头带固定头颅于头架内,以防在扫描过程中因患者有动作导致图像运动伪影大,从而影响诊断甚至无法采用图像进行诊断。扫描方向从足侧至头侧,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至颅顶上矢状窦。使用GE 公司Light Speed 64 排VCT,美德瑞达stellant D 双流高压注射器行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扫描,扫描参数为120 kV,自动毫安调节,机架旋转时间0.4 s,重建方式stnd,重建层厚0.625 mm,重建间隔0.625 mm,DFOV 为50 cm。采用团注小剂量碘对比剂追踪法监测动脉腔内对比剂浓度,监测平面位于颈2 ~4 椎体之间,兴趣区置于颈动脉或椎动脉中央,使用兴趣区监测到最高浓度值的时间值进行扫描。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100 mL)进行检查,扫描开始前均行右肘正中静脉留置针置管(18G)。部分患者进行检查前已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减轻患者痛苦,避免不必要的静脉穿刺,可以利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检查,但必须要注意,导管标识上标注有“耐高压”字样的耐高压注射型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末端瓣膜式高压注射型PICC、耐高压IVAP(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中心静脉导管才是可以选择的,这样的导管对影像学检查的图像质量影响比较小。而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CVC)则均不适合进行直接注射对比剂检查[7],此类患者必须另外用18G 留置针置管。

1.3 注射方案

A 组采用传统的两期连续注射方案,碘对比剂注射速率5 mL/s,生理盐水注射速率8 mL/s,第一期注射60 ~70 mL 碘对比剂(碘海醇350 mg/100 mL),第二期注射40 mL 0.9%氯化钠溶液;B 组采用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碘对比剂、碘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液注射速率5 mL/s,生理盐水注射速率8 mL/s,第一期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混合剂20 mL(对比剂:生理盐水=2:8),第二期根据患者体重身高等参数注入对比剂30 ~40 mL,第三期注入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混合剂10 ~20 mL(对比剂:生理盐水=5:5),第四期注入生理盐水40 mL。采用恒温箱对碘对比剂进行加温,使其温度接近人体自身温度,可以降低其黏稠度,保证其稳定性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外渗风险[8]。虽然对比剂外渗有多种处理方法,但还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对比剂外渗,应立即进行处理,避免拖延,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伤害降到最低。

1.4 图像质量评估

图像数据导入GE aw 4.5 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重建处理。记录下患者的基本情况、检查中使用的碘对比剂剂量;以颈总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为对比点测量并记录下CT 值;处理后的图像由两名高年资影像医师对患者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比两种不同注射方案下患者所使用的对比剂剂量差异以及图像显示差异。

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评分标准,4 分:后处理图像各部分血管显示清晰,边缘锐利,完全满足诊断需求;3 分:后处理图像各部分血管显示良好,但边缘稍模糊,基本满足诊断需求;2 分:后处理图像各部分血管显示一般,边缘模糊,可以满足部分诊断需求;1 分:后处理图像各部分血管显示较差,边缘模糊,无法进行血管诊断性评估。远端的细小动脉分支显示情况评分标准,4 分:后处理图像中远端细的小动脉显示较好,分支较多;3 分:后处理图像中远端细小动脉的显示一般,分支可以见到部分;2 分:后处理图像中远端的细小动脉显示比较差,分支比较少;1 分:后处理图像中远端的细小动脉无显示。静脉显示情况评分标准,4 分:后处理图像无静脉显示;3 分:后处理图像静脉轻度显示;2 分:后处理图像静脉中度显示;1 分:后处理图像静脉重度显示。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碘对比剂使用剂量比较

B 组碘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3.70±3.47)mL,低于A 组的(64.30±2.0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55,P<0.01)。

2.2 两组感兴趣区CT 值比较

B 组颈总动脉起始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虹吸部、大脑中动脉水平段CT 值低于A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兴趣区CT 值对比(±s,HU)

表1 感兴趣区CT 值对比(±s,HU)

组别 颈总动脉起始部 颈总动脉分叉处 颈内动脉虹吸部 大脑中动脉M1 段B 组 437.00±66.35495.90±77.73483.88±68.57445.88±66.26 A 组 452.54±66.66508.26±80.62496.70±72.94454.62±70.73 t1.1680.7800.9050.638 P0.2460.4370.3670.525

2.3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远端的细小动脉分支显示情况、静脉显示情况质量评分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颈总、颈内外、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综合显示情况远端细小动脉分支显示情况静脉显示情况B 组3.90±0.303.96±0.203.88±0.33 A 组3.94±0.242.92±0.343.18±0.48 t 0.73218.6738.489 P 0.1430.0270.010

3 讨论

在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中,对比剂肾病(CIN)和对比剂过敏反应是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二者的发生与碘对比剂的剂量和肾毒性相关性较大。生产工艺的进步使碘对比剂的肾毒性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不过随着多排螺旋CT 设备在我国各级医院投入使用量的增加,在为临床提供了快捷准确的诊断辅助时,使用碘对比剂进行检查的操作项目和受检者数目逐步增长,CIN 的病例数目也随之增加。碘对比剂在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中遵循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剂量的原则[9],通过对收集到的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可见四期双流法注射组相比于传统的两期连续注射组在碘对比剂的使用剂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生理盐水用量相对增多了,相当于增加了水化,弱化了对比剂的肾毒性,对于降低对比剂肾病和对比剂过敏反应(非特异性反应)的发生概率有很明显的作用[10]。两组间感兴趣区CT 值虽然略有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相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满足诊断的需要。四期双流法注射组增加的水化对于远端的细小动脉的灌注有很好的作用,其图像质量评分要高于两期连续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四期双流法注射组在静脉显示上的图像质量评分高于两期连续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让动脉高亮、静脉暗淡甚至不显影,对于降低诊断难度有一定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进行头颈部CT 血管成像检查时,采用四期双流法注射方案可以在不影响头颈部血管主干的图像质量的同时,提升远端细小动脉分支的显示能力,对于动静脉的差异化显影也有不错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患者进行检查时使用的对比剂剂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双流头颈部后处理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东升迎春小学
双流板坯侧面鼓肚与边角挂钢原因与对策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双流机场一次低能见度天气过程分析
四川省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头颈部鳞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