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教学技能素养中的“技能”
2023-06-19张欣
张欣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知识及教学经验,在课堂上准确、娴熟地组织和实施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如果我们想对教学技能素养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首先要搞清楚“技能”所担任的角色。
技能,即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剖析这一定义,“能力”是核心。从引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能力贴合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专门技术”,往往是在人们想要解决某个问题、完成某个任务时出现的。再看“掌握和应用”,它在这里是对“专门技术的能力”达标的质量要求。
当我们实施“以终为始”的教学目标时,要把“目标=目的”落实到“掌握和应用”层面上,这决定了课程内容和形式的结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内容和形式的结构设计。
技能,与“技术”“技巧”“技法”等关系密切,我们只要弄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关系,并且逐一去落实,教学就能有所收获。因此,若要对教学技能中的“技能”一词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与理解,就需要对“技术”“技巧”“技法”“技能”分别进行深层解读——
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验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其他操作方面的技巧和方法,它往往是人类经验的总结,不以个体的消亡而消亡,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技术是靠每个个体来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技术知识(概念)表述得详尽、具体、易懂,很重要。因为技术是要让人掌握的,如果人们对技术了解得不明不白,就无法掌握它,进而应用它。所以,人们学习技术的第一步,是认识、理解所要学习的技术。
此外,人们常常忽略技术的系统性和覆盖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小学教学领域。在该学段教学领域中,如果教师过度重视并把主要精力倾斜在教授学科知识、应试能力的技巧和方法等方面,就有可能忽略传授学生学习技能,不能引领其全面发展。这一方面,全国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李升勇所在的山东省乐陵市第一实验小学的做法值得肯定。他们学校将教法、学法分开,设专门、系统的教法课程体系、學法课程体系,并专门安排时间为教师、学生讲解。
技巧,即表现在某些方面的巧妙的技能,方法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精简文字讲解方法,并围绕讲解开展互动活动,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方法、掌握方法、应用方法。比如,教师有许多解题之类的方法,却少有对方法掌握、习得的系统训练教程。
技法,作为名词使用时,其释义为技巧和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如果教师缺少培养学生“技巧、方法”的有效技能,那么,他可能是缺少这方面的“觉醒”,其根本在于教师缺乏该方面的系统研发和实践,最直观的表现是教学技法的纯熟度。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教育过程中,我们对系列方法培训的实施流程、环节、内容、人、财、物的安排,还有待完善。
技术是掌握的目标,技法是掌握技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方法)的方法,而技能就是掌握技术的目的(完成从目标到目的),从人类的技术到人的个体技能的转换,离不开技法指导下的训练过程。
技能的达成度、优异差别,往往需要用技巧、技艺来描述。解决问题的技能、窍门,同样是因为掌握一门技术后长年应用而形成的,比如,老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的累积,以及他们处理课堂上各种状况的娴熟程度。
为何反复强调“技巧和技艺是对技能高低、优劣的具体评判,技能是靠技巧、技艺来衡量的”?人的一切活动是由技能产生的,包括教学技能,但是,在每一次的课程改革、教学优化过程中,教学技能很容易被人忽视。
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技能素养包含教学口语技能、板书技能、体态语技能、提问技能、情感交流技能等。因而,笔者认为,深度课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生态,也应由此(正确认识教学技能素养中的“技能”)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