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维工具箱”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2023-06-19赵敏芳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思辨

赵敏芳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的“发展型任务群”之一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维工具箱”是思维可视化工具的集群,呼应了新课标这一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本文以“东方智慧”主题任务学习为例,运用流程图、列表格、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走进思维场域,通过思辨过程,有效建构主题任务学习,促进学生思辨力及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思维工具 思辨 “东方智慧”

“思辨”一词出自《礼记》的“学问思辨行”,即“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的发展型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能在阅读、理解“解决生活问题的故事、哲人故事、寓言故事等过程中,感受其中的智慧,学习其中的思维方法”。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运用列提纲、画思维导图等思维工具,把思维过程以可视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在此过程中促进对信息的理解,從而提高思维能力。思维可视化工具,是指通过一定的认知模式或可视化图示过程,有效影响思维活动、提高思维效能、延伸思维广度或深度的一类方法与技能的总称。常见的思维工具大致可分为思维导图、概念图、鱼骨图、流程图、模型图等绘图形式,其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有发散性思维、结构化思维、逻辑思维、演绎思维以及数理空间思维等,由它们组成的集群则可称为“思维工具箱”。适当运用“思维工具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思辨场域,呈现思辨过程,拓展思辨空间,进一步提升思辨能力,培养高阶思维。

《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是指向“东方智慧”主题任务学习的经典课文,展示了“以整体观为认识方法”的典型的“东方智慧”,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这一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所建议的在第三学段开展“社会公德大家谈”“奇妙的祖国语言”“科学之光”“东方智慧”的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相呼应,该主题任务学习的打开有助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

一、运用思维工具,进入思辨场域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年来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主要有两个人物——一个是卖盾和矛的人,另一个是围观者之一。该围观者听了卖者的话,发现卖者前后说法的矛盾之处,从而提出了“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卖者无言以对。阅读这则寓言故事,可以运用思维工具——流程图,用箭头和图形表示流程,把故事情节分解为小环节,将需理解的过程简单化,从而理清思路。故事从“鬻盾与矛者”讲起,他夸“盾坚”,也夸“矛利”,围观者假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卖者则“弗能应也”(见图1)。这一流程图,不仅使人物关系一目了然,还清楚地展示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助于课文背诵与语言积累,有助于学生进入思辨场域。

有了流程图作为理解文本的抓手,学生对关键人物——卖者与围观者都能观其行、明其言,从而读其人。而要想深入地了解人物,就需要走进人物的思维过程,根据他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来猜测他是怎么想的。首先关于卖者,一个“誉”字很重要,他的思维过程就是想要卖盾和矛的生意红火,要想生意做得好,那必定要使劲儿夸东西好。于是,他就说自己的盾坚固无比,天下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破它;又说自己的矛锐利无比,天下没有它刺破不了的东西。这一思维过程符合卖者急于卖出盾与矛的心理。其次关于围观者,他善于观察分析,一下子发现了卖者前后矛盾的关键,就思考如果让卖者“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他必会无言以对。

课后练习中有一题——“想一想:‘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引领学生从“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假设出发,思考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又分别有什么结论。教师请学生猜一猜“矛陷盾”的画面,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盾好矛断(矛质量不好);二是盾陷矛好(盾质量不佳);三是盾陷矛断(两者均质量不好)。无论哪种情况,卖者都无法回答。由此,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东方智慧”可见一斑。

二、运用思维工具,打开思辨过程

一是标画对阵,理解思维方式。“智慧”是一种优质思维的呈现,是蕴藏于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辨过程。《田忌赛马》中的孙膑通过观察,发现众人的马脚力相当,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从而总结出获胜把握较高的布阵方式,并向田忌献策。课后练习之一——“连一连,把齐威王与田忌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说一说:孙膑为什么要让田忌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见图2)这一学习任务指向初步感受对阵布局所致的“两胜一负”的结果,能够引领学生体会孙膑智慧之思维方式的外在表现。

二是列表梳理,打开思维过程。在连一连、说一说的同时,关注课文第11~13自然段的语言文字,体会到像这样“第一场,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二场,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的用兵布局,其实只是其中的一种出场顺序,而这种出场顺序是否最优,还是要看其他布局的结果。由此,表格梳理是进行检验的简便方法(见图3)。如图所示,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三局两胜制,出场顺序的组合共有6种,而这6种顺序中,唯有课文里描述的顺序才能赢,思维之力量、智慧之魅力在此凸显。借助列表梳理,打开了思维过程,学生对“东方智慧”体会得更为深刻。

三是还原场景,思辨人物智慧。通过标画与列表,学生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东方智慧”的具体表现,但对于智慧产生的根源则还需要搭建学习支架,还原故事场景,让学生再次走进语言文字,去追根溯源,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图4)。孙膑的智慧来自他的仔细观察——“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大,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智慧的产生需要经历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复杂的智力活动,因此智慧需要积累与锤炼。

三、运用思维工具,拓展思辨空间

一是借助导图,合理创想。《自相矛盾》《田忌赛马》是“东方智慧”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东方智慧”是依托流程图、列表等思维工具逐渐打开的。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打开思辨过程后,教师可以基于故事里的人物,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思维工具之思维导图,展开合理想象。如《自相矛盾》一文,如果请“卖者”第二次卖盾和矛,可能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卖的结果如何?(见图5)这样进行合理想象,也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个性化表达。

二是聚焦主题,主动建构。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展现“东方智慧”的故事不胜枚举。《田忌赛马》一文的课后选做题“历史上有许多运用谋略取得胜利的故事,找一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可作为课内主题任务学习的有效延伸。学生继续以“东方智慧”为主题任务,以此驱动语文学习向课外延伸,与生活对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研究、归纳,深度解读“东方智慧”的内涵。(见图6)

三是联系生活,科学思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任务群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够联系生活,科学进行思辨。在生活中,由《自相矛盾》和《田忌赛马》两个故事引申出来的鲜活例子有很多,前者如 “××说实在没有时间设计作品,转身却在刷手机”等,后者则更多地运用于体育比赛、企业发展等。这一点可以与主动建构“东方智慧”主题任务学习相融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手执‘思维利器时,学生的‘學会更加轻松明了”“当学生学会运用恰当的思维工具,就能够逐步掌握整合信息的方法,进而提升分析与推论、反思与评价的能力”。当然,“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运用“思维工具箱”,不能为其所奴役,而要积极发挥其启智增慧的最大作用,从而在学科育人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东升.认知负荷:思维工具作用于群文阅读的“牛鼻子”[J].语文月刊,2021(11).

[3]吴丹丹.可视化思维工具促进高阶思维发展的实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赵凯宁,谢冰滨.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思维工具箱——关于教师思维工具力修炼的对话[J].福建教育,2020(22).

[5]陈海燕.运用思维工具 培养“整合”的阅读能力——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0(25).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小学语文‘要素·活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1JY14-L7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辨
雷维莎霍夫,在幻想与记忆中探寻新的天空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辨”转向
高考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宣传的思辨与思变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认知与思辨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让阅读对话更灵动
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浸润“过程”味儿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高中思想政治课思辨教学中“辨”的运用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