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促成长
2023-06-19曹斯旻
【关键词】协同育人;家校共育;换位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1-0053-02
【作者简介】曹斯旻,江苏省昆山市城北中学(江苏昆山,215316)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获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明确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责任。《意见》明确“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作为班主任,我们应该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协同育人。家庭和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重要场所,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所以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情景案例中李明妈妈是高学历家长,面对高学历家长的“高要求”和“越位指导”,班主任赵老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和李明妈妈“双向奔赴”,形成合力,促学生成长成才呢?
一、认真倾听,适时回应
班主任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倾听中发现家长真实的需求,可以说,班主任学会倾听就等于掌握了家校沟通的“钥匙”。倾听之后,班主任要适时回应,对家长要有同理心,理解家长的焦虑。家校共育中,许多的矛盾冲突会因为共情而变得简单。
情景案例中,李明妈妈能主动找班主任沟通,说明她非常清楚自己孩子的问题,也知道家校合作的价值。李明妈妈的种种表现其实就是在传递希望老师能立刻关注自己孩子的信号,这样的要求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再正常不过了。班主任赵老师应该在认真倾听之后,表达对家长担忧的理解,及时回应家长的需求,如主动关心孩子,主动给予孩子帮助。
二、主动沟通,直面问题
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要发挥主导作用。《意见》要求:班主任要积极创新与家长沟通的途径,保持学校与家庭的常态化联系,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日常表现;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1次家访,鼓励任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家访。班主任只有掌握家校共育的主动权,才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注和付出,才能打破家校沟通的屏障,才能走进家长的内心。班主任要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并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动态、学业状况、行为表现和身心发展等情况,同时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
从情景案例中李明妈妈对孩子换班主任前后的成绩对比看,她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而从她对自己职业和学历的强调可以看出,对于孩子的教育她是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的,而且很可能与赵老师的教育理念不同,所以她一直试图纠正和指导赵老师。这个时候,赵老师不仅要摆正心态,还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于家长的批评和建议,不可一味排斥和回避。赵老师若能及时将李明在校的表现反馈给李明妈妈,并且主動询问李明在家的表现,真正满足家长关心孩子的要求,直击痛点,也许就不会这么被动了,更不会处处被家长“挑刺”了。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专业让家长放心、赢得家长的支持和信任。对于情景案例中的李明,赵老师应与家长重点分析孩子同伴交往的问题,突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纠正李明妈妈一味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其他方面均衡发展的家庭教育观。
三、换位思考,巧妙借力
《意见》要求家长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配合学校管理教育好学生。随着现代社会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些家长的学历水平、综合素质确实不比教师低,他们也掌握了一些专业的教育知识。有些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经验甚至比刚工作的教师还要多,一些教育理念可能比教师还先进。这些家长经常会主动跟老师沟通子女在家中的思想情绪、身心状况和日常表现,他们也渴望教师及时反馈孩子在校的相关表现。因此,班主任要换位思考,站在家长的立场想问题。这样思考时就会释然,就会认识到家长不是在“干涉”班主任的工作,而是在帮助班主任改进和完善工作。所以,我们要借助家长的力量,组建家委会,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多种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情景案例中,李明妈妈作为大学老师,有一定的教育专业知识储备,有些理念可能比班主任赵老师更先进,只不过在表达上不太能让人接受,似乎在指导,其实是在干预班主任工作。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出发,赵老师大可将这种“干预”变成“参与”,理解李明妈妈的焦虑,积极回应李明妈妈的诉求,主动反馈李明在校的表现,加强家校联系,建立家校信任。赵老师可以邀请李明妈妈加入班级家委会,参与组织班级活动,家校共同为李明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诚然,这样的案例在班主任平时的工作中并不少见,班主任该如何与不同的家长沟通交流,面对家长的“过度干预”,如何巧妙借助家长的力量共同促进孩子成长,如何将家校合作变成一场“双向奔赴”的育人修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