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创新

2023-06-18李波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品鉴 2023年15期
关键词:传统艺术课程

李波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的复兴具有高度的必要性。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文明源远流长,但是其中既有“糟粕”也有“精华”,而“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是指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而在传统文化中既有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更多的是文学和艺术。当今时代艺术教育走入群众生活,作为群众的精神食粮存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中的艺术教育课程也越来越丰富,但是如果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相融合,必定能使高校的艺术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也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引起广大青年学子的兴趣和关注。

(二)研究的价值

探索高校艺术教育和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首先能够丰富高校艺术课程的形式和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此外还能深化对高校艺术教育地研究,扩宽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广度和宽度,提升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的影响力,为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建设添砖加瓦;最后,高校作为艺术教育的高地,大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能够促使社会文化艺术的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研究的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通过实践和案例证明观点,通过高校艺术建设和传统文化融合的案例,来取长补短,探索更好地融合路径。

二、高校艺术课程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一)高校艺术教育课程的概念

艺术是一种对实践生活进行反映和加工的存在,简而言之,艺术来自于实践或者自然,并且对其深入发掘和探索,整合成为人们能够产生共鸣的一种形式。与此同时,艺术也能对自然科学和现实社会产生反作用,正如敦煌莫高窟遗留下来的各种壁画,壁画的色彩颜料能够证明当时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博物馆的古代纺织物上面精致的刺绣经过研究能够判断出当时的纺织水准,这对于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证作用。由此可见,艺术对自然和科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也是十分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一门课程。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出才智、人格更为健全的人才,也能给予学生艺术的熏陶,这种熏陶,甚至在某些领域能带给他们超越艺术的影响和灵感。无数科学与艺术、文学与艺术紧密相关,高校艺术教育课程也不仅仅是一门传统意义上的“水课”,相反,它能够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品格,给予学生影响一生的灵感。

但是与这种影响相反,中国的艺术教育并没有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虽然近年间不断有高校新增艺术教育专业和课程,但是这种重视程度仍不足以弥补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很多欧美国家,艺术教育课程已经相当普及了,而中国仍然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之下,学生都为语数外、物化生努力,而很少有人关注在边缘的美术、音乐等“无用”学科,只有在大学,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但仍然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正是由于学生从小到大不重视这些学科的心理延续。所以高校艺术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这项举措具有深远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的是从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经大浪淘沙遗留下的对当代中国和世界都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文化。博大精深,遗世独立的中华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根基和血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国文化历来推崇“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三、高校艺术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一)为艺术课程提供更广泛的素材

我国高校的艺术课程通过不断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走出一条独特的教学路径,虽然在教学上依然是以西方艺术作为主导,但我国传统文化已经开始融入其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也不断地加深,而我国幅员辽阔,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比如具有玄幻色彩的传说、诗词歌赋、民族传统与服饰等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其在世界文化体系之中都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而将传统文化元素与高校艺术教育进行融合,可以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有着更多的文化资源,并逐渐将其运用到作品中,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泛的素材。正如在舞蹈艺术中,我们将爵士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古风爵士”,舞蹈表演者身着中国传统汉服,却在激昂的爵士音乐中跳爵士舞。还有在音乐领域,许多歌手将古代诗词歌赋引为己用,创造出古风歌曲,像是《兰亭序》《青花瓷》等等。这些素材都来自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我们在高校的艺术教育课程中,也鼓励学生将这种形式搬上课堂,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

(二)培养学生爱国之心和民族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就教导学生爱国,当今时代,爱国也是每个中华民族后人根植于心底的最朴素最自然的情感。中国传统文化走入高校艺术课堂,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自然地感受到自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多彩。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增长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例如,当一场群英荟萃的艺术展览中,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子,自然而然地就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磅礴的激荡。试想,若是我们在高校教育中弘扬传统文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否就能避免这样的“借鉴”大行其道?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见微知著,由小见大,从这一个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将高校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和深刻价值。

(三)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用地道的文化传递多元的艺术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领略到无数的艺术知识,但是如何加深学生的理解,如何在学生心底烙下深刻的艺术烙印,就需要用民族的文化来作为桥梁。一种文化从诞生之初,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艺术是无国界的,在欣赏凡·高的《星月夜》时都能感受到其中月夜的美和灿烂,这时候,接受诗词歌赋的渲染后,学生一定能想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虽然在描写的景物上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对现实的失望和人生的忧愁和焦虑是一成不变的。通过这首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这幅画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这时候,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成为一座很好的桥梁,这边是中国的学生,那边是世界各地的艺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本土与外来相结合,用更加地道更加朴素的中华文化传递多元的世界艺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更加身临其境,感受到无国界的艺术,也打消了世界文化之间的壁垒,形成丰富而多元并存的艺术观。

四、如何深化二者融合

(一)通过多样手段,加强教师引导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样化的方式来对传统文化的本质与特点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化地理解。比如常见的博物馆、历史素材等等,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来使用,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民族文化特点类课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对比的方式,提高高校艺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系统认知。同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引入,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积极性,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价值的研究与借鉴,比如书法、工艺等等方面的教学,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教师在这一过程对学生不断的引导,让其可以借助传统文化元素来激发创作灵感,也可以推动传统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实际艺术创作能力。

(二)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

艺术教育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一直以来与德育有着深远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也十分注重对德育和美育的培养。在中华文明璀璨的历史长河中,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逐渐衍生为薪火相传的优秀文化。一部分优秀文化中包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这些优秀的文化教导人们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实现和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而这就需要高校艺术教育者们找到传统文化与艺术课堂的交叉地带,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艺术教育的重要源泉和重要储蓄力量,使得师生和群众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高校中举办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艺术展览,或通过学术讲座,文化交流等形式,加深艺术专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索艺术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华夏文明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例如中华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书法、绘画、戏剧等等,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都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品德观念和意识,正如京剧《打严嵩》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批判,歌颂了劳动人民,在今天对道德教育仍然具有价值和意义。

(三)健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艺术教育具有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将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就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传统文化体系,探索更多艺术教育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多管齐下,首先是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教学体系的结合方法,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创新,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例如,不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的多样化结合发展路径,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精髓进行展现和发展,可以结合戏曲,国画,书法,陶瓷等不同传统文化形式,在课堂上实现丰富的教学内容与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方法也可以多样化拓展。例如分小组活动,进行主题讲演,专题展示等等方式,比如表演传统文化中的戏曲,可以让学生自己排练出一台戏,这样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并且能够亲身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潜移默化地影响,给学生提供古色古香的文化环境,环境具有影响人的作用,人同时也对环境具有改造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艺术实践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科学技术、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互联网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文化传播和教育领域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建设完善健全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就要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短视频、直播、云课堂等等形式加大宣传,形成线上线下两条发展线路并行。高校艺术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需要在线上进行广泛的宣传,而宣传的内容可以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此外,也不能仅仅是传统刻板的结合,要努力推陈出新,增加文化和艺术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在这个基础上,文化的氛围能够更加自然的渲染和影响到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成为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在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学习实践中,主要学习的是科学技术,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平台的不断发展,现代传播媒介的丰富和传播技术的快速扩张,大学生被暴露在西方思想文化和观念之下,长此以往,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国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关注。所以在这个因素的影响下,高校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且认同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价值与魅力,这是首先要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扎实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并自觉成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骨干力量,不断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长。

(四)逐渐深入教育体制改革

高校艺术教育既能够影响到高等教育的美学教育,也能对素质教育的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它的重要性毋庸讳言,归根结底,高校艺术教育仍然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要进行高等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也显得十分具有必要性。

教育体制改革应该从小处着手,首先就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改革,在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教学质量考核中对教师的评价中,可以将是否旁征博引,在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在学生对教师的学期教学评价中,增添一项关于这个方面的评分条目,在学校或者学院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抽查和检验的过程中,也增添一部分关于这个方面的考核,通过这种评价体制的改革,来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此来深入教育体制改革。

在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中,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将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实践放在评价标准之中;在社会群体对教学评价中,主要考察不同主体对高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效果的评价;在学生素质评价体系中,主要是考察高校艺术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效果,对于高校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展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最好评价标准,在这个评价标准中,可以依照学生对于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情况,对于课外实践活动较为活跃的可以酌情加分。在以上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推进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除了评价体系的改革,监督机制的改革也十分重要,如何保证教育公平,有效地监督是重中之重。对学生课堂内外的活动进行登记和记载,确保没有弄虚作假的活动记录,这关系到学生的成绩评价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有效地评价能够增进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感和积极性,有助于促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深入。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高校艺术教育与传统文化相融合既能够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也能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在国家实力中占据着越来越高的地位,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的时代,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事业中,走好教育事业的长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将高等艺术教育与传统优秀文化进行融合的价值和意义,并且通过具体的举措,运用现代化的技术,多样化的手段,不断深入改革,建立一个健全的艺术教育体系,促进艺术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提升全民的艺术素养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传统艺术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