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管理以及化解方法探析

2023-06-18张金凤

客联 2023年2期
关键词:投融资隐性债务

张金凤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新融资、投资模式的出现,PPP模式与新预算法在地方政府投融资过程中的应用与推广,让地方政府投融资风险管理更进一步。但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的存在,对地方政府财政仍旧有着较大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管理不足的成因,了解隐性债务存在的危害,并从财政体制改革、财政职能优化、投融资机制优化层面突出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方法。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法

隐性债务管理是政府在进行财政决策时,对其资金的使用和收益情况所做的一种监督。它不仅具有经济意义、对社会稳定起到一定作用,还能够促进地方政府履行职责。当前,隐性债务问题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要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困境,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明确责任,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规范市场秩序、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等措施来化解这些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隐性负债危机;同时也要加强对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中隐性债务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与控制并制定相应对策。隐性债务管理是政府在履行财政职能过程中,由于不合理操作或者是举措不当所产生的风险,合理的区分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认知隐性债务的危害非常关键。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市场化程度加深以及我國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下形成了许多新问题与挑战。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隐性负债管理机制,加之近年来国家对隐性债务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或化解风险,做好隐性债务风险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管理不足成因分析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指地方政府在财政管理过程中所做出的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和变相举借行为。地方政府在投融资阶段,可能由于自身财力的不足,采用不合理的手段来获得融资,变相举借则是PPP模式下所存在的隐性债务。隐性债务的发生为地方财政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性债务的存量大、增量快、成本高、收益低,地方政府也就难以有偿还的能力。

从地方隐性债务形成原因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层面的原因:

其一,现有制度不够完善,为地方政府做出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和变相举借行为提供了可能性。政府财政管理受财政预算法等法规的限制,地方政府对外融资过程中,缺少统一、规范的财政管理,成为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地方政府偿还债务能力不足,就需要动用大量财力来弥补,导致地方政府经济留下隐患。另一方面,关于地方政府融资短期问题并未得到重视,没有与地方政府融资活动相匹配的法规政策,导致地方政府在“禁区”内寻找可行的融资途径,而出现不负责任的融资短期行为。此外,地方政府直接融资手段不足,也容易产生地方政府经济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大多以政府外债的方式实现融资,地方政府既承担了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也承担了负债风险和外汇风险,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可见,缺少直接融资的手段对地方政府融资风险有着直接的影响。

其二,现有监管不足,诱发隐性债务风险。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发展不局限在当地,已经实现跨省市、跨城市、跨国家的经济往来。随着经济交往频次的提升,违约担保行为与违法侵权行为的量上涨。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期,对金融层面的监管不足,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监督管理的动力也不足,让一些本来可以在政府管理下规避违约、违法的担保行为发生。地方政府利用融资平台大量出现举借行为,导致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猛增,对本就薄弱地偿还债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且政府在融资环节掠法律监管环节,导致隐性债务监管不足,可能促发金融风险。

二、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化解方法

(一)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隐性债务危机的化解,核心之处在于地方政府自有财政实力的提升,地方政府自身的腰杆子硬起来,才能加大地区建设加大资金支持,以减少外部融资,合理的减轻隐性债务规模和存量,高效化解危机。财政管理体制需要不断完善,针对现有不完善的地方,在财政监督层面,要严格把控财政资金以及筹融资资金,并提出专门的制度实现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管理,合理对比显性债务与隐性债务,严控债务规模。在合理的范围内,适当地加大短期效益高、回报高项目的资金投入,以提高地方经济收入,降低地方政府对隐性债务的依赖性。

(二)优化地方财政职能

地方政府出现隐性债务根本原意在于不合理投融资行为的出现诱发了隐性债务危机,要有效地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可以适当地调整地方财政职能,以满足新时期地方政府投融资的需要。地方政府职能决定了融资资金难和财政资金的使用用途,新时期传统的建设项目逐渐趋于饱和,地方政府投资建设规模已达到最大值,总体来看,公共服务层面的投资占比较少,当前,地方政府应当调整政府投资职能,并不断向公共服务投资倾斜。针对地方性的建设投资而言,公务服务投资能为地方政府带来更多经济效益,缩短收益回报的时间,也能积极转变地方政府的绩效观,以民生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基础,做好职能转变。

(三)完善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

投融资机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委托融资行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完成投融资,有助于优化地方政府的投融资效率。现阶段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将PPP模式与新财政预算法结合,科学合理地区分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理清两种债务之间的联系。使用融资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时,完善原有的投融资机制,提高地方技术设施建设效率,并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地调整投融资机制,以满足地方政府投融资行为的需要。在新的机制下,地方政府积极扩宽融资渠道,以招标建设、债券融资、税收优惠政策等,打造多元化融资渠道,摆脱依赖单一融资平台的困境。地方政府要注重政企合作,通过吸引和鼓励地方政府参与基础实施项目的建设中,来降低实际的建设成本。

三、总结

综上,隐性债务管理作为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规范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与风险的存在,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提升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地方政府要想在现有的发展形势下化解隐性债务危机规避风险,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财政实力,合理地调整财政职能,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通过内外因素协同管理,帮助地方政府更好地应对隐性债务危机,减少经济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全厚, 赵泽明.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再认识与再探讨[J]. 地方财政研究, 2021(3):6.

[2] 王一凡.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成因及风险防范[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19):2.

[3] 包青.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困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6.

[4] 李丽珍. 地方政府或有隐性债务风险预警系统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分析法[J]. 财经论丛, 2021(3):12.

[5] 陈琴琴陆桂营. PPP项目最低使用量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分析[J]. 财政科学, 2021, 000(002):145-151.

猜你喜欢

投融资隐性债务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