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3-06-17刘坤伦
刘坤伦
2000多年前,希腊地理学家皮菲依发现了靠近北极圈的 “雾岛” 。由于离欧洲大陆较远,人迹罕至。又过了1000年,航海家弗洛克再次踏上这个小岛时,首先看见巨大的瓦特纳冰川,冰岛因此而得名。
冰岛其实不“冰”,因为地热资源极为丰富,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蜂拥而至。
1928年,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热供热系统。如今,85%的冰岛人利用地热取暖,70%以上的电源来自地热能。
當皮菲依发现冰岛时,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的“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记载了秦汉时期贵族家庭都有了“温调房”。
我国是最早研究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 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利用温泉的记录,有“汤池流大川,地底炼朱火”之说。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煤炭、石油、天然气成为主流能源,而最可靠、最稳定、最环保的地热能,则成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杨家女”。
中国地质调查局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地热能资源丰富,全国336个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7亿吨标准煤,可实现供暖(制冷)建筑面积320亿平方米。中深层地热能年可采资源量折合18.65亿吨标准煤,干热岩地热能资源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和推进北方清洁供暖的力度不断增强,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雄安新区等一批重大工程纷纷使用地热能供暖(制冷)。据国家地热能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累计达到13.9亿平方米,地热能开发利用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整体上来看,我国地热能产业已逐步完成了从小到大、从粗放到有序发展的过渡,技术开发与装备能力逐渐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终端应用体系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之一。
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坚定不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当前,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速,特别是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积极推进地热能供暖(制冷),在具备高温地热资源条件的地区有序开展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在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湖北等区域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在西藏、川西、青海等高温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积极推进南方地区集中供冷、长江流域冷热联供。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发展,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随着国家地热能系列政策法规及行业地方标准的陆续出台,为我国地热能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地热等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一个可喜的消息是,第七届世界地热大会将于2023年9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我国是首次举办被誉为“地热界奥林匹克”的世界地热大会。届时,全球地热资源领域政、产、学、研各方将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进展,中国地热产业发展也将迎来重大机遇。
经过漫长的发展,地热能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