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幼小衔接上的应用
2023-06-17王芳
王芳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理念;幼小衔接;应用实践
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其实践应用的核心要義在于以“人文教育”视域为导向的能力化培养策略,基于此,教师则应该在“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深度解读基础上,通过更具能力化培养倾向的教学应用实践策略,真正体现出“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的时代价值,而非是在“教学方法论”的传统思想影响下陷入教育误区[1]。
一、以大中小班年龄特点强化幼儿活动能力
教师在根据大、中、小班年龄阶段进行“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时,应尽量让幼儿时刻保持一种轻松自然的心理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能够激发出幼儿更好的活动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其接受后续的幼小衔接教学实践。针对于小班年龄阶段的幼儿而言,其对于周遭环境的认知仍处于半启蒙阶段,而这一过程中,其自身的身心意志与身体基础都处于未发育阶段,因此其在活动能力的培养与反应信息方面,则会稍显欠缺经验,其活动能力的精确性也往往差强人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时,应选取单纯动作为主的“教学做合一”教学内容,诸如通过拍手、摇臂、摆肩、波浪步、半蹲等动作元素便能够完成的区域活动项目等等[2]。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幼儿在学习新动作时,根据不同的区域活动内容与相应情境自由表达出自身的活动能力。
在具备了小班与中班的“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经验后,教师在大班的活动能力培养过程中,便可以采用反应动作更灵活的活动创编进一步培养幼儿自身的活动能力,并不断鼓励其根据自我意识进行动作展示。例如:教师在进行大班“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时,则可以选择一些更复杂的社会性教学情境,将社会性区域活动以“体系组块化”的呈现方式让幼儿能够加深学习理解过程,让幼儿能够以“组块”的创编动作充分认识到社会性教学情景以及“教学做合一”情节的不同构成关系[3]。因此,教师在进行大班“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时,则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表现或创编不同的社会性行为,从而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活动能力培养基础条件。而在不同的故事情节中幼儿还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项目,选择自身更喜欢的文学作品作为素材,从而让幼儿内在意愿与“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产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必要性联系,从而实现活动能力的持续性提升。
二、以多元化风格激发大中小班幼儿表现能力
小班阶段的幼儿其自身的理解能力、专注能力相对都是比较容易分散的,因此则应在“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内容上进行针对性的教学选择。对于大、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自身各方面的感受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其不仅能够感受到优美、安静、强烈、急促等舞蹈节奏感与音乐节奏类型,同时更能够在这样的情感能力下说出自身对于音乐或舞蹈的感受,这些特征都是“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中不同表现能力培养策略的重要因素。
以音乐舞蹈教学内容为例:对于大班阶段的幼儿,其音乐舞蹈能力的教学题材与教学内容则可以充分发挥出多样性的教学特性。相较于小班与中班阶段的幼儿而言,大班幼儿已经能够充分的理解民族元素、儿歌元素、诗歌元素以及古典元素等音乐舞蹈表现风格。因此,在培养其个人的表现能力时,教师则可以选择经典音乐曲目或著名舞蹈动作,从而使其能够在动作能力逐渐提升的过程中,灵活自如的感受节拍力度以及节奏的变化,而教师则应根据不同的音乐舞蹈动作,逐渐引导其对表情眼神进行更为深度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意大班幼儿其反应能力的持续提升性,从而通过音乐意境的表达,让其能够将自身的表达能力上升到思想高度。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学做合一”理念与幼小衔接教学实践两者之间不仅有着非常强的理论结合实际教育价值,同时更是未来幼儿园能力教育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则应充分重视到幼儿对于“教学做合一”幼小衔接教学实践的热爱程度,从而在这一环境中促进其身心发展与心智成熟。在培养大中小班幼儿各项能力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重视到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构建出更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其能够更积极的参与到这样的学习活动当中,促进其自身的活动能力、表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综合发展,为其日后的幼小衔接学习与生活阶段奠定良好的“博雅式”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学做合一”理念下的幼儿教育实施策略探究[C]//.2022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发展重庆论坛论文集.2022:2-6.
[2]钱群霞.教学做合一 让校本教研走向真实有效——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研为例[J].家教世界,2022(03):52-53.
[3]幼儿园区域活动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融入[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十一辑.2021:91-92.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