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2023-06-17冯日师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

冯日师

摘    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稻产业也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在实际生产中,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稻米。文章主要论述了几种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以期为水稻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10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1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意义

水稻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其中病害包括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等,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水稻产量和质量;常见的虫害包括稻飞虱、螟虫、稻蓟马等,有些害虫不仅会影响水稻的整体产量和质量,还具有容易传播的特点,造成虫害大面积发生和扩散,给种植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关键,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控技术具有快速消灭病虫害的特点,但是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土壤和水稻出现农药残留,不利于水稻生長和种植业发展,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

与传统的防控技术相比,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具有环保性、高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实现病虫害防控的同时,可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推动水稻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能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保证水稻的整体经济效益。二是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率,减少土壤和水稻中的农药残留。三是有利于推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我国水稻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2.1 农业防控技术

1)选择优良的品种。优良的水稻种子对提高水稻种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实现水稻高产和稳产。因此,应选择饱满和干净的优质水稻品种,保持种子干燥,为后期贮存和保管工作提供便利。同时,选择的水稻品种还应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

2)监测土壤环境。种植水稻前应检测水稻种植地区的土壤环境,由于有些土壤中存在病原菌,会导致水稻植株出现不同程度的患病症状,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为此,种植户应将土壤样本送到相关部门检测,分析种植区的土壤是否存在病原菌,并且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种植户还应深翻土壤,通过阳光照射能够有效消灭土壤中的病菌,为水稻生长提供适宜环境。

3)降低虫源数量。早稻和晚稻收割后,选择秸秆还田并且喷施秸秆腐殖液,或者选择秋季翻地、春季灌溉等方式处理稻田中的稻草和稻桩,能降低稻田中的虫源数量。例如,我国有些水稻种植地区选择机械化作业,导致水稻的残桩较高,为一些害虫提供了越冬环境,如三化螟。防治水稻三化螟可以采取翻耕土壤或者灌深水等方式来控制其越冬的虫源基数。主要措施为秋种前翻耕土壤,可杀灭部分幼虫;在三化螟化蛹高峰时期灌水,深度为5~10 cm,浸泡2~4 d后排干,能够灭杀50%以上的幼虫和蛹,效果显著。通过深翻土壤或者灌深水等措施能破坏害虫的活动环境,大幅度降低虫源基数,同时不会破坏种植区的生态环境[1]。

4)加强田间管理。我国水稻种植范围广泛,不同地区的田间管理方式不同,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包括以下管理措施。一是合理轮作。有的水稻种植地区选择水旱轮作,或者采取种养相结合的方式,如稻鸭共育,能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二是科学合理密植。不同水稻品种的种植密度存在差异性,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控制在270万~390万穴/hm。另外,可以采取宽窄行和宽行窄株等栽培技术,能够提高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在预防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选择优良品种,适期播种。结合早稻和晚稻选择不同的种植品种,如果种植早稻应选择中晚熟的品种,保证相邻的稻田能够统一播种和统一移栽,避免因为生长周期不同而出现病虫害迁移的情况,影响水稻健康生长。同时,要严格控制好播种时间,使水稻的生育期避开多雨天气和病虫害高发天气,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2 物理防控技术

1)灯光诱杀技术。水稻种植中,有些害虫有明显的趋光性特点,可以利用该特点在田间设置诱虫灯,能够有效灭杀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害虫的成虫,大大降低虫口密度。灯光诱杀技术的操作方法简单,安全性高,不会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可以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在灯光诱杀技术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诱虫灯放置密度。结合虫口的密度和虫子的视觉距离等因素调整好诱虫灯的密度,通常情况下,每1.3~2 hm安装1盏灯,选择“井”字形或者“之”字型排列,灯的间距控制在150~200 m。此外,应结合水稻品种选择安装的高度。二是开灯的时间。在水稻害虫的成虫高发时期,选择在傍晚开灯,天亮之后关灯,并且定期清理害虫的尸体。三是器械选择。为了提高灭杀的效果,优先选择扇吸式杀虫灯,可以减少对害虫天敌的误杀概率,提高防治效果。

2)色板诱杀技术。诱杀板又被称为环保捕虫板,是诱杀害虫的主要工具之一。水稻种植中有些害虫有明显的趋色性特点,利用该特点可以实现对害虫的诱杀。利用色板诱杀技术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同时具有成本低和环保、高效的优点。在害虫可能暴发的地方和高发时期,应利用好色板诱杀技术,能够诱杀大量害虫,控制害虫数量。当前的诱杀板类型主要包括蓝板和黄板,其中黄板能够诱杀蚜虫和稻飞虱等害虫,蓝板能够灭杀蓟马等害虫。使用诱杀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选择在水稻苗期或者定植时期开始使用,悬挂黄板的数量为300~450张,结合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诱杀板悬挂的高度。二是蓝板主要灭杀蓟马等害虫,应适当减少悬挂的数量,随着秧苗不断生长,适当提高诱杀板的悬挂高度,能够提高防控效果。三是使用诱杀板的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粘板上的害虫,否则会影响灭杀效果。此外,在使用诱杀板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3)草把诱杀害虫。为了提高水稻虫害的防治效果,可以将白酒、水、糖、醋按照一定的比例制成糖醋液,然后加入少量黏合剂,在田间插入带有糖醋液的草把,并且严格控制好草把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当提高草把的放置高度,能够诱杀高处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3 生物防控技术

1)性诱剂诱杀。选择性诱剂能够有效调节昆虫的繁育行为,定向诱杀害虫,实现对天敌的保护,同时减少对人类的危害。该种防治技术能够降低虫口密度和农药使用量,有效降低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可以选择性诱剂诱杀螟虫的雄蛾,影响雌蛾和雄蛾的正常交配,减少害虫基数,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可以选择性诱剂诱杀。在运用性诱剂诱杀技术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抓住防控的时机。在大规模的水稻种植地区,做好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羽化阶段的调查工作,然后结合田间观察来最终确定诱杀害虫的时间。二是性诱剂诱捕器的设置。结合稻田的实际情况选择悬挂诱捕器,悬挂的数量为15~30个/hm,每个诱捕器里面设置二化螟或者稻纵卷叶螟的性诱剂诱芯1个。三是控制好诱捕器的悬挂高度,诱捕器的底部应距离地面0.5~1.2 m,结合水稻生长适当调节高度,以高于水稻植株10~20 cm为宜。四是要定期更换诱芯,每20 d更换1次,能够诱杀更多雄虫,降低成虫的交配次数,减少田间的害虫卵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稻田养鸭技术。通过稻田放鸭技术也能够减少水稻中的害虫数量,利用鸭的杂食性以及活动性特点可以减少稻田中杂草和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够起到疏松土壤的作用,给水稻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鸭子生长过程中会排泄大量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生长的重要肥料。稻田养鸭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操作方法。一是选择大块稻田,稻田内杂草丰富和害虫基数大,且灌溉方便,便于鸭子活动和取食。选择好地点之后将其围起来,为鸭子营造适合的生长环境。二是选择体型小、活动力以及抗病能力比较强的鸭子品种,放养鸭子数量控制在225~300只/hm。在每天11:00和16:00之后放养,该时期鸭子捕捉害虫的能力强,能够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三是做好鸭苗的田间管理工作,控制好鸭苗的数量,过度放养会影响水稻根部的生长。在水稻齐穗之后不能再放养鸭子,如果需要喷洒防治病虫害的药剂,需要在用药后5 d再放养。四是做好稻田的管理工作。控制好稻田的放水深度,便于鸭子充分踩踏泥土,随着鸭子的生长,稻田中的水体应该逐渐加深。在早晨和晚上应加强对稻田的巡视工作,发现漏洞要及时处理。在水稻齐穗之后应将鸭子转移到鸭圈饲养,避免其踩踏稻穗造成减产[2]。

3)投放赤眼蜂。赤眼蜂对螟虫卵具有寄生作用,利用该种特性可以让其寄生在螟虫卵上,直接将螟虫杀死,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达到绿色环保的目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控制好最佳的投放时期。保证投放时期和害虫的产卵时期相吻合,在害虫进入到产卵高峰时期投放的效果最佳。此外,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稻纵卷叶螟,需要在蛾出现高峰期的1~2 d投放赤眼蜂,能够提高防控效果。二是掌握赤眼蜂的投放量,应结合害虫的发生程度适当调整数量。在害虫中等发生的年份,投放量为15万头/hm,在高发年份投放量为22.5万头/hm。三是控制好投放的次数。结合害虫生长周期的长短控制好投放的次数,也可以结合害虫的高发周期来确定投放的次数,一般每代投放2~3次,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4)生物药剂防治技术。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生物药剂的应用和推广,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稻米的品质。当前比较常见的生物药剂包括春雷霉素、井冈霉素、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和苦参碱等。其中春雷霉素和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有效防治稻瘟病,井冈霉素能够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苏云金杆菌和阿维菌素能够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和水稻三化螟。需要注意的是,应避免在高温干旱天气使用生物药剂[3]。

2.4 科学用药

1)做好种子的消毒处理工作。为了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应做好水稻种子的消毒处理工作,可以选择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等药剂,能够有效预防水稻恶苗病和苗期的病虫害。通常杂交水稻浸种24 h后育秧,常规水稻浸种48 h后育秧。

2)带药移栽。水稻秧苗在移栽之前的2~3 d,用药剂喷雾或药剂浸秧,选择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或选择吡虫啉溶液剂,控制好用量,有效预防水稻苗期病害。

3)分蘖期到孕穗期的防治。在水稻分蘖期经常会出现二化螟、纹枯病和稻瘟病。一是二化螟。在该类害虫大规模暴发的年份,结合监测结果做好二化螟卵孵化盛期到低龄幼虫期的药剂喷雾防治工作,可以选择苏云金杆菌或者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效果显著。二是纹枯病和稻瘟病。当发现水稻叶出现稻瘟病急性病斑时,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三环唑、戊唑醇等药剂喷雾防治。

4)抽穗扬花期到灌浆期的防治。一是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前7~10 d,要及时了解天气情况,如果出现2 d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或者田间湿度大时要及时施用蜡质芽孢杆菌或者枯草芽孢杆菌,遇到多雨、高温、高湿天气,7 d后再次用药防治。二是穗颈瘟。在孕穗末期和齐穗阶段用药1次,可以选择三环唑或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防治,应交替轮换用药。三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现稻田内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时,选择吡蚜酮和醚菌酯等药剂防治。选择苏云金杆菌或者球孢白僵菌等来防治稻纵卷叶螟,也可以使用氯虫苯甲酰胺或者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 结束语

水稻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水稻产业的发展不僅能够保证当地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同时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但是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病虫害,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化学药剂防控技术不仅会造成药物残留,还会污染生态环境。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选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避免药物残留,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健康的稻米,同时推动我国水稻产业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星星,王凯,李红阳,等.江苏沿海农区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4):6-8.

[2]眭丹,洪素娣.丹阳市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18,38(7):79-83.

[3]王新,张建林,廖学群,等.适宜广东潮汕地区推广应用的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9):261-264.

猜你喜欢

水稻种植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水稻种植中的抗病技术分析
水稻种植中关于抗病技术的创新探讨
区域自动观测站在水稻种植中的应用分析
重庆云阳同一地区不同土质种植的质量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