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2023-06-17韩敏梁超楚梦楠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

韩敏 梁超 楚梦楠

摘    要:科学有效地利用优良生态环境资源,借助先进的农机、农艺科技手段,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种植,生产种性纯正、品质稳定的优质小麦。文章围绕选择优质良种、精细整地、培肥地力、规格播种、规范管理、病虫草害防控、机械化收获等方面的技术要领,为优质小麦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领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5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优质小麦是利用优质小麦良种在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的种植基础上,生产出种性纯正、品质稳定的小麦,达到国家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能加工成具有优良品质的专用食品。在过去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中,以解决人民生活温饱为核心,生产小麦注重以高产为根本。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追求食品多样性,对食品的营养价值有了更高要求,优质小麦专用面粉的生产引领市场发展,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

1 因地制宜,科学选择优质小麦品种

1.1 选择适宜优质小麦良种

市场上销售的小麦品种只有在相适应的生态条件、地力水平、管理技术条件下,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潜力、肥力因素、因种管理技术,发挥品种优良种性、纯正品质、产量潜力,达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生产效应。韩城市一般肥力田块应推广晋麦47号、晋麦54号、中麦36号、西农928、铜麦6号、渭麦9号等优质良种;中等肥力田块应推广西农979、郑麦7698、陕垦6号、伟隆169、西农509、西农3517、西农822、西农889、渭丰151、小偃6号等优质良种;高肥水田块应推广种植西农889、西农511、西农509、中麦895、西农20、陕农33、西农585、西农059、西农538、西农528等。

1.2 选择正规门店经营的优质小麦良种

市场上正规种子经营门店具备合法的种子经营资质、贮藏条件、固定经营场所,具有良好的市场经营信誉和售后服务能力。由于大品牌小麦良种的生产经营企业历经市场化多年经验积累和科研创新发展,创立了市场化小麦良种质量信得过的大品牌,品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科研实力雄厚、市场信誉好、售后服务优,能严把种子纯度、净度、水分、发芽等质量关口。不要选择购买散装小麦种子、打开包装的小麦种子,更不要选择小麦品种包装标识不清、标注不全、生產不明的种子[1]。

1.3 注重小麦优质良种的品种特异性

目前市场上经营推广的每一个小麦品种都有相适应的种植区域和品种配套管理技术,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示范推广中,产量水平表现不同。生产中如果要选择稳产高产品种,就要根据展示示范田参试品种特性表现和丰产性表现,尽可能选择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个要素指标相对协调的优质小麦品种,这样品种产量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实现稳产高产、优质高效。近年来,对于倒春寒等特殊气象灾害频发的区域,选择优质小麦良种时,应把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放在首位,选择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寒耐冻性好的小麦品种。

1.4 注重良法跟着良种走

选择优质小麦良种时,要熟悉和掌握所选品种的特性、适宜区域、栽培要领、生育期、抗逆性、抗病性、产量表现等,科学调控适宜播期、适宜播量、群体结构,掌握因种配套管控技术、因苗促控技术要领,一播全苗、培育壮苗、壮蘖生根,充分发挥品种的优良种性和产量潜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小麦增产、增收、增效。

2 优质小麦播前技术

2.1 深耕土壤

优质小麦生产田每2年利用机械深耕土壤25 cm以上1次,打破犁底层,保证土壤上松下紧,优化土壤结构,提升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和农作物根系的下扎空间,同时压犁沟深耕、不漏耕、碎土覆盖严密,掩埋地表杂草、秸秆、农作物根茬、虫卵,熟化耕层土壤,使碎土、秸秆、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并使秸秆被碎土覆盖在10~25 cm的土层中,利于秸秆快速腐烂、营养物质转换与贮藏,增加土壤营养成分。机械深翻田块要及时耕后耙平犁沟、犁垄,为施肥、旋地、播种奠定良好基础。

2.2 精细整地

优质小麦生产田播种前,利用机械化设备对前茬作物秸秆、根茬、地块四周、地头、路旁杂草、碎石杂物进行机械切碎、粉碎旋耕还田,破坏病菌、病毒、虫卵、害虫的生存环境,从源头控制病原体、病虫害,耕平耙细田间犁沟,达到地平、无杂草、无秸秆、无杂物、无土圪垃,土松、土碎、地细、地平,满足小麦一播全苗的要求。

3 优质小麦施肥技术

3.1 施足小麦基肥

施足小麦基肥的作用在于增加土壤营养元素、营养物质、微量元素等,使其在小麦全生长进程中提供营养成分,满足小麦生长需求。施入的小麦基肥营养元素要全、营养成分要足,一般施入生物有机菌肥600 kg/hm或脲基硫酸钾控释肥750 kg/hm,施肥后机械旋耕、耙平、磨细,达到地平、地细、无杂草、无土疙瘩,符合一播全苗要求。

3.2 适量施入小麦种肥

小麦种肥的作用是供给小麦发芽、出苗、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促进小麦苗齐、苗全、苗壮。种肥一般选择易被小麦幼苗吸收的速效肥料,如速效氮肥、高氮肥、微量元素肥。小麦种肥一般施用量以75~105 kg/hm为宜,施入深度为8~12 cm,种子播深3~5 cm。

3.3 小麦冬前追肥

小麦冬前追肥可以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促进冬前分蘖。在11月底至12月初追施尿素75~105 kg/hm,施肥后进行冬灌,可以起到保温增肥的作用[2]。

3.4 小麦拔节期追肥

小麦拔节期追肥可以促进大蘖成穗,提高成穗率,促进小花分化。拔节期小麦壮苗应追施速效氮肥75~120 kg/hm;拔节期小麦弱苗应追施速效氮肥150~180 kg/hm。

3.5 小麦灌浆期追肥

小麦抽穗开花授粉后进入小麦灌浆期,此时田间小麦植株表现为根系老化、植株下部叶片干枯,养分转运、吸收能力减弱,有的田块甚至叶色发黄、脱肥早衰。针对这类麦田,可以喷施1%~2%的尿素溶液750 kg/hm,间隔7 d再喷施1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促进小麦灌浆成熟。针对小麦贪青晚熟田块,可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750 kg/hm,在小麦灌浆期每间隔7 d喷1次,连续喷施2次,促进小麦成熟。

4 优质小麦适期播种技术

4.1 小麦播前晒种

优质小麦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在地面铺1块大小适宜的彩条布,把种子均匀地摊在上面晾晒1~2 d,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病菌,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提高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4.2 小麦适期播种

小麦适播期是一播全苗、培育壮苗的关键基础。如果小麦播种期过早,小麦生长时间较长,容易旺长,过多地消耗土壤贮备养分,出现小麦田间先旺苗后转为长势较弱的苗;如果小麦播种期过晚,田间温度低,小麦种子发芽时间长,出苗慢,根系不发达,易遭受低温冻害。

4.3 小麦适宜播量

在适期播种的前提下,旱地小麦适宜机械播种量为150~187.5 kg/hm,基本苗控制在270万~330万株/hm;水地小麦适宜机械播种量为187.5~225 kg/hm,基本苗控制在330万~360万株/hm。晚茬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1 d,增加播种量7.5 kg/hm。

4.4 宽幅播种技术

小麦宽幅播种技术是把传统密集条播行距15~20 cm调整为机械精播行距22~26 cm,把一条线播种方式改为宽播幅、宽行距分散式粒播方式,实现机械开沟、机械两行粒播、机械镇压一体化作业,精准控制播种量、播种籽粒,保证出苗整齐。

4.5 播种深度

小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4~5 cm,可保证出苗迅速,苗齐、苗壮。播种过浅,易落干,缺苗、断垄,易受冻害;播种过深,出苗率低,出苗时间长,苗弱,分蘖少。同时,小麦播种后应及时镇压,踏实土壤与种子的密接度、提高地表温度、保存地表下墒情,避免土壤进风失墒,提高小麦田间出苗率和整齐度。

5 优质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5.1 冬前小麦化学除草

冬前田间小麦苗龄较小,田间杂草也发芽出土生长至3叶前期,此时杂草的耐药性最低,除草剂可以直接喷到杂草上。冬前喷药距下茬作物种植时间相对较长,地表残留除草剂可以在土壤中分解,减少除草剂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不影响下茬农作物生长。

对于麦田冬前出土的播娘蒿、荠菜、麦家公等阔叶杂草,可喷施70.5%二甲·唑草酮可湿性粉剂防治。对于以节节麦等恶性杂草为主的田块,可喷施3%甲基二磺隆油悬剂。喷麦田除草剂要在小麦3~4叶期,一般在11月中旬,即小麦播种后40 d左右用药为宜,喷药时田间温度应控制在10 ℃以上,最好选择无风雨天气的下午喷药。配制除草剂药液时,先用少量温水在小容器中均匀稀释,喷雾器内加足水后再倒入母液2次稀释,喷药时持喷雾器人员应在田间顺着行走,边走边持喷杆左右均匀喷雾,地头、边行都要喷到,切记不能重喷、漏喷。

5.2 冬前中耕划锄

冬前中耕划锄可以灭草、松土、弥补裂缝、防早保墒、减轻或防止冻害,要划细、划匀、划平、划透,不留坷垃、不压麦苗、不漏杂草,提高中耕划锄效果。碾压长势过旺的麦田,促苗旺转壮苗,再进行中耕划锄,达到上松下实、保墒增温的作用[3]。

5.3 浇足小麦越冬水

浇足小麦越冬水是增加小麦次生根、培育3叶以上大蘖、预防霜冻、保护麦苗安全越冬的关键,是小麦田间冬水春用的有效措施。对于秸秆还田地力水平差、小麦偏小、长势较差的弱苗麦田,越冬水可于11月下旬结合冬前追肥,提高土温,达到壮蘖、盘根、促进根系下扎,促苗转壮。对于一般壮苗麦田,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5 ℃左右时浇越冬水,最好在晴天上午进行,浇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浇水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浇越冬水后,墒情适宜时要及时破除田间板结、填实土壤缝隙,提高地表温度。

5.4 浇小麦拔节水

小麦拔节期以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进穗大粒多为重点,应用氮肥后移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春季分蘖,在抽穗开花期积累营养物质,增强后期叶面的光合持续期和根系活力,一般在小麦拔节期中期结合追肥灌溉1次。

5.5 补浇小麦灌浆水

小麦扬花期15 d后进入小麦灌浆期,应及时补浇小麦灌浆水,保证小麦需水量,有效改善田间小气候,一般在灌浆初期灌溉1次,主要是应对高温对小麦灌浆造成的不利影响,减少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籽粒饱满度,增加粒重。

5.6 小麦田间“一喷三防”技术

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等混配液,一次施药达到防干热风、防病虫、防早衰的目的。

防治以锈病、吸浆虫为主的麦田,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25 g/hm、4.5%高效氯氰菊酯750 mL/hm、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兑水喷雾。防治以赤霉病、麦穗蚜为主的麦田,可用50%多菌灵900 mL/hm+10%吡虫啉750 mL/hm、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兑水喷雾,防治效果显著。

6 病虫害防治

小麦田间主要虫害有蚜虫、灰飞虱、吸浆虫、红蜘蛛等,在小麦生长过程中,主要为害小麦叶片、茎秆、麦穗、麦粒,造成小麦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丛生。防治蚜虫时,可以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20~150 g/hm喷雾防治;防治红蜘蛛时,可以用1.8%阿维菌素5 000~6 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小麦锈病、白粉病时,可以用25%百时通可湿性粉剂450 g/hm兑水450 kg喷雾防治;防治小麦赤霉病、叶枯病时,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125~1 500 g/hm兑水450 kg喷雾防治。

7 适时收获

小麦机械收获速度快、效益高,既能实现适时收获,不误农时抢播夏玉米,又能提高小麥机械化作业水平。如果机械收获过早,小麦籽粒灌浆不充分,籽粒饱满度较差,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水平;如果机械收获过晚,小麦过度成熟,机械收获过程中易落粒,掉穗严重,也会造成减产、减收。小麦蜡熟末期的茎秆、叶片、叶鞘、节间、麦穗全部变黄,籽粒变黄变硬,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收获优质小麦最好是单机收获、单运、单晒、单贮藏,可以保证小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昕,刘伟,郑磊.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9(4):24.

[2]刘少华.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要点[J].河南农业,2010(7):48-49.

[3]陈坤,张会金,贾宝华,等.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概况[J].种业导刊,2009(4):18-20.f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
试论绿豆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北方玉米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有机食葵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