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2023-06-17乌日娜

种子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玉米种植

乌日娜

摘    要:文章以玉米种植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论述了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优势,阐述了该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推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升级和创新,提高当地农民的种植能力和水平,实现玉米高质高产,为相关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玉米种植;高质高产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9-00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3       文献标志码:B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不断进步,以双株高产种植技术为主的农业种植工艺与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农作物的种植中。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地区在使用该技术种植玉米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种植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此必须加强对该技术的研究,在掌握其运行原理和操作方式的前提下,为当地玉米种植人员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1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优势

1.1 提高玉米种植密度

有效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能够提高玉米种植密度。相较于传统玉米种植技术,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密度可达55 000~65 000株/hm,玉米有效种植率可提高30%,产量可提高20%。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操作较为方便,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减玉米的种植时间,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增加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

1.2 降低农民的种植负担

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每个坑中可栽种2个玉米种子,有效减轻种植人员的工作量。日常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除了采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外,还可融入其他先进的玉米种植技术,例如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地膜种植技术、深松整地技术等。这些新型种植技术能减少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降低种植人员的玉米种植成本。无论是从玉米播种还是从施肥灌溉的角度来说,双株高产种植技术都能实现种植人员对区域内玉米的集中管理,简化玉米种植环节,减轻种植人员的压力与负担[1]。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具有高操作性和高环境适应性等特点。种植人员使用该技术之前,仅需经过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简单指导即可。当前,各种现代化技术与大型农业种植机械设备的出现和普及能有效解决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得到创新发展,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与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1.3 加强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效果

为了有效发挥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作用,种植人员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品质保障的玉米种子,确保其具有较高的抗病虫害性、清洁度和耐密性,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各类化学试剂与农药用量,为玉米高产奠定坚实的基础,减少对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污染,有效提升玉米种植的生态效益。

2 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具体应用

2.1 选择种子

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需合理选择玉米种子,提高玉米幼苗的出苗率和成活率,使当地农民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选种是确保玉米高质高产的关键环节。种植人员必须考量以下2个方面。

一方面,种植人员在选择玉米种子前,要考虑玉米植株的种植密度。基于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特性,要想实现高质高产,种植人员必须选择耐密度性较强的玉米种子,增加玉米的植株密度。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玉米种子缺乏营养或水分的情况,为玉米生产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提供保障[2]。

另一方面,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类病虫害的侵扰,因此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应尽可能选择颗粒饱满、表皮完好无破损、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保证玉米能够健康生长。为了淘汰小粒、破粒等劣质种子,种植人员可以对挑选好的种子进行再处理,使其满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对种子的要求,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2.2 处理种子

播种前,种植人员应综合处理玉米种子,这是提高玉米出苗率和存活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种植人员应将选择好的玉米种子放在较为开阔的地方晾晒,具体时间应根据气候情况而定。日照晾晒能够提高玉米种子的透气性和酶活力,实现当季玉米高质高产。

我国现有玉米种植研究数据显示,内蒙古地区的气候与地理条件较为特殊,玉米生长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从而降低玉米品质。为了在源头上削弱各类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消极影响,种植人员必须采取现代化技术严格处理玉米种子。可选择质量较高的包衣材料和包衣剂,增强玉米种子的处理效果,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2.3 播种与移栽

种植人员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后,要对其进行发芽试验。试验中经过处理的玉米种子发芽率达到95%即可以播种。若发芽率低于95%,说明玉米种子不适合播种,种植人员应及时更换新的玉米种子[3]。

种植人员在播种过程中要把握玉米种子的种植行距与密度,确保玉米种子顺利发芽,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应确保种植地土壤将玉米种子完全掩埋,避免玉米种子裸露在土壤之上。可通过脚踩的方式使玉米种子埋入土壤中。若种植地土壤含水量和养分较少,除了采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外,种植人员还可采用地膜种植技术,增强种植地土壤的表面活性,促进玉米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玉米植株生长20 d左右,种植人员应及时开展移栽工作,此时应格外注意玉米幼苗种植行距。通常情况下,玉米幼苗种植株距为40~45 cm,理想行距为55~75 cm,具体数据应根据玉米幼苗的长势、种植地土壤面积等适当调整。

使用双株高产技术播种玉米时,种植人员要保证玉米幼苗种植的行距与株距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单穴双株,充分发挥该种植技术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实现当季玉米高质高产。

播种时,种植人员要保证种植地土壤温度在6 ℃左右,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调整,一般集中在每年4月末至5月初。为了有效提高玉米当季产量,种植人员在开展播种作业时应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播种时应遵循“种二轮一”原则,即每种2垄就要轮空1垄。二是在播种过程中应适当施肥。有机肥料施加量应不少于30 t/hm,尿素施加量为180 kg/hm,硫酸钾为300 kg/hm,磷酸二铵的施加量应根据种植地土壤内的养分含量确定,一般为170~240 kg/hm。

2.4 田间管理

2.4.1 补种与土地深耕

若发现玉米苗缺失,种植人员应及时开展补种作业。通常情况下,为了提高幼苗补种的有效性和玉米幼苗补种后的存活率,种植人员要选择与原有玉米品种相同的幼苗,加强对玉米幼苗的水肥管理,每天浇2次水。为了提高种植地土壤的养分含量,确保玉米幼苗获得充足的养分与水分,种植人员应进行深耕处理,提高种植地土壤的通透性,使其内部湿度和养分含量达到玉米生长的要求。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种植人员要对种植地土壤进行2次浅耕和3次中耕,浅耕的深度一般在5 cm左右,中耕的深度一般在10 cm左右。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此项工作的成功率,种植人员应在定苗之前进行2次中耕操作,另1次中耕应在拔苗后进行[4]。种植人员应彻底清除种植地的杂草,避免其影响玉米幼苗生长,按照相应比例调配玉米生长所需的农家肥与复合肥,将其均匀施加在种植地土壤中。就现有情况来看,农家肥与复合肥的调配比例通常为30∶1,但该比例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种植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若需增加复合肥的施用量,种植人员应确保复合肥增量不超过225 kg/hm。灌溉方面,种植人员要保证种植地土壤湿度适宜,避免过度灌溉导致玉米幼苗根部出现腐烂现象。

2.4.2 结穗期的土地管理

玉米生长至结穗期时,种植人员可利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精准管理,对种植地土壤进行1次中耕和1次深中耕,时间分别为玉米生长的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需要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在此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土壤管理,控制玉米的长势。玉米并不是增长速度越快越好,玉米幼苗生长过快会导致土壤无法及时向玉米供应营养成分,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

土地管理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玉米植株抗倒伏能力与追加施肥2个方面。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的辅助下,种植人员可以对种植地喷洒矮壮素或具有相似性能的化学药剂,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性和抗病性。在追肥环节,种植人员通常选用氮肥作为主要肥料。玉米结穗期追肥能为玉米健康生长提供保障,降低玉米螟的发生概率,提高玉米种植田间管理效率和质量。

2.4.3 花粒期的土地管理

进入花粒期,种植人员应对玉米进行杂草清理与中耕施肥[5]。既可以采用人工除草的方式拔除杂草,也可以采用喷洒除草试剂等化学手段清除影响玉米田生长的杂草。

2.4.4 科学采摘与收获

科学采摘与收获是保证当季玉米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种植人员必须严格挑选适宜的时间收获玉米。对于早熟玉米品种来说,种植人员应尽可能将收获时间定在授粉的45 d之后;对于晚熟玉米品种来说,种植人员应在玉米授粉后的50 d开展收获作业。

除此之外,采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要明确玉米收获时间,精确选择收获方式和所用工具,最大程度减少收获过程中的不必要损耗,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6]。

2.5 病虫害防治

玉米花粒期最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种植人员要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和手段进行防治。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种化学药剂的用量,若玉米病虫害程度较轻,种植人员应通过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物理方式开展灭虫工作[7]。

2.5.1 黏虫

黏虫具有杂食性和群聚性特点,一旦暴发会对当地玉米种植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根据现有的黏蟲防治资料来看,对黏虫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化学防治。种植人员可以利用以高杆自走式喷雾剂为主的病虫害防治机械对患病区域进行药物喷洒。若患病区域面积较大,种植人员可寻求当地政府部门帮助,利用无人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对患病区域进行大面积试剂喷洒[8]。

为了提高玉米黏虫防治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种植人员应选择一天中较为凉爽的时间段喷洒药物,比如晴朗天气的9:00之前或17:00之后。常用于防治黏虫的化学药剂有辛硫磷乳油、毒死蜱乳油、敌敌畏乳油等。当黏虫的发生密度达到每100株玉米苗有30头黏虫时,种植人员可将上述化学药剂按比例调配,均匀喷洒在患病区域[9]。

2.5.2 大斑病

大斑病的传染性较强,破坏率较高,严重时会降低当季玉米产量,甚至导致玉米绝收。据相关研究显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不仅与当季玉米的品种和生长状态有关,还与种植环境有关。具体来说,若周边环境气温为20~25 ℃,空气湿度在90%以上,大斑病的蔓延速度较快;若周边环境气温低于20 ℃或高于25 ℃,空气湿度小于60%,大斑病的蔓延速度较慢[10]。

防治大斑病时,种植人员应根据当前环境采取不同的方式。若使用农业防治手段,种植人员可人工摘除发病的玉米幼苗叶片,提高种植区域的透光率,使该区域具有充足的光照,降低周围的空气湿度[11]。若采用化学防治手段,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好速净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对患病植株和相关区域进行药剂喷洒,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12]。

3 结束语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应用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已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我国玉米种植还存在诸多问题。种植人员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种植观念,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相关设备辅助玉米种植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我国玉米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文豪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2,40(21):37-39.

[2]苏亮亮.浅谈玉米种植过程中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与发展[J].农家参谋,2022(15):31-33.

[3]李玉珩.内蒙古赤峰松山区玉米超高产种植及配套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2,42(20):59-60.

[4]裴思敏.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探讨[J].河北农业,2022(4):64-65.

[5]韩冬彦.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研究[J].农家参谋,2020(4):74.

[6]魏少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探析[J].种子科技,2022,40(13):21-23.

[7]杜文军,张琪.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J].河南农业,2022(23):10-12.

[8]王周文.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3):27-28.

[9]林文献.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J].农家参谋,2020(20):86.

[10]杨艳雯.双株高产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36(10):92.

[11]康俊杰.双株高产种植技术在玉米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15(12):15.

[12]田霓.玉米双株高产种植技术[J].北京农业,2014(18):33.

猜你喜欢

玉米种植
玉米种植现状与新技术应用的效率
玉米种植现状和技术应用
对玉米种植技术及推广路径的新思考
黑山县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玉米种植过程中缺锌症状及其预防措施初探
玉米夺丰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探析玉米高产种植
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