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璀璨明珠南太湖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2023-06-17程建英李雪威

公关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湖州新区

程建英 李雪威

湖州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似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太湖南岸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调研湖州,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叮嘱湖州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习总书记一直以来的关注厚望和一次次殷殷嘱托,引领着南太湖在不断审视自身优势与特色中日益坚定攀登路径——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护美绿水青山,拓宽转化通道,做大美丽经济。正在崛起的绿色高地,全新定义着极具湖州特质的新高度,一座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正在奋力崛起。

南太湖新区地处太湖南岸、长三角腹地,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首批成立的“四大新区”之一,同时也是湖州市生产力布局的“核心引擎”。肩负起打造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实践示范区、长三角区域发展重要增长极、浙北高端产业集聚地、南太湖地区美丽宜居新城区的重要使命。

南太湖新区北依浩渺太湖,南拥文化名山西塞山,这里有世界灌溉工程遗址太湖溇港,有环太湖地区最具开发潜力的长田漾湿地,有浙江省唯一综合评定5A级的天然温泉,有被誉为长三角城市群绿肺的长田漾原生态湿地,有距今约6700多年历史的邱城文化遗址,有环太湖第一文化名山弁山,始建于1700多年前梁代的法华寺。南太湖依山傍水、蓝绿交织,青山、碧水、山林、湿地,构成了清丽江南的美好图景,这里的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这里的乡村“天生丽质,风景秀丽”。历史上,颜真卿、苏东坡、赵孟頫等一大批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墨迹,本土唐代诗人张志和更是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千古佳句。

“两山”理念的提出,为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一场综合性的生态保护“革命”不仅唤回了绿水青山,也换来了新的发展空间。一年来,新区始终坚持理念引领,逐绿前行,绿水青山本底更实,让“两山”实践转化路径更加明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PM2.5浓度持续保持全市最低,水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两山”实践转化路径不断拓宽。

与此同时,新区也始终坚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理念,突出绿色共享和显山露水,追求“低密度、高颜值”,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在绿水青山的美丽画卷上,勾勒出“产城人文景”融合的新篇章。

这是一片新生的土地。随着一群人的奋力奔跑,湖州南太湖新区这片热土正不断迸发出新活力。

新区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是上海大都市圈和G60科创走廊共建城市,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南北两翼、贯通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拥有全国一流的铁路、公路、内河水运。随着铁公水物流园的全面投运,这里已经成为浙北地区重要内陆港口和进出口货物集运中转中心,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将加速集聚,通江达海的交通优势在这里进一步凸显。

近年来,南太湖新区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推进选贤任能、宣传思想、统战群团等各项工作全面融入中心大局,赋能经济建设,服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产业升级,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广大干部、企业家和群众解放思想、鼓足干劲,扎实推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在这片2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地见效;每一个人敢闯敢干敢担当,争当主题实践“排头兵”,为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筑巢引凤,花开蝶来。开放的奋进姿态,独特的区位优势,全方位的招商引资,加速了优质资源的集聚。一直以来,新区始终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理念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紧盯国内外优质大型投资开发商,开展全天候招商接待。同时,调动一切资源要素,与部门平台合作联动,借力招商平台和外地中介资源开展以商引商、联合招商、智慧招商,因地制宜走好社会化资本合作道路,为区域开发注入源头活水。

一流营商环境是最美风景,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拼经济拼的就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高质量发展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新区领导班子敢于革故鼎新求突破。持续迭代工作理念,不断更新思维方法,重塑固有思维,推进改革创新。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优化体制机制,就坚定不移地创新突破,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开创性、突破性思维打出政策组合拳,在绿色金融、审批制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坚持“实用管用”的工作原则,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切实找准改革方向,抓好针对性、抓出实效性;注重“统筹协同”的改革理念,加强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发挥团队意识,同舟共济、相互支持,齐心協力抓好落实,全力解难题、促发展;展现“企业有感”的营商环境,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理念,让企业感受到新区各职能部门“办事有速度、服务有温度,政策有力度”,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大力推行“全程代办”“开工一件事”等改革举措,项目从拿地到开工审批用时由1个月压缩至1天,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随着南太湖未来城、湖州科技城、高教园区的加速建设,大量人才将在新区集聚,“西塞山前博士飞”的美好愿景即将成为现实。近年来,南太湖新区以真心爱才、以悉心育才、以诚心引才、以精心用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现人才、产业共兴融合发展。紧扣“人才链”做强“产业链”,新区高标准引进人才产业化项目,以建设湖州西塞科学谷和湖州科技城为抓手,把打造集聚创新人才、承载创新活动和科创平台体系作为重点方向,重点引进了一批有技术、有实力、有前景的“专精特新”创业项目,打造吸引高端人才创业的“强磁场”。“投融贷奖补”五位一体等机制的运行,打通了人才企业融资渠道。新区进一步优化“服务链”,不断迭代升级人才政策,推出特色招聘平台,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平台,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人才留在新区、扎根新区。

坚持科技创新首位战略,加快构建产城一体的全域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引进院(校)地合作平台、众创空间,南太湖新区科技创新综合体、南太湖精英计划产业园等重大科创平台投入使用,中节能智能科学中心、人才创业港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创族森林、见田物联网、欣创客等3家众创空间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新区持续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紧紧围绕“六个新湖州”建设,扎实开展“项目建设深化年”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平稳开局,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今年1-3月,新区工业投资增长 75.1%、民间投资增长11.9%、交通能源投资增长85.6%,GDP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1%,均列全市第一。南太湖新区入选全省首批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综合排名前50强。

产业是衡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新区自成立以来牢牢锁定“3+1+N”绿色产业体系精准发力,新能源、半导体及光电通信、生命健康三大产业加快聚集。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区接下来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继续在发挥平台集聚功能、增强项目要素支撑、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做深文章,抓推进、强招商,助推新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构建以新能源、光电通信及半导体、生命健康、休闲旅游等为主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新能源产业集聚了吉利商用车、蜂巢能源、卫蓝科技、天能锂电、微宏动力、赢合控股、孔辉科技、纵目科技、凯金新能源等重点骨干企业项目,发展势头强劲。涵盖汽车整车、动力电池、电池设备、电池材料、电机电控等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功入选浙江省“新星”产业群,未来五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光电通信及半导体产业集聚了超越数控、见闻录、雅克华飞、三时纪、汉天下、新微碳化硅、吉姆西半导体、播思通信、旦迪通信等一批企业和项目,2022年产业增加值增长40.1%。生命健康集聚了特瑞思药业、协和华东干细胞等企业40多家。休闲旅游集聚了月亮酒店、湖州影视城等重点项目,2022年全域接待游客超8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5亿元。

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链是产业链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助力实现湖州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产业链。去年7月,湖州以全省唯一的身份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启了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资源富集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一轮科创实践。半导体及光电产业就是“好风景”里催生的“新经济”。当前,湖州市半导体产业链较为完整。以南太湖新区为例,已有超越数控、见闻录、华飞电子等17家半导体及光电产业重点产业企业。“半导体及光电产业作为我国面向未来、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南太湖新区始终将该产业引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南太湖新区通过建立半导体及光电产业招商小组,实现精准招引,并强化与一流院校、企业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湖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支持南太湖新区打造半导体产业园,重点围绕芯片设计、芯片检测,兼顾封装测试与材料,致力于推动整机与芯片联动、硬件与软件结合、产品与服务融合发展的自主创新产业生态建设。该产业园规划面积约1平方公里,坐落于依山临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康山万亩大平台,距离高铁湖州站车程仅5分钟。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签约优质项目16个,总投资94.85亿元。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南太湖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动员新区上下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建设提质增效上来,扬长补短、实干争先,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绿色样本建设,高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打造更多具有鲜明湖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确保新区乡村振兴事业取得新突破,持续推动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新区全面把握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的重要使命,抓住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点,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以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先行;深度激活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力量,依托科技赋能、改革赋能,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各街道部门坚决落实一把手抓乡村振兴要求,对标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新定位,锚定生态高效农业强市建设目标,发挥新区城乡融合优势,深化“五大振兴”协同发力,努力争取高水平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以强村富民为主线,创新机制载体,集中塑造比较优势,持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有效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以生态宜居为标杆,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加强部门联动,稳步推动村容村貌整治提升,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点线结合推进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以稳产保供为前提,严守耕地红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耕地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夯实农业生产的基本盘;以黨建统领为根本,释放治理效能,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政工作重中之重,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建良好的乡村营商环境,积极引进优质农业主体、大好高项目入户新区。

新区2022年开展除险保安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法治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基层基础持续夯实,平安法治建设有力推进,以实际行动交出了满意答卷。2023年持续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风险的不确定性,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在更高起点、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新区平安建设。

新区以“大排查、大整治”为抓手,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街道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加大执法监督力度、督查暗访力度,努力减少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区民风淳朴,百姓安居乐业,讲诚信、守规矩的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构建“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数字化改革颇具成效,构建了高质量发展综合管理平台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高标准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着力打造“美丽中国国际会客厅”。持续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持续创新开展“六和”创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

展望明天,新区潜力无限,放眼未来,新区前景可待。美丽的南太湖宜居宜业、宜创宜游,水与岸、业与城、古与今交相辉映。产业绿、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均衡发展模式,让南太湖新区前进的脚步更加稳健。南太湖新区正以“提质增效”行动重新定义着城市高质量形象。今天的南太湖新区,风头正劲,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发展中的南太湖新区,未来可期,是蕴藏无限机会的发展热土、兴业福地、希望之城。

魅力新城区、城市新核心,未来我们将一起见证。

PR

(责任编辑:李雪威)

猜你喜欢

湖州新区
湖州农民学院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
雄安新区的期许
解读河北雄安新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湖州出土郡国五铢钱
湖州特色小镇的“特”与“色”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湖州练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