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对肠梗阻患者疗效及康复指标的影响
2023-06-16薛玉萍石婷婷
龚 丽,薛玉萍,周 瑜,石婷婷
(1.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2.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2)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发病部位主要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区域,因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肠鸣音消失、肛门排气停止及便秘等,因起病急、腹部胀痛难忍,患者多情绪激动[1-3]。针对单纯性肠梗阻,临床主要给予胃肠减压、对症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恢复较慢。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是近年兴起的新护理模式,用于单纯性肠梗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炎性肠梗阻均显示出一定优势,可提高临床疗效和缩短康复时间[4-6]。为了进一步验证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对肠梗阻患者临床疗效及康复指标的影响,总结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的临床经验以应用于实践,笔者对12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诊;②无肠道血运异常表现;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沟通交流顺畅。
1.2排除标准 ①绞窄性、先天性、完全性肠梗阻者;②合并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者;④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精神障碍者。
1.3一般资料 选取南京市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单纯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71例,女49例;年龄27~71(47.7±5.8)岁;体质指数(BMI)18~26(21.37±2.31)kg/m2;受教育程度:本科及以上47例,大专43例,高中25例,初中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要求,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2组肠梗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1.4护理方法
1.4.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①平躺休息,宽松衣着,注意保暖,密切监测病情进展以正确判断病情,观察并记录液体出入量;②减压管护理:在胃肠道减压治疗过程中,正确使用减压管,嘱患者及家属不得擅自拔管,同时疏导其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减压治疗;③疼痛护理:对患者进行呼吸指导,通过呼吸训练方式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④用药护理: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密切观察用药情况。
1.4.2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①情志护理: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为其答疑解惑,着重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或缓解患者紧张、顾虑、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②穴位注射护理:密切监测病情,一旦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即行内关穴注射胃复安(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179)治疗,注意避开血管及神经,当遇剧痛或不良反应即行停止。③艾灸护理:以葱白和食盐等捣碎制成饼,覆盖神阙穴和关元穴,再以生姜盖于饼上,而后行艾灸熏烫,控制好距离以防烫伤。密切注意患者皮肤状态,出现意外情况及时处理,同时注意防感染。④灌肠护理:以大承气汤灌肠,煎煮后冷却至40 ℃,排空小便,取侧卧位,将大承气汤装进灌肠袋后插入肛管和直肠内,缓慢滴注30 min。⑤电针护理:以电针刺激足三里和上巨虚等穴位,以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腹痛症状。垂直进针,采用提插法,出现酸麻胀沉感后行电刺激治疗,以患者最大耐受度调整电流大小,时间为30 min。⑥饮食指导:能进食后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多摄入高蛋白、纤维素食物,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⑦康复指导: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适量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避寒。
1.5观察指标
1.5.1临床疗效 干预10 d后评估临床疗效。患者排气排便正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完全康复为显效;排气排便基本正常,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尚有少量气液平面为有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改善或加重为无效[7]。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康复指标 统计2组患者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
1.5.3疼痛程度 护理前及护理7 d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总分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
1.5.4心理情绪状态 护理前及护理7 d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价,SAS评分>50分为焦虑,SDS评分>54分为抑郁,分值越高说明负性心理情绪越严重。
1.5.5护理满意度 出院前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肠梗阻患者干预10 d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康复指标 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肠梗阻患者康复指标比较
2.3疼痛及心理情绪状态 2组护理后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护理后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4。
表4 2组肠梗阻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分)
2.4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5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2组肠梗阻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 论
单纯性肠梗阻尽管没有发生肠管血运障碍,但因肠内容物通过受阻也易导致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及排便障碍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对单纯性肠梗阻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并辅以合理护理措施。以减轻疼痛、缓解负性心理情绪所导致的应激反应[8-9],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
按照中医理论,肠梗阻属于“积聚”“腹痛”“结胸”“关格”和“肠结”等范畴。随着中医护理理念的兴起,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等方面的优势也得以体现[10-11],故而越来越受临床重视。
本研究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模式:首先消除或缓解患者紧张、顾虑、恐惧、焦虑及抑郁等负性情绪,护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理念,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为促进康复提供了前提基础。其次,西医胃肠减压护理可缓解肠壁肿胀,降低腹压,可改善膈肌抬高所致的呼吸循环障碍,从而大大减轻患者的不适感。最后,通过中医穴位注射护理、艾灸护理、灌肠护理和电针护理,可个性化地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轻重,个体化地选择相应穴位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快速改善症状的目的。其中艾灸所选神阙穴和关元穴具有调畅气机、健脾祛邪的作用[12-14],以葱白和食盐等捣碎制成饼覆盖其上,再以生姜覆盖,然后进行艾灸熏烫可缓解腹胀和腹痛症状。灌肠的作用在于改善胃肠血运和肠壁血液循环,其中大承气汤具有行气散结、通里攻下的功用,以其灌肠,既可促进患者肛门排气及排便,又可起到抗炎抗菌等作用[15]。电针足三里和上巨虚等穴位,可调理气血、疏通筋络,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腹胀、腹痛症状[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腹痛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更短,VA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更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说明在防感染及补充能量等保守治疗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和负性心理情绪应激反应而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