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穿刺致胸膜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研究

2023-06-16戚霓虹张慧民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胸膜负面胸腔

戚霓虹,张慧民,陈 华

(江门市结核病防治所住院部,广东 江门 529000)

胸腔穿刺是自胸膜腔内抽取积液或积气的操作,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气、抽液减压以及进行胸膜腔内给药等[1]。但在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再扩张性肺水肿、肺复张性低血压、胸膜反应、肋间动脉损伤、气胸等并发症。胸膜反应是胸腔穿刺术并发症之一,是指胸腔穿刺过程中因综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头晕、心慌、胸闷、出汗、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厥等症状,文献报道其发生率最高可达到20%[2-4]。明确胸腔穿刺患者出现胸膜反应的相关原因,及早制定和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降低胸膜反应发生率、确保胸腔穿刺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次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式分析总结导致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相关原因,并根据总结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现将具体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22 年5 月在我所住院且需要接受胸腔穿刺的患者,共324 例。其中男性166 例,女性158 例;最大年龄87 岁,最小年龄17 岁,平均年龄是(52.58±3.26)岁。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为我所住院患者;(2)存在胸腔穿刺术的操作适应证;(3)基础资料完整,适合进行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排除标准:(1)合并言语障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意识障碍的患者;(2)有胸腔穿刺操作禁忌证的患者(因身体虚弱、病情危重而不能耐受穿刺者、对麻醉药物过敏者、存在未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及严重出血倾向者、有精神疾病或不合作者、疑为胸腔棘球蚴病者、穿刺可能造成感染扩散者)。

1.3 研究方法

调查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胸腔穿刺次数、不良情绪等因素,对以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最终明确影响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独立因素。

1.4 观察指标

(1)总结分析影响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单因素。(2)将各项单因素指标作为变量,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独立因素。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腔穿刺患者的胸膜反应发生率

324 例胸腔穿刺患者中有19 例患者发生了胸膜反应,胸膜反应发生率为5.86%。

2.2 分析影响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单因素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44 岁、44~59岁、>59岁)、体重(<50 kg、50~70 kg、>70 kg)、负面情绪(有、无)、胸腔穿刺次数(=1 次、≥2 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析影响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单因素[例(%)]

2.3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4 岁、体重<50 kg、存在负面情绪、首次接受胸腔穿刺是导致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的结果

3 讨论

胸膜反应是胸腔穿刺并发症之一。导致胸腔穿刺患者出现胸膜反应的因素较多,包括生理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医源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等多种因素[5-7]。临床上应尽可能分析出重要的相关影响因素,针对其制定预防措施,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胸膜反应的发生风险,保障胸腔穿刺的顺利进行。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而言,其已经饱受疾病困扰,又要接受胸腔穿刺辅助治疗,这无疑加重了其心理和思想负担,容易导致术前焦虑和恐惧心理。尤其是首次接受胸腔穿刺的患者,其对胸腔穿刺的认识程度通常不足,而多种因素叠加起来,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8-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19 例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中,首次接受胸腔穿刺的患者占73.68% ;伴有负面情绪的患者占68.42%,无负面情绪的患者占31.58%。与无负面情绪的患者相比,伴有负面情绪患者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进行胸腔穿刺操作前,护理人员要重点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地向患者讲解胸腔穿刺的方法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勇敢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系统、全面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实施有针对性、多种形式结合的心理护理(包括采用分享成功案例、同伴支持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对其进行护理),以有效减轻其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年龄<44 岁、体重<50 kg 是导致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在19 例发生胸膜反应的患者中,<44 岁的患者占57.89%,44 ~59 岁的患者占26.32%,>59岁的患者占15.79%;体重<50 kg 的患者占52.63%,体重为50 ~70 kg 的患者占31.58%,体重>70 kg 的患者占15.79%。与44 ~59 岁的患者、>59 岁的患者相比,<44 岁患者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体重为50 ~70 kg 的患者、体重>70 kg的患者相比,体重<50 kg 患者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指出,在进行胸腔穿刺操作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体重偏轻、身体素质和免疫力较差患者的护理[10-11];建议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全程参与护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用语言配合肢体动作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鼓励;让患者最大程度地放松心情,以减轻其紧张情绪,确保胸腔穿刺操作的顺利完成。胸部B 超定位是否精准、患者穿刺体位是否适合、胸腔穿刺物品选择是否适合、医生的穿刺技术是否成熟等均为影响胸膜反应发生情况的医源性因素。建议临床上应尽最大可能减小医源性因素的影响,我所安排有10 年以上超声检查操作经验的医生开展胸部B 超检查和定位。为保证定位准确,B 超胸部定位时的体位与胸腔穿刺时的体位应基本保持一致,完成穿刺部位定位后直接回到病房;管床护士及时与管床医生沟通,尽快安排患者进行胸腔穿刺。在进行胸腔穿刺操作前,常规组织同组医生进行术前讨论,管床护士遵医嘱备好胸腔穿刺用物和抢救用物;安排两医一护参与胸腔穿刺术的实施,确保其中一名医生具备10 年以上的胸腔穿刺经验,熟练掌握胸腔穿刺操作方法,以最大程度降低胸膜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显示,年龄<44 岁、体重<50 kg、存在负面情绪、首次接受胸腔穿刺是导致胸腔穿刺患者发生胸膜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上述情况的患者,需要为其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抢救方案。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尽可能安排两名经验丰富的医生参与手术,安排一名经验丰富的护士全程陪伴患者,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其胸膜反应的发生率,提高胸腔穿刺操作的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胸膜负面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
远离负面情绪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