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肝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3-06-16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模组研讨根治术

张 伟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江苏 徐州 221000)

原发性肝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其在恶性肿瘤中的致死顺位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的发生与基础性肝病(如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此外,若患者有肝癌家族史,或受到化学物质、相关药物的影响,也会增加HCC 的发病风险。HCC 患者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可逐渐出现肝区疼痛、倦怠无力、消瘦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1]。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HCC,但手术创伤大,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逐渐完善与发展,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并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腹腔镜肝癌根治术作为HCC 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利用微型摄像头使手术视野更加清晰,减轻对手术部位周围组织的影响,具有切口小、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点[3-4]。为进一步验证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HCC 患者的价值,本研究特纳入了50 例HCC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腹腔镜肝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9 年9 月至2022 年9 月收治的50 例HCC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CC ;对手术方式、研究内容以及相应细节有基础性认识,并自愿参与其中;年龄≥20 岁;视、听、交流能力均正常;临床资料齐全;无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癌灶体积扩大;预计生存期不超过1 年;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感染性疾病;拒绝医学观察。依据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研讨组、常模组,每组各25 例。常模组中,男、女分别有15 例、10 例,年龄43 ~74 岁,平均年龄(56.41±3.41)岁;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7 例、13 例、5 例。研讨组中,男、女分别有14 例、11 例,年龄42 ~75 岁,平均年龄(56.45±3.40)岁;肿瘤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分别有6 例、14 例、5 例。两组上述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要求。

1.2 方法

给予常模组传统开腹手术:辅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全身麻醉。完成麻醉操作后,在右侧肋缘下做手术切口,对肝脏周围韧带进行游离,使病灶充分暴露在手术视野内。利用超声刀对肝实质进行分离,将病灶切除,常规止血及检查创面,确保无创面出血及胆漏等情况。检查无异常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常规关闭腹腔,缝合手术切口。给予研讨组腹腔镜肝癌根治术:辅助患者保持仰卧位,对其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全身麻醉。完成麻醉操作后,于脐下1 cm 处做手术切口(观察孔),置入气腹针,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为8 ~12 mmHg。气腹建立完成后,经该切口置入套管针与腹腔镜。分别在腹部合适位置做三个小切口,作为操作孔,置入10 mm套管针和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腹腔内的情况进行探查,并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完成切除操作。若肿瘤为Ⅰ~Ⅱ期,可实施肝叶切除术,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对肝实质进行游离。若肿瘤为Ⅲ期,则不能进行局部切除治疗,需要实施左半肝或右半肝切除术,在超声的辅助下确定手术切缘,然后进行肝实质分离。切除完成后常规进行电凝止血,在肝断面放置引流管,解除气腹,退出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常规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由科室相同人员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程度进行评分,总分为10 分,评分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2)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转速35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处理,获得上层血清,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3)肝纤维化相关因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两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转速35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半径10 cm)处理,获得上层血清,利用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Ⅲ前胶原肽(Procollagen- Ⅲ-peptide,P ⅢP)、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Ⅰ procollagen,P ⅠCP)水平。(4)术后并发症:由科室相同人员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9.0 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 表示,分别行t、χ²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 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研讨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模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模组,切口长度短于常模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模组(t=3.160、8.809、5.860、25.736、18.349,P均<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切口长度(cm)术后疼痛程度(分)住院时间(d)常模组(n=25)253.21±38.14 412.22±80.22 24.11±3.21 4.32±0.48 12.21±2.22研讨组(n=25)220.21±35.66 301.21±50.36 5.74±1.56 2.14±0.35 7.44±1.55 t 值 3.160 5.860 25.736 18.349 8.809 P 值 0.003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IL-2、IL-6、TNF-α 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IL-2水平高于常模组,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t=3.289、4.749、3.413,P均<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的比较(± s)

组别 IL-2(μg/L)IL-6(pg/mL)TNF-α(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25)5.27±1.04 3.44±1.06 9.41±1.60 13.30±1.57 3.25±1.24 5.88±1.81研讨组(n=25)5.29±1.01 4.44±1.09 9.97±1.56 11.13±1.66 3.27±1.27 4.24±1.58 t 值 0.069 3.289 1.253 4.749 0.056 3.413 P 值 0.945 0.002 0.216 <0.001 0.955 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P ⅢP、HA、P ⅠCP 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讨组的P ⅢP、HA、P ⅠCP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t=2.991、3.417、2.989,P均<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相关因子水平的比较(± s)

组别 P ⅢP(ng/L)HA(μg/L)P ⅠCP(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常模组(n=25)8.41±1.77 12.22±2.67 73.33±11.27 100.13±12.44 111.22±15.02 143.24±17.74研讨组(n=25)8.45±1.79 10.21±2.04 73.24±11.35 88.12±12.41 110.68±14.74 128.24±17.74 t 值 0.079 2.991 0.028 3.417 0.128 2.989 P 值 0.937 0.004 0.978 0.001 0.898 0.004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研讨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常模组的16.00%(χ²=4.348,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HCC 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是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恶变而导致的疾病,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尚未彻底阐明HCC 的发病原因,考虑可能与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以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手术是HCC 的重要治疗方法。相较于常规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更具安全性。近年来,腹腔镜肝癌根治术由于具有创伤相对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患者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迅猛发展[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讨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模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模组,切口长度短于常模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模组(P<0.05)。证实了腹腔镜肝癌根治术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康复快等优点。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更具可视性及可操作性,能够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手术过程中可利用直线切割闭合器控制血管残端,减少出血情况的发生,能够从整体上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轻周围组织损伤[6]。IL-2、IL-6 作为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细胞因子,能够调控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活性。其中IL-2 参与了机体造血、肿瘤监视以及抗体反应过程,可发挥抗癌作用。IL-6 属于活化T 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调节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具有调节免疫应答的作用。TNF-α 是一种能够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明显毒性的细胞因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直接杀伤肿瘤作用最强的生物活性因子之一。当患者的肝脏组织出现严重损伤后,机体的炎症指标会发生明显变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讨组的IL-2 水平高于常模组,IL-6、TNF-α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腹腔镜肝癌根治术的应用可减轻患者机体的炎症反应。肝纤维化通常是继发于肝脏炎症以及肝脏损伤后组织修复的代偿反应。P ⅢP、HA、P ⅠCP 均为肝纤维化相关因子。当患者的肝脏组织出现损伤后,会在一定程度上激活细胞炎性因子,刺激贮脂细胞,将其转化为肌纤维样细胞,并与P ⅢP、HA、P ⅠCP 共同参与细胞外间质的合成,导致P ⅢP、HA、P ⅠCP 的表达水平升高以及肝纤维化的进展。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讨组的P ⅢP、HA、P ⅠCP 水平均低于常模组(P<0.05)。说明腹腔镜肝癌根治术的实施可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7]。本研究中,研讨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常模组的16.00%(P<0.05)。说明腹腔镜肝癌根治术的安全性高。赵娟娟等[8]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HCC,并将其与常规开腹手术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常规开腹手术,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其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更优,这与本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HCC 患者采用腹腔镜肝癌根治术治疗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机体炎性因子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次研究中样本量相对较小,数据的临床支持度不高。因此,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扩大样本量,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为HCC 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模组研讨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浅谈石墨烯材料在LED路灯模组中的应用及该模组的设计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关于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探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