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供应链运营战略研究

2023-06-16梁琳娜马有红甘肃政法大学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物流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试验区供应链战略

梁琳娜,马有红 (甘肃政法大学 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趋势,我国在逐渐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的同时,许多国家(地区)之间已签订多个自由贸易协定。我国则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亚洲投资银行,参加“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实施申请加入CPTTP等举措,其中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重要环节。

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落实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的核心是自贸区供应链的改革与完善,并形成产业优势。自贸区供应链与非自贸区供应链有着不同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贸区供应链的优势,本文结合国际国内双循环背景,应用层次分析法和SWOT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提出自贸区供应链的发展要抓住国际竞争态势,发挥自贸区供应链的资源优势,建设数字化平台,形成补链-强链-稳链机制,应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

1 自贸区供应链建设的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自贸区供应链因其开放性实施全球资源配置

目前,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包含沿海城市,还包含内陆城市,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以来,我国已分6批、共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全国个自贸区的开放合作重点有所不同,其中,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美国、欧洲、日本市场,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接中国港澳、东南亚市场,天津自贸试验区对接日本、韩国市场,福建自贸试验区对接中国台湾市场,辽宁自贸试验区对接东北亚市场,浙江自贸试验区对接俄罗斯、中东市场,河南自贸试验区和湖北自贸试验区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重庆自贸试验区对接欧洲、东南亚市场,四川自贸试验区对接东盟市场,陕西自贸试验区对接欧洲、中盟市场,海南自由贸易港对接全球市场;第五批设立的自贸试验区主要通过抓住“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第六批新建立的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都进一步扩大了开放区域。在沿海地区与内陆城市并驾齐驱的基础上,实现了东西南北中统筹、陆海统筹发展的新对外开放形势,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吸引的外商将会来自世界各地,供应链的开放性、全球性的资源配置是我国自贸区的一大优势[1],这点是其他非自贸区无法比拟的。

1.1.2 自贸区拥有更加灵活的政策

一是对标海关管理和贸易便利化等规则,提升货物贸易的通关效率。自贸区通过主动对标的政策、措施,在关税、国际市场准入措施、国际市场成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供应链的发展也获益于宽口径的政策、措施,在快运物流和智能化等方面也积极探索,并获得明显进展,降低了我国市场发展的局限性,如“先入关、再报关”削弱了传统通关的职责[2]。

二是对标外商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外商投资项目可兑换等政策规定,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便捷化管理水平。外商投资是国际经贸新规则的传统议题之一,在投资领域,各国始终致力于达成更多协议,谋求更大程度的开放。在资金流转方面,随着CPTPP、USMCA、RCEP、EPA等国际经贸新规定的出台,允许融资项目与经常项目之间自主兑换,自贸试验区也积极利用先行先试的功能,率先进行了融资项目收入的便利化试验。这使得自贸区内发展供应链的融资政策更为有利,自贸区内金融机构企业在资金较为宽裕的条件下,更能够向公司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产品,使公司能防范金融风险,从而带来更多收益。

三是服务自贸区内自由化、便利化的监管规定具有灵活性。按照服务型政府要求,减少政府批准事务数量,以市场注册制度为基本思路,监管工作更加强调市场效果而不是政府监管效果。这都为上海自贸区的供应链管理创造了较为灵活的政策环境。

1.1.3 区域辐射面积广,形成以多点带多面的发展局面

目前建立的21个国家自由贸易试点区域,将会进一步充分发挥各自贸区的地理位置优势,通过拓展自贸试验区供应链,辐射周边地区[3],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形成了多点带动多面的良好发展局面。自贸区内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是指自贸区与物流、商流、信息流、资本流,以及通过整个自贸区内各个片区的产业,发展上、中、下游物流服务供应链模式,辐射甚至延伸到周边地区,发展现代化供应链体系,不断强化流通领域的联动作用。以上海市为例,上海港是全球第二大海港,是参与贸易的重要港口,对外承担着世界范围的供应链作用;对内,上海港的水陆交通便捷,通过沪宁、沪杭、沪清平等高速,以及通过沪杭、沪宁两条铁路干道和长江流域、运河等主要内河渠道连接全球,其资源配置是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无法比拟的。基于全球供应链的优势、交通的便捷,上海自贸区的供应链建设将会辐射长三角地区甚至全国。其他的自贸区供应链也有各自的特点,广东自贸区将会汇集港澳地区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带动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河南自贸区、湖北自贸区将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进行进一步整合,促进我国中部省份的发展。

1.2 劣势分析

1.2.1 监管落后

政府各监管部门对跨国交易业务的供应链的安全监管缺乏高效合作。目前,我国跨国商品交易行业的主要供应链监管部门包括国家商委、海关、外管、税务和市监等政府部门,部门之间并未建立定期的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再加上不能充分做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往往会由于信息不对称性而造成重复劳动和业务滞后,从而很难做到监管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

1.2.2 协调力不足

一方面,来自各成员公司内在的素质差别,比如技能、员工素质、公司文化等,这种差别由于供应商的形成而天然产生,造成公司之间协作与交流的无形阻碍,削弱了供应商的总体竞争优势与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供应链上的各个公司的目标与收益也不尽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并非简单的合作关系,彼此之间也存在博弈关系。由于自贸区内的公司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公司的背景与运营理念千差万别,更易发生“各自为政”的情形[4],同时各个公司也都要求利润最大化,削弱了整个供应链的运营绩效与利润。

1.2.3 数字化不足

缺乏跨国交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国家海关总署、外管局、国税局、市监局和商委等部门间仍存在信息系统孤岛,这使得政府与企业管理部门无法高效衔接。国际供应链中心建立的关键是建立专注于信息技术和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展示与营销、技术开发和客户支持、顾客培训与研究、本地供应、测试、校准、维护与翻新、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等的专业性综合服务平台。而目前,各自贸区的数字化平台都还未达到要求。

1.3 机遇分析

1.3.1 集中在高质量供给能力的竞争

基于国际视野,随着经贸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和国内21个自贸区的发展,园区内单位在减少成本、提高生产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方面虽然进一步改善,但是生存空间比较有限,自贸区内和海外成熟经济体之间的争夺将主要体现在对供应链传导下高质量产品供应能力的争夺上,谁能掌控整个供应链,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获胜。基于公司视角,在自贸区背景下,各公司在减少生产成本、改善服务质量、拓展新业务等方面的产业拓展空间都已非常有限[5]。市场竞争是指供应商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任何一家公司都只有通过和别的公司结成供应链才有机会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1.3.2 开放政策带来发展红利

2021年10月27日公布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1)》表明,2021年的前9个月,自贸试验区已凭借不足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完成了国内16.5%的产品出口规模,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达到18.1%,对我国保出口、稳外资起到了很大作用。自贸区与“一带一路”的双重开放政策,在我国GDP增长回落的情况下,较其他经济体仍有优势,自贸区供应链面临着较为宽松的局面。

1.3.3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

早期我国制造的产品由于物美价廉的优点占据着全球市场可观的份额,但我国生产的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现在,我国不再是廉价商品的生产国,我国生产的产品汇集了先进的科技与工匠精神。自贸区更是科技高地,高端制造企业聚集在我国21个自贸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使得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更加信任我国产品,我国供应链的对外输出能力极大提高[2]。

1.4 威胁分析

1.4.1 逆全球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去国际化将改变世界自由贸易格局,割裂产品的供应链。我国产业供应链存在破裂风险,对于国家高端制造产业来说这个压力尤其突出。同时,比较优势的贸易发展局势受阻,导致我国产品效益低下。

1.4.2 退出和制度带来的管理风险

供应链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公司联合体,其灵活性决定了当前体系存在着随时撤销、变更或重组。而这些风险可能是源于当前总体竞争性不强、收益不平衡、利润分配不平衡,以及某一环节公司与其上、下游公司之间的关系不和谐。在总体利润一定的条件下,各成员公司的总利润会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但是如果整体利润的分配机制不能反映风险分担水平或公平性时,则某些成员公司会在今后的合作中要么表现消极,要么拒绝进一步合作,甚至放弃当前供应链。在对自贸区建设开放的业务范畴中,如工程建设项目、文化娱乐场所建设项目等都有着比较强的特殊性,如果供应链的某些环节发生了断裂,就会导致连锁反应,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和无法预料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减少项目解散风险。

1.4.3 金融和财务风险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不同金融资产、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险相互交叉、相互传染,稍有不慎就可能触发连锁反应而造成系统性风险[6]。加之自贸区供应链金融服务除上海、天津、广东等自贸区的发展略有起色外,目前国内各自贸区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一是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主要由政府带动,但是市场的参与度还不够;二是金融服务产品与服务类型较少,而且更多的是以运输金融、贸易金融等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初级形态存在,部分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还处在试验阶段,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也处在萌芽状态;三是自贸区供应链金融供给主体单一,供应链金融主要由商业银行提供,形成了以银行为主导力量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一系列问题都面临着金融与财务风险[7]。

2 自贸区供应链运营战略层次分析模型

2.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上文分析,构建了自贸区供应链运营战略的层次结构模型(图1)。

图1 自贸区供应链SWOT-AHP模型图

2.2 构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自贸区供应链发展的SWOT分析的4个因素,对自贸区供应链发展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的强度进行评估,采取9级评分,最后得出由专家评估结果形成的判断矩阵:

对上述5个矩阵进行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5所示。

表1 AHP层次分析结果(A)

表2 AHP层次分析结果(S)

表3 AHP层次分析结果(W)

表4 AHP层次分析结果(O)

表5 AHP层次分析结果(T)

2.3 权重分析

将每一准则层下的各方案进行两两比较(表1-5),综合得出自贸区供应链发展战略要素的总排序,见表6,自贸区供应链发展影响要素的重要性依次是机会(O)(0.564)>优势(S)(0.239 3)>威胁(T)(0.131 5)>劣势(W)(0.065 4)。

表6 影响因素层次的总排序表

2.4 对自贸区供应链发展战略的分析与选择

根据表2可知,自贸区供应链发展的主要优势为S1(自贸区供应链因其开放性实施全球资源配置);主要劣势为W3(数字化不足);面临的主要机遇为O1(集中在高质量供给能力的竞争);面临的主要威胁为T1(逆全球化带来的市场风险)。由此构建自贸区供应链发展战略的S1O1W3T1战略四边形(图2)。

图2 自贸区供应链运营战略四边形

战略四边形能够直观地表现出战略选择倾向,参考徐鹏越、黄紫仪采用的分析方法[8],绘制出自贸区供应链运营战略四边形。由图2计算不同战略在象限中组成的四个图形面积:S△S1O1A=0.049 53、S△O1W3A=0.013 35、S△W3T1A=0.003 06、S△T1S1A=0.011 47,通过比较,得出结果S△S1O1A>S△T1S1A>S△O1W3A>S△W3T1A,所以战略选择方案为SO战略>ST战略>WO战略>WT战略。表明:自贸区供应链发展战略存在明显的优势与机遇,应选择增长型战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以求得最大效益。

3 自贸区供应链的建设对策与建议

3.1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为供应链的运转注入活力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各国的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化供应链,为自贸区供应链的运转注入活力[9]。保持加大自贸区开放度是自贸区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去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要坚定开放,才能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平台效应。自贸区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升级,要求在商流发展领域寻找供应替代与新的发展需求市场,拓展国际供应链将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获得更大的主动权。同时,我国也要针对性地推进开放,根据各自贸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对接同样或相似行业的“一带一路”国家,实现资源互动、合作共赢。

3.2 把握竞争的关键点,加大要素投入

在剖析自贸区供应链的发展机遇时,世界竞争层面、公司竞争层面说明当前竞争是供应能力的竞争。国家要提高自贸区供应链的竞争能力,就需要多要素的投入,其中要重点突出资本要素、人才要素的价值。市场经济的竞争本质是生产要素的竞争,供应链的优化需要资本、人力的大量投入。一是自贸区的经济发展重点突出产业资本的价值,要使自贸区的特色产业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吸引全球产业资本,可以有效发挥自贸区供应链的生产支配作用。二是要争取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自贸区供应链尤其是高端制造,链条分工细致、专业化程度高,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普遍较高,因此要进一步塑造更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制定更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才能实现稳步发展。

3.3 建立数字平台,提高效率

大数据能够赋予供应链中的企业应对风险和管理冲突的能力[10],这对自贸区供应链中的企业十分重要。一是政府应该加强对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大量引入海外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除了引进条形码信息技术、数据库系统、电子商务订货管理、电子商务数据EDI信息系统等先进计算机技术外,还要建设港口货运信息网络和物流公共信息交互网络平台,形成现代电子商务供应链的网络平台,并且需要建立政府与企业间的互动平台,有利于多方协作。二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积极建设不同地区运输工具之间通用的物流信息综合网络系统,利用这两个网络系统,同全球的通用互联网结合,把供应链各方联系到一起,以节省时间,达到信息共享。三是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在减少交易成本的同时实现信息更加透明化[11]。

3.4 建立补链-强链-稳链机制

逆全球化导致国内外供应链都有断链情况,要针对中断的供应链采取补链措施。一是因为当前背景下,一条供应链中断不能说明其不符合市场需求,二是一条供应链涉及多方企业,其企业的早期建立需要管理成本、运营成本,这些成本不是小数目,基于此,可以针对断链所暴露的弱点,通过补链,建立更富弹性的强供应链。

由于国内外都存在断链的风险,因此要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强链是极好的方法。可以引入核心企业,或者通过大企业带小企业的模式,提高产业供应链的综合发展水平。为了实现自贸区供应链的发展,就必须按照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定位,出台相关的引导政策,积极吸引链条上的头部企业或者企业总部入驻,借助供应商的综合实力,减少行业发展成本,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的国际竞争水平。同时,企业总部平台的集聚可以促进产业供应商向周边地区延伸,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立属于自贸区供应链的生态圈[12], 以开放的自贸区平台吸收整合国内外的商业资源, 以平台资源吸引更多主体参与并融入生态圈的建设和发展, 强化供应链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的意识,打造整个自贸区供应链生态圈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稳固的供应链体系。

4 总 结

自贸区运营战略研究是自贸区供应链研究的重点之一,基于当前全球供应链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现实,自贸区供应链的发展关乎我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为了厘清自贸区供应链的运营战略,通过层次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把握全球竞争机遇,发扬资源优势,通过数字化平台和补链-强链-稳链机制的建立应对挑战。应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贸区运营战略具有一定难度,本文只进行了一些初步研究,未能针对特定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且供应链的类别多样,因此研究需要进一步细化,今后将基于更严谨的调查研究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试验区供应链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