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23-06-16殷峰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专业成长双减

殷峰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教师作为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了主要工作。“双减”政策,对教师工作内容与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重新定位自己的新角色,加快自身成长的步伐。以“共读、共教、共研、共思、共写”为依托,构建“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方能担当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双减” 教师 专业成长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其主要任务与目的是为了减轻家庭教育的负担和焦虑,压缩低效的教与学的内容和时间,为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把舵定向、保驾护航。一线教师,作为“双减”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和推动者,承担着主要任务。社会、家庭与学校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政策、新挑战,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新角色——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新政策、新压力,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亟须快速提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胜任“双减”背景下的工作要求,在多重要求之下游刃有余地工作,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能,出色地完成新使命?笔者认为,依托校内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组织构建 “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方能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有效促进教师之间比、学、赶、帮,推动教师群体高度自觉发展,更好地担当新时代的教育使命。

一、共读,树立学习意识

一所学校要想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壮大、学校内涵稳步提升,教师是决定性的因素,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则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双减”背景之下,学校的管理层更应该帮助教师改变观念、更新理念、立足长远目标,把教师的目光从课本中解放出来;要教师从教书人转变为读书人,从普通的“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引导教师真正做到博览群书,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可以按年度、分学期为教师制订读书计划,有体系、有序列地推荐教师阅读书目,引领教师共同阅读,形成阅读型教师群体,并通过“读书沙龙”“读书交流”“读书汇报”等不同形式分享阅读,把阅读成果外化为教学行为、内化为教学成果。

教师共同阅读的书籍不要仅限于教育理论,还要选择丰富多样的不同类型的书籍。教师的身份与角色极具特殊性,读书内容应该广泛涉猎,对教师的工作和专业发展有帮助的、有促进的、有提升的都可以读。教师群体共读,要读开阔眼界的书,要读增长见识的书,只有“见”了才有“识”;要读增长技能的书,技巧技术类的书籍,多的是“术”,读这些书,教师能够学到教育教学的招儿;更要读“打磨”脑子的书,提高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实现群体进步,还需要挑战阅读领域,阅读那些有品位、有一定理论高度的书籍,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品性的提高都大有益处,因为经典的书籍对教师的大脑思维形成也有极大的帮助。

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通过分享交流,形成竞争意识,能增加教师阅读量。教师群体共同阅读,在阅读中更新理念、汲取经验,不断丰厚充实教师内涵,无形中也能树立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促进教师精神成长和专业成长。

二、共教,激活竞争机制

“双减”政策,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有了要求,如: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学生的书面作业不超过半小时;不允许教师要求家长检查、批改学生作业等。这些规定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味着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知识的教授、复习以及作业的设计与批改等诸多事务,全部由教师完成。

一个学校的教师群体,素质有高有低,能力参差不齐,若要每一位教师都能出色地备好课、上好课、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繁重的工作会严重打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会产生倦怠心理,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基于此,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学科特点及课时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形成教学共同体。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二审”等。 “三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要备课人。“二审”,即学科主任审阅主要备课人的初案,合格后组织学科组全体教师集体研讨,形成最后可以实施的共案,供学科组所有教师共同享用。同时,在学科组内开展“上课、听课、评课”活动,学科组的每一位教师轮流以“公开课”的形式执教集体备课范围内其中一课,面向学科组群体教师展示自己的课堂。公开教学,教师必然会珍惜展示的机会;一人执教,大家学习,教师必定会精心准备。组内其他教师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上课教师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听课的教师也在上课教师教学的基礎上优化方案,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

教学共同体,每个学科每周都有一次集体备课、教学展示,发挥各年级、各学科教师的积极主动性。在集体备课、教学展示活动中,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建言献策,探讨在教学中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智慧,谁也不甘落后、谁也不愿服输,激活教师竞争机制,形成集体的力量。

三、共研,培养进取精神

进取精神是“双减”背景下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的心理状态,也是教师的一种积极向上、立志有所作为的精神状态,更是教师素质全面发展和素养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教师,应勤于学习,不断努力,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以顽强意志、开拓精神精益求精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学校可以成立科研共同体,充分利用校内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科研意识强的优秀骨干力量,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与年轻教师共同形成科研合力,引领成长,带动进步。科研共同体,可以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采取科研讲座、科研沙龙、学科研讨会等不同的组织形式,邀请外校知名专家学者或本校的名特优教师,指导群体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等。比如:课题研究如何选题;课题申报书如何填写;教师如何把自己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自身的实践与思考转化为课题内容;如何对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通过科研共同体的研讨、交流,年轻教师能够发现自己与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通过优秀教师的影响与帮助,年轻教师在减轻科研畏惧心理的同时也能提高科研积极性。年轻教师想研究,优秀教师想研究好,科研“密码”因此会被打开,教师的科研兴致会被激发,共同研修、彼此探讨,一起感受专业成长的幸福与满足。

四、共思,唤醒创新潜能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也应该做到“教有所思”,小思则小进,大思则大进。要想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教师只有善于思考、用心思考,才能有思想、有见地,“专业成长”才会迈开大步伐,课堂教学才能呈现出别样的新气象。

教师的思考力是第一生产力,它能将知识转化成智慧,能让教师在迷茫时有拨开云雾见青天的灵感。学校领导层同样可以根据学校的自身发展情况与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立足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不定时地以任务的形式布置教师一定量的思考题。如从学校发展方面话建议、从教师成长方面说反思、从学科教学方面提疑问等,树立每位教师的问题意识,共同思考相同领域、共同方向的共性问题,让教师的脑筋动起来,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开启教师的思维之旅。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会有自己不同的思考;同样一个问题,教师通过自己的思考,会有不一样的方法。以任务式问题驱动教师共同思考,能让教师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进教师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教师边思边教,边教边思,教思结合,能让教师远离“只凭自己的感受判断事理”的思维模式,唤醒教师的创造潜能,形成具备激励力、亲和力、批判力的教师核心发展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群体共同思考,是教师成长必修的内功,不仅关系着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也关乎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生命成长,影响着教师教育生活的幸福指数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更影响着学校的现在与未来。

五、共写,加快成长速度

写作,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来说,和读书同等重要。教师个体的写作,就是把零散的知识和瞬间顿悟的信息经过加工形成有机体系,让稍纵即逝的创新灵感得以及时捕捉,并以文字的形式定格为永恒,可以使教师的经验得以不断升华。

教师共同写作,就是让会写、能写且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引领、示范、带动更多教师一起参与写作实践。共同写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把教育实践经验与教育理论紧密联系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是教师群体主动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自觉与自信的理性思维过程。对于广大一线教师来说,缺乏写作意识的教师大有人在,很少有教师能坚持经常写、日日记。如何才能激活教师的写作意识?学校可以在教师共同阅读的基础上,每月要求教师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打好练笔基础,先让全体教师的笔“动”起来;也可以让教师每周写一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慢节奏培养教师的写作兴趣,一个学期结束时以竞赛形式举行一次全体教师的写作展示,以命题作文的形式考查全体教师的写作水平,及时表扬先进、激励后进,增强教师对写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教师群体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坚持共同写作,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也是延伸扩展教师生命价值的充分条件。坚持共同写作,会加快学校教师专業化成长的速度,使教师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从容、越走越稳健。

“双减”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明确了发展方向,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环境中,以“共读、共教、共研、共思、共写”为依托,激励教师个人去学习、去提升、去创造,以此形成自觉发展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互相影响,群体抱团前行,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也促进各个学科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带动学校全方位工作的不断发展,从而走出一条专业成长与“减负提质”的双赢之路。

【参考文献】

陈慧君,高智华.自主生长共同体:城乡教师发展的精神家园[J].人民教育,2021(22).

注: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构建学习共同体: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的实践研究”(项目批准号:D/2020/02/21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专业成长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