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探索
2023-06-16林丽华
摘 要: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和精髓,诵读经典古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着积极作用。然而,部分初中生对经典古诗文有着“惧怕”心理,“怕读”经典古诗文是农村初中生的现状。对此,作者着眼于诵读细化、优化,通过“设立层级目标,指导诵读方法”“丰富诵读形式,张扬学生个性”“优化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成果”“营造诵读氛围,形成良好习惯”,层层推进,引领学生“敢读”“乐读”“美读”“爱读”经典古诗文。
关键词: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03-0042-04
引 言
經典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学生在课堂上有畏难和懈怠心理,常用的诵读教学也让部分学生觉得课堂无趣。对此,笔者将初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将常用的诵读教学法细化、优化,增加多种诵读方法,开展更多的诵读活动,以期以更多更新的诵读方式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部编版教材所选古诗文皆是流传千古的历代文人志士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这些优秀作品能流传至今,有其独特的魅力。学习经典古诗文,诵读法无疑是最佳的方法。所谓诵读,就是出声朗读,并熟读成诵。程端礼《朱子读书法》上说:“若读得熟而又思得深,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某旧苦记文字不得,后来只是读,今之记得者,皆读之功也。”这话是经验之谈,可见诵读法的重要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对此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通过诵读,师生可以声情兼备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诵读经典古诗文,近则可以规范学生语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增强理解能力,有利于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远则对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人文素养的终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但现实是,初中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理想相差甚远,让教师很是无助和无奈。有时,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读诗文,学生错误频出;有时,教师给他们听声情并茂的名家课文朗诵,部分学生也只是听听而已,一脸漠然;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多学生不知下句,不明何意。对于经典古诗文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痛苦地死记硬背。教师经常听到学生中流传的古诗文学习感受十六字:古文古文,读得头疼;古诗古诗,背得发痴。一句话,部分初中生“怕读”古诗文。
这些千古美文,学生为什么“怕读”呢?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能否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出几点可行且有效的策略呢?
由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开始了调查了解和思考。笔者任教九年级,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等方式,总结出学生“怕读”古诗文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第一,畏难让学生怕读。部分学生反映有些古文艰涩难懂,生僻字太多;有的学生说古文篇幅太长,没有兴趣;有的学生说初中要背诵的古诗文太多,有些风格相似的句子经常在头脑里打架,经常“串篇”或“串词”,以致一听到“背诵”二字就怕,无法静心投入古诗文诵读之中。
第二,无趣让学生怕读。教师在教文言文和古典诗词时,教学方法基本类似,要么教师范读,要么由朗读好的学生领读,然后结合注释疏通文义,概括内容把握情感,最后整理背诵默写。长期下去,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兴趣。
第三,功利让学生怕读。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古诗文就是为了考试时获得更高的分数。抱着这种应试心理,学生认为读背常考的“名句”“考点句”即可,“有的课文或句子肯定不考”,没必要浪费时间多读多背。
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走出“怕读”的泥潭,体味这些名篇佳作华丽的辞藻、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经典古诗文的诵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践。
一、设立层级目标,指导诵读方法,化“怕读”为“敢读”
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朗读背诵水平有高有低。教师可以把朗读目标分为三个层级:准确朗读、流畅朗读和传情朗读。
第一层级,准确朗读。准确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和读对停顿,具体为朗读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正确、清楚,做到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颠倒。古诗文的节奏方面要求不读破句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疑难字音和诗文节奏标出,要求他们慢慢读,既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也有助于他们读起来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使他们获得朗读的成就感。这个层级适合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让这些学生在课堂上有目标,有努力方向。
第二层级,流畅朗读。流畅朗读要求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声音响亮,能根据古诗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确定合适的语速,读出些许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古诗文注释和作者的人生经历大致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情绪喜悦豪迈的,语速稍快;情绪忧郁悲伤的,语速缓慢。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此层级。
第三层级,传情朗读。传情朗读是指在流畅朗读的基础上,能将古诗文的思想感情朗读出来,具体要求为朗读时把握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把握好这些方面,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就自然发生。此层级要求较高,少有学生能达到。即使是教师,要达到此层级也不易,但不能因此就对此层级忽视,毕竟有时还有少数朗读较出色的学生。教师可以教给他们一些诵读的技巧,这样第二层级的一些学生也能获得提高,向第三层级靠拢。
初中阶段可以教给学生的一些朗读知识,大致归纳如下:朗诵时用得最多的技巧是重音、停连、语调和节奏。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发重音。突出重音可以重读、重捶。停连,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中断处是停顿,声音延续处是连接。语调是由语气决定的,特别要注意升调和降调的区别。朗读所形成的节奏种类有很多,初中古诗文常见的有这样几种类型:轻快型——多扬少抑,轻快、欢畅;高亢型——语势向高峰逐步推进,高昂、爽朗;低沉型——语势抑闷、沉重,语音缓慢、偏暗;凝重型——多抑少扬,语音沉着、坚实、有力。教师在讲授古诗文时要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到朗读中,并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常常综合运用。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标注一些简单的外化符号,培养他们古诗文朗读的技巧。这些简便的训练方法对提高学生诵读水平是有效可行的,具体如下。
升调(↗):老夫聊发少年狂↗(豪迈激越)
降调(↘):可怜白发生↘(情绪低落,压抑悲愤)
节奏( /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娓娓道来,舒缓自如)
重音(.):生子当如(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个层级呈阶梯状:具体的训练过程可分为:用普通话朗读→字音正确,停顿适当→声音响亮,语速适中→语气连貫,语调自然→表情达意,领会主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朗读水平及对所学古诗文的理解确定适合自己的层级目标,不断练习。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得到踮踮脚就能摘到的桃子,对古诗文朗读也就没那么畏难排斥了。
二、丰富诵读形式,张扬学生个性,化“怕读”为“乐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为了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教师可用的朗读方式可丰富多彩,如齐读、单读、小组读、接读、对读、男女生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然而,课堂上也并非朗读方式越多越好,适合的才是最好的[2]。教师要考虑古诗文的体裁、题材、风格、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选择与变换朗读方式。笔者根据九年级的古诗文特点,在正常诵读的基础上添加了两种诵读方式,颇有一些成效。
第一,快读。顾名思义,快读就是要求学生以最快的语速朗读一些文言文。这是因为九年级部编版教材选入了一些篇幅较长的经典文言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等,课后要求或熟读或背诵。如何才算熟读?这些长篇幅的文言文如何才能顺利背诵?读文言文语速的快慢取决于学生对文章掌握的熟练程度,快读的诵读方式恰恰能激励学生去反复诵读文章。因此,笔者组织了长篇幅文言文快读计时比赛,此举一公布,学生积极性很高,课上课后反复诵读。实验结果:班级一半以上学生背诵文言文速度超过平时。其中《岳阳楼记》一文,快读效果最好,因为文章大多是四字短句,且对仗工整,辞藻华丽,音韵和谐,文情并茂,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之前学习较长文言文的畏难心理一扫而空,不少学生专找长课文挑战,诵读兴趣大增。
第二,咏唱。此方式自古有之,古诗词背诵非学生所爱,然歌唱恰恰是他们所爱,将古典的不爱与流行的所爱融合会是怎样?央视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已经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这个节目把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歌,用音乐和诗歌两种艺术符号融合创新。节目既提升了传统诗词的文化价值,又提升了诗词与音乐融合的审美价值,是真正的创新融合。笔者发现将经典古诗词唱出来,既延续了古代传统文化,又用时代精神浇灌,赋予了它新的活力,学生对这样的古诗词关注度极高。可以说,咏唱让古诗词学习“活”起来了。笔者在与学生交流时发现,有些古诗词还不曾学,就已有学生能熟练背诵了,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很多学生因为喜欢王菲唱的这首歌,自然就会背这首词了。于是,笔者利用与古诗词咏唱有关的多种资源,吸引学生将古诗唱出来,让古诗词背诵不仅是学习,更成为快乐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说过,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诗情和文采,实际上也会成为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的人。九年级部编版教材共有古诗词28首,其中较长的李白的《行路难》、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生都运用咏唱的形式加快了背诵。部分内向的学生也被调动了积极性。古诗词的学习和吟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甚至对他们性格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快读的挑战性和咏唱的轻松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愉悦学生的心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部分学生选择的配乐,能注意到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与课文内容相协调,这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多种诵读方式进课堂,既能让课堂“火”起来,也能让学生独到的见解得以亮相,个性得以张扬。笔者深信:只要让学生在古诗文的学习中感受到美好有趣,一定能提升他们学习的幸福感。
三、优化小组合作,展示诵读成果,化“怕读”为“美读”
在平时的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比如文言文的诵读可以让以第一层级准确朗读为目标的学生到第二层级流畅朗读的学生那里过关,第二层级的学生可以在相应的第三层级学生那里过关,第三层级的学生可以和教师交流。对于个别学生,教师也可以个别辅导。快读和咏唱的形式也可以在相应的前后桌四人小组里进行,这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合作检测各人诵读的效果。
在古诗文的单元复习或期末复习时,如果还沿用学习时的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诵读检测,未免显得重复而无趣了。此时,新的小组合作展示倒更有一番风味,可从更广更深的角度进行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展示。此时的小组合作需要注意三个方面:(1)人数以5~6为人宜,人数过少诵读没有氛围,过多则组长难以兼顾安排;(2)组员应由诵读水平在不同层级的男女生混搭;(3)推荐一名诵读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
诵读成果展示课一般分为三步,具体如下。
展示前准备工作安排如下。(1)教师和组长商量选定各组展示的文言文和诗词并提出相应要求,如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展示时必须背诵;落实篇目中的名句;鼓励补充少数课外经典古诗词。(2)组长根据选定古诗文的特点(题材、情感、风格、语言等)写好串词。(3)小组成员选择个体和集体的诵读方式进行简单排练并记录展示的时间。(4)各组组长抽签确定本组展示场次。
以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为例,一小组先明确本单元共有三篇文言文和四首词,其中《鱼我所欲也》要求全文背诵,文章中心论点为舍生取义;《唐雎不辱使命》要求熟读课文,主要讲唐雎不畏强暴,维护国家尊严的故事;《送东阳马生序》要求熟读课文并背诵前两段,赞扬宋濂勤奋苦读、虚心求教、不怕吃苦的精神。四首词全部要求背诵,抒发了不同时代词人的壮志豪情。小组成员将要反复诵读的名句用红笔标出,并研究决定以个人诵读、分角色诵读、男女生诵读、小组齐读等形式进行诵读展示。
展示中各小组按抽签号码进行,单人诵读、小组诵读、接力诵读、男女生诵读、快读、咏唱、配乐诵读、表演诵读等各种诵读方式纷纷亮相,篇目中的名句更是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表演的精彩与考试的功利完美融合。其他小组要欣赏并记录优缺点。
一小组展示如下:组长起模范带头作用,先以“生命可贵,义更可贵”一句导入快背《鱼我所欲也》全文,并有感情地诵读名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然后一生以“生命可贵,国家尊严胜生命”导入,分角色诵读《唐雎不辱使命》一文。一生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有梅花扑鼻香”导入《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两生分别背诵一二两段,然后三四两段小组齐诵读,读完后一生发问:“宋濂求学时如何虚心向老师请教的?”小组齐背诵:“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又一生发问:“宋濂为何不与同舍生比吃穿?”小组齐背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词四首的安排为:一生咏唱《渔家傲·秋思》并表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矛盾心理;男生齐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并起立再次诵读“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女生齐诵《满江红》,并起立再次诵读“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小组齐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并起立再次诵读“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
展示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定展示得失,改进提高。教师可以播放名家经典古诗文诵读,让学生比较,发现不足,找到前进的方向。
比如一生在小组表演完之后就指出,咏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同学情感表达不够到位,前一句应为思乡惆怅之情,后一句应为报国守边的坚定,两句之间应注意情感的转换。
四、营造诵读氛围,形成良好习惯,化“怕读”为“爱读”
让学生真正爱上诵读古诗文,形成良好的诵读习惯,仅有教师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大力配合。首先,学校要重视诵读教学,营造“书香校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校可以开设校本课程,辅助诵读经典古诗文,营造浓厚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氛围的校园环境,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定内容,把经典古诗文诵读真正纳入学校的课程管理。学校还可以开展多种有关经典诵读的实践活动,如中华古诗文精品朗诵比赛、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等。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的晨会、每月的主题汇演进行这些经典诵读比赛活动。在活动结束后评选出“校园之星”“班级之星”“朗诵能手”等,并将优秀的朗诵作品录制成视频,在学校或班级家长会等各类活动中播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榮誉感。这些经典朗诵活动会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习惯,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对他们将来的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阅读和写作都有帮助。在诵读这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得经典的熏陶,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影响和教育,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今,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很多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学生在校的时间更充裕了,这为学生的经典古诗文诵读提供了契机。学校更应充分利用这个时间,重视和引导学生养成诵读经典的习惯,让他们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思想[3]。
其次,家庭阅读教育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也有重要作用。阅读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学生的阅读,不能只是在学校,还应该在家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家长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家长应当鼓励和陪伴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现在是电子产品使用普遍的年代,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诵读经典名篇,并录制下来。亲子阅读是一种学习手段,更是一种休闲方式,不仅能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更能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起督促和引领作用。
结 语
多种诵读教学手段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古诗文学习的课堂上提高参与度,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参与到诵读活动中,增强诵读的积极性,提升经典古诗文的默写正确率。但是课后和在家中主动诵读的学生人数仍较少,因此,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仍需多方面的努力。总之,学习经典古诗文,诵读是最重要的工具。正如沈得潜所说:“古人之言,包含无尽,
后人读之,随其性情深浅高下各会心”,要领会古诗文的内涵,唯有不断吟咏诵读。古诗文诵读是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在经典古诗文教学中,要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指导诵读古诗文的技巧,调动学生的兴趣。相信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诵读,长期坚持,定能爱上这些优美的古诗文,让优秀的中华文化代代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郭名文.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践分析[J].新课程,2022(23):64-66.
黎晓雯.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1.
亓秀华.基于文本细读理论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1.
作者简介:林丽华(1975.8-),女,江苏海安人,
任教于江苏省海安市墩头镇墩头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曾获“海安市骨干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