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专本贯通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2023-06-16黄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技能

黄毅

[摘           要]  建设不同层次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职业教育自身提升的内在要求。通过分析目前专本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需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岗课赛证”融通的“三段四模块多证书”的专本贯通人才体系,为人工智能专业“3+2”专本贯通的开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    键   词]  专本贯通;职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73-04

2013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13〕3号)文件,该文件明确提出各省级政府可开展和实行形式多样的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形式和考核方式。2013年,山东省率先在11所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首批“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试点,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文件精神,开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贯通衔接的人才培养试点工作。随后,重庆、江苏等省份也纷纷开展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2021年,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2021年湖南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要点》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推动职教本科建设,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同时也提出要加强中职、高职与本科的纵向衔接,按照新业态、新职业、新岗位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高,成就显著。 但是随着湖南省 “三高四新”的实施,需要大量能满足新业态、新产业、新岗位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现有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因此,探索构建职业教育专本贯通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我省人力资源需求矛盾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专本贯通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本科院校开展“3+2”贯通人才培养工作已实施多年,专本贯通培养模式有效地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进行衔接,解决了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问题,拓宽了高职专科学生学业上升通道,满足了广大高职专科毕业生提高学历层次的需要,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但是专本贯通试点工作也存在如下问题:第一,两个阶段的培养目标与定位衔接不够,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技术应用的培养为目标;普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有一定技术技能的人才,二者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存在较大的偏差。第二,课程设置与内容衔接不够,两个阶段中课程设置存在重复,相同课程的内容也存在重复。第三,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衔接不够,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评价以技術技能应用为主,而普通高等本科教育以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为主。“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达到培养目标,则必须解决上述存在的三个问题。

二、构建“3+2”专本贯通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工智能专本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1.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目标:培养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优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和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等知识与技术技能,具备运用工程化方法和工具完成数据的获取、标注、清洗和预处理,能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可视化的工作,能按照需求完成模型的基本部署、性能测试和技术应用,能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应用开发、服务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规格:

(1)素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信息素养、一定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工匠精神、有较好的质量意识和节能意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有较强的奋斗精神,具备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较强。具有知识更新迭代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终身学习的信念。具有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2)知识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基础知识,以及节能、消防、安全、环保等知识。

掌握一定的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普通话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听、说、写知识。

熟悉图像处理系统的搭建,掌握视觉成像、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等步骤流程的基本方法。

熟悉数据标注的工具、工程化流程和质量检验,掌握数据标注的基本方法。

掌握图像数据的清洗、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的知识。

掌握Web前后端开发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图像处理相关的图像视频保存、图像增强、图像分割、轮廓提取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掌握基于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目标检测等应用场景。

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的经典机器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主要包括:环境部署、训练、评估与应用开发基本方法。

(3)能力

具有自我学习、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听、说、写能力。

具有团队合作能力。

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擅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较好的演讲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项目管理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工作抗压能力。

能够根据要求搭建图像处理系统,完成系统的硬件选型与测试。

能够根据要求,利用合适的工具,保证质量并高效地完成数据标注任务。

能够熟练使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工具,能进行数据加载、清洗与预处理、分析与可视化,形成数据分析报告。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成熟算法和参数,使用 OpenCV等进行图像分割、图像增强等图像处理的能力。

能够使用Web技术开发可视化操作界面。

能够基于已有的模型完成人工智能场景的应用部署、技术服务和应用开发。

2.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较强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具有较强的智能应用系统运维部署、能完成智能应用系统开发、能进行较复杂应用系统的设计、编码、测试等操作,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职业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向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智能生产与服务领域从事智能应用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和应用集成工程师岗位群,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职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规格: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祖国,具有理想信念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自然科学、数理逻辑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具有較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并能学以致用;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掌握面向对象编程、数据库设计与实现、Web应用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整合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掌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处理等技术技能,具有在算法架构下编写各类视觉应用程序、语音分析程序和对应的接口程序的实践能力。

掌握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领域数字化技能;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新岗位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创新思维能力,较强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领域中高端产品设计、编码、测试、部署的能力,提供人工智能应用运营与维护服务、解决较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问题的能力,具有解决岗位现场较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实施现场管理的能力。

熟悉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创新思维。

3.共同点与区别

共同点:专本高校都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

不同点:高职专科以就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更加强调学生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具备一定够用的理论知识,强调“零距离”就业。职业本科侧重于完整理论知识体系的培养,兼顾学生实践能力。

(二)专本贯通培养需解决的根本问题

“3+2”专本贯通是衔接贯通的长学制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现有的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大区别。现有的专升本人才培养模式下,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高考最后批次进行录取,大部分学生文化理论基础知识不强、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分析问题能力欠缺,在专业系统理论知识、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3+2”专本贯通制人才培养模式,打通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晋升瓶颈,优化专科学生的晋升通道。学校在学生入学前选拔,按照人才培养规格制订培养方案,培养的深度与广度并存。所以,贯通培养不再是高职培养体系与本科培养体系的简单衔接,更不是专本课程体系的简单叠加,而是在培养目标下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专本进行全过程融通和设计,从而确保培养过程连贯畅通。如此,学生在高职院校就读时,参照本科院校教学标准,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高职阶段任务完成后,经考核合格后进入本科学习阶段,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均与本科院校同年级学生匹配,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技术技能。

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学生在高职阶段将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来进行培养。知识结构上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力结构上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较好的自我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高职阶段将着重培养必需的理论知识,较好的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及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阶段将在高职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体系成果转化能力,使其具备较强的工程思维,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研发能力,智能系统的设计、实现和部署能力。

(三)明确“高质量应用型具有本科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旨在明确专本贯通的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是制订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纲领和依据,从而解决专本贯通体制“如何培养人的问题”。

为解决专本贯通人才培养贯通与精准问题,建立深层次的互通“立交桥”,畅通专本贯通培养,达成培养“高质量应用型具有本科素质”的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调研,明确了湖南省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对其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在数量、层次与岗位能力上的需求,结合本专科院校办学优势与培养特点,制订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应培养坚持党的领导,服务区域经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理论结构,有较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素养,掌握扎实的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胜任算法或模型调优、智能应用项目集成与运维、智能应用平台开发、人工智能系统咨询管理和评价服务等能力,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开发职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专本贯通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融合知识体系与技能培养进行课程体系的衔接设计。依托行业企业,针对人工智能相关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分析相关职业岗位对专本毕业生的不同岗位能力要求,划分高等职业教育、本科层次的职业能力等级并明确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以此为依据,构建专本衔接的课程体系。岗位与岗位能力分析如文末表1所示。

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贯穿“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1+X”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以“适用、实用、融通”为原则,整合高职与本科教學内容,构建“三段、四模块、多证书”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具体见文末表2。

“三段”指高职阶段、衔接阶段和本科阶段。“四模块”指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成长规律,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多证书学生在高职阶段毕业后可获得专科毕业证+多种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本科毕业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多种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

三、结语

“3+2”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是高质量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融通、教学过程的融通是达成培养目标的关键。根据人工智能领域岗位能力要求,结合行业职业标准,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对岗位能力进行知识能力重构,打破原有高职、本科独立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技能培养为主线,突出职业性和应用性的“三段、四模块、多证书”的课程体系,并优化了课程结构,保证了专本贯通人才培养方案的融通性和可操作性,对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借鉴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4-06-22)[2022-06-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content_8901.htm.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2022-06-10].http:// 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6341.htm.

[3]齐攀,邬志锋,徐操喜,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三二分段”专升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8):33-35.

[4]曹李华,曹焕.应用电子技术专业“3+2”专本贯通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1,30(1):41-45.

[5]岳秋琴,张伟,谷明信,等.“专本贯通”高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9):11-13.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工智能技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拼技能,享丰收
数读人工智能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下一幕,人工智能!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