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声乐唱法研究

2023-06-16王梅

大观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发展新时代

王梅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各行各业逐渐受到世界关注,作为亚洲歌曲唱法之一的中国声乐唱法也在世界声乐舞台中受到重视。近年来,国际声乐比赛中中国青年歌手屡次获奖,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声乐的热情。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声乐唱法发展,有必要对其展开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声乐唱法;新发展

中国声乐既古老又新颖,通过研究中国传统声乐可以发现,其融合了民歌、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演唱技巧,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传统声乐在国外的传播形势不容乐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声乐越来越多地在世界传播,因此,新时代中国声乐唱法的新发展也值得深入研究。

一、美声唱法本土化

正所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几千年来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积累了大量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声乐艺术便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在世界发展中,很多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而中国戏曲则历经时间考验,流传下来。其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在保留原始唱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元素,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满足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需求。也正因如此,我国一批批声乐人才走向国际,甚至成为国际声乐培训讲师,如声乐教授沈湘在世时创新了教学方法,培养了大批优秀歌唱家,并受邀到国际“声乐大师班”讲学,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声乐的国际影响力。

(一)美声唱法

时至今日,美声唱法已经有了近400年的历史。由于发声方法较科学并符合欧洲人民审美需求,美声唱法得以快速发展[1]。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最主要特点就是其是混合声区唱法,真声假声并用,并且需要按照音高比例混合使用,意在将歌唱所用共鸣腔体调动起来。同时,在胸腔共鸣时要确保自然,把握好分寸。

最早的欧洲音乐为单声部音乐,而13世纪中期,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多为多声部合唱形式,并由女高音和女低音担任,圣咏部分则由男高音负责。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音乐逐渐引入了男低音声部。由于《圣经》规定妇女在教堂应保持缄默,所以演唱中的女生部均由男童代替。这些男童经过了阉割,被称为“阉人歌手”。阉人歌手的出现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声乐艺术发展,并为美声唱法的发展打下了根基。随着历史的发展,阉人歌手制度逐渐衰落。

18世纪后期,大歌剧主题多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演唱形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阉人歌手被取代,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演唱形式,这是欧洲歌剧的一个重大转折。到了19世纪,“掩蔽”唱法出现,标志着男高音演唱技巧进入新的阶段。其被应用在歌剧舞台上,逐渐形成了以男角为主角的局面。

19世纪初,欧洲的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或新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或“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在音乐创作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20年代。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上做了许多革新,比如,在主题的音调上加强了抒情的因素,在器乐作品中贯穿了歌曲性的音调等。而在歌曲的创作方面,歌词大都采用名家的诗作,诗意盎然,讲究诗词和音乐浑然一体和“诗化精神”,要求将诗词的内涵充分地用音乐表现出来。同时,加强了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和作用,形成了与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推进高潮、揭示歌词意境,表现歌词未尽之意的新型关系。随着以舒伯特、舒曼、布拉姆斯等作曲家为代表的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不同于歌剧咏叹调演唱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出现。

(二)中国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并在20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其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良,逐渐形成中国美声唱法。之所以称之为中国美声唱法,主要是由于它与欧洲美声唱法有所区别,有着大量中国元素,更加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在美声唱法初入中国时,由于审美的不同,其并不十分受中国人民青睐,加之受语言不通的因素影响,能够感受美声唱法美感的人非常少[2]。而中国大部分人对本土戏曲音乐与民间歌曲有强烈的好感,在理解与整理了多民族声乐唱法以后,统一的中国民族唱法形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音乐形式上有着自己的特色,现阶段,无论是原生态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均属于“中国唱法”。中国作为一个包容性较强且善于学习的国家,在形成统一的中国民族唱法的过程中也借鉴吸收了欧洲美声唱法,比如在声乐训练方式上,中国便进行了较好的借鉴,为中国声乐此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声乐唱法发展早期,通常以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及通俗唱法划分演唱风格,但随着声乐的发展,这样的划分方式适用性减弱。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声乐发展,相关人员将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合并,形成美通唱法,代表作有刘媛媛、成龙演唱的《国家》。在欣赏这首歌曲时很多人会认为其可被雅俗共赏[3]。此外,将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民通唱法,代表作有《爱在天地间》。

在欣赏这首歌曲时,听众可以明显感受到其中的民族唱法,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些新唱法在形成之初,也受到了各界的质疑,甚至出现“不土不洋”的贬词。尽管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夹杂,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声乐唱法得到了创新,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声乐唱法提出了新标准、高要求。以当下流行的新国风歌曲为例,一些声乐爱好者汲取了中国旋律的精髓,进行了改编,受到了很多好评。可见,时至今日,中国声乐得到了新的发展。

二、中国声乐唱法形式与题材多样化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声乐唱法也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在中国词曲作家与歌唱家的不断努力下,原创歌曲数量不断上升,歌曲质量也有了新的高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中国词曲作家与歌唱家的个人努力以外,还因为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多样化[4]。词曲作家可从民族音乐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融入现代音乐,形成新的声乐作品。观察中国声乐作品可以发现,原创作品中或多或少都包含中国民族音乐特征。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例,这是一首歌唱祖國繁荣富强的歌曲,分析其歌词可以发现,其中充满了乡土气息,非常朴实,曲调也十分优美流畅。歌唱者的演唱仿佛使听众看到了绿波荡漾的田野,朴实勤劳的农民正在田野上劳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为提高歌曲的影响力,相关人员还组织了很多与歌唱有关的活动,如青歌赛等。在此类歌唱竞赛中,涌现出了很多在此后卓有成就的歌唱家,同时也诞生了大量经典歌唱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声乐与歌曲相关商业的发展[5]。

声乐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推动商业发展,还在于引发情感共鸣。正如古人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歌曲是传达内心感受的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古风歌曲出现,很多古风歌曲融入了戏曲,并直接以古诗为词,而又具有流行音乐特征。这种时尚元素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音乐形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声乐的魅力,获得了许多好评。

中国声乐唱法的发展建立在现代解剖学与普通话正音技术的基础上,是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独有的歌唱方法。虽然中国近现代声乐的发展与欧洲美声有较大的关系,但没有完全挪用欧洲美声唱法,而是根据本土特色对其进行了改良,正如中国女高音歌唱演员吕薇所说,“中西方音乐受文化背景的影响有所不同,西方音乐属于高低起伏的音乐性语言,而中方音乐则属于节奏性语言”[6]。中国民族声乐中,歌唱者的吐字是否清晰、发声是否标准、审美是否具有高度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国音乐非常追求意境美[7]。美声唱法更加适用于多音节语言,用美声唱法演唱汉语歌曲容易出现吐字不清的问题,且中国传统民族唱法多用真声,并弱化胸腔共鸣,注重情感的真挚,而美声唱法真假声混用,注重胸腔共鸣,对嗓子的负担相对较小。但二者依然有很多互通性,如同样注重气息的运用。因此,可以将二者融合,在不丢失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让声音更圆润动听,声音力度可以得以充分发挥,使得情绪爆发力更强。

中国声乐唱法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也要归功于相关人员没有照搬外来思想,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进行改编,既没有丢掉数千年的积淀,又对其进行了改善,具有中国特色,容易被接受,且不可替代。

三、中国声乐唱法注重兼收并蓄

中國声乐的不断发展与中国声乐家在艺术上的创新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年来,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歌唱家,他们凭借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获得国际奖项,受到了国际声乐界的一致好评,一次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在声乐演唱上的艺术成就之高。

中国声乐唱法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稳定发展,还与中国声乐家注重兼收并蓄有关。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中国人善于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之处,与自身特色相结合,不断发展。正如声乐教授马秋华所说,要注重歌唱语言的民族化,认识到汉语咬字与西方歌剧很多语言的差异,不可一味学习美声发声方法而忽视演唱中国作品时咬字、吐字和字声结合的重要性[8]。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区与民族的多样化导致语言发音技巧的不同,这些不同的方言也成为创新中国声乐唱法的法宝。

受地域因素影响,中国民歌也存在各种不同的风格,如江南的民歌以小调为主,其原因在于江南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人的性格与其创造出的艺术作品也比较温婉。比如,在聆听广为流传的《茉莉花》时,人们不难感受到温柔的气息。在这一歌曲的演唱中,歌唱者需要使语言与曲调较好地配合,以营造柔和的氛围[9]。北方地区的民歌则风格粗犷,其原因在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影响了人的性格。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为例,这是一首典型的陕北民歌,在欣赏这首歌时,听众能强烈地感受到歌唱者内心的呐喊与呼唤。

时代的不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声乐唱法。20世纪40年代中期,抗战胜利的曙光已经来临,毛泽东同志也已提出了“文艺不是超阶级的,文艺要和工农兵群众结合”的理念,为了创造出全新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的理念的艺术作品,推动中国演唱曲调创新,歌剧《白毛女》诞生了。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歌剧终于找到了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也意味着中国民族唱法的形成。其中的声乐歌唱艺术家无论是对演唱技巧的掌握,还是表演状态方面均表现优秀,通过他们的表演,观众可以明显感受到音乐中的情感与意境。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汉藏语系共有约400种语言。通过研究汉藏语系不难发现,其中的语言声调都非常明显,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人们通过声调便可区分词汇意义[10]。在创新中国声乐唱法的过程,相关人员也参考了汉藏语系的其他语言,意在让中国声乐唱法能够更好地发展。

总的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声乐唱法在不断更新与进步。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声乐发展,应正确认识美声唱法与中国声乐唱法的区别与联系。美声唱法注重技巧,强调声音的圆润动听,中国声乐唱法则在此基础上重视情绪表达,由于兼收并蓄,其能够走向世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应注重中国声乐唱法发展,让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弘扬新时代伟大精神。

参考文献:

[1]梁创.论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海恋》中的实践应用[J].参花(下),2022(10):98-100.

[2]吴荣.中国声乐唱法新论[J].艺术大观,2022(19):28-30.

[3]刘茜.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运用探析[J].时代报告(奔流),2022(6):52-54.

[4]杨嘉莹.声乐艺术的文化交融:对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咬字吐字问题分析[J].艺术品鉴,2021(36):160-162.

[5]诸成业.论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海恋》中的实践应用[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21.

[6]卜冠一.从《怀念战友》看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J].四川戏剧,2020(6):106-108.

[7]刘阔.探索中国声乐唱法中男中音的演唱风格及特点:以作品《杨白劳》为例[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20.

[8]朱琳,杨岩.从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共融性看中国声乐艺术的未来走向[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3):138-144,150.

[9]胡珅.美声唱法演唱中国声乐作品之探究[J].当代音乐,2018(11):97-99.

[10]刘紫光.美声唱法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以《怀念战友》和《为你歌唱》为例[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5.

作者单位:

甘肃省歌舞剧院

猜你喜欢

新发展新时代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再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