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共享云平台”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探析
2023-06-16张兴福
张兴福
[摘 要]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教学迎来了新机遇。以学校、行业企业和平台公司三元教学主体,打造基于“财务共享云平台”的“智慧会计工厂”,促进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开展“岗课赛证”融通综合培养,是开展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云”背景下,构建财务数字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和新课程体系的核心环节。
[关 键 词] “财务共享云平台”;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127-04
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财务处理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信息技术进入“大智移云”时代,与企业相关的所有数据都会通过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化、云计算、物联网,生成对企业更有价值、更有针对性的“私人订制”数据,新一轮的财务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进行。
2019年2月,教育部“职教20条”中明确要求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育人。同年5月,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了要将大智移云技术与职业教育结合,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可见,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创新会计专业在信息大变革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专业产教融合新路径,是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实施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
实施产教融合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既可以提高人才质量,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首先,教学和产业实践的深度结合,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紧密协作,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磨炼,对所学的知识结构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并着重于以后的工作中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满足企业、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其次,实施产教融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学生在职业学校所学的一切都来自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的能力会对学生接受的程度、学生对企业发展的认知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实施产教融合,要求财会专业的教师比学生更早地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传递给学生。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参与到产品开发中来,解决技术难题,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职业素养。同时,通过深化校企间的深入协作,实现了双方的相互推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增加了技术和人才的支持,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互联网+”时代对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健全教學方式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通过移动网络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让学习变得更容易。同时,职业学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可以随时使用移动网络或云平台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设备即时回复教师的提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更高效、快捷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加快速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使他们成为企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二)优化学习过程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学校的财会教师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改进。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了解每位学生不同时期的学业状况。与以往的课堂观察相比,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的有关资料更为精确,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困境
(一)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节
当前,我们的会计教学内容主要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为主,教学方法侧重学生的会计记账、算账职能,忽视会计的预测、评价等职能;讲授上侧重理论概念的理解,而轻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的培养。
基于“互联网+”的大智移云时代,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加工数据并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实际中的能力。大部分高职院校固然以为企业培养具备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技能素养的员工为人才培养目标,但实际教学内容和侧重点却已与这个时代的企业需求脱节。
(二)教师和学生互联网思维欠缺
部分学校管理层和授课老教师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甚至有些人认为网络授课会危及教师的地位,也有一些会计专业的教师对互联网技术知之甚少,缺乏进一步钻研的动力,并不愿意积极向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方向转变,因此,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缺乏互联网思维、创新意识,不适应时代需要。
(三)专业特性限制了产教融合的发展
产教融合是会计专业教学的难点,一直以来,因为会计职业的敏感性和特殊职业特点,很难形成批量的产教融合规模,很多财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做的都是非财务类的产教融合实训工作,虽然有些学校会计专业有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尝试,但都是针对批量的公司群里实现的,或者仅仅挂名并没有实质性的产出。
因此,企业和学校在价值投资上并未达成共识,企业并不愿意配合学校开展有效的人才培养工作,这也导致未来大智移云时代,真正符合时代特征的会计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四)企业缺乏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当前的校企协作模式中,校方处于主导地位,多数是由教师在学校里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再让学生进入公司进行实际操作。金融工作的本质决定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而实际操作的工作经历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因此,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学生不能为公司带来任何的利益。此外,实习也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很多公司在对学生进行了初步的培训后,学生就会返回学校继续学习,这时公司还没有回收学生的培训费用。但受其职业特点的制约,很多公司很难招收大批毕业生,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又达不到公司要求的标准,再加上实习后愿意继续留职的大学生寥寥无几,造成了目前高校对毕业生的培训意愿不高。企业作为营利性的经营组织,其投资不能获得对应的收益,不能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导致企业缺乏积极性,参与程度不高。
四、构建基于“财务共享”的产教融合平台
(一)已有研究综述
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信息化变革近年来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曹翠珍对大智移云背景下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问题进行了探究(《时代金融》2017年第26期),于雯等研究了大智移云背景下的财务云问题(《财会研究》2018年第3期)。会计信息化的变革必然带来会计职业的变革和会计专业教学的变革,近年来,部分学者也探讨了相关问题,徐晓云在《构建产教融合的会计专业云实训平台的探索研究》(《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2017年第12期)一文中,探讨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教融合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实训平台的问题;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在2017—2018年依托航天信息的平台,建立了“云代账”实训中心,具有一定的产教融合的性质;2018年起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和广东番禺职业学院也相继出现了与金财互联(上市公司)合作的产教融合大数据财务数据共享加工中心,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可见,基于财务共享、云财务等推动产教融合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为大智移云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产教融合理论探讨和实践开创了新局面。
(二)探索三主体育人模式,重构课程体系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必须与智能化、产业化相融合,才能将原培养核算型会计专业人才转变为培养既具有财务核算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又具有信息化管理手段和方法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的新型复合人才。
因此,需要探索企业深度参与会计专业职业教育的有效机制,开创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先河,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因此,需要构建“院校+教育平台公司+产业企业”的三主体办学模式,重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由三主体共同开发大数据会计、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资源。高职会计专业应基于复合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并基于培养目标创建会计类岗位及职业能力模型分析,按“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路径,为课程体系设计做好准备。
(三)落实企业重要主体地位,调动企业积极性
在目前的合作进程中,学校并没有在合作项目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而是将大部分的投资都集中在实训基地方面。校企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双赢,就必须加强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实际需求,共同承担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关系,让学校和企业在分享它们之间的利益时,主动加入这种关系中去。企业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可以享受到一定的优惠待遇,而在项目中的教学成绩可以被用来衡量企业员工的晋升和奖励。
(四)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肩负着振兴当地经济的重任,在设置专业时要根据当地的特点设置特色和对口专业,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设置教学课程,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程,跟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避免纸上谈兵、内容老旧,教师要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忽视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论文、课题和项目上,其他的工作都集中于备课、上课和行政办公等,从而压缩了教学技能的提升空间,造成高职院校师资水平低下。高等职业教育要重视对教师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积极引导教师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并将优秀的会计人员引入公司担任专职的会计教师,形成具有“双师型”的教育科研和实务操作技能。要想把优秀的公司引入校企合作的行列中来,就必须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学校的竞争能力。
(五)以企业需求为中心开展高职会计专业教学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技能型人才,而企业则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这是一种“共赢”的局面。为此,高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必须立足于企业的实际需要,深入剖析“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需要,把企业的需要当作教学方向和教学计划的一个主要依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要提升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导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互联网+”技术,职业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搭建一个加强职业教育的网上信息平台,使各个职业学校能够与各个企业进行交流和协作,并通过这个平台将会计岗位、岗位要求和职业规范等信息公布出来。在此基础上,可以在该系统中选取适当的企业进行“产教合一”,并针对当前我国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适时地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
(六)建立“财务共享云中心”
大智移云技術的迅速发展为会计类专业产教融合提供了大好机遇,业财信息数字化、及时化,为产教融合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随着国家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进程,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正在被打破,小微企业不再专设会计岗位或减少会计岗位人员,而是把财税业务外包给财务公司或者会计公司打理,形成了一大批成规模的专业公司。随着这些公司的专业能力提高、业务规模的扩大,大中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也将一些基本业务外包给他们处理。大量成规模专业财务公司的出现,为会计类专业学生产教融合教育提供了社会需求基础。
因此,为助力产教融合发展,提升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三主体”联合共建,搭建财务共享中心云平台,打造服务产业公司发展的基地。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财务公司在收集大量的会计业务数据后,通过智能化的读取操作等形成业务数据,并上传至学校的大数据共享平台,实训学生在大数据平台中通过不同的终端进行业务操作,操作先期由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负责指导,学生操作内容经验证合格后录入大数据云平台中,最后财务外包公司进行验收并结算工作报酬。学生经过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后,经过考核合格,走向工作岗位。
以财务共享平台为基础的产教融合路径,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化带来的便利,精准针对代理记账行业公司的人才需求特点,为会计类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五、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中心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产教融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大智移云时代特征的新会计人。在产业不断变革、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当下,只有不断接触工作岗位,才能促进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基于高校财务共享中心的产教融合平台的运行与管理效果,是产教融合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以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将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税大数据应用等专业构建成现代智慧会计专业群,2021年与安徽省代理记账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与教育平台开发公司正保教育网中网公司签订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共建协议,三主体共同运营产教融合中心,又称“智慧会计工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三元主体培养、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并打造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协调“三主”关切,理顺运行机制
产教融合的产业需求端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业务,这些与学生的实训是否契合,找到供求的共同价值需求点,产教融合才有基础。只有学校、企业、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实现自己的价值提升,产教融合平台才能长久运行。
因此,育人三主体要共同研究出对各方都有益的产教融合运营模式、管理模式。
(二)构建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中心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以“财务共享云平台”为中心,努力构建“三主体”共同运营的“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模式。
“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教学基地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财税智能作业平台作为教学平台。在数智化信息技术下,财税智能作业平台集多种技术和多种功能为一体,在技术和工作流程上也不同于传统会计代理记账公司。根据数智化财务岗位分工要求,教学团队重新布局了实训基地的框架,按票据会计、业务会计、审核会计、财务会计的岗位功能分设票据装订部、财务部、税务部,由厦门网中网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博强财税管理集团公司共同提供财务共享平台,构建真实的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创新型财税服务职场环境。在作业平台上,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开展真账真做实训任务。
“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有效解决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训内容碎片化、项目片段化、实训流程封闭化的缺陷,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和企业文化育人
结合“互联网+教育”的特点,“智慧会计工厂”作业平台等进行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线上布置作业任务和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学知识点完成专业拓展等学习任务;线下通过检查、讲解、讨论、示范和训练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要让学生在产教融合实践中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智慧会计工厂”有必要开展企业文化育人活动,让文化成为人才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可将企业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开展晨训、业务研讨会、业务汇报、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实训期间也可让学生参与企业晨会(讨论一日工作内容)、茶话会(分享工作技巧)和进行工作技能比赛等,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六、结语
通过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的实践证明,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通过构建“财务共享云平台”,三元主体共建“智慧会计工厂”,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形成了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基于财务共享平台搭建产教融合模式,带动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变革,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课程设置更趋合理。
(二)推动了数字化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共建财务云共享中心实习实训基地,促使实践基地建设转型升级,引进企业真实动态业务实现了教学成果转化。安徽工業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财税服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获2019年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认定。
(三)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
基于财务共享中心的产教融合教学中,校企合作深度、广度进一步加深,推动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业务,走进行业真实业务,提高了业务技能。
(四)学生就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智慧会计工厂”产教融合的培养,学生实现了学习和就业技能零距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和录取率。
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职业工作的转型升级,也对会计职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课题。通过云共享平台搭建“智慧会计工厂”开展产教融合教学,转变了会计专业实践育人的模式,是大智移云背景下有效解决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问题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粟卫红.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智慧会计工厂”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22(9):110-113.
[2]丁贵娥,彭珊,王伟.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政财务,2021(5).
[3]谭素娴.智能财经时代下产教融合创新路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6):55-60.
[4]石国平,谭玉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境、借鉴与突破:以会计类专业为例[J].会计师,2022(3).
[5]徐烨,孙中平,袁金宇.高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创新路径研究: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J].国际商务财会,2021(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