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Bobathr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2023-06-15徐深岳沈颖洁雷秀强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1期
关键词:上肢偏瘫康复训练

徐深岳 沈颖洁 雷秀强

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虽降低,但多数伴不同功能障碍,其中上肢动作占重要地位,如穿衣、吃饭等,若不积极有效恢复,严重影响生活能力,且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1]。康复训练是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新Bobathr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伴不同程度上肢功能障碍,意识清晰,能够配合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小脑病变、双侧偏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由代谢障碍、寄生虫病、外伤、脑内肿瘤等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障碍或严重精神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包括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物理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包括肢体主动活动、被动活动、平衡功能训练及步态训练等,每日30分钟,每日1次;作业疗法包括手指爬墙、磨砂板练习等,每日30分钟,每日1次;物理疗法包括气压治疗、功能性电刺激等,每日20分钟,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新Bobathr技术,具体方法:取半坐体位,治疗师站于患者偏瘫一侧,右手放于患侧的下腋处,左手固定于肩胛下角,整个肩胛用两手固定,并左右、上下放松肩胛骨;双上肢向上伸拉;取仰卧体位,治疗师一手固定患侧手掌指关节且进行背伸,另一手向头部方向挤压关节,双手握住患手,指导掌指关节反复屈伸;治疗师一只手握住肩胛下角,另一只手托住患侧上肘关节,指导尖足站立训练;取站立体位或半坐位,保证患侧手肘呈屈曲状,治疗师一手挤压肱三头肌肌腱处,另一手固定患侧肩部,以激活肱三头肌功能。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手功能: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UE)和Carroll手功能(UEFT)评价患者手功能。FMA-UE进行手及单个手指的伸展、屈曲、钩状抓握、侧捏、对捏、球形及圆柱状抓握功能评分,评分0~14分,评分越高提示手功能状态越好。UEFT量表包含33项,评分最高分99分,手部功能与评分正相关。② 上肢功能:采用FMA上肢功能部分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其中FMA上肢功能评分0~66分,上肢功能与评分正相关;ARAT评分最高分57分,评分越高代表上肢功能越好。③ 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评分0~100分,评分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加2级以上,且生活可自理;有效:患者运动功能增加1~2级,并影响正常生活;无效:患者运动功能无改善,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显效与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60.7±8.3)岁;偏瘫部位:左侧25例(55.6%),右侧20例(44.4%)。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1.7±7.6)岁;偏瘫部位:左侧24例(53.3%),右侧21例(46.7%)。两组性别、偏瘫部位、年龄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05、0.05,t= 0.60,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UEFT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ARAT评分、MBI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手功能、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 ()

组 别例数FMA-UE评分UEFT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ARAT评分MBI评分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53.3±1.17.8±1.443.8±4.881.2±6.638.1±4.656.3±4.437.8±5.853.1±4.445.2±9.372.3±5.7对照组453.3±0.96.2±1.444.4±6.567.8±7.237.5±4.548.1±4.538.5±6.846.2±5.144.0±7.961.1±7.3 t,P0,>0.055.42,<0.010.50,>0.059.20,<0.010.63,>0.058.74,<0.010.53,>0.056.87,<0.010.66,>0.058.11,<0.01images/BZ_26_458_373_487_422.pngimages/BZ_26_1166_374_1196_423.pngimages/BZ_26_1521_377_1550_426.pngimages/BZ_26_1875_374_1905_422.pngimages/BZ_26_812_373_842_422.png

2.3 两组疗效比较(表2)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8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5,P<0.05)。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肢体运动障碍,其中上肢由于功能的精细程度,及协调运动模式的复杂性远大于躯干或下肢,故而其功能障碍恢复最慢,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2-4]。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是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偏瘫患者重要环节,主要通过肢体训练对肢体功能进行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升,促使尽早康复[5-7]。手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是脑卒中预后的难点及关键,其康复治疗强调综合性、多样化,不仅要注重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还需关注适宜的感觉输入刺激[8]。但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主要侧重于肢体训练,从而忽视了肩胛骨功能训练,以此造成疗效并不十分满意。随着新Bobathr技术的引入,可使患者上肢功能改善,促使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正常[9]。同时,新Bobathr技术注重了患者肩胛骨的稳定性,在患者肩胛骨训练基础上强化了对前锯肌、斜方肌的康复锻炼,以此减轻了肩胛骨的损伤,以此使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10]。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新Bobathr技术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上肢偏瘫康复训练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