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终身教育发展区域差异特征研究

2023-06-15赵婷婷李薇王佳王新程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域间终身教育受访者

○赵婷婷 李薇 王佳 王新程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体现了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教育战略地位的充分肯定和强调。终身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是习近平总书记[2]提出的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3]提出的关键性战略目标。自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首次提出“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4]概念至今,终身教育从概念内涵到外延,都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UNESCO Institute of Lifelong Learning)2022年 3月发布《人人终身学习机会:2022—2029年中期战略》(Lifelong LearningOpportunitiesforAll:Medium-term Strategy 2022—2029,2022)强调,终身教育就是不让一个人掉队,使终身学习具有包容性,最终,建立起在生活中、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发挥作用并让每个人都参与的学习生态系统。

促进人人享有优质的学习机会是我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推进建设2035年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作为服务人人和持续终生的教育,终身教育具有区域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厘清我国当前终身教育发展的区域差异现状和特征,科学研判面向未来的终身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势与需求,本研究开展了面向全国的“终身教育发展现状调查”,对样本量为11.62万份,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终身教育现状调查数据展开分析,刻画终身教育发展的区域间现状特征及差异对比。旨在通过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不同类型终身教育的参与度、终身教育学习行为发生受阻原因、终身教育发展困境评价和老年教育参与意愿等方面的区域间差异对比,反思终身教育政策与推进措施的效果,框定不同区域学习者对终身教育的学习需求、困境及期望。

二、文献综述

就终身教育发展研究工作而言,我国的工作开展及成果产出与欧盟、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及国际组织,在关注点、研究方向、主题细分和趋势研判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文献调查显示,国际终身教育学界的研究热点聚焦在不同群体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5]、数字技术与终身教育深度融合和以资历框架为基础的终身技能学习[6,7]等方面。欧盟国家学者的研究关注教育体系当中的特殊群体——农村地区、新移民及经济贫困者——如何公平便捷地享有同等终身学习机会。德国学界强调数字化转型当中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在保持员工技术技能持续更新上的作用与影响[8]。日本的主流研究着眼于终身教育推进“积极老龄化”过程中构建的五大终身教育方针:挑战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带动社会持续发展能力,共建终身学习环境,构建老龄社会发展的学习网络和教育政策[9]。国内终身教育研究则更关注中外理论与实践比较[10]及发展性现状,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关联与影响[11],以及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构建[12]等问题。不难看出,相较于国际终身教育研究,国内的研究方向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即与我国不同阶段终身教育发展的政策特点、推进措施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

基于调查的定量研究成果,在终身教育研究领域当中的占比要远低于理论研究、政策研究、体系构建等方面。根据文献统计,终身教育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和单纯采用定量与实证方法的成果,约占国内期刊论文类总体研究成果项目数量的14.40%(其中,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占12.40%,单纯定量与实证的占2.0%)[13]。当前公开发表的成果中,终身教育研究的调查工作和研究成果按类别可分为4类。一是针对局部地区开展的终身教育学习需求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如张元欣等[14]以北京市通州区为例开展样本量为1077份的成人参与终身学习现状调查,发现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主要是工作需求、个人兴趣和家庭发展,困境是缺乏学习时间和合适的课程。二是针对某一群体的终身教育现状及困境调查,如唐燕儿等[15]对广东省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当中的知识、技能与心理健康状况开展实证调查,并提出从机构要素和内容要素两个维度构建这一群体的终身教育体系,及对应支持政策框架,样本量为890份。三是针对某一类学习资源的使用情况调查,如薛峰等[16]通过样本量为385份的微课认识、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和对微课的前景态度开展调查,分析得到微课这一学习形态在终身教育当中的认可度、有效度和未来发展方向。四是针对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开展的调查,如冯国红等[17]对宁波市开展样本量为10860份的终身教育视域下学习型社区创建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地学习型社区建设现状与居民学习需求,进而提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基于调查的终身教育研究成果除总量有限外,还存在着研究区域范围局限、受访者群体单一或总量规模小、调查视角和维度不完整等情况。基于此,本研究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取得边际贡献如下:一是首次完成面向全国31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计11.62万份的大规模终身教育发展现状调查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工作,从数据出发描述和刻画全国范围内终身教育发展现状水平。二是调查群体覆盖16岁以上多收入群体、多从业领域、多学历背景的城乡社会成员,能够体现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状态及特征。三是以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为区域对比视角,既体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特征相近区域的终身教育当前特点,又能够通过区域间多指标对比发现不同区域学习者终身教育的需求和困境,为检验我国终身教育政策实施效果和引导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设计

1.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由受访者特征和受访者终身教育现状评价两部分构成。受访者特征的调查能够精准地对不同区域人群进行定量聚类,从而刻画终身教育特点,为聚焦我国区域间终身教育需求分异做出科学判断依据。本调查选取受访者人口学特征指标共7项,包括所在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城乡。受访者终身教育现状评价调查围绕理念认知维度(如“您认为终身教育有用吗”)、参与意愿维度(如“您未来是否愿意接受老年教育”)、学习体验维度(如“您以何种形式接触过终身教育”)、学习需求维度(如“您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参加终身教育”)进行设计,以客观题形式呈现。

2.调查与分析工具。课题组于2022年3—4月通过网络调查平台(问卷星https://www.wjx.cn)面向全国社会大众开展终身教育现状调查。回收有效样本116251份,共涉及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香港17份、澳门11份、台湾3份),覆盖331个市级行政单位。其中,31个省(市、区)有效样本量均在1000份以上,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本研究对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中,采用频率分布等描述性统计,由于调查数据以分类变量为主,因此本文通过列联分析方法与卡方检验,进一步验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用软件包括R3.5.2、SPSS19和GIS10.1等。

图1 调查样本市级分布图

(二)调查对象

调研数据分析显示,受访者群体当中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当,女性占55.56%。年龄区间划分为 16—20岁、21—35岁、36—59 岁、60—65 岁及65岁以上。其中21—59岁聚集了超过85%的受访者,这也是终身教育参与的主体人群。受访者学历背景划分为5个类别,即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占比最高的学历背景是“大专”,超过四成;次之为“高中及中专”学历,占受访者31.55%;“研究生及以上”最低,为2.34%。受访者学历分布与我国劳动力学历分布基本一致,具有各类型社会成员的代表性。年收入的角度划分为5个区间,分别为低于2万元/年、2—3万元 /年、4—5万元 /年、6—9万元 /年和10万元/年及以上。10万元及以上的受访者占比最低,为12.52%;其余4个区间的比例大致相当,均超过20%。职业划分角度分为10个类别,分别为农民、工人、政府机关人员、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人员、企业人员、军人、自由职业、个体工商户、已退休或离休、其他职业。其中,占比位列前三的是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最低的是军人。此外,调研还就受访者所在区域进行了城乡区分,七成受访者生活和工作在城镇地区,三成在乡村。如图2所示。

图2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指标分布图

综上,调研受访者群体从7项人口学特征指标细分的数据结果显示,基本达到了覆盖我国不同社会群体的目标。从学历占比、职业占比等指标的内部区间划分后呈现的分布特征上,符合全国实际水平,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我国终身教育发展情况。

(三)统计方法

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区域间存在不均衡和区域性的客观特征,本文依照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区域划分标准(2021),将31个省(市、区)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大区域①,通过区域间差异分析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现状特征及困境。为保证数据分析信度,本文将“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终身教育参与程度”“终身教育开展受阻原因”“终身教育现存问题”和“老年教育参与意愿”5个维度19项指标与4个区域进行卡方检验,方法如下。

对于分别有r类和s类的两个变量的数据源,在构建两变量列联表基础上,构建卡方检验统计量,以判定不同类别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其公式如下:

式中,χ2表示卡方值,χ2服从自由度 df=(r-1)(s-1)的卡方分布;nij表示实际观测频数;mij表示期望频数;P表示显著性。卡方统计量的值越大,对应的P值越小,则拒绝原假设,认为两个变量存在关联,不同类别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用此方法检验5个维度的指标在4个区域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并基于此分析不同区域间终身教育现状的特征,检验结果如表1。

表1 19项指标区域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19项指标当中,只有终身教育现存问题中“实用性不强”这一项,在4个区域间没有显著差异,其余指标均存在区域间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选用不同区域间差异对比分析的方法科学可行。

四、研究发现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8]。这一矛盾,在终身教育领域投射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各类终身教育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终身教育服务之间的矛盾。因此,选择区域间差异作为研究视角和切入点,能够厘清终身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特征及需求方向。

(一)区域间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差异显著

将“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指标数据与区域进行卡方检验,得到卡方值为533.92,P值<2.2e-16,由此可知不同区域间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显著不同。尽管全国样本当中有91.22%的受访者认为终身教育有用,希望自己能够接受终身教育,表明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在社会大众当中广受认可,但区域间差异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地区比东北和东部地区有着更高的认同度。具体来看,理念认同度最高的是中部地区,达92.2%,其次是西部地区,最低的是东北地区,为88.3%;认为终身教育有用,但自己不能参加学习的受访者集中在东北和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对终身教育理念不认同的受访者东北地区占比最高,达1.9%,中部地区占比最少。东北地区对终身教育理念持否定态度的受访者中,男性占比超过四分之三(占75.35%),年龄集中在16—35岁(占73.94%),大专学历群体为主(占50.70%),超过半数的年收入低于2万元(占57.75%),职业排在前三位的是农民、事业单位和自由职业者。

(二)区域间终身教育参与程度有别

在终身教育参与情况方面的调查当中,细分为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培训和线上课程等5个选项。将它们逐一进行4个区域间的显著性检验,得到结果均为显著,说明不同区域学习者在5类终身教育学习类别的参与选择上存在着差异。

数据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当中最受欢迎的,尤其在西部地区,超过八成的调查对象参加过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可见无论经济社会发达还是欠发达地区,对成人学历提升仍然有着巨大需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职业培训”是仅次于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这与区域内产业发展水平和高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密切相关,东北地区排在第二位的是“线上课程”,相较其他区域更倾向于素质提升和兴趣化学习。4个区域受访者“线上课程”的参与比例均超过30%,在线教育在终身学习的多种形式当中,以其丰富、方便、灵活、可达的优势备受学习者青睐。东北地区的终身教育参与率在4个区域中最低,有14.8%的受访者未参加过终身学习,但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老年教育”(占21.20%)和“社区教育”(20.90%)受访者参与程度显著高于其他区域,这与东北地区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相对较低,以及近年来所呈现的人口净流出态势所导致的老年人比例高的现象相吻合。

表3 不同区域终身教育参与情况

(三)区域间终身教育发生受阻原因不同

调查发现,全国不同区域受访者存在着多种原因使得终身教育学习行为发生受阻。研究将主要成因归纳为6个选项,对4个区域终身教育发生受阻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为“想学但不知道去哪里学”“缺乏令人感兴趣的学习资源”“太贵舍不得去学”“学完的用途有限”“工作生活太忙,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和“其他”。

整体上看,无从获取终身教育的学习渠道(“想学,但不知道去哪里学”)是学习行为发生受阻的普遍原因,4个区域均有半数以上的受访者存在这项困扰。成人学习者的工学矛盾(“工作生活太忙,没有时间精力参加”)在东、中、西部地区成为三分之二强的受访者接受终身教育的关键阻碍。认为当前的终身教育“缺乏令人感兴趣的学习资源”的受访者比例在4个区域之间的差异不大,均占三分之一左右,一定程度地反应了我国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创优提质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太贵舍不得去学”和“学完的用途有限”是受访者占比较低的两项指标,前者体现了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发展中地区,终身教育的学习成本并不是阻碍学习行为发生的关键因素,后者印证了我国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较高的调查结果——即受访者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是有价值的学习途径,是自己希望参与的学习方式。

表4 不同区域终身教育发生受阻原因

(四)区域间终身教育发展困境聚焦对比

经过70余年的努力,中国已经建立起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终身教育形成了多种形式、各种主体参与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与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相比,终身教育仍然存在不少亟待突破的“卡脖子”的困境。研究以7项代表性指标作为评价依据,对区域间终身教育发展困境进行对比分析,包括“线下学习班名额不充足”“学习资源内容不够丰富”“网站操作复杂、互动不足”“学习中的疑问得不到及时反馈”“缺少学习激励”“学习方式不灵活”和“实用性不强”。7项指标数据与4个区域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唯有“实用性不强”指标为区域间不显著,即4个区域的受访者中,对终身教育学习之后持“实用性不强”观点的人数占比比较一致,均为22.5%左右,此外6项指标具有区域间的显著差异。

“网站操作复杂、互动不足”和“缺少学习激励”两项指标是西部和中部地区受访者选择比例最高的两个困扰问题,东部次之,而东北则低于西部地区近10个百分点。“学习资源内容不够丰富”(39.2%)和“线下学习班名额不充足”(38.5%)是东北地区受访者认为终身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而这两项指标在西部和中部显著低于东北,东部居中。“学习中的疑问得不到及时反馈”和“学习方式不灵活”两项指标在4个区域间均呈现由西部、中部、东部到东北部依次递减的趋势,表明西部地区受访者更重视终身教育在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及支持服务,更渴望进一步提供手机终端学习APP及形式灵活的线下学习活动,以保障终身教育学习的高质量实现。

表5 不同区域终身教育困境结果

(五)区域间老年教育参与意愿差异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析数据显示[19],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高达13.50%,远超世界平均水平(9.10%)和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1.1%)。因此,老年教育是当前和未来我国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

意愿方面,东北地区对老年教育认可度最高,达69.80%,其次为中部地区(68.20%);东部和西部地区尽管低于前两者,但也都超过了受访者的六成比重。说明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大多数民众了解并认可。值得关注的是,“视情况而定”的受访者比例西部高达33.00%,其次为东部地区为32.40%,最低的是东北地区,为25.70%。这其中,虽不乏尚未迈入老年学习者行列的中青年受访者,但也有相当比例的老年人对老年教育质量、形式、费用等方面持观望态度。

学习形式方面,去“老年大学”接受老年教育是4个区域广受青睐的学习形式,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将近七成的受访者首选这一形式参加学习。到“街道、社区文化中心”参加学习是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超过半数以上学习者认可的参与方式。而“线上学习平台”和“培训机构”的参与形式在西部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分别达51.5%和32.90%。在“单位”接受老年教育是受访者普遍参与度较低的选项,其中东北比例最低,仅为14.00%。不难看出,参加老年教育学习的群体,实体化的“老年大学”或者类似功能的活动中心是更受欢迎的学习形式,体现了老年人终身教育不仅承载着文化输出功能,同时也需要发挥线下交流、沟通等活动的作用。

表6 老年教育理念认同度调查结果

表7 加老年教育形式调查结果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从“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度”“不同类型终身教育的参与度”“终身教育学习行为发生受阻原因”“终身教育发展困境评价”和“老年教育参与意愿”5个方面,对比探究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区域的终身教育发展现状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存在空间差异相同,终身教育发展现状在4个区域之间也有着显著的差异。一是多年来国家在终身教育领域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和扶持举措取得显著成效,终身教育理念认知水平明显提升,认同度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均在92%以上;中西部受访者对终身教育学习方式的灵活性、教师指导及即时反馈等方面的需求也在4个区域当中位于前列,体现了中西部地区学习者对终身教育学习质量的高要求和新期待。二是“学历补偿”仍是受访者最需要的终身教育类型,中西部地区对“职业培训”需求旺盛,且在教育经费支付方面认为“困难”的占比低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因银发人口比例持续上升成为全国“老年教育”最受欢迎的区域,线下的“老年大学”等实体办学形式在受访者中被认可度最高。三是东部和东北部受访者对终身教育的学习资源质量期待较高,而工学矛盾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受访者参加终身教育学习的主要受阻原因,此外,获取终身教育学习的渠道不畅在4个区域中普遍存在,是共性的困难。

总体而言,当前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认同度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但区域间仍存在着不同类型发展水平、学习行为受阻原因、发展困境评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基于此次调研成果及前述研究分析结论,提出完善区域间终身教育均衡发展的四方面建议。

(一)辩证科学地理解区域间差异

终身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是让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和学习覆盖人的一生,让每一个学习者都能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但我国的根本国情是地域辽阔,人口基数庞大,地区间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均衡。因此,在终身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当中,区域间发展程度不同、学习者需求不同甚至阶段性发展方向和目标不同,都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更应科学、辩证地理解区域间存在的差异,以发展的视角看待“区域间差异”,赋予“均衡式发展”更丰富和科学的内涵。在充分发挥终身教育多样化、灵活式特征和优势的同时,顺应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愿施教”“因需施教”,渐进式地稳步筑牢终身教育基础,切实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避免一味对标国内甚至国际的高标准,盲目效仿和超前建设反而会使已取得的终身教育理念认同和学习热情等宝贵成果受损。

(二)持续释放法律法规的协调作用

进一步激活和充分发挥已有法律法规在终身教育发展中的区域间统筹协调作用。自1993年“终身教育”第一次被纳入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20],从国家到地方对终身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的文件已形成了规模和体系。终身教育领域每一项立法和政策的出台无不凝聚着多部门长时期的努力和智慧,应在具体谋划过程中,充分释放和发挥来之不易的已有法律法规的区域间统筹、跨地区协调的作用,使终身教育工作的发展能够形成东西部联通、南北部互动、省际间协作、市际间交流的动态发展新形态。

(三)数字化引领区域间资源融通

以创新赋能、应用驱动为特征的“数字化+终身教育”是对终身教育学习需求旺盛的中西部地区困境破题之路。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习资源建设和数字资源建设、共享和交易平台的应用,能够切实弥补和提升中西部地区在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升级当中的学习需求。基于人工智能和5G等现代信息技术一体化设计、建设、运行覆盖全国终身教育组织体系的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国各级教育资源平台互联互通、快速访问和数据高速传输。鼓励终身教育办学主体利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对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行为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反馈,为推动个性化学习和针对性教学提供支持。

(四)提升区域特色化需求的精准供给

进一步丰富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同时,应着力提升针对本区域终身学习特色化需求的资源质量和供给精准度。着力提高东部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质量及类型覆盖面,并积极探索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单位和学习者合理分担等多渠道筹资机制。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密切关注行业、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鼓励和支持员工通过在职学习持续增强知识储备,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加速解决东北地区老年教育线下学习班名额不充足和学习资源内容不够丰富问题,逐步推进养教结合创新实践,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学习点,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较之前人研究成果,本文在调查样本量、区域覆盖面、群体多样性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价值,以区域间差异对比为分析视角也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处于不同阶段的地区,提供了更为量化和精准的终身教育发展方向判定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调研结果19项指标当中尽管有18项指标通过了区域间显著性差异检验,但从数据上看,仍有部分指标(如“终身教育学完用途有限”指标在4个区域当中的占比集中于24.8%—25.9%之间)显示出“趋同”的现象。这可能由于调查组织开展的发布渠道或者组织群体较为集中,致使在某一地区受访者群体的认知水平相近。此外,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终身教育发展不均衡现状的客观体现,但同一区域内,不同群体之间,如城镇与农村、青年与中年、男性与女性等也都存在着自身终身教育需求特征,是否存在全国范围内不同群体之间终身教育需求的“共性”与“差异”,这些差异在区域间是否呈现出梯度分布,又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有何关联,都将是本研究下一步工作的重要方向。

注:

①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

猜你喜欢

区域间终身教育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特征及驱动因素——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表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结合区域间差异性的水平集演化模型
国外终身教育模式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