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挖掘中药抗衰老文献分析*

2023-06-15高朝欣李杰鸿

光明中医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抗衰老发文领域

高朝欣 李杰鸿 蚁 淳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老年人口较第六次人口普查约增长了7181万,表明中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1]。西医生理学认为生物衰老的主要特征是细胞代谢及其理化性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自我调节障碍、再生功能受损以及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2]。衰老会使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不断发生变化,引起的相关疾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3]。

在中医学当中,衰老被认为与肾精之盈亏、脏腑之气血和经络之盛衰有密切关系[4]。许多医家不断探索中药抗衰老的效果,并在辨证的基础上研究出了大量抗衰老的医方,如古方记载何首乌能够“益血气,黑髭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5]。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显示,中药复方可通过多通路和多靶点治疗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减毒增效。例如甘草苷可以通过改善SOD和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缓解大鼠衰老模型的氧化伤害[7]。

基于统计学知识,定量地对一切知识载体进行分析的方法称作文献计量法,主要用于研究当前的学术成果并对其作出评价[8]。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文献显示中药和抗衰老之间关系密切,但是针对这些最新文献进行分析的文章仍旧非常缺乏。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文献作为检索数据来源,对文献的年际发文量、核心作者、著者单位、研究热点、来源期刊等情况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此次研究将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统计了在2001—2022年有关中药抗衰老的研究文献。文献收集以“中药”与“抗衰老”为主题进行检索,截止时间为2022年10月31日,去掉报纸、缺乏作者姓名等不符合录入条件的文献最终共计得到文献705篇,检索结果通过Excel的格式导出,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分析。

1.2 分析方法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人工整理,使用Endnote和NoteExpress等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文献的年际发文量、核心作者、著者单位、研究热点、来源期刊、文献类型、基金资助、下载量以及被引用量进行统计,以期揭示中药抗衰老的研究热点、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统计结果与文献分析

2.1 中药抗衰老研究年际发文量分析对国内有关中药抗衰老文献的年际发文情况进行定量分析,有助于该领域研究者初步了解中药抗衰老研究状况以及变化趋势[9]。经检索并整理CNKI 2001年—2022年中文期刊发表的中药抗衰老文献共计705篇。近20年的研究文献数量在波动中呈下降的总体趋势。其中,除2001年和2003年外,其余年份的文献数量均保持在20篇及以上。2002年—2008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学界对中药抗衰老研究逐步重视。2008年—2016年,文献数量共计381篇,占总文献数量的54%,且在2016年达到了文献发表以来的最高值,说明中药抗衰老的研究仍有较高的热度。近几年文献数量呈下降趋势,可能因为国内中药抗衰老研究开展较早,相关研究接近饱和状态。见图1。

图1 2001—2022年国内中药抗衰老文献数量变化趋势图

2.2 中药抗衰老研究核心作者分析核心作者是指在特定的某一类学科或专业领域中,发文数量较多、影响力较大且被引率高的少数杰出作者[10]。普赖斯在其著作提及核心作者的计算公式:M≈0.749 (Nmax)1/2,其中M 是论文的篇数,Nmax则为所有年份中作者发文量的最大值,只有论文发表数量数在M篇及以上的作者,才能称作核心作者。此次根据公式计算出M值约为1.98,因此将发文数量在2篇及以上的第一作者作为中药抗衰老领域的主力研究者,而最终统计得出满足条件的作者数量有19位,其中排名第1位的作者发文量为7篇,发表数量为4篇和5篇的作者都只有1位,发表3篇的作者3位,剩余13位作者都只发表了2篇。以上核心作者的总发文量在论文总量当中只占7.2%,与普莱斯定律规定的“50%的发文量”差值非常大,说明国内中药抗衰老研究缺乏系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不够深入,大多数作者仍旧处于对该领域的涉猎状态。见图2。

图2 中药抗衰老研究发文2篇及以上的作者统计图

2.3 中药抗衰老研究著者单位分析对发表中药抗衰老文献的著者单位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反映出该单位的科研学术能力以及影响力。在705篇关于中药抗衰老的研究文献中,著者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内中医药类大学和医科大学,其中教育部直属中医药高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居榜首,共计发表15篇相关文献,而这所高校也是中医院校当中唯一在原来被评为211的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并列第2,共计发表12篇相关文献,这3所大学中只有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高校。此外发表6篇及以上文献的研究著者单位,从中可发现关于中药抗衰老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医药类高校作为主力军,其他类型的高校则对其关注度较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可以重点与以上这些单位进行中药抗衰老研究的合作。见图3。

2.4 中药抗衰老研究热点统计分析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可以通过研究某一学术领域当中文献关键词的词频来分析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现状[11]。利用NoteExpress软件分析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关键词的词频并生成文献关键词云图。其中字体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多。因此可以发现,中药抗衰老研究的主要热点是药理作用、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等方面。在药理作用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抗氧化、延缓衰老、清除自由基等;在化学成分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D-半乳糖、多糖、二苯乙烯苷等;在作用机制方面,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氧化应激、免疫调节、细胞凋亡等。见图4。

图4 中药抗衰老文献关键词词频云图

2.5 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来源期刊统计分析统计分析中药抗衰老文献来源,可以为该研究领域的从业人员以及关注者提供获取信息的来源,并为后续学术论文的发表提供参考[12]。发表文章数量超过4篇的期刊共有22本,发表文章总量共计141篇,占全部文献数量的20%,说明来源期刊较为分散。此外,可以发现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的来源排名前5的是以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国中药杂志为代表的国内核心期刊,发文数量皆超过10篇,值得一提的是,老年学杂志对于中药抗衰老的研究也并不逊色,说明作者在投稿时更倾向于选择较高质量的杂志。见图5。总体而言,中医药杂志期刊是该领域学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可重点选择以上期刊。

图5 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来源期刊统计分析

2.6 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类型据统计,705篇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文献类型以学术期刊为主,占比达到57.9%,其次是学位论文,占比达到35.2%。可见中药抗衰老的文献主要集中于国内学术期刊,而接受高等教育的相关专业学生也倾向于将其作为学位论文的主题进行研究。见图6。

图6 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类型构成图

2.7 中药抗衰老研究基金资助分析科研基金的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在一定时期内的热度、重点以及趋势[13]。经过统计分析,获得国家级项目计划基金资助的共计9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地方则以广东、浙江、辽宁等省份作为中药抗衰老研究资助的主要经费投入区域,而市级和校级对该领域的投入与关注则相对较低,表明国家以及重点省份对于中药抗衰老的研究较为重视,该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可以侧重选取上述基金项目进行中药抗衰老的课题申报研究。见表1。

表1 中药抗衰老研究基金资助分布

2.8 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被下载量分析论文下载量可以反映出该文献在相关领域研究者当中的认可程度[14],下载量越高,表明越多研究者愿意下载该文献作为写作或学习参考。表2是中药抗衰老研究文献被下载量达到前10的统计分析表。从中可以发现,被下载数量较高的文章以中文核心期刊和硕博论文为主,其次则是科技核心期刊,表明期刊的质量越高,被下载的次数相对会更多,且在对应研究领域中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排在前4的文章当中有3篇都是学位论文,其中2篇是博士论文,1篇为硕士论文,被下载量都超过7000次,说明硕博论文对该领域的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表2 中药抗衰老文献被下载数量排名前10文献情况表

3 讨论

3.1 国内中药抗衰老综述以及基础研究丰富但缺乏临床研究从文献的摘要和内容可知,大部分学者关注某一中药及其提取物在抗衰老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行相关综述文章的撰写。较多学者采用实验研究以小鼠、大鼠和秀丽隐杆线虫等作为模型生物进行抗衰老药物的筛选和抗衰机制的探讨。极少量学者采用临床研究观察抗衰老中药的疗效。因此,后续研究者应该丰富基础研究的层次,并针对基础研究得出的相关结果制定相应的临床方案,最终进行多次验证,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2 国内中药抗衰老研究时空分布不均从文献年际分布来看,国内中药抗衰老文献的数量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波动较大,呈下降趋势,说明该领域的研究尚不够活跃,且没有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从著者单位的地区分布来看,发文数量较多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河北医科大学等,可见文献作者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而南方地区比如两广则发文量不足。由此可知,北方学者对中药抗衰老这一主题的研究更集中,而南方学者则稍欠关注。

3.3 国内深入研究中药抗衰老的学者较少且缺乏研究团队从核心作者统计来看,705篇文章只有19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中药抗衰老文献在2篇及以上,余下的作者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只有1篇,说明大部分学者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不够深入且缺乏系列学术成果。从高校发文量来看,有19所高校的发文量在7篇以上,说明这些高校可能形成了相关的研究团队。但是大多数单位发文量只有1篇,说明在高校之间仍旧缺乏专门研究中药抗衰老的师生团队,建议各高校可以加强该领域研究梯队的建设。

4 展望

4.1 政策支持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15]和《“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16]中,都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及其优势,并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衰老作为人类的必经之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使人们患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神经退行性等疾病的风险加深[17]。但是从中药抗衰老文献的基金资助方面可以发现,仍旧有大部分文献没有获得国家的资助,可能与该项目本身的质量以及基金总量有限相关。因此,国家应注重对中药抗衰老研究的政策支持,包括适当加大对该领域高质量文献的资金补助,推动中药抗衰老相关学科的建设并积极促进研究结果的转化,最终运用到个人,高校再收集个人的临床反馈,形成以中药抗衰老为主的“国家-高校-个人”的良性循环促进体系,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助力。

4.2 高校研究团队建设国内中药抗衰老研究普遍存在缺少双一流高校文章报道和缺少高校研究团队系列研究的现象。因此,各高校尤其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起带头作用,充分认知中药在抗衰老领域的运用。在实际进行当中,应成立专门研究中药与衰老及衰老相关性疾病关系的研究团队,深入挖掘数据,通过基础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式发表更多高质量和多层次的学术论文。同时高校也应当注重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包括在研究生方向当中增加中药抗衰老内容以及鼓励硕博研究生以中药抗衰老作为学位论文的主题,导师从旁辅导,形成以师带徒从“硕士-博士-导师”的研究梯队,为中药抗衰老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猜你喜欢

抗衰老发文领域
学会4招科学抗衰老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地黄貌不起眼补肾增强免疫抗衰老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常搓八部位抗衰老
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