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建设及应用

2023-06-15赵文锋赖晓军芦蕾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14期

赵文锋 赖晓军 芦蕾

[摘要] 本研究以新疆医科大学为核心,8所附属医院为分支节点,基于多学科诊疗模式,整合多维临床检验、检查信息,以疑难及危重症患者为中心,实现面向大学所属各医院及区域内接入医疗机构院际、院内各科室间的协同诊疗,建立一体化的多学科协同医疗平台,构建七大协同业务模块,两个基础数据平台,在保障疆内百姓基本医疗服务公平享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区内疑难重症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公平享有。

[关键词] 远程医学服务平台;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多学科诊疗

[中图分类号] R319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4.024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lemedicine service platform

ZHAO Wenfeng, LAI Xiaojun, LU Lei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enter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taked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as the core and eight affiliated hospitals as branch nodes, based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integrates multi-dimensional clinical test and examination information, focused on patients with difficult and critical illnesses, realized inter-hospital and intra-hospital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all hospitals under the university and access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established an integrated multidisciplinary collaborative medical platform, builded seven collaborative business modules and two basic data platforms, and achieves equitable access to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fficult and critical illnesses in the region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equitable access to basic medical services for people in Xinjiang.

[Key words] Telemedicine service platform; Remote consultation; Remote diagnosis; Multidisciplinary team

新疆幅员辽阔,南北疆、首府地区医疗服务资源分布不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高质量且及时有效地把全区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并使这些医疗资源发挥最大作用,使区内更多的百姓受益,缩小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差异,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效率,长期以来一直都是自治区卫生健康部门亟待着手解决的问题和挑战[1]。

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便民、惠民的重要措施。新疆医科大学现有8所附属医院,占据了新疆60%以上的優质医疗资源,建设医学服务平台不仅可以解决区内不同区域之间医疗资源共享的障碍,降低南北疆医疗资源差的地区患者的诊疗费用成本,而且对于改善区内各地医疗服务水平低下的情况、提高全区人民卫生健康水平有重大意义[2]。

1  平台建设

1.1  建设原则

按照“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规范服务、强化监管”的原则,新疆医科大学于2021年初开始建设以远程医学中心为核心、8所附属医院为分支节点的远程医学服务平台及统一的各附属医院远程医疗数据中心。

1.2  设计思路

围绕医学服务平台,以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包括互联网远程会诊、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心电诊断、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的远程协同服务、远程影像诊断、手机端远程诊断APP及远程病理诊断七大协同业务模块。在建设过程中遵循“区域整合、向下延伸”的思路,以医疗资源信息数据共享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使有限的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区域内信息互联互通,帮助基层医生确诊疑难杂症,并通过远程诊断、医学教育、科研探索等应用,使更多患者、医生从中获益,使区域医疗差异最小化,让更多的人群都能平等享受全疆最优的医疗资源服务,实现疑难重症患者的异地会诊和本地治疗[3]。平台建设前期覆盖大学8家附属医疗机构,后期支持拓展至全疆约200家基层医疗单位,学校负责项目的建设、实施与落地,统筹各附属医院与平台对接等工作,附属医院负责接口的对接、流程改造及业务应用,见图1。

1.3  平台架构

1.3.1  平台技术架构  基于互联网的医学服务平台使用JAVA语言开发,后台采用MySQL数据库,中间件采用Tomcat搭建WEB应用服务器。在软件功能上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根据业务特点进行建模,抽象成各医学业务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个服务单元,实现服务注册和服务发布功能[4]。平台前端应用采用B/S架构无插件自适应响应页面,后台采用标准框架构建可扩展数据库[5]。使用SAN网络存储,将服务器通过光纤通道和磁盘阵列进行物理连接,使用SCSI、IP协议进行网络连接,为其上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专用、高速的通信通道[6]。

1.3.2  网络组网架构  大学是网络汇聚中心节点,光纤专线连接8所附属医院,在中心机房网络前端接入负载均衡、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态式感知等安全设备[7],各附属医院前端接入防火墙、入侵防御系统检测设备,区内其他各地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宽带接入。

2  平台应用功能

应用、基础和监督管理功能是协同平台的主要功能。其中,应用功能包括远程会诊、MDT诊疗、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移动端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教育、双向转诊、国际远程医学等[8]。监督管理功能可以对整个服务平台的财务运营、整体运行情况、各分节点运行情况、远程会诊质量等进行监督和管理,见图2。

2.1  监管功能

服务与资源监管中心对平台所有接入的医疗机构进行对接与整合,使申请者能够及时了解区内所有通过准入认证的远程会诊服务机构的资源情况,根据会诊需要合理选择会诊服务机构,实现区内平台接入范围内的会诊资源申请,促进远程会诊服务的良性使用。平台后端记录各会诊机构服务情况及申请者效果评价,实现平台覆盖范围内医疗服务资源的综合监管,为更上一级及地方医疗资源合理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数据。

2.2  应用服务功能

远程会诊功能包括申请会诊、会诊预约、会诊管理等。在会诊前填写会诊申请单,检索注册会诊专家库;会诊方接受申请后,参加会诊的专家根据传输的患者相关资料,结合申请方医生的初步診断进行异地交互式诊断,在会诊平台出具会诊意见。整个过程支持双方电子病历白板交互、音视频设备讨论、会诊过程记录、会诊审核、会诊结果上传等[9]。

远程影像诊断包括申请方提出申请,会诊方接受、开展影像诊断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以及区域内多家医疗机构联网组成影像中心对影像的集中存储、诊断和管理的过程。影像诊断不仅支持病例学习、诊断报告的发布和查询,而且支持图像浏览、增强与分析,其中包含能够对原始图像进行浏览、对比度增强、边缘增强、病理特征提取、病理特征量化分析,此外还支持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和基于图像特征的图像检索等[10]。

心电诊断包括申请方提出申请,会诊方接受、开展心电诊断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包括患者的预约登记和检查登记、申请单扫描、分发患者的检查报告、为患者分配预约时间、纸质申请单的扫描和拍摄、心电检查数据传送即时提醒等。心电报告浏览与分析功能包含为临床医生提供浏览心电图报告及心电波形的工具,将医生端浏览工作站嵌入门诊住院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系统,医生可进行在线波形分析、处理、测量[11]。

远程病理诊断包括申请方提出申请,会诊方接受、完成病理诊断并出具诊断意见及报告的过程,主要包括病理切片转换成数字化,数字切片的标记、缩小、放大等后处理功能,以及病理图文报告的发布、保存和记录浏览等[12]。

双向转诊适用于下级医院向上级医院、学校各附属医院之间对转入和转出患者的管理过程,主要包括转诊单、回转单管理及随访管理,支持转诊过程管理、病历资料管理、转诊过程提醒、转诊记录查询等功能。

远程医学教育包括医院通过多媒体技术远程为平台接入的其他医疗机构内医生提供专业培训、病历讨论等,如教师管理、学员管理、课程管理、课程资源查询、课程录播、课程点播、精品课程管理、课程资源库维护等。

2.3  基础功能

基础功能是协同平台的底层模块,为各医院提供远程医疗应用集成,实现各医院医疗服务资源的全网查询和调用,其中注册管理实现在服务与资源监管中心各医院、卫生机构、专家等信息资源的注册和消费服务。基础业务支撑提供即时通信、远程协作、服务管理、呼叫中心、信息共享交换、财务管理等支撑功能,使跨地区、跨医院的远程信息交互场景的实现成为可能。运行维护模块实现为整个平台提供可靠运行保障,提供信息系统的运维监控、系统日志、备份功能。安全保障模块实现用户权限登录认证、权限分配、审计、数据加密传输功能,确保系统的访问安全。

2.4  信息资源平台功能

信息资源平台是平台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系统的数据中台,中台提供数据接入接口规范,接入的医疗机构以统一的标准接入中台,中台以标准的API接口函数、DB直连、ETL等形式采集各医疗机构实时产生的数据,以标准的API形式向外发布接入接口,各医疗机构再以API接口调用的形式,获取和返回所需的各项数据[13]。在各医疗机构部署前置机,由前置机在平台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之间实现API接口的调用和数据的采集与传输。信息资源库包括信息交换资源、医疗机构注册资源、财务运营资源、机构监管资源等[14]。

2.5  MDT全流程管理及质控管理

MDT全流程业务管理与质控管理支持5G移动互联网、多学科专家参与和物联网多种数据采集,依靠集成引擎可自动获取多学科临床数据、获取多维临床信息,进行影像图像、病历资料融合。MDT会诊病历可自动保存到病历库,医生可快捷导出病历,而且针对各医院的不同信息化程度,系统还可自动接入和手动录入电子病历[15]。平台支持质控管理,可在平台上标准化会诊资料并出具临床资料质量报告,多维度展示临床数据并对會诊效果进行评价。

2.6  创新性功能移动终端APP应用

PC端会诊功能可全部移植到移动终端应用,医生借助局域网或5G网络可随时随地开展会诊,在手机端嵌入电子病历语音录入功能,可快速帮助医生填写报告和完成病历录入[16]。医生可在办公室及各临时场所随时发起和接受会诊,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申请方医生也可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3  应用效果

3.1  平台实时运行监控

平台自2022年4月上线以来,8所附属医院的信息系统已全部接入,附属医疗机构及下级医疗机构共接入160家,注册上级会诊专家、协作申请医生、平台管理人员共计1329位,注册科室508个,截至2022年9月30日,总会诊量已达5220例。

3.2  医疗资源共享水平提高,患者看病费用下降

8所附属医院通过有效期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和医疗数据互通,有效避免了患者在各医疗机构之间重复做检验、检查的现象,大幅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南北疆地区的患者通过远程会诊,及时得到优质医疗专家资源的会诊,实现“小病不出区县、大病及时诊断治疗”的医疗资源最优化利用和合理配置,有效降低了偏远地区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4  小结

通过基于远程MDT多学科诊疗服务模式,建立服务一体化协同平台,整合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诊疗基本信息,实时采集多维大容量静态临床检验、检查信息与实时动态检查信息,实现面向附属医院院际、院内各科室间的协同诊疗,满足跨学科、多专家交互式的多学科协同诊断业务场景。通过实现跨医院、跨区域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达到以大学牵头,多医疗机构参与的广域级、全过程、多中心的多学科协同诊治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使用,进一步提升了大学医疗集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为大学医疗集团实现精准医疗、数字医学融合、进一步建设成为医疗、科研、教育、预防和管理“五位一体”功能的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信息化技术支撑,让区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1] 吕晓娟, 张麟, 陈莹, 等. 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6, 4(13): 124–127.

[7] 吴岑亮, 俞刚, 李哲明, 等. 基于儿科医联体的远程医疗信息化平台架构与分析[J]. 医学信息, 2018, 13(31): 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