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重大报道中看新闻特写的“轻骑兵”作用

2023-06-15张冠年

新闻潮 2023年2期
关键词:轻骑兵

张冠年

【摘 要】新闻特写被业界称为新闻报道的“轻骑兵”,因其具有机动灵活、短小精悍,文字形象生动、现场感强的特点,而被广泛运用于报纸、广播、电视及新媒体。本文以广西日报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为例,阐述新闻特写的特点、写法,及其在重大主题报道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特写;重大报道;轻骑兵;二十大报道

重大历史节点、重大主题报道,历来是各新闻媒体的“必争之地”,也是考验和展现新闻单位传播竞争能力的重要契机。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宣传报道好党的二十大,是各级新闻媒体的历史责任和神圣使命,也是众多新闻媒体开展同台竞技的一场“战线长、火力点多”的大规模“战役”。其间,各家媒体纷纷各显其能,使出“十八般武艺”在这场“新闻竞技场”上纵横驰骋,一展风采。

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动担当、提前部署,全力以赴、尽锐出战,利用旗下的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等传播平台,采用文字、微视频、图表、图片、直播、H5等形式,对大会进行全媒体、全方位、立体化报道,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其中,《广西日报》在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开设了“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特别报道”,下设“盛会聚焦、二十大时光、一起读报告、盛会快评、盛会札记、党代表专访、金镜头”等多个子栏目,精彩纷呈、亮点频现,既有浓墨重彩,也有精描细绘,完整、准确、全面地宣传了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新论断,充分反映了我国特别是八桂大地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激扬起当代中华儿女砥砺奋进的磅礴力量。

其中,在《广西日报》关于党的二十大的众多报道中,大量使用了新闻特写这一表现手法。这些报道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通过一个场面、一个片段、一个镜头,对新闻事件或人物做了生动形象的报道,以小现场、小故事表现大主题,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再次展现了新闻特写的“轻骑兵”作用。

一、场景聚焦,于小场景中展现大主题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新闻特写的特点就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电视中的近镜头、特写镜头。[1]

顾名思义,新闻特写重在“特”,是通过选取新闻事实中最富特征、最具表现力的片段或场面進行形象描绘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写作范畴的题材十分广阔,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新闻特写的表现形式常常被运用。

党的二十大开幕会是各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头戏,《广西日报》精心策划、浓墨重彩地报道了这一盛事,以消息、通讯等形式大篇幅报道二十大开幕会盛况,在开幕的第二天即推出该报记者采写的新闻特写《新的伟大奋斗 创造新的伟业——广西代表豪情满怀出席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侧记》,作者通过描写广西代表出席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广西代表的风采及壮乡儿女砥砺奋进的豪情壮志。

2022年10月16日上午,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开通。来自广西的杨宁代表在这首场“党代表通道”中亮相。在京参加二十大报道的《广西日报》记者自然不会错过这一重大题材,利用现场见闻的形式,采写了新闻特写《少数民族心声响彻“党代表通道”》文章开头写道:“10月16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一楼中央大厅南侧。长约百米的红色地毯、摆放整齐的话筒架、摄影记者的长枪短炮……熟悉的场景再次回归视线。就在这里,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首场采访活动面向全球直播。大会开幕前,来自不同领域的党代表在此驻足亮相,以3人为一组集体接受采访。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先后有5组共15位党代表走上通道。其中,第四组全部是来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党代表,他们讲述的故事深深打动人心……”从而引出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的深情讲述。报道短小精悍,现场感强,以小现场展现了大主题,文章行文和写作无疑为报纸丰富了报道方式,增强了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刻画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细微之处见真章,毫厘之优定乾坤。真正能够触动人心、感人至深的文章,往往是通过感人的细节描写体现主题思想的闪光。

细节作为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是报告文学、特写、通讯等新闻作品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新闻作品中巧妙地运用细节描写,才会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深入人心。

事实上,新闻特写的一大特性就是刻画富有特色的细节。聚焦新闻场景,突出某个局部,就必须有细节、有故事。要求记者深入现场,仔细观察,捕捉细节,对准焦点,精描细绘,写出动感和立体感,从而让新闻特写见人见物、绘声绘色,让人印象深刻,引发共鸣。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广西日报》组织记者走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农林牧区、脱贫地区、沿海侨乡,深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工矿企业、边防哨所、科研院所及车站机场码头等,与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学习二十大精神,一起聆听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开设《二十大时光》专栏,报道广西各地党员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大会盛况,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场景,体现广西各界对大会的召开的热切期盼和强烈反响。此组专栏稿件,均为小特写、小故事,短小精悍,现场感、故事性强,写法细腻,细节描写形象生动,“一滴水见太阳”。

在此期间,笔者也参与了专栏报道,走进融水苗族自治县梦呜苗寨,采写题为《融水梦呜苗寨:吊脚楼内话振兴》的新闻特写,苗寨景区组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宣传、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章截取了与会者在寨子吊脚楼里结合二十大报告,谈感受、话发展的场景,对讨论的气氛进行了细致描写,并对苗寨的前世今生进行描述。2018年,融水借助粤桂协作发展平台,将当时的14户贫困户53人连同木楼一起,从160公里外的杆洞乡搬迁到此处,打造梦呜苗寨景区等。

又如,笔者深入柳钢集团冷轧厂,采写《“智慧工厂”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闻特写,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柳钢集团冷轧厂的退火工序主控室及其生产工序,进而对车间退火一班的白中班通过班前会,结合自身的工作和岗位实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详细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了新时代钢铁工人的形象和担当,记录了他们的二十大时光。文章有现场、有故事、有细节,还有人物对话,用小细节、小现场表现大背景、大主题,让人切身感受到了“智慧工厂”的变迁。

三、情文并茂,于情感之中打动人

文以情动人。新闻特写在写人写事时,情文并茂才能感人至深、扣人心弦,这就要求作者要用心用情采访与写作,用自己的真情实意打动读者、感染读者。

要做到以情动人,就要善于把描写、抒情、写景有机结合起来,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情达意,创造有景有意的新闻现场,把读者带到现场,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2]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讨论二十大报告。次日,《广西日报》重磅推出《一定要保护好桂林的山山水水》《总书记叮嘱把六堡茶做大做强》《产业工人技能报国舞台越来越大》三篇原创新闻特写,内容是广西代表团三位代表深情讲述与习近平总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感动瞬间。这三篇特写写作手法细腻、情感真挚,传递着信任、信心和力量,文章见报后反响热烈,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后来,记者进行延伸报道,又采写了一篇《当六堡茶遇上坭兴陶》的新闻特写,再度还原苍梧县六堡镇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雪兰代表在与总书记交流时,拿出一个装有六堡茶的坭兴陶茶筒向总书记展示的细节,用饱含感情的笔触,写道:如果说梧州六堡茶是山的献礼,那么钦州坭兴陶就是江的恩惠。江与山的相遇,一定会带来令世人称奇的惊艳。升华了文章主题。

2022年10月17日晚,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前往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随团的《广西日报》记者敏锐地发现,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展墙上展示着一张照片,内容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里村的10位苗族同胞在稻田上手捧籽粒饱满稻穗合影。记者以此为新闻由头,再次将目光聚焦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杨宁身上,采写新闻特写《我把美好青春献给家乡》,讲述“85后”村支书杨宁从苗家妹子到党代表,从偏远山寨到“党代表通道”,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誓言要扎根苗寨的感人故事。

四、思考與启示

新闻特写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力,常常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出奇制胜,绽放异彩。《广西日报》有关党的二十大报道中的一系列新闻特写,充分展现了新闻轻骑兵的魅力,对如何在重大主题报道中更好地运用新闻特写这一体裁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选角度,抓特点

在重大主题或者重大事件中,新闻特写要注意选好题材,选准角度,抓好特点。新闻特写不同于别的新闻体裁,它比消息生动形象,比通讯精炼集中。往往不需要“大而全”,忌面面俱到,而是选准角度,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个点、一个场景、一个侧面,小切口入手,继而放大、再现新闻事实。在一个重大主题或者重大事件中,选好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曲折有致的叙述,往往能使新闻作品摆脱一般化、大众化。

因而,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新闻特写在于“特”,要善于捕捉事物的特征,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生动形象、情节场面、精彩瞬间,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才能出奇制胜,别开生面。

(二)善观察,绘现场

新闻特写要有强烈的镜头感、现场感,这就要求记者必须亲临现场、深入现场,通过现场观察、现场目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形诸于笔,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成视听觉、视觉、味觉的感官冲击和心灵感应,增强新闻的贴近性。尤其是在重大主题和重大事件中,很多典型、精彩的镜头和场面往往稍纵即逝,稍不留神就会失之交臂,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还要养成敏锐的新闻眼、新闻鼻,培养自己的洞察力,到了现场才能发现、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闻。

(三)讲故事,写细节

讲故事是最好的传播,做传播归根到底,就是讲故事的过程。在重大主题报道中,会讲故事的媒体,必然能在新闻传播力竞争中棋高一招,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因为故事更能引人入胜,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可读性强。

新闻特写的关键是“写”。即善于运用影视手法,通过生动的描绘将文字内容转为“可视”画面,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这就要善于描绘细节,把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写细写透写生动,让文章有情有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使人在思想和情感上形成强烈共鸣。

五、结语

新闻特写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精悍的特点,又以其形象、生动的文字起到了打动人心、感染读者的作用,而被业界称为新闻报道的“轻骑兵”。它有着极强的现场感和即视感,既有艺术形象的描写,人物心灵的刻画,也有情节的跌宕起伏,还可以自如抒发情感,给人以立体感和画面感。

新闻特写因其独有的特点和超强的表现力,常被运用于重大主题报道中,达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的效果。写好新闻特写,要求记者必须深入现场、善于观察、捕捉“镜头”、提炼主题,刻画细节、落笔集中,写作上要“叙事如画”,形象生动,还要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染读者。潮

参考文献

[1]周胜林,尹德刚,梅懿.当代新闻写作(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2.

[2]刘金凤.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J].军事记者,2012(10):19-20.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轻骑兵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巡礼
新中国兵种巡礼(十一)海上轻骑兵
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轻骑兵”
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轻骑兵”
中国音协新兴音乐群体“轻骑兵”唱响“英雄城”
绿色中国行文艺轻骑兵走进巴塘县红军小学
草原文艺轻骑兵
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长沙作家走进校园
湛江举行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春走基层启动仪式
万里踏歌新联勤——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文艺轻骑兵”赴基层巡演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