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5G报道的舆论引导话语修辞策略分析

2023-06-15王郝爽

新闻潮 2023年2期
关键词:议题舆论情景

王郝爽

【摘 要】在5G技术赋能下,主流媒体的报道在新媒体时代发挥了重要的科技舆论引导作用,同时其话语修辞策略的使用,也为技术赋能下的主流媒体叙事策略转型提供了话语场景。本研究通过对《人民日报》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5G相关报道的话语分析发现:根据功能的不同,其体现出了三种话语修辞策略,即劝服公众接受5G生活的时空策略;引导公众认同5G发展价值的情景释义策略;激发公众5G科技强国国家——民族自豪感的文化意象策略。通过上述策略,5G话语与个人生活话语、社会发展话语以及民族—国家话语相连接,体现了5G议题在主流媒体塑造的舆论场中所呈现的多重话语策略背后,对前沿技术与社会关系的隐喻,既为其转型提供了一定的话语前提,也为舆论引导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科技话语;5G;话语修辞;舆论引导

5G(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面向未来移动通信需求发展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5G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移动通信速度的大幅度提升,更昭示着在5G技术的赋能与加速下,社会上各行各业的技术化变革乃至进化与重组。

5G不仅是一种通信技术,更成为新闻媒体报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叙事话语。我国主流媒体(主要为纸媒)及其所代表的主流舆论场如何界定和描述5G,是排除舆情噪音干扰、以正视听,加强舆论引导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代表的官方主流媒体的相关内容,揭示5G议题舆论引导的话语策略。

时空策略聚焦话语的时间、空间生产,通过对5G与个人生活的时空交叉的叙事,使得5G话语与公众个人生活的微观话语相连接,实现5G报道对公众主流价值观的灌输、促使公众接受5G技术;情景释义策略聚焦公共性话语的生产,针对舆论场上关于5G技术的舆情,通过释义规则的运用,在保证传受双方的平等对话的前提下,有效发挥引导公众舆论、达成发展战略话语的价值共识的功能;文化意象策略是以民族—国家话语为导向,聚焦文化性话语的生产,从而指明如何在5G议题方面激发公众的民族、国家自豪感。以5G为代表的科技话语连接着知识的生产与应用,主流媒体通过在科技与社会的交互中,以策略性建构与生产,使得5G话语与其他话语主题相连接,共同嵌入从微观到宏观的叙事当中,实现劝服、对话的功能,最终达成共识。

一、研究方法

5G技术于2019年开始正式商用,通常认为2019年是5G元年。[2]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方式收集文本,选取《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纸媒,以“5G”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选取2019年到2022年5月1日的报道作为分析对象,共检索到286条结果。根据相关性对5G报道相关报道文本内容进行分类,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类报道:一是对5G技术的介绍、科技企业的5G技术应用最新成果、各地5G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情况、5G基站建设的最新进展;二是5G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应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非物质遗产保护等领域;三是我国的5G技术走出国门、在国际上的应用与合作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再采用个案研究的研究方法,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具体报道作为样本,分析指出其在报道策略方面也可分为三类,即时空策略、情景释义策略以及文化意象策略。

二、时空策略

时间线既是一种基本的叙事维度,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在时间维度的逻辑下,事物被赋予一个具有变化和发展属性的连续性的认知坐标。并通过这一途径而形成了一个决定了事物以什么样的方式出场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由于大多数公众尚未亲身体验5G技术,因此缺乏对5G技术具体应用的感知。面对抽象的5G技术,公众只能遵从“5G时代已经到来并逐渐成为每个人的生活的一部分”这一技术的最终发展结果,因此同时而来的是公众的不解、焦慮乃至忧思。通过将时间线纳入针对5G的报道当中,这就既可以向公众表明最终“5G如何作用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又呈现出了“5G的技术原理”、“5G迄今为止已经被应用于哪些领域”的时间发展线索以及逻辑线索(表1),实现了传播内容在呈现上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有助于公众对5G技术的深刻理解。

空间是一种关于表征和叙事的认知维度。主流舆论通过“主题并置”的空间叙事策略将不同的公众个体或群体置于同一主题语境中,即让不同的领域同时出现在5G相关报道当中。这在话语意义上便构建了一个空间,此时叙事场景的选择就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标识,也体现出宣传话语掌控下的修辞劝服观念。普通公众对5G的现在与未来的应用有不同的期待和了解的需求,但又受技术专业性限制无法得到满足。而主流舆论场通过具体的技术分析,在讨论5G如何作用于人们生活时,更侧重于阐明5G技术在人的生活场景中的具体应用,在展现5G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同时,强调其服务普通人日常生活属性(表2)。

通过锁定具体的日常生活的空间场景,将5G的宏观话语与个人生活的微观话语并置。主流媒体将5G话语在时间、空间维度上进行话语策略和话语部署,呈现了在生活化语境中5G技术话语与个人生活话语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张力,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公众跟随时间、空间发展脉络,通过隐性劝服引导公众理解和接纳5G技术。

三、情景释义策略

作为民生议题的一部分,5G技术易引发舆论聚焦,更容易在互联网舆论场裹挟着情绪快速扩散,造成话语秩序的混乱。对5G技术的不了解、看客姿态和跟风心理以及随之而来的非理性言论影响了5G话语场域的正常秩序。当前“5G的到来意味着4G全面降速”“5G资费过高”“5G资费将涨价”“5G基站可能会带来辐射”等流言在关系连结性较强的线上线下社区中传播,并在亲缘、趣缘、地缘等属性附着下更加容易制造恐慌。造成与5G相关的科技舆情的发生,导致公众的错误认知的固化,[3]造成了话语共识性消解的危机,亟待主流媒体通过5G报道文本的建构进行科学引导。

文本与情景之间存在关联性,文本意义依赖于情景本身的语言系统特征,与此同时情景的特征可以通过文本意义为人知晓。因此,寻找话语意义与其发生情景之间的关系成为了话语修辞意义上理解“情景”的释义规则。[4]而主流媒体的5G议题的话语修辞策略体现在面对公众所属的个体化的话语情景时,能够选择和利用与之相似的话语符号,构建出新的话语情景。即情景释义聚焦于主流舆论与公众之间平等对话的释义性基础,并在两种情景的沟通中完成释义。主流媒体可以利用稳定性、权威性的事例性形象,构建起新的发展战略话语情景,并引导公众走进这一话语情景中,去正确认知在追求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中5G技术的重要作用。其中最为常用的是“发展话语”,主流媒体的发展话语是对中国发展道路和特点的话语表达,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内关于发展的概括,即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和国家富强。[5]在对歪曲5G事实的虚假话语进行批判的同时,通过将5G话语与现代性的经济社会的战略发展话语连接,主流舆论借助情景释义塑造出一个引导公众认知的新议题情景,使公众能够在议题情景中否认舆情并重新认识5G技术。即通过话语建构,隐喻了5G作为一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现代性发展程度的决定性战略资源(表3)。

在上述语境中,主流媒体有意构建关于5G技术的主导性价值观念,同时这种话语也意在引导公众形成了一个从“关于5G科技舆情的事实真相的澄清”到“5G发展话语建立”的连续过渡的话语链条,同时借助对公众相关观点的回应和解答形成对话与交流,从而引导公众升华对5G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

四、文化意象策略

某一概念总有其对应的话语物,即意象。不同文化中的意象具有不同的话语形式,这里的文化意象正是荣格所言的“原型”,即“只要人们遇见普遍一致和反复发生的领悟模式,那么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们就是在和原型打交道。因为原型是典型的领悟模式”。[6]作为记录文化的符号,文化意象包含了内在的价值、情感、理想、信仰,又凝聚着民族历史与文化。正是因为其既赋予了价值意义生成的想象载体,又划分了价值生成的阐释空间,文化意象成为公众内在文化基因的传承表征。5G议题不仅仅是一个科技议题,更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议题、政治议题。在这个过程中,基于对5G议题的不同立场,多个国家、权利主体、组织机构乃至普通民众都参与了话语博弈。中国在这场科技博弈当中也不甘示弱,强调必须赢得5G的技术竞赛。[7]关于5G的新媒介叙述话语,例如“科技兴国建设”“引领世界5G发展”与洗刷因为技术落后挨打的近代百年屈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国家话语紧密相连(表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在一次次科技发展的浪潮中,科学现代性话语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化基因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文化意象策略正是聚焦于5G科技报道对公众内在文化基因的匹配。[8]主流媒体通过隐喻、象征等方法,对公众普遍共享共知共识的历史文化记忆、价值观念、家国情感诉求等各种文化意象进行提炼、征用与激活,与5G技术话语建立起认知等价性;通过对中国的5G技术如何在国际上大放异彩、领先世界的叙事,借助5G的叙事策略,同国家经济利益、“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联结。通过将其话语与民族—国家话语相连,描绘了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而聚合大众的集体记忆,对中华儿女的家国身份的认同进行唤起,[9]使之在文化意义上和社会心理层面唤起公众对自身、历史、记忆、文化和价值的认同感,从而引发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增进对5G技术的认同。

五、结语

主流媒体所使用的话语策略体现了对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国家等关系的隐喻,更体现了其背后国家权力对科技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影响。5G既是民生议题,也是国家战略,民众对5G技术的认识必须从微观触达宏观,这决定了5G話语不能单纯作为高端科技议题“高高在上”,而是必须实现从专业顶层话语到普通公众话语的闭环。因此,主流媒体应不断推进5G认识推广与普及,通过加强民众认知5G的重要性的认识,使民众的日常生活与5G相关联;通过设想5G的美好未来增加民众对科技发展的信心与期待,从而形成全社会加速5G进程的合力。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主流媒体使用的5G技术话语策略当中,要重视5G技术的广泛应用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因此,在未来的主流媒体5G议题舆论引导当中,更应彰显人文主义关怀,以满足公众的主体需求、保证公众的主体参与并推进其价值认同为创作前提,同时更加关注5G技术的伦理问题,使话语策略在推动国家5G战略上形成合力,共创5G时代人与技术和谐共处的美好未来。潮

参考文献

[1]吴勇毅.5G商用周年:把握新基建风口开启新经济未来[J].上海信息化,2020(07):6-10.

[2]黄震,刘军,李洋.5G商用元年发展现状及应用挑战[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20,18(01):18-25.S

[3]周天竞.5G的幻想与谣言:通信企业如何应对科技舆情[J].通信企业管理,2021(10):38-3

[4]董娜轶.论《外教社·柯林斯英汉双解学习词典》的情景释义[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199-201.DOI:10.19406/j.cnki.cqkjxyxbskb.2010.01.071.

[5]杨宜勇.全面开启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03):56-66.

[6]李福印.意象图式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01):80-85.

[7]李蓓蕾,曾一果.关于5G话语的未来叙事与乌托邦想象[J].传媒观察,2019(08):27-33.

[8]张中载.原型批评[J].外国文学,2003(01):69-74.

[9]曾一果,朱赫.记忆、询唤和文化认同:论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媒介仪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3):92-98.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议题舆论情景
情景交际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楼梯间 要小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把美留在心里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