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空间书写下的人性探微
2023-06-15马旭波
马旭波
摘 要: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主要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在破解密码的过程中因为密码本的丢失不幸变成疯子的故事。从最初的短篇小说《紫密黑密》到中篇小说《陈华南笔记本》再到最后的长篇小说《解密》,作家在对破译天才因为破解密码而发疯的故事的重复书写过程中,表达了对人性和人类命运的深刻关怀。小说对身体和心灵双重封闭空间的书写,展示了主人公容金珍的悲剧人生,在表现出作家独特叙事艺术的同时,也融入其对生命的思考。
关键词:《解密》;封闭空间;人性命运;叙事迷宫
麦家很擅长在闭锁的空间中去书写人物的命运,运用他非线性的、打破常规的叙事手法,将历史的秘闻、人物的命运、事件的真相全部汇聚在一起,不断设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解密,从而使得故事中的传奇色彩更加浓厚,人物的命运更加发人深省。
一、封闭空间下展示人性
在麦家笔下,封闭空间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能够限制人身自由和活动范围的密室,另外一种则是囚禁人心灵的密码。
(一)限制活动范围的密室
福柯在《规则与惩罚》一书中通过“敞式建筑”揭示了两种规训现象,其中一种就是“规训—封锁”,这种现象最初是为了反对一种超前的灾难,对瘟疫流行的城市实行封锁和隔离,把人放在封闭的环境中来屏蔽外界干扰,从而真实有效地改造身体。而这种封闭的环境在《解密》中则表现为神秘的701组织。701为了破解敌方的密码,通常会去各地搜寻解密天才,一旦发现可用之才,会略带强制性地让其加入,正如容金珍被要求加入时,所说的“就是非去不可了”[1]。
而这种封闭空间的背后,是一种隐秘的“权力机制”,也就是空间权力。701组织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目标,容金珍一旦进入这个封闭空间,这些规定就开始运作,将与外界隔绝起来。尽管他刚来时对这个空间还有些疑惑,但在一次次地警告之下,他很快就投身于组织安排的目标——破解密码中,甚至连自己的师父小黎黎去世也没能回家。除此之外,封闭空间还束缚了情感,对于容金珍而言,拥有平凡感情也变成了奢望,亲情逐渐疏远,友情被利用,连爱情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容金珍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是他的日记本也会有专门的保密员进行管理,防止内容外泄。随着年纪的增大,701就开始把保密员换成组织里适龄的女性,以此来安排容金珍的婚姻。在身体制度化的规训和变相的监视下,以破译密码为重心的容金珍为了不分散精力娶了第四任保密员小翟。在空间权力的作用之下,容金珍也在封闭空间里实现了自我监禁。
701组织在麦家的笔下有一种神秘感,虽然它的通讯地址就在当地的信箱,但是它的真实地址书中并没有透露,这个地方到底是否真实存在也无法考证。但就是这样一个具有模糊性的地方,为叙写大历史背景下的小人物传奇搭建了舞台。
(二)囚禁心灵的密码
密码破译听起来像竞技游戏般充满了乐趣,但是这场游戏却把无数人折磨得痛不欲生。被选中解密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天才,但是这些天才在面对密码时,依然会手足无措,因为解密的本质就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业,是男子汉的最高级的厮杀与搏斗”[2],这种束缚人心灵的无形的枷锁比禁锢身体更残酷。
密码的设计本就是一件反人类的事情。密码是有自己的保险年限的,按照常理来说,密码在保险年限里是不可能被破解的,但是破译者要做的就是尽自己的最大可能,在绝处寻找一线生机,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密码囚禁着人的心灵,给破译者带来的更多的是进来就出不去的恐惧,在破译一部密码期间,破译者的内心会一直被封在闭室里,在逼仄的空间里坚持不懈地求索,不断走近,直到彻底走进密码的深渊。破译者们由于在破译期间特殊的经历与遭遇,他们的内心逐渐被封锁,即使身体走出去,心灵却可能永远地留在封闭空间里。《解密》中出现过一个人物——“棋疯子”,他原本是一个破译专家,但是在破解紫密的过程中,由于在内心的密室待得太久,加上解密的压力越来越大,就像一个气球被不断地充入气体,他最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由一个众人敬仰的英雄变成一个疯子。从棋疯子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在破译者解密的过程中,在不断探索找寻密钥的经历里,破译者的灵魂已经与密码融为一体了,如果无法成功破解,那密码将会变成一个囚室,将人的心灵永远困锁在里面;如果破解了,那破译者接下来面对的,又会是新一轮的密码。如此一来,破译者就像掉进由密码搭建起来的无限迷宫之中,循环往复。
空间和人之间的关系本来是多种多样的,在文学作品中更多的是一种依附关系。人在空间中获得一种慰藉,所以作家会写“乡土小说”,空间就成为故事的发生背景,比如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等作家和空间有了距离之后,又会产生“怀乡小说”。但在麦家的笔下,空间和人物之间只有一种关系,那就是对抗关系,封闭的空间阻隔了人物和外界的交流,束缚了情感,形成一种压迫性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被压迫的破译者只有一种行动,那就是充分运用自己的智力,早日破譯密码,从封闭空间中挣扎出去。
麦家的小说又被称为“智性小说”“新智力小说”,他所建构的神秘莫测的密码世界也是我们未曾了解过的。在这个密闭又陌生的世界里,作者笔下的人物也是生活在另外一个维度中,他们远远脱离了俗世的生活,在封闭空间中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解密的工作,这项庄严神圣的任务为那些繁复且无聊的日子赋予了意义。在《解密》中,容金珍有明暗两条解密的线索,明的解密是要破译密码,而暗的解密则是要破译密码创立者的内心,在成功破解了紫密继而破解黑密的过程中,容金珍因为笔记本的丢失最终成为一个疯子,对于这样一个人物,又该如何去评价呢?
二、智力游戏中显现命运
麦家笔下的男性人物总是有着鲜明的特征。他们智力超群,天赋异禀,能胜任很多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同时他们的情感也非常脆弱,一点点地打击就有可能使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他们更像是一群心智单纯、涉世未深的孩童,容金珍也是如此。
虽然故事的开头并没有马上让容金珍出场,但是书中对他祖母容算盘的数学天赋的书写,也预示了他不平凡的命运。容金珍父母双亡,童年和洋先生一起生活在梨园里,虽然没有进入学校接受过系统教育,但是从洋先生过世开始,容金珍就逐渐展现出高超的数学天赋,在算数的过程中自创了乘法口诀表和数学公式。容金珍进入N大读书后,仅上了几周数学课就成功解出任课老师希伊斯布置的三道数学题,达到毕业的水平。在被“郑瘸子”招进701之前,他和师父小黎黎一起研究的人脑结构也在这个领域作出突出贡献。进入701之后,他仅仅用了一年时间就破解了那个让无数破译者不敢接触的、把棋疯子逼成精神分裂的紫密。这样看来,容金珍是天才。
但是作者也写道:“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将自己无限地拉长,拉得细长细长,游丝一般,呈透明之状,经不起磕碰,所以,大凡天才都是娇气的,如世上所有珍宝一样。”[3]
希伊斯猜到容金珍的工作是破译密码,在给他的信中提道:“你内心尖锐又脆弱,是最不适宜被挤压和捆绑的。”[4]对于容金珍而言,破解紫密没有压倒他,之后为了破解紫密的姐妹黑密而与之苦苦搏斗的三年时光没有压倒他,他凭着对国家强烈的热爱,对革命坚定的信仰,在黑暗中慢慢摸索,踽踽前行。而真正使他崩溃的竟然是火车上的一个小偷,在容金珍参加完黑密研讨会的归程中,小偷顺手拿走了他的皮夹,而皮夹里面有为了防止敌国的特务来偷、本应该放在保险箱里的记录这三年来他破解黑密产生的所有想法的笔记本。对于容金珍而言,密码是他的生命,而笔记本又是他生命的生命,在即将破解黑密的时候,笔记本丢了,一切都回到了原点,这对容金珍造成了致命的打击。他因为小偷的偷盗行为而发疯进了疗养院,疗养院的护士知道容金珍曾经的辉煌和悲惨遭遇后,对待他更加尊敬和耐心,可是这因为英雄荣誉所带来的优待,更能凸显出容金珍命运的不幸。笔记本最后找到了,但是疗养院的容金珍却永远不会知道了,他被困在了笔记本丢失第六天的雨夜。容金珍清醒的时候一直处于压抑的状态中,即使疯了也无法走出痛苦的深渊,这样的不幸更能让读者为之动容。
最后破解黑密的严实,从容金珍的遭遇中捕捉到了解密的灵感:正如专业的特务只会在保险箱里寻找笔记本,不会想到皮夹,而黑密的制作者知道对手是专业破译者,就把最后一步解密的密锁设置为零,所以黑密根本没有上锁,而苦苦探求的容金珍则是扮演了那个在保险箱里寻找笔记本的特务角色。从中得到启示的严实,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破译了黑密。这种荒诞感和残酷性,消解了密码破解的游戏性,表现出了作者对权力的质疑。一方面,像容金珍这样的破译天才确实是国家所成就的,他们的身上带着无往不胜的骄傲,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又被命运裹挟着的时代的风所摧毁,这种矛盾的情感张力一直存在于文本中。
回顾容金珍的一生,会发现他始终与孤独相伴。从小失去父母再加上私生子的身份,使得他十二岁之前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容家没有人在意他,也没人送他上学接受教育,陪伴在他身边的只有洋先生一个人。后来小黎黎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将他带到自己家里,师父和师娘对他的悉心照顾,也没有减少他的孤独感,加上一直跳级学习,这更加深了他和同龄人之间的陌生感。他一直都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中,如果说之前的孤独是因为环境导致的,那么进入701之后的孤独则是容金珍自己选择的。破译本身就是一门孤独的科学,容金珍为了能在孤独中寻求到解密的灵感,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困在这座象牙塔里面。他在701中除了密码对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日夜流逝,容金珍始终如困兽一般囿于一隅,以一个人人都熟悉的、固有的姿势,刻板得甚至让人窒息的方式生活着,在一个自己想象的世界中度过无数个日日夜夜。在解密的过程中,他通过书籍和自己的偶像进行交流,更义无反顾地走进空旷的精神原野同那些密码天才进行激烈地厮杀。
天才和疯子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正如作者在文本中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天才就是正无穷大,疯子或白痴就是负无穷大,而在数学上,正无穷大和负无穷大往往被看作是同一个,同一个无穷远点。”[5]我们无法简单地对容金珍进行概括,作者笔下的容金珍,就像是坠落凡间的天使,带着神性和与生俱来的超高智商,但是同时又极度平凡,他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求而不得,经历挫折之后也会崩溃,也是众多的可爱可怜的普通人中的一员。麦家说:“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6]我们从其小说中不仅听到了“脚步声”,更感受到了“心跳声”,正是麦家在塑造人物时注重将人物的精神性和物质性结合起来,才会让我们读完之后对容金珍的悲剧命运感同身受,当然这也得益于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
三、叙事迷宫里隐藏悲剧
《解密》的整体结构由起承转合加上最后的容金珍笔记本构成,作者把所有的东西都呈现出来,就是在营造一个叙事迷宫来追求多义的阅读效果。
作者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外国作家博尔赫斯对他的影响。麦家认为:“博尔赫斯的作品就像是迷宫,群山一样的迷宫,你走进去又走得出来,形成一条‘路线,吸引更多‘游客的到来。”[7]受此影响,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策略即中国园林式的解密。
麥家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充分利用密码这一元素,在情节上设置种种阻碍。作品中的容金珍需要不断克服困难,寻找迷宫的出口,而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只能跟随容金珍的步伐,随之进入同样的密码圈套,不断解开设下的谜团,感受容金珍在破译过程中的心境。另一方面,为了获得叙事吸引力,作者也在竭力营造“亦真亦幻”,麦家曾坦承过自己的小说“是靠着一点点契机凭空编造出来的”[8],这说明故事是虚构的,但是为了营造真实感,他不停地在作品中强调:“这个故事是历史的,不是想象的,我记录的是过去的回音。”[9] 麦家还在文本中加入大量的访谈实录,其中容先生访谈录14篇、郑局长访谈录11篇、严实访谈录1篇,这些人都是容金珍生命不同时期经历的见证者,而作者在叙事中着意强调叙述者的在场经验,就会让读者相信故事的真实性。此外,不断变换的叙事视角,既是对文本多义的追求,也是从另外角度对文本故事的补充。麦家追求的真实感叙事,看上去是反虚构,实际上是一种反虚构的虚构。
在叙事迷宫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更能感觉到隐藏在叙事背后的悲哀,这既是作者本人的,也是容金珍的。
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所受到的心理创伤会一直伴随,并且会在之后的创作中表现出来。“人格确立不管时间多么长久,都同儿童阶段的各种因素有着确定性的联系。”[10]麦家把自己的心跳声也加进容金珍的身体里,所以在容金珍身上我们能看到作者的影子。作者的童年和容金珍一样孤独,因为右派和地主“两顶黑帽”扣在头上,让他备受嘲笑,同学和老师的疏离让他变得内向自卑,孤独而安静,他只能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排遣心中的痛苦,這让他很早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深沉思考。
这种自身经历的创伤体验,在写作时巧妙地投射到了容金珍身上。容金珍性格孤僻不通人情,如果没有破译密码的智慧,他在日常生活中肯定会不受欢迎。破译工作赋予了容金珍光环,但同样也是解密把他拉入深渊,他经历过大风大浪,却被日常生活中很细微的东西打败,就像麦家在《解密》前言引用博尔赫斯的那句话:“所谓偶然,不过是我们对复杂命运机器的无知罢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容金珍的人生可以看成是命运的悲剧,但是他的命运悲剧跟西方的命运悲剧又不太一样。西方的命运悲剧往往诉说的是人在天命之下的无能为力,俄狄浦斯能破解女妖的谜语,但是却逃不开自己杀父娶母的结局。《解密》中则是把破译者和天命进行对立,容金珍的能力已经无人能及,他破译密码就是与天命进行抗争,而恰恰也是天命的不可捉摸导致了他悲剧的人生。
总之,作者笔下的小说是对传统线性叙事模式的一种颠覆。迷宫一样的叙事,亦真亦幻的仿真性书写,对人物心理的剖析,都显示出麦家虚构故事的能力和驾驭小说的才华,也使其叙事背后隐藏的悲剧更发人深思。
结 语
谢有顺评价麦家的小说:“他写苦难的辉煌,欲望中的道德,它穿过荆棘与火,依然面容发光。”[11]麦家很喜欢把人物放到一个封闭环境中让他们去挑战极限,在求解一个答案的过程中证明人的强大和人的渺小,不管故事中的人物最后能否成功,他们都依然闪闪发光。在《解密》中,麦家用他独特的叙事艺术,为我们塑造出了容金珍这一无名英雄,有学者把这一类人物称为“蒙面人”,是麦家突破性地把笔触伸向了他们,使得“蒙面人”进入大众的视野,也为当代文学人物谱系图填充进新的类型。尽管“蒙面人”的结局多带有悲剧色彩,但是作者仍然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触摸抚慰那些孤独的灵魂,用这些陨落的星宿写出了生命和事业的双重庄严。
参考文献:
[1][2][3][4][5][9]麦家.解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124,112,172,151,255,244.
[6]王杨.麦家:真正有才华的作家,每次出发都走一条新路[N].文艺报,2016-04-25.
[7]李晓晨.麦家:作家终归要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N].文艺报,2018-01-29.
[8]麦家.风声——《暗算》第二部[J].人民文学,2007(10).
[10][美]艾布拉姆森.弗洛伊德的爱欲论——自由及其限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7.
[11]吴义勤,张末民,孟繁华,谢有顺等.真正的密码是人的内心——麦家作品学术研讨会发言选录[J].东吴学术,2019(01).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