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研究

2023-06-15王雅楠

商场现代化 2023年3期
关键词:转型发展双碳数字化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双碳”目标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与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制造企业要在新一轮的产业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务必把握形势,注重绿色创新发展。因此,当务之急需要摆脱“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现状。本文基于西安制造企业的调查状况,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给、需求因素背景出发,分析和研究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的能力,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匹配构建西安制造业数字化创新发展路径,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绿色创新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制造业对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作用。

关键词:双碳;数字化;转型发展

一、绪论

2022年《陕西社会发展报告》中提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但“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现象仍层出不穷,因此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西安制造业包含汽车、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已成为西安市的支柱产业,是现代工业之核心,是高技术产业之根本,制造业的发展对西安经济的发展、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至关重要。长久以来,制造业在西安占据重要位置,西安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促进制造业发展,对其积极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西安制造业和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技术还相对落后,创新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

要实现“双碳”目标,企业原有“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现状要大力突破,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满足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方式要求,同时要使制造业竞争力水平得到提高。要实现数字化升级转型目标,可以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抓手、路径,帮助制造企业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实现绿色、低碳目标。制造业要打破当前效率低下、高消耗的现状,加强自身竞争优势,关键要通过创新驱动,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与技术支持,紧抓全球新一轮的产业变革机遇。本文基于“双碳”目标,从工业互联网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供给、需求因素背景出发,分析和研究西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并基于西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分析构建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为西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实现西安制造业对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作用。

二、西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研究

2020年西安GDP超万亿,西安由此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西安工业,尤其是占比超90%的制造业。制造业在西安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西安的工业体系包含门类多而全,多数为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的74%。现阶段,数字技术大力发展,在与众多行业深度融合发展中获得巨大竞争优势。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对经济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的生产方式在市场竞争中一直都是决胜的关键,作为经济发展中比重最高的制造业,在促进转型升级与带动经济发展方面责任重大。本研究以西安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五家典型制造企业(涉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类别)进行实地调研,以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为依据,收集整理其2019—2021年具体数据,判断与评价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

首先,统计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在验证变量间的相关性方面,KMO的检验数值为0.684,>0.5,说明相关性较强,依据KMO检验结果,上述指标变量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

其次,从因子方差贡献率可以看出,前3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371%,对原始数据的解释能力较强。战略由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中可以看到,第一个公因子在互联网覆盖率、新产品产值率、研发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数字化投入率、数据安全投入率、数字化技能员工比率上有较大载荷,这些指标涵盖了数字化基础建设能力和数字化研发及投入能力,因此称为“数字技术创新水平因子”。第二个公因子在数字化部门领导者位置、企业管理层数量、数据安全措施应用率、数字化相关人才比率、数字化技能人才培训支出比率、设备综合利用率上有较大载荷,体现了企业组织结构转型变革能力和数字化人才建设能力,因此称为“组织变革创新因子”。第三个公因子在服务响应时间、订单准时交付比率、生产设备自动化比率、资金周转率、ERP系统覆盖率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体现企业业务、生产、财务数字化管理能力,故称为“企业数字化管理变革创新因子”。

然后再将标准化后的数据代入因子模型里,分别计算出公因子F1、F2、F3的分值和环境综合评价总得分。这样就可以分别得到不同企业样本的综合得分,分数的高低代表着对不同行业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的高低(见表1)。

2.研究结论

本研究中的选取5家典型企业分别涉及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类别,从因子得分结果可以看出,制造业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的企业D综合评价得分第一,企业A在公因子F1的得分为4.5384,说明其数字技术创新水平较好,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化投入方面较强。企业在组织变革方面为其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有效促进数字化能力不断提升。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A综合排名第二,在企业数字化管理变革方面较突出,表明企业业务、生产、财务数字化管理能力具有优势。但相比较而言,企业D在数字化转型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数字化管理变革水平及组织变革创新水平三个因子方面都表现得比较薄弱,数字化转型能力不足,具有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的空间。从整体的数据分析中可看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较弱,关键在于企业的战略管理层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不足,未理解其重要意义且没有加大对企业数字化创新改革等相关投入,未重视企业的生产管理全流程的数据安全,没有加大对安全和运维相关方面的投入以及合理分配與利用数字化投入资金,没有加大力度建设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

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提升对策

1.强化制造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要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企业培育新模式、探寻新动力、保持新优势,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抓住机遇,因为科技创新一直都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与焦点。“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强调,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应该是技术创新市场的主体,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的主体性与重要作用显而易见。在应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前沿性、创造性数字化场景中,要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注重创新的顶层设计与规划。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重要战略,作为“顶层设计”用于制定转型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规划,实现战略全局的有效协同。制造企业在数字化战略的引导下,基于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愿景、使命、定位及智能化和服务延伸等战略举措,不要将数字化转型仅仅当作一句“口号”,或是只当作完成上级政府要求的一项工作而已,而是要重视,将其作为企业的发展、创新与改革中的关键步骤,从内部的个别部门出发,从某些环节的调整、运作可以扩大到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环节之间的相互协作与应用,有助于企业构建扁平化组织,全局上下统筹推进数字化战略,为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做准备。企业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便利,便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2.坚持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提升企业研发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

首先,加大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在当前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西安制造企业应该加大研发经费等资源有效投入,加大技术基础研究投入,增加科研项目,改善投入质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进行前沿性研究。在一定的研发资本投入下,装备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新产品开发计划等得以顺利实施,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其次,依据一定的政策和准则,不断改善研发资本投入的质量,按照供给所需进行资本投入,在保证制造企业良性发展下,积极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效率。

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应完善数字化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企业创新数字化转型、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的效率。应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内部搭建上下通畅的信息交流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企业OA,改革上传下达的传统方式,使用水平式组织管理模式。其次,通过降低创新信息搜集、传播、处理过程中的成本,充分调动研发创新主体积极性,使得创新信息各个环节进程中实现隐性价值增值。最后,使用新型技术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通过多项并举,能够提高企业研发创新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企业内或者企业之间研发主体的对接与协同,减少盲目创新、重复开发。

3.重视人才培养,壮大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根据制造企业生产、研发、制造、销售、采购等不同业务的需要,展开前瞻性数字化人才预测,对数字化人才培养做好系统性、战略性谋划,包括企业数字化战略目标、组织架构、数字化人才发展概要、数字化关键岗位梯队建设计划等,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和信息化的程序做好数字化人才的选、用、育、留,及时进行人才测评反馈,建立企业内部数字化人才库。

其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深度融合,一系列新技术会给企业带来颠覆式变革,使得企业在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运营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有较大创新与变革。而数字化人才培养不能脱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与目标,以数字化人才发展规划为基础,不断补充数字化人才培养资源,促进企业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原动力。

最后,注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快构建数字化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努力实施制造业人才战略。《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是人才。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推进,对西安制造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整个产业发展受到制约。制造业需要加强行业人员素质培养,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充分整合企业外部数字化资源,西安市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多,人才资源相对丰富,可以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作为人才培养主体,加强与研究咨询团队、智能制造企业等数字化服务机构的战略合作,为西安市制造业培育数字技术类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培养方面要加大投入,积极打造专业人才、领军人才,为西安制造业打造一批技术创新的高水平团队。

4.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需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争取更多的竞争优势,通过多项平台建设来加强数字化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出现给制造业企业带来了大量的能够和其他企业寻求合作的途径。工业互联网不仅带来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同时还带来了大量的合作机会,通过工业互联网建设,将制造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方面,可以鼓励优秀企业自行开发或联合开发,不断强化应用技术的开发能力,推动企业设备的数字化改造;在数据资源应用方面,强化协同与共享,并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务融入到共享平台中,强化技术应用与推广。

通过数据服务互联互通、产业动态分析监管、安全保障等领域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在以工业互联网建设平台为载体的实施运营中,促进制造企业有序发展。第一,推动平台数据自由流动和服务灵活调用部署,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互联互通、平台数据迁移、软件跨平台调用等标准规范。增强企业内部、上下游企业及许多领域中生产制造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在数据资源上实现共享和协作。第二,对平台运营数据要加强实时监测与分析,对制造企业不同行业的产能分布、工业App发展等相关情况需要了解掌握,强化工业大数据的流动、交易、共享等管理和新技术应用服务增值。第三,健全安全管理政策,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安全防护水平。安全综合保障平台建设要加强,主体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需要不断强化。建立集成的公共云安全标准,为平台信息安全管理与安全保护要有明确立法。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平台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和应急管理机制,加速数据加密,监控数据流,为工业互联网平台良好发展创造健康环境。

参考文献:

[1]元晋,王微,陈孟玺,等.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J].物联网学报,2022,6(2):38-49.

[2]刘鹏飞,赫曦滢.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J].人民论坛,2018(26):87-89.

[3]武连峰.IDC:数字化转型已全面“侵入”[J].通信世界,2018(4):32.

[4]沙莎.赢在当下:解锁大规模数字化转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5]孟凡生,赵刚.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66-72.

[6]郑卫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机遇 acatech 工业 4.0成熟度指数[J].科技与经济,2018,31(4):51-55.

作者简介:王雅楠(1982— ),女,漢族,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转型发展双碳数字化
“双碳”背景下财政与税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及研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