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车女工的卓越追求:解锁毫厘间的操作“密码”

2023-06-15陈全忠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3年4期
关键词:桥机天车水电

陈全忠

2月28日晚,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在南京揭晓。1990年出生的田得梅是10位“大国工匠”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轻的一位。颁奖晚会的大屏幕上播放着她的事迹短片。“在发电机组安装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号机转子,它直径16.198米,最大高度3.826米,要想把这个庞然大物精准吊入坑位内,难度可想而知。”“此次吊装,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最大间隙仅51毫米,操作必须一次成功。”“2100吨,已超过单台桥机的承重上限,需要两台桥机并机操作。转子入机坑后的微调,误差必须控制在分毫之间,这对操作司机来说是最为艰难的时刻。”……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景,还原着这份工作的特殊和严苛。

“天车”是在高架轨道上运行的一种桥架型起重机,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分局的田得梅,就是这庞然大物的驾驶员。工地上,驾驶天车的女工被亲切地称为“空姐”,田得梅的“空姐”生涯已15年。当单薄瘦削的她走上领奖舞台,很多人睁大了眼睛:这就是大屏幕上那位技术精湛的天车司机?

勤学苦练,将每一个操控技巧刻进“肌肉记忆”

田得梅出生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上山城村的农家,家中有爷爷奶奶、父母、哥哥妹妹。早些年,三个孩子年幼,一家人的生活除了靠几亩薄田外,全由父亲田有宝外出打零工维持,一年忙到头,收入不过万元。田得梅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主动分担家务和农田活,锄草、挑水、割麦子都是一把好手。

初中畢业那一年,田得梅面临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她在大伯的建议下报考了青海水电高级技工学校(现青海水电技师学院),并在老师的推荐下选了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因为她和哥哥都考上了技校,他们一年的学费需要7000元,家里卖了唯一的一头牛,送他们到西宁上学。

那是田得梅第一次走出县城来到西宁,她格外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理论学习,她认真地记下课堂笔记,不懂就问;实践训练项目,她从不喊苦、不叫累,主动要求加练,直到技术滚瓜烂熟为止。2007年毕业后,作为全班13名女生中唯一一个通过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面试的学生,她被派往甘肃兰州参加培训。正是在那里,田得梅第一次看到天车。1个月后,经过培训的她和两名天车司机,一同被分到了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的拉西瓦水电站。

虽然在实习车间早已对天车的操作烂熟于心,可到了工地,田得梅才发现,工作中需要操作的天车更高,也更先进。而地下厂房的工作环境则比车间差了一大截,开建仅1年的拉西瓦水电站还没有修建专用的铁梯,需要攀爬凌空插入的脚手架。周围电焊机发出的尖锐蜂鸣声刺激着耳膜,透过昏暗的光线,空气中满是灰尘,她根本不敢往下看,担心一失手掉下去。

虽然师父杨玲玲就在一旁,可17岁的田得梅依然无法克制心中的恐惧。杨玲玲在一旁温柔地点拨她:“你就当开汽车一样,不同的司机给乘客带来的乘坐体验不同,开桥机也是同理,千万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把设备或材料从一个地方吊到另一个地方。”

田得梅紧张的心放下来后,开始细心观察师父的操作动作,下班后也虚心求教。让杨玲玲没想到的是,田得梅学起桥机操作灵着呢,操作要领一学就会、一点就透。

如何把师父所说的的“特殊乘客”平稳舒适地吊送至指定区域,成了田得梅探索追求的方向。不到两平方米的天车操作空间,在她眼中却有数不尽的“小门道”。“手动换档时要注意逐档增加或减少,接近吊点时判断距离提前减速避免急停,开关按钮和操控手柄时动作要平稳,不猛拉猛拽猛按……”每每发现一个驾驶小窍门,田得梅都会不停摸索直至完全找到“手感”。日积月累,田得梅总结出了“眼看、耳听、脑想、心静、手动”的“人机一体”操纵技巧。转子吊装难度大,通过成百上千次的重复练习和对桥机知识的钻研,田得梅将每一个操控技巧都刻进了“肌肉记忆”。

平时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的田得梅为了让自己在工作中静得下心、沉得住气,特意买了毛线和十字绣练习。随着穿针引线的水平不断提升,同事们发现,反应快、眼神好的田得梅变得更加沉稳、细心起来。

专于一业,精于一事。15年里,田得梅辗转奋战在水电工程建设一线,见证了我国水电事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快速发展过程,也在边挑战边摸索中解锁了毫厘间的“操作密码”,成长为国内为数不多可以完成巨型精密装置吊装的桥机司机。

胆大心细,保持“零差错零失误”记录

白鹤滩水电站是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世界第二大水电站。2019年10月,中国水电四局白鹤滩机电安装工程项目部刚刚成立,征调各工种人员时,杨玲玲第一个推荐了田得梅。已经有两个年幼孩子的田得梅二话没说,把孩子们托付给父母后,带着行李匆匆赶到白鹤滩。

那一年,水电四局“天车班”正式组建,田得梅任班长,从曾经的“徒弟”变成了别人的“师傅”。“天车班”14名成员都是女性,平均年龄只有24岁,却承担着白鹤滩水电站左岸8台单机容量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及辅助公用系统设备和物资材料的吊装任务。

项目开工初期,她们面临的是即忙碌又有些杂乱的工地现场。对此,田得梅已经司空见惯,她发愁的是安装间场地被土建杂物大面积占用。为尽快施工,需将场地及时腾出。作为项目部经验最丰富的天车工,杂物倒运和设备材料吊装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的身上。时间紧、任务重,田得梅经常两台桥机换着开,以每天超过12个小时的高强度作业时长,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完成了项目前期材料设备倒运和场地清理等工作。

为了让团队尽快成熟起来,田得梅带着徒弟们在干中练、练中学,将自己的所学技能倾囊相授。

2020年8月18日11时整,随着白水滩电站建设地面指挥人员一声清脆的哨音,由我國自主研发制造、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开始吊装。作为水轮发电机组核心部件之一,转子是机组安装过程中最重的部件,起吊重量约2100吨,由左岸地下厂房内部两台1300吨桥机配合完成吊装。在吊装过程中,两台桥机需要保持步调一致,以每分钟7米的速度前进。而转子和定子间隙仅有51毫米调节范围,即使出现1毫米的操作误差,都可能会给转子带来晃动,甚至与定子发生碰撞。

田得梅胆大心细、眼光锐利,在吊装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行平稳、落坑准确、反应快速,简单说就是稳、准、快。机械线位并车、大钩起吊、匀速前进、转子落入机坑……田得梅和地面指挥完美配合,77分钟后将转子顺利吊入1号机坑就位。

田得梅利用每日的班组会,将经验总结出来,详细讲给组员听,让她们也掌握吊装的要领。10月26日,第二台转子吊装的哨音响起,坐进桥机室的田得梅头脑更加冷静。事前,她反复梳理在第一次吊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找出可能影响正常吊装的每一个细枝末节。毫无悬念,田得梅又一次取得了成功。其实,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看似容易的背后,有田得梅数不尽的努力。在白鹤滩水电站,她始终保持着“零差错、零失误”的纪录,因为她简单的事情认真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两台转子的成功吊装,为后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20年年底,组员罗祯琳完成了第三台转子的吊装。从举世瞩目的百万千瓦机组首台转子成功吊装,到左岸8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全部并网投产发电,在白鹤滩水电站的900多个日日夜夜,“天车班”的“空姐”们驾驶着桥机穿梭在施工厂房中,提前65天完成了左岸8台转子的吊装任务。

2021年4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1年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因为优异表现,这支“娘子军”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田得梅被中国水电四局机电安装分局评为“金牌导师”,获得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大国工匠”等称号。

报喜不报忧,家人是永远的后盾

田得梅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还在幼儿园。丈夫刘郭义是她的同事,跟她一样,常年都在工地上,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两个孩子、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田得梅的公公婆婆操心。

虽然知道小两口工作忙,可工地上的情况,婆婆王菊奎并不了解。直到2021年夏天,中国水电四局组织家属去工地跟职工见面,她的疑惑才有了解答。以前婆婆只听说儿媳在山沟沟里工作,坐着车在工地转了一圈,才知道田得梅每天都在山洞里干活。看着儿媳在那么高的地方上班,王菊奎特别担心。“她平时都是报喜不报忧,这么多年要不是她坚持,这工作早就干不下去了……”想到这儿,王菊奎直抹眼泪。

其实,不仅仅是王菊奎,第一次看到女儿工作的地方,田得梅的父母也满是担心。

中专毕业的田得梅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她入选“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消息一传开,亲戚朋友没少打来电话祝贺。父母更是激动得一宿没睡,他们想起了田得梅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去工地看望女儿的那一幕。

看到六层楼高的天车和大大小小的设备,父亲田有宝有些心慌。田得梅正坐在14米高的天车上忙碌着,田有宝沿着蜿蜒的楼梯达到安全通道,再穿过安全通道到天车作业室,看到差不多两平方米大小的作业室,除了座位和操作台外,没剩下多大地方。站在窗户边上往下看,刚刚还大得离谱的机器瞬间娇小了几分。头一回上来,田有宝双腿直打抖,问女儿怕不怕。

田得梅目光和举止间流露出沉着和从容,仿佛这间小小作业室就是她的战场。田有宝已经得到了答案——女儿从小就很坚强、乐观。当上天车司机后,她从未抱怨工作辛苦。

参加工作后第二年春节,田得梅加班没有回家。除夕夜,吃着单位食堂的手抓羊肉,田得梅拿出大伯送给她的手机,拨通了家里的电话。田有宝发现,去年还盼着过年、穿新衣服的女儿似乎一下子长大了,没等自己叮嘱,田得梅就说要把工作摆在第一位,让家人别惦记她。

因为工作项目周期长的原因,田得梅有时候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可每次回来,细心的母亲朱世梅就会发现女儿变干练了、成熟了,可爱说话、爱操心的那一面始终没变。知道妹妹上学、家里盖房都需要用钱,田得梅总是把工资攒下来贴补家用。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昔日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但知道田得梅远在他乡,每天都在高高的天车上,朱世梅总是想念着她,特别是吃饭的时候,就念叨着不知道女儿吃了没有……

家人的支持为田得梅的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助力。下班后,拿起电话,天车上那个自信从容的田得梅不见了。看着父母日渐衰老的面容,看着屏幕那头的两张小脸,她挂在脸上的笑容里,多了几抹思念。

十几年过去了,田得梅骨子里这份淳朴踏实的本质没有变,踏踏实实工作、老老实实做人的初心没有变,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心态没有变,与日俱增的是“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钻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

猜你喜欢

桥机天车水电
T-S动态故障树在桥机结构安全评估中的应用
基于蒙特卡洛树搜索的智能天车倒垛优化方法
白鹤滩水电站左岸主厂房桥机防碰撞管理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机械驱动式天车升沉补偿装置研究
长江水电之歌
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大跨度桥机轴承损坏原因分析
铝电解多功能天车清渣铲葫芦双制动改造
绿色水电认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