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王 稳市场 谋共享
2023-06-15鞠建东
本文将中国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总结为九个字:不称王、稳市场、谋共享。不称王,就是不谋取全球霸权。稳市场,就是“以市场换规则”。 谋共享,就是指市场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发展共享。大国竞争战略的核心是两点:第一,顺应世界秩序变革的历史潮流;第二,确定中国主导的市场范围。
本文将中国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总结为九个字:不称王、稳市场、谋共享。这是一个初步的学术探讨,以期讨论、批评、指正。
不称王,就是不谋取全球霸权。因为对中国而言,谋取全球霸权不可行、没好处、不应该。
稳市场,就是“以市场换规则”。由于美国的“去中国化”战略,在高科技市场对中国遏制、封锁,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称WTO)的“非歧视、公平、透明、自由贸易”的原则几乎荡然无存了。要在全世界恢复WTO规则也很困难,但可以在和中国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体当中恢复WTO规则。具体的路径就是与跟中国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体成立“亚洲”共同体:中国率先向“亚洲”共同体的成员经济体单边开放,将关税单边降到零,但是要求亚共体成员遵守WTO规则。“以市场换规则”,只要你遵守WTO规则,就可以在中国市场享受自由贸易。
谋共享,就是指市场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发展共享。ChatGPT等大模型的迅速传播与广泛应用标志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时代已经到来。在AI时代,主要矛盾表现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市场垄断与全人类共享之间的矛盾。谋共享是谋全世界人民对技术的共享,反对技术精英对技术的市场垄断。下文将详细讨论。
不称王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中国的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16年已经超过美国。按照名义GDP,即按照现价来计算,2022年中国GDP占世界GDP的18%,美国GDP占世界的25%。如果今后10年中国GDP保持在4%~6%的增长区间,中国名义GDP将会在2030—2040年之间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照经济合作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的预测,2060年,中国、印度、美国、欧盟分别是世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大经济体,这四大经济体的GDP占世界GDP的份额大约为中国26%、印度18%、美国15%,欧盟占12%。另外,由于人口下降的压力,中国GDP占世界份额将在2050—2060年达到峰值。
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起,会得到两个预测:第一,2035年以后的21世纪,中国GDP会长期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第二,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最高不会超过30%,排名世界第二、第三、第四的任何两个经济体加在一起,经济总量就超过中国了。
回看历史,过去200年的两大霸权国家,一个是英国,一个是美国。1860年,英国建立全球霸权时,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全球工业产值的50%;1945年,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世界霸权的时候,美国的GDP达到世界GDP的53%。历史数据表明,占不到世界30%的GDP的中国,在经济总量上不足以谋取世界霸权。按照这样的数据,可以得出三个结论,第一,称王不可行,因为中国实力不够建立全球霸权;第二,称王没好处,因为谋取世界霸权的成本大于收益;第三,称王不应该,为什么不应该?因为21世纪的世界经济结构中美、欧、中、印等大经济体将长期竞争共存,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能获得接近50%的世界份额,从而达到支配世界经济的位置。这样的世界经济结构不支持任何国家的世界霸权,不支持美国的世界霸权,也不支持中国的世界霸权。
现在世界秩序的演变是范式的变更,从霸权迭代的世界秩序走向竞争共存。1500—2018年,世界秩序的范式是霸权迭代,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然后是荷兰、法国、英国、美国,新的世界霸权不断迭代旧的世界霸权。而2018年之后世界秩序的范式改变了,变成了竞争共存的世界秩序。如何理解这样的范式变更?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力资本、创新已经取代物质资本,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人力资本主要是大专以上受教育的人口,自然地分散分布在全世界。在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决定世界格局的时代,物质资本可以高度集中在少数霸权国家,从而支撑霸权国家的世界霸权;而在今后的人力资本决定世界格局的时代,自然分散在全世界的人力资本更倾向于支持竞争共存的世界秩序。
2022年世界前五大经济体GDP占世界的份额分别为:美国25.41%,中国18%,欧盟16.61%,日本4.22%,印度3.38%。美国的实力已经无法支撑其世界霸权了。中国和印度为什么在2060年会分别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以及大规模人口所生成的人力资本。中、印人口都超过了美国的四倍,当中国在2035年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4时,中国GDP总量就会超过美国;如果印度在2050年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4,印度的GDP也会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如果要在21世纪维持其世界霸权,现在需要遏制中国;再过20年,它还得遏制印度;如果欧盟和俄罗斯和解了,美国还得遏制欧盟、欧洲……所以美国的全球霸权是不可持续的。
从这个角度分析,美中在世界秩序的矛盾,是美国希望维护老的霸权秩序而中国希望顺应新的竞争共存的世界秩序的矛盾。世界霸权能给霸权国家带来“霸权利润”,比如通过大量增发美元而实现的国际货币铸币税即为“霸权利润”之一种。因为“霸权利润”的存在,自1500年以来,没有一个世界霸权国家会自动放弃世界霸权的地位。即使是大势所趋,美国也同样不会放弃世界霸权的地位,而会竭尽所能为其世界霸权续命,其战略就是“去中国化”。而中国的应对就是九字战略的第二部分:稳市场!
稳市场
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是所谓的“小院高墙”,在高科技领域“去中国化”,在一个将中国孤立、去掉中国以后的世界,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美国2022年通过竞争法案、通胀法案、芯片与科学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在高科技领域限制、禁止对中国的贸易,保护美国技术,遏制中国技术的创新,试图在高科技核心领域至少领先中国1~2代。
美国的遏制中国政策,类似于20世纪80、90年代在高科技领域遏制日本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半导体产业领先世界,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被美国遏制之后,到2020年占世界市场份额不到7%。日本完整地错过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信息产业、生物医疗产业几乎没有头部企业;由于产业升级的卡壳,日本近30年经济增长陷于停滞。
现在正处于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第四次工业革命初期,如果被美国技术封锁、“去中国化”,中国就有可能被压迫到国内市场,最后恐怕连国内市场也难以守住;如果我国的产业升级延缓甚至停滞,经济增长下滑,全球经济结构就有可能重回到美国主导的格局。
对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去中国化”的战略,中国怎么办?美国包围中国,中国的战略方向当然就是“根据地的建设”。
表1列出了对中国贸易依赖度排前50位的经济体。蒙古、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香港、几內亚、伊朗、澳大利亚是前6名。笔者建议成立“亚洲”共同体,这个亚洲是打引号的。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遏制政策明显违反了WTO“非歧视、公平、透明、自由贸易”的原则。没有美国的合作,中国无法在全球恢复WTO规则。但是,在与中国贸易依存度高、和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经济体里,中国可以去恢复WTO的“非歧视、公平、透明、自由贸易”的原则,这些经济体称为“亚洲”共同体。
如果能在“亚洲”共同体建立一个“非歧视、公平、透明、自由贸易”的技术市场,美国对中国的技术遏制就有望打破;美国可以“去中国化”,但无法“去亚洲化”。“亚洲”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去亚洲化”会使得美国与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脱钩”,会反噬美国经济,反而造成全球“去美国化”。
“亚洲”共同体的建设方针是“以市场换规则”。中国市场可以率先单方面向“亚洲”共同体的成员开放,中国关税率先单方面降到零,其他成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降到零。以中国庞大的市场换取“亚洲”共同体成员遵守WTO规则,在技术市场上不歧视、不遏制中国。
中国率先把关税降到零有一定的成本,但是中国愿意承受这样的成本,用这个短期的成本来换取在“亚洲”共同体恢复WTO的规则。
对于其他经济体而言,加入“亚洲”共同体的好处是享受中国市场;而成本是违反美国的技术遏制政策有可能受到美国的刁难。那些技术上落后的经济体,几乎没有高技术向中国出口,也不太可能违反美国的技术遏制政策。所以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加入“亚洲”共同体是有利的。而一旦“亚洲”共同体的规模扩大,不加入“亚洲”共同体就有可能被迅速增长的“亚洲”经济边缘化。对于与“亚洲”紧密相连的发达经济体而言,留在“亚洲”共同体之外的时间越长,其成本就越高。
“亚洲”共同体的建设路径可以采取单边开放、双边谈判、先易后难、有序进入,以“滚雪球”的方式推进。首先从发展中经济体,从蒙古、柬埔寨、老挝、智利、巴西、肯尼亚等经济体起步,然后扩展到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再扩展到越南、新加坡。对于比较困难的韩国、日本、印度,可以等“雪球”滚得足够大之后再考虑。经过努力,建立一个20亿~25亿人口的“亚洲”共同体是完全现实的。
“亚洲”共同体的治理是动态的,成员经济体的进入和退出是常态:你愿意现在遵守WTO的规则,就进来;过两年你又违反了WTO规则,就退出。参与美国遏制中国、违反WTO规则的国家和企业将失去在中国市场、在“亚洲”共同体自由贸易的优惠条件。
谋共享
竞争共存的世界秩序是共享的世界秩序:市场共享、知识共享、技术共享、机会共享、发展共享。中、美、欧需要共同面对气候变化、病毒控制、核扩散、战争和平等问题,面临已经来临的AI技术发展方向的挑战。AI时代最核心的挑战是技术精英垄断与全人类技术共享的矛盾。以色列历史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描述未来世界可能会出现“神人”,即,技术精英控制算法,算法控制机器人,机器人控制普通人,这样的场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如果出现这样的场景,“神人”是不是永远可以做“神人”?不会的,人类社会有可能陷入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动荡,因为一旦出现“神人”奴役全人类,“神人”就会被打倒,诞生新的“神人”,人类社会将陷入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动乱、黑暗的循环往复的状态。
人类应该怎么办?AI技术的产品是自然垄断,像ChatGPT大模型、人脑芯片等AI产品具有很强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特征,固定成本巨大,边际成本几乎是零。如果对市场不加干预,AI的核心产品就会出现全球市场垄断、少数技术精英垄断全球人类智能的情形。所以对于AI时代一定要进行制度设计,通过制度设计来防止对全人类智能的垄断。
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大科技公司,像苹果、微软、亚马逊、特斯拉等,这些超级公司的力量已经超过中等国家的实力了,只有美国、中国、欧盟三大经济体的政府能够与之抗衡。保证核心产品的竞争是保证在AI时代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最起码的要求。美国、中国、欧盟政府需要合作,共同干预全球大模型、人脑芯片等AI核心产品的全球市场结构,反对市场垄断;保证对于任何一种AI核心产品,全球至少要有六家企业,其中美国两家、中国两家、欧盟两家,当然有更多更好,保证AI核心产品最低限度的市场竞争。从这方面来看,美、中、欧三足鼎立的全球治理体系是全球技术共享而不是垄断的制度保证。
结语
大国竞争战略的核心是两点,第一,顺应世界秩序变革的历史潮流;第二,确定中国主导的市场范围,即“亚洲”的范围。范围过大,超出能力之外,就会犯过度扩张的战略错误;而范围过小,也会被对手压迫、限制,从而失去主动权与迂回空间。从中国现在GDP占世界份额18%、14亿人口的规模出发,中国主导的“亚洲”共同体的人口规模,在20亿~25亿人口之间。
“不称王”明确了中国的战略是推动“竞争共存”的世界新秩序的实现,而不是替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霸权,继续过时的“霸权迭代”的世界秩序。中国如果陷入与美国争霸的陷阱,就会迫使世界其他国家在“美国霸权”与“中国霸权”中二选一,从而中国有可能失去它们的支持;中国如果不称王、将自己建立秩序的范围限制在“亚洲”之内,就事实上推动了“竞争共存”世界新秩序的实现,就会得到大部分反对世界霸权、追求自立自主的国家与民族的支持。
“不称王”与“稳市场”是大国竞争战略的互相支撑的一体两面,缺一不可。如果不能稳定“亚洲”市场,那么“不称王”就有可能演变成“去中国化”,中国被孤立、被边缘化,被压缩到国内市场,最后连国内市场也守不住;相反,如果过分扩张、到处出击,或者“天女散花”、到处“撒胡椒面”,不去扎实地建设“亚洲”的规则制度、软性与硬性基础设施,也会使得力量、资源过于分散,反而使得“亚洲”也稳不住、守不住,造成全局的崩溃。确定中国主导的市场规模、即“亚洲”的范围,有序、有力、有效地建立“亚洲”的秩序是现阶段战略的灵魂!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几乎没有主导世界、地区秩序的经验,无论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简称RCEP)还是《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简称CPTPP),都不是由中国发起,其规则也不是由中国主导,因此也不能满足现阶段中国“根据地的建设”的要求。
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共同体的建设,不能再等了!
(鞠建东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紫光金融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主任。本文编辑/孙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