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香港金融中心优势 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3-06-15余伟文
要促进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广泛应用,不仅需要确保市场参与者能以便捷及低成本的途径获得和使用该货币,也要充分提供以该货币计价的投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为市场参与者继续持有此货币提供足够的动力。因此,总体而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做好流动性、投资产品和金融基建方面的工作至关重要。
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取得的进展
香港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工作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人民币国际化初期,各项人民币结算业务都在香港先行先试:2004年推出个人人民币银行业务;2009年完成首宗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实现人民币在境外使用的重大突破。在内地资本账户有序开放的进程中,香港也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资本市场、金融基建配套及制度规则,在内地与海外资本市场间筑起桥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两地监管部门和市场参与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流动性、投资产品和金融基建都取得长足发展。
在流动性方面,香港拥有规模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人民币存款总额达1万亿元人民币,3年来录得约五成增幅。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简称“金管局”)将货币互换安排优化,改为常备形式,毋需续期,并大幅增加互换额度至800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提高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供给的稳定性。
香港致力于发展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资产,让人民币的持有方拥有更多投资选择,从而提升海外企业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的意愿。2014年开通的股票通、2017年开通的债券通以及近日启动的互换通,透过利用香港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优势,大大提高了国际投资者对内地金融市场的认受性和参与度,丰富了国际市场上的人民币投资产品选择。同时,香港充分利用其便利、高效的债券发行平台,助力内地省、市政府及企业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促进国家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丰富离岸人民币债券产品。2022年在香港发行的点心债券总额达3300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过一倍。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人民币外汇和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交易量居全球离岸市场首位,为投资和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机构提供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产品。
在金融基建方面,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支付结算中心。香港的人民币支付系统在2022年的日均交易量接近1.7万亿元,较3年前增长约四成。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在2022年达到9.3万亿元人民币,不仅按年增长三成,亦是历年来的新高。
下一步,金管局将重点进行以下工作,建设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建设离岸人民币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
尽管人民币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目前外资持仓只占内地股票市场的4%和债券市场不足3%。人民币占国际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整体比例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归根究底,这是因为金融市场环环紧扣。以债券投资为例,由于大部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本币并非人民币,投资人民币债券的前提是能有效地管理外汇和利率风险;同时,鉴于投资者配置债券资产时一般运用长期持有策略,交易成本较高,投资者习惯以回购等方式获得流动性和额外回报。又以股票市场为例,经验显示单纯在离岸市场推出人民币计价股票并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参与,在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流动性偏低的时候,兼具實力和信誉的做市商参与提供买卖报价是盘活市场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提升人民币投资产品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必须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
内地和香港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进行相关的工作。香港将于2023年6月19日推出港股“港币—人民币双柜台做市商机制”,提升人民币证券的流动性。该机制获得市场欢迎,目前已有20余家上市公司表示有意增设人民币柜台。
“北向互换通”已于近期成功启动。两地金融监管部门和基础设施机构将继续密切合作,确保交易平稳有序进行,并提升业务操作的便利化程度。此前,债券通投资者缺乏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只能利用离岸人民币互换产品进行对冲,普遍希望进入在岸利率互换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对冲效率。互换通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安全、便利的渠道,进入流动性较好的在岸利率互换市场,这也有利于稳定现券市场和跨境资金流动。
下一步,金管局还将与内地监管部门共同研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例如,两地相关监管部门正研究在香港推出离岸国债期货,便利投资者有效对冲中长期人民币债券的利率风险。
继续推进离岸金融基建、制度规则建设工作
当然,在完善风险管理配套和生态圈的同时,针对离岸金融基建和制度规则的建设工作,也不能松懈。
现有的各个互联互通机制是国际投资者参与内地市场进行人民币投资的首要渠道,金管局会继续推进相关的金融基建优化工作,如:促成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和内地交易所债券市场金融基建的联通,扩大债券北向通的投资标的,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资产配置选择。目前,国际投资者以配置利率债为主,外资在境内的固收资产近三分之二集中于国债,信用债的配置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安排(即“通交易所”)公布后,境外投资者都十分关注进展。CMU将积极配合内地相关部门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便利境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一点接入”内地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增持信用债。此外,CMU将积极落实与上海清算所的双向自动化对接,也会继续与国债公司探讨推出类似的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债券通结算效率,便利国际投资者增持内地债券。
为了进一步丰富离岸人民币投资产品,相关制度规则的建设也不能忽略。香港一直是亚洲区内股票和债券筹融资枢纽,上市、发行制度规则受到国际市场认可,2009至2022年间有7年是全球最大公开招股市场,也连续7年是亚洲区安排国际债券发行最具规模的中心。香港将继续优化发行制度,例如,在绿色金融方面,香港采纳国际认可的监管规则及标准,2022年金管局更联同香港交易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广东金融学会等机构,发布《内地非金融企业赴香港市场发行绿色债券流程参考》,让更多内地机构掌握赴港发行绿色债券的操作要点和业务流程。得益于此,香港的绿色债券和贷款市场规模居于亚洲首位,并拥有国际化的投资者基础,2022年发行额达到创纪录的810亿等值美元,较2021年的570亿等值美元增长四成以上。这其中超过八成的绿色和可持续债券是由内地机构发行,为内地的绿色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助力我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金管局将继续积极向内地和海外的潜在发行人推广香港绿债平台,支持发行人以人民币筹融资,引入更多国际资金参与我国经济低碳转型。
为了配合提升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使用,金管局亦正不断加强离岸人民币支付和清算能力。首先,香港将升级CMU的功能,做好市场联系和推广,将其发展成为国际中央证券存管机构(ICSD)。金管局也将积极推进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包括与人民银行加强合作,在香港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工具,以提升跨境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并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积极推进包括人民银行在内的多家央行参与的跨境央行数字货币(CBDC)工作项目——数字货币桥(mBridge),优化跨境支付的流程,提高跨境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总结
作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香港将继续充分利用国际化的资本市场、金融基建配套及制度规则,促进人民币在跨境结算和投资中的使用。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有序推进,相信有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地位。
(余伟文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本文编辑/王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