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主流媒体面向东盟传播的创新路径

2023-06-15兰新之

新闻潮 2023年3期
关键词:创新路径一带一路

兰新之

··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为更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媒体需要不断进行创新。近年来,广西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领域从形式、叙事、平台等多方面不断创新,挖掘故事内容,提高故事质量与吸引力,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各类新平台,创新传播形式,积极探索出一条对东盟国家传播卓有成效的道路,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东盟传播;创新路径

2013年,习近平总书記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1]

广西在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东盟等国际组织及东盟诸国都保持着密切友好的联系。广西主流媒体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面对东盟国家的传播新模式,为面向东盟传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传播形式的创新

广西主流媒体立足于广西本土实践,深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广西多民族特色优势,挖掘广西特有文化,讲好广西故事。同时,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创新中外媒体合作方式,欢迎外国友人参与讲述中国故事,尊重文化多样性,做好中外文化交流,巩固中国与东盟的深厚情谊。

(一)与东盟国家合拍纪录片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构建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他多次强调,要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人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更要让外国人也能听见中国的故事、看见中国的故事、感受到中国故事里蕴含的魅力,进而也加入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中来,打造中外携手共同讲述模式。

2016年,广西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广西台”)分别与老挝、越南国家电视台联合拍摄纪录片《光阴的故事》(老挝篇)、《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通过讲述中国与老、越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唤起两国人民的共同记忆,展现两国当代交往的新发展、新合作。2016年,老挝国家主席本扬还将《光阴的故事》(老挝篇)作为中老建交55周年的珍贵礼物,赠送给习近平主席。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越南出席APEC会议并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在中越两国同步播映。

2020年,疫情肆虐全球,广西台与老挝、柬埔寨和泰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拍摄《一个医院的战疫》,该片以桂林南溪山医院为拍摄对象,记录中国医生无惧生死、迎难而上的战“疫”故事,该片2020年7月开始在中国、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播出,为东盟和世界展现中国抗疫力量。2022年“澜湄周”期间,由中宣部指导,广西台与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合作拍摄的《患难与共中柬情》上映,本片真实记录中柬相互驰援同心抗疫的感人故事,是中柬“患难见真情”的历史见证。

上述可见,一系列合拍纪录片通过促进中外互动,发掘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历史与现实交往,充分利用周边媒体的合作优势,深入探讨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外译制优质作品

影视作品在国家文化软实力输出中不可或缺,国之交在民相亲,透过电视和出版作品交流架起的桥梁,可以增进彼此了解互信。

从2011年开始,中非影视合作工程、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当代作品翻译工程等多项政策相继发布落实,以扩大中国本土电视的影响。广西和东盟山水相连,民俗相近,文化相近,无论是电视剧、动画片还是纪录片,各种中国电视节目经译制、在东盟各国电视台播出后,都会引起观众的收视热潮。

广西台一直都积极尝试建设面向东盟国家影视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和平台,开展国产电视剧东盟语种译制工作。2013年,广西台中国—东盟电视剧译制平台建立后,陆续译制了一大批国产电视剧。如2015年恰逢中越建交65周年、中泰建交40周年之际,广西台将《北京青年》电视剧译制成越南语、泰国语作为献礼之作。《北京青年》(泰国语)是在泰国播出的首部中国当代题材电视剧,2015年11月1日起在泰国家庭频道开播。《北京青年》以北京年轻人的人生故事为蓝本,勾勒出新时代中国青年人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家国情怀。此剧在越南和泰国一经播出就引来一波追剧热潮。

2016年,广西台将《小鲤鱼历险记》、《新女婿时代》、《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部)等6部电视作品译制成越南语和高棉语,向越南、柬埔寨等国电视台输送。2018年,广西台购得《红楼梦》(央视1987版)在柬埔寨、缅甸、老挝、越南四国的播映权,随后对该片进行了精心译制。2019年8月12日,高棉语版 《红楼梦》(央视1987版)在缅甸开播。之后,老挝语版和越南语版《红楼梦》(央视1987版)在老挝、越南播出,受到当地观众热烈追捧。

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在2018年推出“中国—东盟文学互译工程”项目,第一期由中国广西和缅甸互相翻译出版对方的10~12部作品,为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版权贸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广西出版传媒集团致力于“走出去”的数字出版事业,并开展“中国—东盟传统医学综合出版平台”建设,计划出版一批以中医药和广西壮瑶医药为主的传统医药纸质图书、数字出版物和多媒体资源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数据库,建设中国—东盟传统医药线上交易平台。此外,本计划还将与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其他东盟国家开展合作,为中华文化产品“走出去”和东盟文化产品“引进来”提供了更有力的出版行业支持。

多年来,广西主流媒体对优秀国产作品进行东盟国家语言的译制,尤其是广西台对优秀影视作品译制成果较为突出,充分展现了广西主流媒体选剧以及译制的深厚功底,增强了广西主流媒体参与对外推广作品的信心,逐渐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对外传播途径,得到海内外观众及业界的好评和高度赞誉。

二、传播叙事的创新

新闻叙事作品中的新闻事实是叙事学中“故事”外延的一种扩展。“故事”是指“从叙事文本或话语的特定排列中抽取出来的、由事件参与者引起或经历的一系列合乎逻辑的,并按时间先后顺序重新构造的一系列被描述的事件”。[2]

广西主流媒体因势利导、因时制宜创新叙事策略,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挖掘故事中深刻的精神内涵,结合中国话语体系,充分调动情感优势,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共情力,推動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创新。

(一)叙事传播话语创新

广西台在对外传播的新闻报道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突破,吸收新的元素和风格,使具备中国特色的话语要素与东盟的话语系统相融合,更好地扩大中国传媒对东盟传播的影响力。

2016年,广西台推出的电视系列专题片《广西故事》,通过婉约又富有韵味的语言,生动翔实地讲述富有中国特色的故事,配以秀美的画面和独具壮乡风情的音乐,全方位地展示了广西的风貌。该片在东盟国家多个电视频道上播出之后,让许多东盟国家的人民对广西独特文化风情的形象有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扩大了广西的影响力。《广西故事》在内容选择上保证每一集的质量和传播效果,该片挑选突出民族性格和文化的故事,以鲜明的主题、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和歌曲、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打动东盟国家观众,自开播以来赢得广泛好评。

(二)叙事传播策略创新

传播效果是衡量传播质量的重要指标,具有良好传播效果的传播才是有效的传播。在对外传播进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广西主流媒体在进行东盟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积极承担责任,努力让世界听到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时代最强音。

一方面,广西主流媒体确立了“以传播效果为中心”的传播策略,以此提升对外传播的时度效。在全媒体时代,广西媒体对以往粗放式、“广撒网”的传播策略进行细化调整,改变以往“重渠道、轻效果”的战略设计,改善之前传播效果差、传播效率低的缺点。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对越南语、泰国语和印度尼西亚语进行了更为新颖的翻译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应当地情况的本土化内容生产和传播,以便更好地理解东盟各国观众的语言文化习惯、阅读需要和喜好,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合本地的内容制作和宣传,以全媒体手段增强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影响力。

另一方面,广西主流媒体对“一国一策”的传播策略进行细化研究,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外传播叙述方案。随着环境的变化,国际传播工作也必须以更细致入微的研究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来对待。各媒体在开展对东盟整体传播的同时,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受众群体背景进行研究,并根据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和媒体环境,有针对性地调整传播策略,以求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2018年9月,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打破路径依赖,与23家东盟国家媒体联合推出“中国—东盟博览会及峰会”专题报道,在读者尤其是海外华人华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此次活动是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向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宣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一次创新举措,拓宽了新闻报道的对外传播范围,是传播策略创新的生动体现。

广西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的实践中,既诉诸宏大叙事,又强调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与东盟国家人民耳熟能详的话语模式相结合,在传播中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将自身的话语体系与东盟国家受众群体共同的文化价值观联系起来,跨越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激发受众的认同感和共鸣感,实现了中国文化的有效传播以及与东盟国家文化的有效沟通交流。

三、传播平台的创新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数量日益增加,对外宣传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也日益多样化。广西主流媒体在面向东盟开展对外传播时,打破了传播平台单一的界限,实现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同步传播,形成全方位的传播矩阵,保证了面向东盟传播的能动性。

(一)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独家传播渠道

为提高广西广播对外传播,特别是对东盟国家的传播针对性和有效性,扩大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2009年10月23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广西台联合推出了独家国际广播平台——北部湾之声,此举是中央与地方媒体合作机制的重要创新和突破。北部湾之声在传播思想上坚持“中国定位、广西特色、国际表达”,以“频率立足广西,面向东盟”的运营理念,服务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自2011年起,北部湾之声在部分东盟国家开设定期广播节目,翻译成当地语言进行播出。目前,北部湾之声每天以普通话、粤语、英语、泰国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播出,以满足不同语种听众的需求,每天播放17个小时,力保受众做到“开之即听”,给受众以更好的体验。

2021年6月27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广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的广西云·东盟五国国际传播联络站云签约及挂牌仪式在南宁举行,标志着广西与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5个国家都建立了点对点的独家国际传播联络站。这一举措正是广西与东盟国家积极拓展媒体交流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的有效尝试,广西云·东盟国际传播联络站的建立有助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经济文化以及人民间情感上的互联互通,加强了广西主流媒体与东盟主流媒体、华文媒体以及海外社交媒体的合作,更有效地助力了中国的对外传播建设。

(二)多媒体平台融合协作形成传播矩阵

媒体融合为新环境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广西台与时俱进,多平台结合,推动对外传播。

2020年,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广西台形成了以电视平台为领航龙头,广播电台为两翼,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等自媒体信息源协调一致、共同发力的融媒体矩阵,用中文、柬埔寨语、老挝语、泰国语、越南语等多种语言发布的原创内容在各新媒体平台传播,短短4个月就向东盟国家播出新闻2600余篇,这些报道有助于东盟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为抗疫做出的巨大努力。

四、进一步加强对东盟传播的思考

为充分发挥面向东盟传播主阵地作用,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传播新模式,广西应整合内外资源,在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媒体合作等方面加大力度。

(一)加强对外传播人才培养

目前,广西比较缺乏能够了解东盟各个国家的国情和形势并独立策划开展对外传播的人才。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长期以来,广西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与东盟传播有关的专业,致使广西媒体在对外宣传方面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这就要做好顶层规划设计,以政府主导,利用政府、企业、高校、智库和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力量为支撑,共同参与面向东盟传播的行动。可以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友好城市市长论坛等智库平台和广西高校智库资源,加强与国外知名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建设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主流媒体、重点网络平台及网站栏目等内容生产体系和传播渠道体系,提升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

(二)加大政策、经费支持力度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台、广西出版传媒集团等作为自治区一级主流媒体,在与东盟国家级主流媒体进行深入的合作和开展对外传播工作时,除了传媒层级存在差距外,经费不足也会影响对外传播的效果。没有经费的大力投入,对外传播的布局、覆盖、傳播力等都有所影响,这就需要广西主流媒体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给予政策及经费的支持。深化广西主流媒体与东盟各国国家级主流媒体的合作基础,发挥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的协同合作优势,为建立完善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中国话语平台提供坚实基础,建设具有融媒体能力的国际性传播大平台。

(三)挖掘东盟传播优势资源

广西主流媒体面向东盟国家传播应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国内国际交流合作,以建设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中心为重点,建设文化产业基地、文化走廊等,把中国与东盟的传统文化元素、民族风情引入栏目设计和节目创意中,加强内容创意和技术创新;广西主流媒体应借助新媒体平台,采用各种传播手段,打破时空界限,加强与东盟国家人民的互动交流,积极向东盟国家民众传播广西新闻信息。

五、结语

广西主流媒体对东盟国家的传播,是中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主流媒体应始终保持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创新实践,充分利用广西的地缘优势和媒体优势资源,不断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努力打造成为东盟国家群众了解广西、了解中国的首选平台。潮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21-06-01).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2]谭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到后经典叙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2.

(编辑:黄佳君)

猜你喜欢

创新路径一带一路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经济新闻宣传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
极致新闻:回归受众本位的创新路径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