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舍小说中的喜剧性因素探讨

2023-06-14赵勇

青年文学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老舍喜剧小说

赵勇

老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幽默风趣的特色,通常会采用嬉笑怒骂的形式来叙述一个复杂且又真实的故事。在老舍的小说中,幽默的语言实际上暗含着丰富的喜剧艺术表现力,因此也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美学风格,读者可以从小说中喜剧与悲剧的冲突中去领悟并感受人生。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并重点分析老舍小说中的喜剧性因素。

在众多优秀的作家中,老舍对喜剧的看法独树一帜,他认为喜剧表达的是一种好笑的心态,通常一个能笑、会笑且笑自己的人,不会因为烦琐小事而变得急躁。而若是眼光较为狭隘的作家,其作品中必然有着较为激烈且刺激的内容。这就使得老舍开始将生活中的可笑之处用一种喜剧性与技巧性的方式表达出来,同时也借着喜剧的形式反映出了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创作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身上的不足,老舍都会从中挖掘出喜剧性因素,并借助喜剧小说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

一、老舍的喜剧看法与体现

(一)看法

老舍认为,喜剧对文学创作有着一定的作用,喜剧性元素不仅可以使文学作品中原本较为晦涩且枯燥乏味的内容鲜活起来,它还可以与作品主题相融合。如果文学作品中不加入一些喜剧性元素,那么就失去了情趣与可爱的味道。老舍还认为,文学作品中若想凸显出喜剧性效果,可以通过制造“不和谐”来加以体现。因此,在老舍的作品中,没有绝对完美的人物角色,但这些角色都是生动形象的,且那种自然的感觉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在老舍眼中,人作为个体,本身就是兼具善恶美丑的,如《上任》中无恶不作的尤老二,即便是这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土匪朋友时,仍然可以做到“义”字当头,毫不犹豫地给了朋友路费。这就说明,老舍眼中的人性是复杂的,也是十分矛盾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荒诞之处。

此外,老舍认为,喜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其诞生之处在于很多事实本身便存在着“可笑”的因素。而老舍在进行小說创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将日常生活平淡事物中的可笑因素与矛盾点等挖掘出来,进而利用自身独特的写作技巧将其描述出来。由此可知,老舍的喜剧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或是语言应用的技巧,还是通过观察日常,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的一种能力与方法。老舍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也最能够反映其喜剧思想的作品是《骆驼祥子》。在这一作品中,老舍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主人公祥子始终希望得到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但他经历了三次“得到”与三次“失去”。不仅如此,祥子还想摆脱虎妞,但又因为现实的各种原因不得不与她结婚。在这样的故事当中,读者可以看到,祥子始终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又只能被迫接受。

老舍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吸收并借鉴其他文学作品,这就令其原本的幽默风格更平添了诸多喜剧性因素,继而实现了喜剧的发展与超越。在老舍看来,喜剧与讽刺虽然有着一定的区别,却很难将二者割裂开,因此,他的小说始终坚持利用温和宽厚的喜剧性风格来达到讽刺的目的。

(二)体现

老舍小说中有着独特的喜剧内涵,由于作家们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多会受到社会环境与自身经历的影响,其审美也是以时代为基础所形成的,因此他们的作品多会受时代的影响。老舍有过英国讲学的经历,所以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便有着较为自由的环境。老舍的作品并没有被中国主流文学的风格所影响,他更多是以一种滑稽、有趣,甚至是俏皮的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但是,他的作品也因此受到了当时主流文坛的批评。由于中国的文学创作方式一直较为严肃且传统,很少有这种轻松、诙谐且幽默的表达方式,而英国的文学作品一直都在追求超然、闲适的氛围,因此老舍在应用英国诙谐幽默的表达方式时,并不能将其完全照搬照抄,否则不仅读者难以理解,还会觉得过于生硬,故而老舍的作品自成一派,这在一开始便被认为其与传统文学创作是相悖的。

老舍的小说作品常常用幽默、俏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因此其小说中的喜剧性因素就更为明显。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严肃环境和主流讽刺幽默小说的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它探究了被笑对象的本质内涵,同时又在夸张且荒诞的表达中显露出了一层理智,故而其通过幽默的语言所描绘出来的事物常常会产生悲哀之感。不仅如此,其小说中的戏剧因素将阳春白雪的文学内涵与下里巴人的通俗理解相结合,故而老舍的喜剧性小说作品中不仅是一种调侃,也是从人道主义出发,反映出了人性温情面的光辉。正因如此,老舍的小说就被当时的主流文坛所否定。

即便如此,老舍也依然坚持自己的小说创作风格,他用幽默风趣的方式将“民国”时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百姓的艰辛,以及小混混嗜钱如命的芸芸众生相都表达了出来。这就使得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可笑”的小说内容,而对小说人物的命运产生了同情之感,也令喜剧内容多了一份悲情色彩。同时,它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精神文明对人们的深刻影响,继而描绘了像“老张”这类有着浓厚金钱至上思想的人物形象。

二、老舍小说中的喜剧性语言风格分析

(一)追求自然且原生态的幽默

老舍小说中语言所体现的幽默,实际上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他擅长用日常生活中的情节来构建轻松的幽默氛围,具体会通过人物角色的滑稽行为和语言来传递幽默诙谐的内容。虽然老舍也会借人物角色之口来阐述一些生活道理,但听起来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在读者阅读时,常常会感觉到仿佛是在听邻居大哥在与自己语重心长地说故事,因此更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自然的语言风格都源自于老舍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同时将人们自身的矛盾点进行整理,继而引发戏剧冲突与笑点,这样的幽默就是自然的幽默,而非过于刻意的幽默。

(二)有着浓烈的京味儿幽默

因为老舍从小就生活在北京,他的小说常常会用到很多标准的、讲究的、熟练的北京话,读者在阅读老舍小说时会有一种轻松之感。小说语言也是通俗易懂的,这主要体现在老舍对儿化音与口语用词方面的熟练运用,如“扯嗓子”“耍个飘儿”等,这些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北京口语词汇,以及一些常见的北京口语中的俏皮话,都使他的小说语言变得浅显而非肤浅,同时还富有大众化的特色,可谓是一种雅俗共赏的幽默。

(三)悲剧与喜剧相互交融,互为变奏

若是将老舍的小说作品完全解读为喜剧是不合适的,因为在他的作品中,实际上是借用幽默、风趣的口吻,传递着较为深切的怜悯之心。老舍的作品中有一个共性特点,就是会用调侃的手法来述说人们生活中的不幸。因此,这种“含着眼泪的笑”就是其语言风格的显著特点,如代表作《离婚》。在《四世同堂》中,这种悲喜交融的创作方式变得更为明显,其中的人物形象可以被明显地分为两个不同的派别,即在反面人物身上具有喜剧性的语言动作和性格,像胖菊子、大赤包等人;而在正面人物身上则充满了悲剧性的语言动作和性格,如祁瑞全、祁天佑等。这种将反面人物喜剧化的创作手法,无疑让人们认清了反面人物在灵魂上的丑恶与正面人物在喜剧效果的反衬下所体现出来的高尚精神。

(四)运用修辞增强语言的幽默效果

虽然老舍的语言风格更偏向于追求自然风格,但由于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一种需要外露的表现形式,因此他会灵活地运用修辞手法来使得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性变得更为强烈。通常情况下,他多采用内敛的夸张与比喻修辞。例如,为了描写出赵子曰的颓败,并令读者看到一个落魄却又“可笑”的人物形象,文中写到“赵子曰的十万八千毛孔,个个像火车放汽似的,飕飕的往外射凉气”(《赵子曰》),这样一来,就使得读者捧腹,但又能看出赵子曰颓丧的神态与举止。正是运用了这些轻松、诙谐的喜剧性因素,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才会觉得这是喜剧,但经过细细品读,仍能让人感受到悲哀之情。

三、老舍小说喜剧性因素的形成原因

(一)母亲性格与周围人的影响

老舍的母亲是对老舍人生影響最大的人。老舍生于满族正红旗的家庭,即便在本身经济情况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贤惠又传统的母亲也将家庭照顾得非常好。在其父去世后,母亲便一人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但她仍然以乐观且坚强的态度面对生活。在老舍成年后,虽然母亲多有不舍,但仍支持老舍远赴英国谋生。这样的一位母亲,她始终默默地支持着自己的儿子。她的性格和处世原则,也使老舍在对待他人时,总能做到中庸且温和。而另一位对老舍有深刻影响的是宗月大师,他将自己祖上的家产全部变卖,用以接济穷人,老舍就是受到了宗月大师的资助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他不仅成了老舍的小说中诸多人物形象的原型,老舍还专门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来纪念他。对于刚开始写作的老舍来说,他的人生经历并不丰富,也不能体现出诸多的生命哲理,但正是受到了母亲与周围人的影响,他能做到保持乐观,因此他的小说作品中才会有这么多戏剧性因素。

(二)对其自身性格的不断探索

老舍的小说之所以有诸多喜剧性因素,还要归功于他本人的性格特点。老舍的小说总是充满情感与理智的交融,具体体现在悲剧氛围之中总有着较多的喜剧因素,这种矛盾感源自老舍本人的个性特点。因为他幼时家中比较穷,所以他会去讽刺社会,但受母亲和其他人对他的影响,他又能够客观地去分析判断社会现象,还对别人抱有一丝同情心。正因如此,老舍拥有满身的正义感,成为一位勇于抨击、善于讽刺的作家。虽然百姓有着很多缺点,但老舍对他们依旧会抱有同情心,这就使老舍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复杂且真实的。

(三)受到多种不同文化的影响

一个人的写作风格与自身的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的性格有着一定的影响。对于老舍来说,他受京味儿文化、古典文化与英国文化的影响比较深刻。

老舍从小就生活在中国的北方,那里天寒地冻,但人们整体的气质始终是幽默开朗的;不仅如此,还形成了人们熟悉的京味儿文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老舍幼年经常与朋友一起跑到天桥下听说书先生说书,逐渐使他的喜剧性格有了雏形。

带笑的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很早就有。老舍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因此,无论是《周易》中的哲理幽默故事,《庄子》中的庄周梦蝶,司马迁收集整理的《滑稽列传》,还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体现出语言的诙谐与幽默;同时,这种委婉的讽刺语言也被老舍所吸收发扬,进而形成了他自成一派的“喜剧性语言”。

另外,因为老舍早年曾在英国谋生,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存在交际困难,所以在精神世界越发感到孤独的情况下,他阅读了大量的英国小说,这也使老舍的小说中带有较多的喜剧因素。他重视人物语言、思想、小说环境、结构等每个方面,而非仅侧重于思想方面的刻画。其中,对他影响深刻的英国作家有狄更斯、威尔斯等人。老舍并非完全照搬他们的写作风格,而是创新地融合中国文化,形成了老舍式的喜剧性小说。

在京津一带有相声、快板等充满喜剧元素的娱乐方式,其中讽刺、夸张等内容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丝趣味。老舍作为一位喜剧作家,他独特的喜剧风格体现在他众多的小说与戏剧当中。虽然悲剧文学常常会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更大的冲击感,但喜剧中那种不协调的矛盾感会令人们在笑意中抹平心中的震荡,排遣内心的愤郁。正因如此,老舍矢志不渝地在喜剧这一领域进行开拓创新,故而其作品中的喜剧性因素创作理论与实践才会引发后人的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老舍喜剧小说
北平的秋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老舍的求婚
喜剧世界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老舍给季羡林“付账”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