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灵魂仍和我相依偎
2023-06-14潘彩霞
潘彩霞
1990年5月20日,南京航空烈士公墓,一位古稀老人缓缓走来,站在一座墓碑前,凝视着“刘粹刚”三個字,她的眼睛湿润了。雄鹰一样的身姿又浮现在她的眼前,隔着五十多年的光阴,他热烈的呼唤又响在耳边:“我最爱的麟……”
她叫许希麟,是刘粹刚的妻子。牺牲时,他24岁,他们结婚才两年。
“痴心的我,作着非分的妄想”
1933年一个春日的下午,杭州火车站内,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学生刘粹刚和几个同学正在等车回学校。一名年轻女子吸引了刘粹刚的目光,她的闺秀气质只一眼就让他乱了方寸。同乘一趟车,他忍不住偷偷地打量她。然而,她面色清冷,目不斜视,拒他于千里之外。
回到学校,刘粹刚怅然若失。周日,他又来到杭州火车站,惊喜的是他又看到了她。他若无其事地靠近,偷偷瞥到她手中的车票,目的地是临平。那天,刘粹刚一路跟着她到临平,看着她走进民众小学。他打听到,她叫许希麟,家在杭州,是这所小学的校长。
一个月后,刘粹刚鼓起勇气给许希麟写下第一封信,他说自己“积劳积思,望穿双眸”“一身傲骨早为女士倾倒”。在信中,他还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是辽宁人,20岁,中学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一年后,黄埔军校招生,因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他毅然参军。九一八事变后家乡沦陷,他又转入中央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决心以身报国。
刘粹刚的信写得真诚又忐忑,但许希麟没有理他。他不仅把她的名字错写成“希龄”,而且文笔普通,还有错别字。对这封示爱信,许希麟毫不客气批改一通,扔到一边。
许希麟出身富裕之家,家教严格,在杭州高级中学师范班读书时,就收到许多表白信,但她一封都没有回过。然而,刘粹刚并不气馁,信一封接一封,有时讲自己的训练和生活,有时是满纸相思。远离家乡举目无亲,唯有写信向她倾诉,才能感到一丝丝的甜蜜。
“本来像我这样一个渺小的人,是不值得你的注意的,然而痴心的我,始终是作着非分的妄想……我愿将我二十年来一颗纯洁的心,双手奉呈至宝座前。”几个星期过去了,刘粹刚依然没有收到只言片语。为了赢得许希麟的心,刘粹刚训练得更加刻苦,希望用高超的飞行技术打动她。
绣着“壮志凌霄”的领巾
刘粹刚半年多的痴情,终于打动了矜持的少女之心,他收到了许希麟的回信。尽管她只同意“结文字交”“相逢时以礼相待”,他已是喜不自胜。可就在他们约好见面时,他连续接到飞行任务,等他回到基地时,意外收到她寄来的包裹,是一条领巾,上面绣着“壮志凌霄”四个字。
日军横行,步步紧逼,国家危难之际,共同的爱国情感迅速拉近了两人的距离。1934年,刘粹刚从航校毕业,成为一名正式的空军飞行员。每当头顶有飞机飞过,许希麟便抬头仰望,蓝天白云下,那飞翔的雄鹰就是许希麟眼中最美的风景。可是,飞行员的职业充满风险,面对父亲的担心,许希麟的回复是八个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935年夏天,他们举行了婚礼,之后随部队迁往南昌。训练中,刘粹刚异常努力,他常常对许希麟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今国家多事之秋,正是男儿效命疆场之时,因此益当奋发。”偶尔的闲暇,他开着车带她兜风,穿行在农田与远山之间,疲惫一扫而空。
作为航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刘粹刚担任了中队长。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祖国被侵略,年轻的心中热血奔涌,他经常给许希麟讲德国“红武士”厉秋芬的故事,说到激动处,他握紧了拳头:“希麟,我非替祖国争口气不可!”许希麟也情绪高昂,不住地鼓励刘粹刚:“希望你能以你的毅力、果敢以及熟练的技术征服一切,做一个空勇者——中国的厉秋芬!”
惊涛骇浪般的生活开始了。日军不断来犯,刘粹刚奉命参战。1937年8月,空军健儿初战告捷,许希麟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中国不再是睡狮,醒了,怒吼了!”然而,战争残酷,几天后,便传来副队长梁鸿云遇难的消息。
担惊受怕中,许希麟和部队家属一起转移到南京,聚少离多,她只能在报纸上追踪丈夫的身影。得知刘粹刚在一天内击落两架敌机时,她欢欣雀跃。在信中,她满含期待:“现在你已交给了国家,我不应再以私情来扰乱你为国家御侮的心。诚如你所说,我们的时候,是在杀退了倭奴,恢复我河山,我中华民族永存于世界的那一天,那时候我们再娓娓清谈……”
许希麟的鼓励给了刘粹刚百倍的信心。在中国空军史上,刘粹刚不断地创造新纪录,不仅击落敌机数量最多,还打破了日军九六式驱逐机“不可战胜”的神话。
灵魂永远相依相偎
开战几个月,中国空军誓死御敌,扬眉吐气。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战机不断损毁,飞行员阵亡已是平常事。生死难料,每一次谈话都变得小心翼翼。许希麟炖燕窝,织毛衣,用无声的爱带给刘粹刚温暖和力量。
1937年10月,在无尽的担忧与牵挂中,许希麟再一次送别丈夫——山西求援,刘粹刚奉命率机前往。那天凌晨,她亲自把他送上车,隔着车窗,他们彼此交换了一个深情的目光。岂料,那一眼是他最后的告别。
率领四架飞机,刘粹刚一行进入山西境内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暗夜中,地形又不熟,几架飞机绕来绕去,却始终找不到太原机场。油量将罄,因一心想着保全飞机,刘粹刚放弃跳伞,继续寻找降落点。当地面突然燃起火光时,他以为那是降落信号,迅速直飞过去。不料,飞机撞上了高平县城内的魁星楼,24岁的他为国捐躯。
噩耗传来,许希麟肝肠寸断,万念俱灰之下,她吞下银元想要追随而去,幸得发现及时才捡回性命。家人从杭州赶来,同时带来了三封信,那是刘粹刚在两个月前写给她的。在最后一封信中,他说:“我的麟,我最亲爱的麟!真的,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
刘粹刚一再叮嘱许希麟,“要理智,不要愚笨,不要殉情”。言犹在耳,想到他渴望的“以余力办学”,许希麟振作起来,22岁的她含泪写下《念粹刚》:“你已离开了我,以后我们固然不能再相处一起,但是我相信,你的灵魂仍和我相依相偎。”1938年,为了纪念刘粹刚,国民政府在昆明创办了粹刚小学,许希麟亲自主持,将他的英勇不屈讲给青年们听。
后来,许希麟去了台湾,随身带着刘粹刚写给她的所有书信。那些字字句句里,有他的气息,有一世不舍的眷恋。
1990年,75岁的许希麟跨越海峡来到南京祭奠。在刘粹刚墓前,她献上了亲手书写的条幅,那是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编辑 吴元梓 1159492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