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河马鹿三杈茸鲜茸重和茸尺的相关性分析

2023-06-13杨苏坤邓伊华李洋周宏达杨镒峰王洪亮

特产研究 2023年3期
关键词:马鹿鹿茸塔河

杨苏坤,邓伊华,李洋,周宏达,杨镒峰,王洪亮※

(1.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分子生物重点实验室,吉林 长春 130112;2.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地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分布于全球的22 个马鹿亚种中的8 个在中国,并且仅分布在新疆的马鹿亚种就有塔里木马鹿(C.e.yarkandensis)、阿勒泰马鹿(C.e.sibiricus)和天山马鹿(C.e.songaricus)3个[1]。塔里木马鹿生活在塔里木河流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种群,Ludt等[2]在对马鹿进行分类时认为塔里木马鹿是在东部谱系和西部谱系之外的独立存在,而Mahmut 等[3]在分类时将塔里木马鹿放在西部谱系,但与同为西部谱系的欧洲马鹿的遗传距离较远,认为它是由马鹿祖先最早分化出来的。此外塔里木盆地的独特环境孕育了独特的塔里木马鹿,它是唯一能够适应荒漠环境的马鹿种群。早在20 世纪50 年代,经人工捕获和驯化饲养于我国新疆的阿克苏和巴州地区,经过多年家养选育,育成了塔河马鹿这一优良品种,其产茸高、耐热、耐干旱、耐粗饲、抗病强和性成熟早等特点在诸多鹿类动物中绝无仅有[4]。塔河马鹿成年公鹿4~5 月开始脱盘,鹿茸开始生长。每年6 月和7 月是头茬鲜茸的最佳锯茸时期,5 月中下旬开始收茸,6 月底头茬茸基本结束,到8 月中旬再生茸收茸基本结束。本试验饲养于新疆农二师34 团新疆圣宝鹿牧业有限公司2~16 锯别的塔河马鹿的茸尺指标和鲜茸重数据,建立以塔河马鹿茸尺指标估测鲜茸重的模型,为塔河马鹿的选种选育、饲养管理和产茸量的估测以及合理收茸增产增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研究所用鹿茸数据收集于新疆农二师34 团的新疆圣宝鹿牧业有限公司。选取2021 年锯茸期间的标准茸型(在第4 分支长出前进行采收的,由主干、眉枝、冰枝和中枝组成,嘴头饱满,不窜尖且各枝干无其他侧枝,突起等)图1 中的三杈鲜茸共780 支,左右各390 支。

图1 标准三杈茸Fig.1 Standard three-branch velvet antler

1.2 方法

在锯茸后立即对茸型标准的三杈鲜茸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称量塔河马鹿鲜茸重(Y)。用直尺和皮尺测量8 个鹿茸茸尺指标[5],包括主干长度(X1)、主干围度(X2)、眉枝长度(X3)、眉枝围度(X4)、冰枝长度(X5)、中枝长度(X6)、嘴头长度(X7)和嘴头围度(X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中的《茸鹿生产性能测定技术规范》(NY/T1179-2006)[6]中规定的测量方法对鹿茸进行测量和称重。其中茸重精确至1 g,各项茸尺指标精确到0.1 cm。

1.3 数据处理

用Microsoft Excel 2019 进行数据处理和单因素方差分析[7],运用R 和R studio 对鲜茸重和各茸尺指标进行方差分析[8],建立了两侧茸尺和茸重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9]。

2 结果与分析

2.1 左右侧鲜茸重和茸尺比较

对试验所采集的塔河马鹿鹿茸茸尺和鲜茸重数据进行处理,各项指标结果见表1。从表1 中可以看出,塔河马鹿左右侧鹿茸各项性状大小相近。所有的性状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自然生长的鹿茸其左右枝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表1 左右侧鲜茸重、茸尺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resh antler weight and antler scal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2.2 左右侧鲜茸重和茸尺的相关分析

由表2、表3 可以看出,左右两侧鲜茸重(Y)与主干长(X1)、嘴头围(X8)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左右侧的冰枝长(X5)、右侧的主干围(X2)与茸重(Y)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除此之外,能明显看出左右侧的嘴头长(X7)与主干长(X1)及中枝长(X6)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塔河马鹿茸嘴头长与主干及中枝的生长密切相关。

表2 左侧茸尺与鲜茸重的相关系数Table 2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eft velvet scale and fresh velvet weight 单位:cm

表3 右侧茸尺与鲜茸重的相关系数Table 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right velvet scale and fresh velvet weight 单位:cm

2.3 塔河马鹿鲜茸尺估测鲜茸重模型的建立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左右侧三杈茸鲜茸重预测模型。

YL= 3.446 + 0.035X1+ 0.016X2+ 0.011X3+0.032X4+0.022X5+0.026X60.014X7+0.109X8(R2=0.839,P <0.01)

YR= 3.969 + 0.025X1+ 0.150X2+ 0.030X4+0.023X5+0.015X6+0.067X8(R2=0.779,P <0.01)

经F 检验回归系数、回归方差和复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差异。通过预测模型,塔河马鹿的三杈茸鲜茸重受各个茸尺指标的共同影响。其中能明显看出左右侧鲜茸重主要受嘴头长(X8)的影响,另外,眉枝围度(X2)主要影响右侧的鲜茸重量,两侧茸重的估测模型存在一定差异。

3 讨论

鹿茸的生长过程有着很明显的季节性[10],每年的春季鹿茸开始发生,初角茸脱落后,鹿茸开始快速生长,在随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头茬茸便可生长到3~6 kg,但是在塔河马鹿养殖的实际生产实践中,收茸时仅通过鹿茸的生长时间估计鹿茸重量是比较困难的[11,12],多数养殖户仅是根据经验去判断最佳的锯茸时机。通过茸尺指标估测茸鲜重的模型,能为塔河马鹿种公鹿的选用、饲养管理和提高鹿茸的利用价值提供理论和实际意义[13]。

通过对塔河马鹿左右侧鲜茸重和茸尺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左右侧茸相差不大,说明了在生长过程中左右侧鹿茸对称性良好,生长趋势大致相同,与田雪琪等[14]研究一致。李春义等[15]在1991 年对马鹿茸茸重和茸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建立了估测模型,其中右侧鲜茸重与眉枝长呈弱相关性,与本研究中结果一致,说明右侧茸重与眉枝的长度无明显影响,可以忽略。狄江等[16]利用茸重和9 个茸尺指标建立了天山马鹿鲜茸重估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理想效果。侯扶江等[17]通过15 副甘肃马鹿干茸分析了茸尺性状和茸重的相关性,所选择的12 个茸尺性状中,9 个性状呈现相关性且有2 个显著负相关,在本研究中,从左右侧鲜茸重和茸尺的相关分析中看出,鲜茸重除了嘴头长外,与其余各项指标均呈正相关。刘丽霞[18]利用甘肃马鹿茸尺因子建立了茸重与茸尺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其中主干长、主干围、眉枝围和中枝长与茸重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中左侧茸重与主干长、冰枝长和嘴头围呈显著正相关,右侧茸重还与主干围显著正相关。在建立方程时,由于选用变量的不同,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仍为主干长、主干围等。另外很明显可以看出嘴头长和主干长及冰枝长呈显著正相关,说明了在鹿茸生长过程中,主干的生长决定了冰枝和嘴头的长短。主干越长,冰枝和嘴头越长,这与实际生产中相符合。

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看到两个预测模型的回归系数、回归方差和复相关系数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但是左右侧回归方程的组成不完全相同,说明有不相同的指标影响左右侧茸重。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到左侧受各项茸尺指标的共同影响,其中嘴头围的影响较大;而右侧眉枝长和嘴头长几乎对其不影响,而是主干围和嘴头围的共同作用。可能是本试验在新疆34 团5 鹿场分析的鹿茸,其养殖的塔河马鹿经过了多年的人工选育,导致了在茸尺性状上已经发生了差异。通过茸型进行选择需要注意不同指标的影响,从而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建立相对准确的预测模型。

我国养鹿业的主要生产方式是收取鹿茸并加工成各种产品,获取其药用价值[19]。在近些年和未来的标准需求中需要对马鹿茸型的育种方向进行重视。鹿茸上部肥大,即嘴头长,嘴头围值大,以使鹿茸鲜嫩部分所占的百分比高,眉枝、冰枝、中枝细短(即X3-X6值小)。在这种情况下所得的茸型圆润美观,茸质较佳,价值普遍高于普通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最大。通过对塔河马鹿的茸尺和茸重进行分析发现,影响鹿茸的最主要因素正是嘴头围值的大小。通过建立塔河马鹿鲜茸重预测模型,在实际养殖塔河马鹿的过程中,依据这些茸尺性状作为选取种公鹿的标准,可能获得高产后代[20]。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塔河马鹿鲜茸的茸尺茸重指标分析,发现两侧茸尺与茸重之间的关系:YL= 3.446+0.035X1+ 0.016X2+ 0.011X3+ 0.032X4+ 0.022X5+0.026X60.014X7+0.109X8;YR= 3.969+0.025X1+0.150X2+0.030X4+0.023X5+0.015X6+0.067X8,找出嘴头围是对两侧茸重影响较大的茸尺因子,应作为选种选育的重点,进而为估测塔河马鹿活体茸重提供较准确的模型。

猜你喜欢

马鹿鹿茸塔河
足跟痛,试试鹿茸泡酒
马鹿凶猛
鹿茸发生与再生
最佳代言
马鹿的演化与种系发生进展∗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
以石为绢 塔河写意
中国鹿茸国际竞争形势与前景分析
马鹿的生物学特性及繁殖技术
井壁修整器在塔河油田TK1286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