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红色旅游提升路径研究

2023-06-13郭晶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湘西

摘 要:红色旅游,就是通过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让更多人参观、瞻仰,了解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感悟和传承红色资源所蕴含的宝贵精神。湘西富有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红色底蕴深厚,是“红色沃土”,把红色旅游事业发展好,可以扩大紅色资源的感染力、影响力,使人们从中获取前进动力、汲取营养和智慧。要合理开发利用湘西红色旅游资源,推动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焕活革命老区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目前,湘西红色旅游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探究湘西红色旅游的提升路径,对新时代擦亮湘西红色名片、彰显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旅游;红色资源;湘西

一、湘西红色旅游研究概述

(一) 湘西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湘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承载着无数先烈革命斗争的光辉足迹,被称为“红色沃土”。红色印记遍布在湘西的每一个角落,其丰富的红色资源,既是在苦难辉煌的革命时期孕育出来的,也是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中产生的。湘西有五级红色旅游资源23处,潇湘“红八景”2处,拥有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入选全国30条红色旅游线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党百年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十八洞村、菖蒲塘村、矮寨大桥成为铭刻新时代光辉印记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地标,在新时代,需要打造好“红色湘西”这张名片,用红色底色带动谱写湘西发展新的篇章。

(二)湘西红色旅游现状

回溯历史,湘西曾书写中国革命的壮丽诗篇,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腹地,是中央红军长征首选目的地,是红二方面军的孕育地,是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展望当下,湘西依托红色文化,盘活红色资源,以红色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个个红色地标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十八洞村,作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首次提出之地,立足自身特色,发展农家乐、山货集市、民宿,产业兴人气旺,红色旅游品牌效益明显,成为鲜活的“红色”样本;菖蒲塘村是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之一,着力打造“红色农庄”,将“农业+旅游+红色”的模式作为未来产业发力点;矮寨大桥,一桥贯通了湖南、重庆、贵州等省市的几大高速公路网,解决了制约湘西地区旅游发展的交通阻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时代精神,正体现了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崭新意蕴。以上三地深入挖掘自身红色资源,立足优势找寻发展路子,是湘西“以红色旅游促发展”的良好范本。但是,尽管湘西红色旅游的规模和热度不断攀升,目前仍存在红色文化资源价值的整体挖掘不够,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水平比较低等问题,并且,相比生态旅游及民俗旅游,湘西的红色旅游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湘西红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

湘西大部分的红色旅游景点位于山村,交通滞后,道路狭窄,缺少将游客分批接送到景区的交通工具;景点接待能力较差,每到国庆等旅游高峰期,游客排队买门票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景点建设单一,部分旧址、遗址的复原修缮及开发力度不够,游客难以产生驻足观看的兴趣,难以了解景点背后的红色故事和红色精神。此外,还存在停车位数量不足、景区间线路不连通等基础设施问题,阻碍了景区进一步开拓市场、提升服务及转型发展。

(二)城镇化水平较低

湘西大多地区位于山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城镇化水平较低,而城镇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原因在于城镇不仅能为旅游产业发展配备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提供更多的开发和建设资金,还有着更多的旅游客源。截至2021年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57%,张家界市为52.4%,怀化市为48.11%,对比全国的64.72%有着一定差距。虽然湘西的城镇化率逐年提升,但在全国仍处落后状态。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远离城镇,经济实力不强,交通不便,这给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了一定困难,需要更多建设资金的投入,不利于红色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红色资源挖掘不深入

湘西的红色地标虽然丰富,但除了少数发展范本之外,其他许多地方存在旅游产品种类单一、对红色资源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对于红色资源,很多景区还停留在物品与图片展示、遗址参观阶段,缺少与当地文化融合的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红色文创产品,难以满足游客差异化的需求和对体验感的追求。同时,面对上海、延安、嘉兴等红色旅游热门城市的竞争,湘西一些景区如果不深入挖掘自身产品特色,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品牌优势,不利于实现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浅

湘西大地上分布着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保留了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建筑,但没有与红色旅游达成融合,缺乏统一规划。湘西的气候和地貌适合一些珍稀中草药、茶叶、有机农产品的生长,但仅靠村民零散种植,没有科学的种植方法和高效的农作工具,难以有大的产量。特色产业不仅需要游客对湘西特色农产品有兴趣、会购买,也需要当地村民合理规划,引进技术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使其便于携带,并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目前湘西地区尚未将红色旅游的市场和盈利模式向乡村延伸,从而发展餐饮、住宿、导游、手工制品、特色农产品等相关行业,难以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难以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其他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紧缺

红色旅游的专业人才主要包括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人才、党史研究方面的人才、专业的讲解人员和导游。与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不同,红色旅游产业具有特殊性,从资源开发、景区规划、路线设计、旅游产品的推广到景点的运营和管理都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分析,考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而红色遗址、遗址背后的事件,则大部分通过导游来传达,因而导游的党史知识水平、讲解的深度与态度、能否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不偏离主题,直接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和宣传教育的效果。但是大多数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倾向于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而当地的旅游从业人才大多集中在绿色旅游资源领域,对红色旅游的参与度不高,造成了湘西红色旅游人才的紧缺。

三、湘西红色旅游提升路径

(一)加强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湘西作为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地区,关于红色旅游市场发展的长远规划或相关配套政策并不完善,部分保障性法规与管理条例有待进一步健全。打造新时代湘西的“红色名片”,需要有关部门在规划村镇发展时考虑突出地方特色,强调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性,将资金投入红色地标的基础设施完善、资源保护及宣传推广等方面。资金投入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湘西,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有关部门资金有限,往往选择先投入能创造更大经济收益的生态旅游和民俗旅游,投入红色旅游产业的资金不足,而只依靠中央财政拨款,远远无法满足进一步发展需要。资金的缺乏,是导致红色旅游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考虑到湘西的地理位置,其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固定,却有着大量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无疑是地方经济一个好的增长点。

(二)多种旅游业态融合发展

湘西风光秀丽,给绿色旅游带来了源头活水,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永顺猛洞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区,给人们提供了身心舒爽的深度旅游体验,越来越多交通项目的开通,为当地旅游发展开辟了新的可能。湘西历史文化丰厚,有14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辰河高腔、摆手舞、苗族鼓舞等30项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农村的传统建筑、民间技艺、民间习俗,都蕴含着历史沉淀下的湘西魅力,吸引着游客的眼球。依托名山大川、历史遗迹,融合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湘西創新发展了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的夜经济,为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消费活力。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为例,《湘见·沱江》项目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游船夜游体验,在夜幕之下、沱江之上近距离感受苗族民俗文化,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好评如潮。以上说明,除了红色旅游,湘西的生态旅游、民俗旅游发展势头较好,推动多种旅游业态融合发展,可为湘西的红色旅游带来部分客流,达到引流的效果。

(三)提档提质协同发展

湘西的红色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密集,各自独立发展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应将各个红色地标串联起来,有序地进行系统开发,设计规划红色精品旅游路线,让各个红色地标展现自身亮点的同时又合为一个整体,打造湘西红色地图,促进各景区、各区域协同发展。在新时代,湘西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要与时俱进,全面把握文旅消费的新趋势和新要求,深度发掘当地的民族文化,将文化、娱乐、科技等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打造红色场馆,开发专题片、红色读物、红歌、红色电影等形式多样的红色文艺作品,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实现湘西文旅产业提档提质、协同发展。

(四)创新红色旅游宣传方式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技术高速发展,推广运用于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红色旅游应当改变过去传统的宣传方式,推动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实现产业数字化。借助网络,湘西红色旅游可以采取多渠道营销方式,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发布帖子进行宣传,利用大数据技术定向推送,同时发展超高清视频、沉浸式体验、云观展等红色旅游新产品,提升湘西红色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来旅游。此外,还可以与美团、携程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根据游客文化背景和游历目的,帮助游客分析、订制和推送旅游路线,在平台内提供景区景点购票、交通选择购票、演出场馆购票、美食评选订购、酒店客栈民宿订住、游玩攻略等一体化服务,形成线上旅游产品消费链条。搭建红色旅游体验网络反馈平台,吸纳游客的合理意见,实现精准有效的服务升级。

(五)在保护中开发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记载着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无价之宝,有了红色资源,红色故事得以流传,红色精神得以传承。湘西虽然还有大量的红色地标没有开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红色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追求经济效益而过度开发,就破坏了“红色湘西”这一整体原有的平衡。目前,湘西仍有许多重要遗址、文物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有关部门需要做好统一规划和统筹,循序渐进,在保护中开发红色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红色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必要时在景区采取标语牌、广播和录像等方式,加上导游宣传,提醒人们保护红色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护意识。

四、结语

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国内旅游的新亮点。红色旅游一般位于偏远的农村,有效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吸纳一部分社会资金投入,有利于改善周边基础设施,提升当地村民的生活质量,为村民带来切身利益。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农村地区融合红色旅游资源,能传播红色故事,发扬红色文化,继承革命精神。但目前,湘西红色旅游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红色资源挖掘不深入、产业融合发展层次浅、红色旅游专业人才紧缺等。因此,要思考提升路径,展现湘西红色地标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地域特色。对于红色旅游资源,要完善管理制度,边保护、边开发,着眼于长远利益与社会效益,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传统方式进行创新,将新媒体手段融入红色景点,增强红色景点的吸引力,在理论宣讲的基础上,利用高科技营造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氛围,增强参观者的代入感,让红色文化更加贴近游客。为适应红色旅游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打造个性化、多元化的红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达成产业融合发展。在新时代,湘西应着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提升红色景点知名度,实现红色旅游提升发展,以红色底色焕活发展新生机。

参考文献:

[1]彭正德,江桑榆.论红色基因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J].湖南社会科学,2021(1):12-20.

[2]陈艳华,陈丽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1(9):57-59.

[3]程小强.红色基因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J].人民论坛,2021(1):106-108.

[4]付五平.体验视角下湖南湘西州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7):49-52.

[5]赵丽.湘西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村镇保护与利用研究:以永顺县塔卧镇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12):135-136.

[6]王森,刘洪波.张家界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研究[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22(2):129-136.

作者简介:

郭晶菁,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红色旅游湘西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欢乐湘西
湘西 国画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
湘西芷江洽降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