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与推进路径

2023-06-13全守杰 陈相含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全守杰 陈相含

摘 要 推动职业教育从规模体系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各省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我国31个省级政府的“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体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在宏观社会发展层面,与社会系统有机契合,助力社会发展充分均衡,同时注重个人发展;在职业教育系统层面,实现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即上下贯通、左右融通,规模稳定与布局结构合理;在职业院校层面,提升职业院校自适应能力,重视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与制度建设,形成院校竞争力。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应在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双重需求、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院校竞争力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建设;职业教育系统;职业院校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9-0021-07

一、问题提出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政策话语和实践话语,而且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阶段性标志。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1],绘制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关键时期,如何推动中央、地方和职业院校同向同行,尤其是各省级政府作为联结中央和职业院校的关键角色,如何规划并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格局尤為重要。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进程中,省市两级政府的作为至关重要[2],省级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中层突破”的作用:向上承托国家总体蓝图与顶层设计,向下描绘本省布局与具体规划。我国省级政府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是各省级政府履行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领导、规划与管理职能的具象化。同时,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内容体现了省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要求。这些目标和要求是各省级政府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央、地方和职业院校同向同行的举措和行动。分析和研究这些目标与要求,是开启了解省级政府职业教育规划愿景与现实行动大门的钥匙,对于切实推动省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研究选取我国31个省级(含直辖市、自治区,下同)政府“十四五”规划中关于职业教育的规划内容,深入分析和提炼省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维度,试图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推进路径,以期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维度

我国省级政府将职业教育作为十分重要的规划内容,特别是省级政府“十四五”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内容,体现推进省域高职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具体目标、要求与举措,见表1。

由此可见,省级政府已经认识到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并力图通过具体措施加以推进。这是因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迈向新征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跨越发展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3]。首先,重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区域发展的联系,力图以职业教育助推本省经济社会等事业的发展,如强调围绕区域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特色、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其次,注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主要目标,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再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落实有赖于职业院校的行动,推动职业院校发展、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省级政府统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总体上,对于省级政府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围绕宏观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系统与职业院校三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一)与宏观社会发展相契合

宏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宏观经济社会为职业教育参与经济发展擘画蓝图,为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为区域特色协同发展铺设道路。

1.产教融合深度参与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客观上要求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省级政府希望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深度参与区域经济发展。我国31个省级政府均在职业教育规划部分反复提及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成为各省级政府关注的焦点,如北京、天津、河南等9省市积极开展试点工程,试图完成重点打造产教融合试点核心区或试点城市,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的目标。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产教融合是建构学校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关系的基点,是培养高质量的、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适配器”。产教融合能够较大限度上寻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价值,实现利益融合,使职业教育深度参与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合作双方的相融共赢。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利用好产教融合,是各省级政府共同关注并试图实现的重要目标。

2.个人追求美好生活

个人职业技能的发展是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作为劳动力与就业市场接触的重要闸口,能够最直接地促进个人职业技能的发展。当前,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呈现复合化趋势,职业技能是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有25个省级政府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列入“十四五”规划目标,其中浙江、安徽、山东等8个省级政府将技工教育列入“十四五”规划内容。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重视个人素质与技能学习能力、就业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试图为人们提供更多样的机遇与更广阔的空间,使个人获得更好的成长,实现更好的生活,并以千千万万名优秀个人带动整体发展,将个人发展融入集体、区域、社会,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实现社会与个人的协同发展。

3.职业教育适应性强

职业教育立足于区域发展,依靠较强的适应性与区域经济发展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31个省级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到根据区域特色与经济结构特点,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特色协同发展,即依据特色产业与市场需求,贯彻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协同进步,以此促进个人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如江苏省重视推进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样板建设;浙江省围绕当地经济结构特点和产业特色,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达成职业教育特色发展目标。因此,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同时其也成为破解区域发展的“密码”。依据区域自身特点,职业教育专业与特色产业、市场相匹配,高质量人才带动区域特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继而实现反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闭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二)职业教育系统畅通

體系建设、规模发展与布局结构的互动关系彰显了职业教育系统的更新迭代与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系统自身流畅通达显得尤为重要。

1.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有22个省级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及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其中福建、安徽等11个省级政府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指引,重点推进左右融通、上下贯通的职业教育学制层次建设,使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能够顺畅衔接、形成一贯的体系,如广东省提出建立中等、专科、本科职业教育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条件成熟的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并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与本科学校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可见,学制层次清晰、结构完整以及内部垂直进路构建合理、衔接良好通畅对建设一个完整顺畅的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结构体系建设的理想目标[4],建设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

2.适度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

适度的发展规模、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是职业教育在动态化发展中寻求平衡的体现。据教育部举办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职业院校共有1.15万所,在校学生有2857万人;中职招生60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7%;高职招生483万人,占普通本专科的52.9%;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5]。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已呈规模化发展,并形成了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5个省级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扩容”“提质”,并根据布局安排一系列教育建设工程。其中,广东、吉林、山东、宁夏等17个省级政府通过较为详尽的规划将规模建设落实到项目。各省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规模的稳定增长与发展质量给予重点关注,即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既要保持数量的稳步增长,又要提升办学质量;在注重内涵式发展的同时,又要保证布局结构的优化,在动态发展中寻找平衡点,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

3.合理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

合理的布局结构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各省级政府注重职业教育的空间布局与专业结构,河北、吉林、安徽等11个省市将优化结构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重视职业教育布局规划与专业规划的调整优化。由于各省经济状况、发展状况不一致,造成职业教育发展不一致,尤其是职业院校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滞后性、盲目性,导致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不合理、不平衡,以致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脱节,无法与经济发展进行有效对接。而完善的结构是发展的基石,合理的空间布局与专业结构才能为职业教育后续发展打下基础,提高发展效益。合理的布局结构与专业结构、持续调整的空间布局与特色优质产业是职业院校实现提质培优目标的具体表现。同时,与地方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特色精准对接的专业结构也是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合理的重要表征。可见,调整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已成为各省级政府的共识和行动。

(三)职业院校自适应能力强

职业院校作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直接推动着行动的落实,为专业建设、师资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现实基础,注入新的活力。

1.注重专业群建设

良好的自适应能力是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与其他同等类型院校、专业相比较的突出优势。21个省市对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作出规划,其中有14个省市明确提出专业群建设。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系统发展中的基本主体单位,省级政府在研制发展规划时理应予以关注。天津、浙江等15个省级政府依托“双高计划”,重点打造高水平职业院校与专业群,通过建设一定规模的专业群、支持优质专业发展,配置相关教育资源,破解单个专业发展所面临的分散、不平衡等问题。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增强自适应能力的关键,而专业群建设则是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大制度设计[6]。当前,职业教育已经逐渐转向注重内涵或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竞争力提升,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需求转变,以专业建设为抓手,通过专业找到提升院校竞争力的方向与主线,实现专业建设的集群化发展。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客观要求,专业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创新性延伸,更是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抓手,具有鲜明的市场导向。

2.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力量是职业院校自适应能力中的关键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天津、河北等9个省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其中7个省侧重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探索。如,广西实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安徽培育一批省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和骨干特色专业(群)。据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结果,我国职业本科在校生与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总数为1603.03万人,而职业本专科院校教师合计总数为59.48万人[7],师生比达到26.95%,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17.53%的师生比。教师队伍是受教育者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满足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的供需要求势在必行。由此,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3.强化制度建设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等有效运行需要完善的制度保证。北京、上海等14个省级政府提及探索制度建设、推进试点相关内容。其中,河北、江苏、湖南等8个省份提出探索现代学徒制、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四川、安徽等4个省份提出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此外,多个省份依据自身发展状况,提出多种制度建设内容,如山西省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社会,试图完善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上海主张建立体现产教融合发展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江西探索校企合作负面清单制度,鼓励社会力量积极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等。制度建设是职业院校高效运作的基本保障。制度不清,组织混乱,系统就会运行不畅,进而导致目的无法达成;而拥有合理的制度,则会激发运行活力,使各方面行动实施更加高效。

(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三重维度

高质量发展作为职业教育发展到更高水平所展现出的一种新态势,更加关注内涵式发展和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以优化结构、完善体系、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等为目标,推动技能型社会的建成,支撑我国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实现突破,达到世界前列。有研究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立足经济系统的发展构成,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框架,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宏观经济、产业、企业三个层面”[8]。省级政府关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框架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宏观社会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与外在动力,职业教育系统是引领职业教育统合发展的关键系统结构,职业院校则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单位。因此,根据我国31个省级政府“十四五”规划中的职业教育内容和前述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框架,根据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起推动作用的单位、系统与结构,本研究建构起涵盖宏观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系统及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内涵框架,见图1。从宏观社会发展层面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与社会系统有机契合,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均充分且均衡;从职业教育系统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体系畅通,即上下贯通、左右融通,职业教育实现稳定的规模与合理的布局结构;就职业院校层面而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院校自适应能力强,重视专业、师资与制度建设,院校竞争力出众。

首先,从宏观社会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形成相互融合、共同进步的良好循环。其次,从职业教育系统层面来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规模稳定增长、布局结构合理,包括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健全,稳定扩张的职业院校规模数量,发展布局与办学结构的合理优化,从而形成畅通的职业教育系统。再次,从职业院校层面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指职业院校的自适应能力强。自适应能力指系统按照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的特性或功能,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职业院校的自适应能力强是指根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与新环境,专业建设系统完备且有特色优势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兼具高素质、科学性,并着力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制度建设完备,积极推进各项制度试点。

三、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审时度势,不能满足于蓝图设计,還要切实推进行动落地,深入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双重需求,着力构建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

(一)满足社会与个人的双重需求

服务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目的和重要内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个人发展则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延伸。

1.协同发展,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共治

深化产教融合应当避免“单线作战”,要强化各主体协同发展、资源协同共享,推动协同共治,“营造政府、高校和社会等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和政策体系”[9]。第一,明晰各主体发展的责任与权力,确保其在协同发展中各司其职。政府要发挥协调作用,对产教融合发展适时进行调控,给予政策与制度支持,并对主动、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进行奖励;企业要明确办学主体地位,发挥主体作用与市场敏锐性,依托技术产业园、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进行试点探索;职业院校要强化专业教学改革,保证人才链的稳定供应,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第二,推进资源协同共享,实现校企资源高效融合。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发展方向、渠道不同,在信息、资源的交换过程中,受各种条件限制,难免会遭遇信息不一致、利益难以融合等情况。因此,应致力于校企资源共享与成果互通,打造“校企双元育人的深度融合模式”[10],积极推进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资源沟通平台等,推动信息、技术、成果、育人等方面的多维交流、高效融合。

2.服务个体,拓展就业发展渠道

高质量职业教育是多元与立体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服务民生,促进个体发展。相对于其他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见效快、周期短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给予个体谋生的能力或岗位,从而获得生存的基本保障。第一,鼓励职业培训多方开展、多元协作。推进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与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立职业教育机构、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或联盟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推进校企合作,拓宽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路径。第二,给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教育质量评价更多的关注。建立健全相关质量评价制度,使各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到评价中,可以对教育机构的组织、程序及运行质量进行系统性诊断[11],对院校、机构的办学资质进行评估,并及时公开信息,主动接受教育与社会监督,保证受教育者接受教育与培训的质量。第三,推动就业需求信息匹配平台的搭建,建立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使人才供需双方实现动态匹配,提升人才发展与就业需求的符合程度,增加就业可能性。

(二)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建设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坚持问题导向,推动精准施策[12],使之成为有效贯通的现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

1.建立健全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与新要求。第一,建立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纵向贯通,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的纵向流动框架,强化各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强调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内外部衔接通道[13];第二,完善职业教育的教学标准体系,根据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应、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共通的要求,持续更新院校层面标准、专业教学标准等,使各标准相互依托,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第三,建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与评估机构,加速评价评估工具价值性的体现,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专业评价与评估,并进一步发挥激励、反思以及问责功能,不断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

2.推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一,是改革和完善当前的教育管理体制。第一,进一步规范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落实“放管服”改革,激发职业院校发展的新动能,推动职业院校密切与企业行业、社会的关系,主动适应产业、市场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提升办学质量与管理效率;第二,推动质量保障制度与体系建设,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制、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与第三方评价制度。同时,推进社会各方如行业企业组织、教育评价机构以及学术机构参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监督与评估,切实发挥评估对职业院校发展的推动作用,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第三,推进职业教育机构以联合体、共同体等形式办学,提高职业教育管理与资源整合的效率。省级政府出台具体措施支持职业教育以联合体、共同体等形式办学和职业教育园区发展[14],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与有效使用。

(三)提升院校竞争力

职业院校应抓住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提升院校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专业建设与师资培育并进

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与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紧密相连。第一,职业院校应视专业建设为生命,强化专业建设。职业院校要根据时代特点与产业转型升级趋势灵活调整专业,使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顺畅对接,形成自身专业品牌特色。同时,在教学层面、技术研发层面大力提升专业技术含量,推动专业技术创新,关注重点行业技术需求,开展相应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力求找到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纵深结合。第二,加大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规模化培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推动“双师”的认定,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和职称晋升通道,建设完备的职教师资培养机制。另外,推动师资团队的创新建设。职业院校要认识到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在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关键作用[15]:既要从企业当中选聘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也要积极创新人才引进与聘用方式,加大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组织变革与制度创新并行

组织变革与制度设计创新是提升职业院校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制度供给滞后是常见的现象,但长时间滞后会导致制度延误成本和政策调整成本急剧上升[16]。因此,职业院校竞争力的提升,需要依靠一定的制度设计,对相关的特定行为进行约束。第一,职业院校的组织变革是一个在动态发展中进行价值取向抉择的过程,在组织结构层面,要在政府权力与职业院校自主发展中寻找平衡关键点,使管理运行高效、信息流动通畅、组织建设柔性化;在组织文化层面,找准、反思职业院校的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避免工具化、功利化倾向,以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为追求,在文化层面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第二,积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相关制度,如推广中国特色学徒制、1+X证书制度等试点。各院校应当以实践应用为导向,从学徒制实际发展状况出发,拓宽路径,与企业联合招生,按比例设定学徒岗位,工学结合培养新时代学徒。大力推进制度设计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的禁锢,为职业院校制度建设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2-04-20].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龚放.“中层突破”: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新思维[J].探索与争鸣,2013(6):17-19.

[3]周洪宇,李宇阳.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22(1):1-13.

[4]马陆亭.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结构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21(9):18-24.

[5]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共1.15万所在校生2857万人[EB/OL].(2020-12-08)[2022-04-20].http://www.moe.gov.cn/fbh/live/2020/52735/mtbd/202012/t20201209_504275.html.

[6]任占营.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变革意蕴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6):4-8.

[7]教育部.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结果[EB/OL].(2022-03-01)[2022-04-2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03/t20220301_603262.html.

[8]赵剑波,史丹,邓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15-31.

[9]杨水根,王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湖南省本科专业调整与产业结构演进协同发展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22(2):1-11.

[10]杨勇,商译彤.“双高计划”下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向度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16):6-11.

[11]赵志群.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的逻辑探寻[J].职业技术教育,2022(13):1.

[12]赵宝柱,王剑锋.区域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六点”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21(30):37-40.

[13]吕玉曼,徐国庆.从强化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确立的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2):111-118.

[14]全守杰,唐金良.香港地区职业教育的多元共治及实践样态——以职学计划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2):100-105+108.

[15]贺祖斌.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十大要点[J].高校教育管理,2020(5):42-48+124.

[16]孫凤敏,孙红艳,邵建东.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阻碍与破解进路[J].大学教育科学,2022(3):1-8.

Abstract  Promot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ale system to the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planning of provincial governments. The pla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of 31 provincial governments in China reflect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the level of macro soci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organically compatible with the social system, help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o be fully balanced, while focusing on personal development; at the level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t means tha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smoothly connected,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a stable scale and reasonable layout structure; at the lev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it mean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self-adaptive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ttach importance to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form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should meet the dual needs 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build a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competitivenes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uthor  Quan Shoujie, professor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65); Chen Xianghan, postgraduat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