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的艺术
2023-06-13余白
余白
多谋善断是领导工作的核心,更是一门高超的领导艺术。古人讲:“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意思是谋划好了再去行动,就易于获得成功;如果事先没有打算,心中无数就盲目办事,行动之后再去谋划,就容易失败。为此,领导者应在加强工作谋划上下功夫,注重战略策略,运用底线思维,把握大局大势,努力做到谋而有心、谋而有方、谋而有策、谋而有效,推动工作谋新篇开新局。
注重战略策略,增强谋划的统筹力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孙子兵法》里有篇叫《谋攻篇》,指出“上兵伐谋”,最好的军事手段是战略性的统筹布局,以谋略、战略、策略取胜。领导者要站在时代前沿,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一起来,对趋势性问题要有前瞻性思考和系統性谋划,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未雨绸缪、统筹谋划,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策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
1947年,朱德筹划和指导石家庄战役。石家庄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0月25日,朱德专程前去参加了晋察冀野战军召开的旅长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并在会上提出了“勇敢加技术”的策略。27日,朱德又来到安国县的西伯章村炮兵驻地。他不仅参加了炮兵、工兵的战前协同会议,而且专门接见了炮兵旅第一团的排以上干部。朱德在会上说:“我们强攻石家庄,在军事上、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都很大……如果这一招儿成功了,蒋介石的最后一张王牌就没有了。”因此,“前途就只能是我军必胜,蒋介石必败!”为了确有把握地攻克石家庄,朱德同晋察冀野战军领导人共同拟订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地方党政军民坚决贯彻总司令指示,在不到10天时间里,组织了近10万民兵、民工和万余副担架、万余头牲口,4000辆车的支前大军,把8万发各种炮弹、150万发各种枪弹、6万余斤炸药、20万斤各种攻坚器材、24万斤主副食品送到了前线。11月6日零时,石家庄战役打响。指战员们在战斗中灵活运用总司令“勇敢加技术”的作战原则,创造出了许多新经验。如在我军炮兵弹药数量不足时,就采用迫击炮火力集中使用的战法,并且第一次采用了编成炮兵群统一指挥的打法,集中火力优势,给敌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运用朱德的战略策略,晋察冀野战军经过6个昼夜的奋战,一举解放了石家庄,取得了城市攻坚的首战胜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策略是战略实施的科学方法。领导者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认清形势、感知态势、洞悉趋势,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所处的时代方位,也要从局部、微观处精准发力,更好掌控时度效,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为此,领导者要以战略思维谋划工作,保持战略定力,加强对中远期的战略谋划,把谋事和谋势、谋当下和谋未来统筹起来,因应情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战略策略,推动事业和工作健康发展。
运用底线思维,掌握谋划的主动权
底线指事物发生质变的临界点,一旦突破了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底线思维是新时代新征程领导者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不断提高的科学思维能力。领导者在谋划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尽可能把各种可能的情况想全想透,进而把各项应对措施制定得周详完善,确保安全、顺畅、可靠、稳固。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国际国内形势呈现出一片光明的景象。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于5月8日战败投降;在亚洲战场上,日本帝国主义日暮途穷,垂死挣扎;在国内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开展如火如荼的局部反攻。此时,中国共产党拥有着121万党员、91万军队、220万民兵和接近1亿人口的19块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重心”“中国人民解放的重心”“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重心”。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空前发展,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空前团结。尽管如此,毛泽东同志却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全党要“准备吃亏”,强调“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预见困难风险,化解问题矛盾,在抗战的最后阶段和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把握主动,从而赢得最终胜利。
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毛泽东曾提醒全党,“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准备对付最坏局面”“要在最坏一点上来布置工作”“以能对付最坏情况”。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谋划和推进工作,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把预案做得更周密,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真正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者要整体把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准确判断底线是什么、底线在哪儿,周密地预测事物发展可能遇到的困难挑战,主动地提出策略措施,注重“托底”“保底”“守底”,从而远离底线,防范风险隐患,增强工作主动。
把握大局大势,增强谋划的预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领导者要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准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应势而谋、审时度势、乘势而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路线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遭受失败,被迫开始战略性转移。而又由于既实行逃跑主义,又怕打烂坛坛罐罐,以致一直被动挨打。仅两个月时间,红军就从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党、红军和革命处于危急关头时,身为红军总政委、三人领导小组之一的周恩来审时度势,深刻反思,从全局的高度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清醒地预见到,只有毛泽东才能力挽狂澜、扭转危局,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非毛泽东莫属。于是他在行军途中,主动找人谈心,积极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准备工作,组织召开了遵义会议。他在发言中,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全力推举毛泽东来领导红军的今后行动。他的建议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周恩来善于审时度势、冷静观察、认清全局,是这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取得成功的关键。
预见就是要谋全局、观大势、想大事,预先看到前途趋向,看到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少打小算盘、算小账”“更加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领导者谋划工作,一定要从大局、大势去考虑,善于“谋时”“谋势”,做到识时务、讲变易,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做到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不能顾此失彼,捡起芝麻丢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