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培养
2023-06-12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姚娇霜
●江苏省江阴市夏港中学 姚娇霜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教育部提出“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逐渐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这五大核心素养比三维目标更加具体,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而时空观念则是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内容。
一、时空观念的概念
什么是时空?简单来说就是时间和空间。历史学科时空观念的核心内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才可能对事件有准确的理解。
二、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近几年的中考越来越偏向考查历史的因果关系、历史现象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渗透等。通过平时的练习和中考阅卷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简单的历史时空概念理解不清,甚至出现了很多错误,对于历史事件、时间的掌握往往很零碎,难以形成完整的历史结构体系。在初中阶段,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是了解历史常识,掌握中外历史基本史实,但实际上经常出现学生不重视、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这给初高中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时空观念的培养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至关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发散性联系。
1.空间方位的讲解培养。
梁启超先生曾说过:“读史不明地理则空间概念不确定,譬诸筑屋而拔其础也。”学习历史,如果忽视了空间概念,就会影响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教科书和历史地图册中展示的历史地图,能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历史问题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刚刚接触历史学科的七年级学生来说,更要了解中国的版图。例如,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中,就出现了《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我国最早出现的人类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为此,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画黄河、长江的流向和形状,让学生对我们的母亲河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时,因为我国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往南转移的过程,所以,教师直接展示了3幅图:汉代经济分布图、唐后期经济分布图、宋代经济分布图,让学生能直观地在地图中发现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过程。
当然,讲解历史地图的时候,有时方便学生记忆,教师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国家、地点用简图的形式展现给大家。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时,关于三国的地理位置,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画简图表示。有的同学画了三角形的简图,有的同学画了圆形的饼图。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时,可以给同学们展示宋与其他政权并存的饼图,让同学们对这几个政权的地理方位印象深刻。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方位,逐个讲述清政府对东南地区——台湾、西南地区——西藏、西北地区——新疆、东北地区——黑龙江流域的巩固和管辖,并制作简图,方便学生记忆和日后的能力提升。例如,下图中①处可填“设置台湾府”。
图1 清朝统一方位示意图
由此可见,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时空概念和时空方位,才能在日后的能力训练中学以致用。
2.时空坐标的归纳总结。
讲历史,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清什么时间发生什么事情。为此,在讲完一单元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可以以时空坐标轴的方式来帮助同学加深记忆,理清头绪。例如,在归纳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时,笔者展示了时空坐标,如图2。
图2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框架图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后时序一目了然,图3展示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带来的影响。以往的会考中常常会出现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不同点的对比,通过时空坐标的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将背景、经过、结果和影响直观地进行对比,将分散的知识点连在了一起。
图3 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框架图
在复习美国史的时候,将美国史分为:独立、统一、富强、创新、冷战、新经济六个部分,为了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可采用阶梯状的时间轴来展示,如图4所示。
图4 “从蚂蚁到大象”的美国示意图
再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时,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第52页和53页,用图表的形式将其形成、发展、完善和强化的趋势表现出来。通过图表,达到了对新课的掌握,对旧知识点的复习和梳理。
3.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
在认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上,通常要求学生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评价,但是如果学生搞不清楚当时的历史背景即时空观念,就很难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所以,在最开始教学时,应当重点强调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而评价历史人物就必须先知道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这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例如,评价唐玄宗。大多数同学都能如此评价他:唐玄宗在位期间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等。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但是,唐玄宗在位的后期,沉迷享乐、宠爱杨贵妃、宠信奸臣,重用安禄山等塞外民族试图稳定唐王朝的边疆,结果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想法和行为都会产生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所以,评价历史人物,不能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差的一面,要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评价他。
在关于中国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时常会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内容作横向比较。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时,讲到我国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时,可以把他与西方的哥伦布、麦哲伦的远航做对比,如下表所示。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
无论是规模、次数还是时间,都是郑和的船队占优势,但东西方远航的目的和结果却截然相反:郑和是去宣扬国威,友好交流,而哥伦布等是去殖民和掠夺的。通过横向比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得到了提升。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承担着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发散学生历史思维、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责任。时空观念不是某一个具体时间和空间的机械记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给学生渗透时空观念,尤其是纵向和横向的历史比较,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相信,只要坚持,总有花开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