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6-12史振霞胡美仙闫训友杨玉静陈晶

关键词:教改创新

史振霞 胡美仙 闫训友 杨玉静 陈晶

【摘   要】   创新能力是本科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以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为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实施科教和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和多方实践能力考核方式,构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创新;教改;校企结合

Explor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l for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Major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i Zhenxia1, Hu Meixian2, Yan Xunyou1*, Yang Yujing3, Chen Jing4

(1. Langfang Normal University, Langfang 065000, China;

2. 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School, Langfang 065000, China; 3. Langfang No. 4

Middle School, Langfang 065000, China; 4. Langfang No. 17 Middle School, Langfang 065000, China)

【Abstract】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quality that under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have. Taking the course of fruit and vegetabl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as an example, an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applied talents was constructed. By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implementing the teaching mode of combining science and education with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multi-party practical ability, the brand new model shows great results.

【Key words】     innovation; teaching reform; combin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中圖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 3229(2023)01- 0114 - 04

0     引言

果蔬贮藏与加工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内容涉及食品化学、生理学、营养学、食品工艺学等,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技能的一次操练,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毕业后进入相关专业岗位奠定牢固的基础。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改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要重要。

果蔬贮藏与加工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应用型课程,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性和综合能力,与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是背道而驰的。针对这个问题,许多学者提出过很多教改思路,如项目教学法、创业性实验教学法、综合性实验教学法等[1-2]。这些教改思路和方法可以给本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结合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对教学效果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同伴教学法和团队小组化教学模式特别适用于果蔬贮藏与加工这门课程。下面详细阐述果蔬贮藏与加工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

1     优选教学讲授内容,突出重点和创新点

果蔬贮藏与加工所用理论教材为王颉主编的《果品蔬菜贮藏加工原理和技术》,全书共计12章,贮藏篇5章,加工篇7章;实验教材选用王鸿飞主编的《果品蔬菜贮藏与加工实验指导》。本课程理论32学时,实验32学时。由课程设置可以看出,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实验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培养,而教学以“必须”“够用”“会用”为指导[2],因此在理论讲授时必须进行有效取舍,选择的依据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培养计划,还要结合实验内容,使课程理论内容紧密联系实验内容,同时在讲授相关内容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果蔬贮藏与加工为中心的知识体系。

在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将第1章果蔬营养化学成分与贮藏特性和第2章果蔬的采收和采后商品化处理作为课程引入部分,并和果蔬贮藏和加工内容联系起来,这需要教师对整门课程有总体掌握并详细讲授。作为本课程的基本理论,讲授过程中需要和具体贮藏方案制定、加工工艺联系起来,达到启发和提高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目的。第3章到第5章主要讲授果蔬贮藏技术和贮期病害控制,第6章到第12章是果蔬加工内容,在教学模式上需要将教师讲授和食品企业生产结合起来,并研究目前加工产品销售特点和热点,达到既注重理论又重视实践的目标,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为团队小组自主实践开发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改善理论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不管是板书还是PPT讲授都比较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第一,教师必须深入果蔬生产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借助多媒体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研究热点包括争议点、相关研究的灵感,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保证学生在课上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应用和深入思考。第二,每6人分成一兴趣小组,按照班级30人,共计分成5个小组,进行市场调研并分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分组查阅资料,课上集中讨论并引导学生陈述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最后教师回答疑难问题和总结,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第三,组织市场调研、超市走访和企业观摩。果蔬贮藏与加工的行业发展具有季节性和区域性,可以組织学生进行超市调研、消费者走访等,调研主题可自由拟定。通过实地调查,学生可以更好地贴近生活,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为以后开发新产品提供灵感和知识贮备。通过数据汇总整理、分析,撰写报告,不仅复习了课程所学内容,了解了果蔬方面的标准和法规,同时还培养了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团队互助和协作能力[3]。

3     积极进行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

3.1   采用团队小组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科研开发和创新能力

果蔬贮藏与加工是以实践性为主的综合应用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实验类型主要分为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验证性实验3种类型。为了避免出现传统上课模式枯燥乏味的弊端,采用了团队小组法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发展和创新为指引[4],以组织课堂问题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和产品配方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和设计解决问题。团队成员通过研讨、合作的方式达到相互施教、共同设计、共享成果。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都可以安排创新性实验内容,创新性内容包括产品风味、工艺、设备、包装、产品特色等方面,锻炼了学生运用学科基本知识进行独自科研和创新的能力。

3.2   科研与教学结合

食品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实验设备、方法、技术、理念、产品类型更是层出不穷。因此果蔬贮藏与加工更应该培养满足社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近几年学校大量引进高水平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更有助于将科研内容带到课堂,将科研与教学更好地融合,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深入研究课题,另一方面积极展开教学,实验项目类型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换,丰富和提升了教学效果。

3.3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为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果蔬贮藏与加工》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级别,分别给予一定的成绩加分鼓励。果蔬贮藏与加工创新涉及面广泛,包括原料创新、加工工艺创新、设备创新、贮藏方式创新、配方创新、包装创新、口味创新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成立创新团队,定期展开讨论,立足京津冀,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参与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中,通过材料的收集、探讨和创新创业项目书的撰写,可以做到人人有创新意识,人人有创新能力,成为果蔬贮藏与加工行业的创新型人才。

4     校企结合,建立校内外果蔬贮藏与加工实习基地

果蔬加工在食品加工行业中占比最大,知名企业较多。在果蔬贮藏与加工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结合[5],充分利用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优势,建立校内校外果蔬贮藏与加工实习基地,让学生参与到各企业生产实践中,在实习的过程中了解本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市场需求,勤动手、多思考,既开阔专业眼界和格局,同时也培养创新能力。另外高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培养订单式的创新型人才,能够让学生们做到一毕业就能就业,一就业就能为企业创新。

校企合作具体实施如下:校内成立团队小组,定期组织研读课程前沿论文,指导教师指定方向,结合市场调研,了解果蔬产业最新发展现状,集思广益,校内实训贴近果蔬企业生产实践,营造真正的果蔬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工艺,使校内实验实训成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中心;校外积极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相关企业包括北京汇源、涿州翔天食用菌有限公司、天津康师傅、中粮集团等。大学前4学期通过校内教学,使学生掌握食品相关的基本技能、生产技术和食品品质管理岗位能力,第5和第6学期根据企业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和模块课程,使学生在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选修模块课程并模拟岗位需求以获得相应企业就业岗位技能;同时课程教授不仅局限于校内教师,可以聘请果蔬加工行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来校内定期授课。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发展需求,让学校教师通过课题合作的方式参与到生产工艺改进、机械设备和产品开发中,以弥补食品企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第7和第8学期学生在订单合作企业中可以进行顶岗实习,由校内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采用校企共同的考核制度,使学生达到相应岗位的职业素养,解决就业问题。

5     成果成效

课程团队对近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及专升本102名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回收率100%),通过调查问卷分析,评价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情况,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改进。改革成效体现在以下方面。

5.1   课程育人成果引领大学生参与项目申报

近年来,课程通过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助力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中,具体表现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2021和2022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7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0项、竞赛中获得奖励26人次、发表学术论文15篇,在全校各专业中获批创新创业项目和获奖情况表现优异。

5.2   课程设置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创新能力认同感明显增强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本科教学第5学期,在小学期课程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块,每位老师指导10-12名学生,增强了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同感,学生主动增加食品工艺学和果蔬贮藏与加工课程的创新型和综合型实验,传统的食品加工工艺和配方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与时俱进,同时也提高了专业兴趣。

5.3   助力食品企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发展

近3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包括廊坊维朗妮卡食品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廊坊帕瑞斯食品有限公司等,从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来看,本学院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较强的探索和创新能力,用人单位综合满意率达95%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 周翠英,汤瑾.高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果蔬贮藏加工技术课程教改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25):129-130.

[2] 袁丽,高瑞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综合实习教育改革探讨[J].农技服务,2009,26(10):129-130.

[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陶成云,兰文宝.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区域治理,2019(37):62-64.

[5] 张其亮. 创新创业引领下的高校实践能力培养体系重构[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7):17-19.

猜你喜欢

教改创新
虚拟机服务器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研究
初中美术教改新思路初探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关于高职院校印刷色彩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