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劳动教育牵手心理健康教育

2023-06-12王洁

文理导航 2023年1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王洁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有关概念作出了新的解读:真正的健康指的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健康,是强健体魄和正常心理意识的直观表现。初中生的情感意识与生理素质正在不断发展,其很容易表现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失控、自我认知失衡等。将劳动教育活动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在切实的劳动中提升学生的体能素养与学习能力,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本文以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对象,探讨在劳动教育视角下推动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开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从概念上进行分析,初中劳动教育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对初中生来说,劳动教育活动围绕社会实践劳动发力,心理健康教育则针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意识与情感发力,二者分别强调外在素质的表现与内在情感的调和问题,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二者互动交流较为单一。但是回顾劳动教育过程,学生在劳动中同样能够产生情感、发泄情绪、不断成长,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了解劳动意义,消除怠惰心理

基于劳动教育视角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落实,必须培养初中生热爱劳动、参与劳动的优秀学习意识,实现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交互,将基于现实生活演化而来的劳动活动转化为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课堂,以此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当代初中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劳动机会,劳动经验不足,对劳动活动较为抵触。部分学生甚至给劳动教育贴上了“体力活”的单一标签。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可以消除学生的怠惰心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实施。基于理论视角加强学生对劳动活动的了解,纠正学生好逸恶劳的消极思想,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以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新环境,新起点》的教学为例。这是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中的起始模块,也是引导学生认知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重要育人板块。在教学活动中,可尝试基于劳动教育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对我们来说,初中生活代表着为期三年的学习已经开始,那么请思考一下,对正在劳动的工人、农民来说,他们的“新环境和新起点”在哪里?依靠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劳动情感。对广大社会群体来说,生活在不断向前,每一次全新的劳动活动、每一个全新的劳动任务都是一个新起点,正是在不断劳动的过程中,高楼拔地而起,庄稼不断收获,我们的生活向着更美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借由劳动教育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劳动”和“劳动创造了什么”的关键性问题,使其形成劳动意识,用劳动改变环境、美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

二、参与劳动活动,形成奉献心理

真正的心理健康不仅代表着个体具有积极健康的情感,还能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活动中所发挥出的重要价值,基于情感视角进行社会活动,为他人思考、奉献。教师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奉献心理,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为他人着想、主动为他人奉献的优秀意识,打破学生之间的情感隔阂。改变学生对他人的评价,在劳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与奉献精神,才能实现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交融。劳动教育诞生于劳动活动的土壤中,其与现实的劳动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推动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必须改变“纸上谈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考、实践的过程最终成长。

以七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揭开人际吸引的奥秘》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设计劳动教育方案,与学生进行深度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书写“匿名信”,在匿名信上写下学生最喜欢的人的名字,记录其良好品质,促使其形成“见贤思齐”的进步思想。随后,在校园内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围绕着花园灌溉、植树、校园卫生清理等活动落实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此时学生发现,许多被自己忽视的同学身上都表现出了极优秀的品质:某同学能够熟练完成各种劳动任务;某同学在劳动的过程中积极帮助他人。对集体来说,这是一种奉献过程;对个体来说,这是一种友好行为。在劳动中,引导学生向性格优秀、品质优秀的同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奉献心理与劳动兴趣。配合《揭开人际吸引的奥秘》这一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为何某同学在劳动的过程中结交了许多的朋友,他的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对学生的劳动能力展开深度探究,激发学生的劳动参与热情,使其形成为集体奉献、为他人奉献的心理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設计劳动专题,培养竞争心理

初中生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当个体意识逐步发展,外界环境的认可将进一步培养初中生的自信心与自我认知能力,使其以更饱满的精神态度迎接外界的各种挑战。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竞争心理进行启发,鼓励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相互竞争,相互学习,借由劳动活动验证自我价值;尝试推进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设计专题劳动活动,鼓励学生竞争、成长,实现深度育人。

以八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超越嫉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劳动专题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设计以“清扫校园卫生”为主题的劳动专题教育活动,为学生划分不同的责任区,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校园清洁任务,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获得最高评价的学生可以得到教师发放的奖品。这样的劳动教育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为学生提供了表达情感的机会。当学生发现自己在成绩上超过他人、在劳动中技不如人时,思想便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出现否定他人的劳动成果、贬低他人的劳动价值等方式来自我认可。这便是嫉妒的直观表现,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如给予下列提示:

(1)某某同学的玻璃擦得那么干净,为什么我不行?我也要向他学习。

(2)想不到某某同学竟然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劳动工具,真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啊!

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将心理健康教育提示加工为小纸条,下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展开思考:自己是否有嫉妒他人的思想?这种消极的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应该如何摆脱嫉妒?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借由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讲解劳动技能与劳动技巧,在劳动的过程中互相帮助,缓和同学关系,调整学生心态,可以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活动的优化实施。

四、开发劳动游戏,激发感恩心理

如果以更开放的方式实施劳动教育活动,启发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耐心、平等、包容、尊重的良好意识,实现劳动教育与现代教育活动之间的创新交流,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搭建新的平台。在尝试融合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环节,可将劳动过程加工为劳动游戏,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实践,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传统的劳动教育活动大多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劳动教育体系单一,且多带有任务性和强制性特点,学生的抵触情绪较为明显,开发劳动游戏,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快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交互。

以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可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尊重意识。在教学环节,教师为学生发放各类泥塑材料,在泥塑材料表面喷洒泥浆、尘土,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清洁。这样的劳动任务是极为琐碎的,但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的耐心首先得到发展。对细节之处的清理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的自我评价:“这么复杂的位置我都清理干净了,我真能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自我认可。教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你要感谢自己的认真付出,让这些泥塑能够重现光泽。在培养学生感恩心理的过程中,以对自我的感恩和认可为开端,对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随后,基于社会环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各类劳动活动为对象,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汽车长时间驾驶之后表面会出现许多细微的划痕,一般的养护方法无法清除划痕,汽修师傅会给汽车打蜡,这是劳动的过程,让汽车重现光泽;烈日炎炎,是清洁工骑着小三轮一遍又一遍地清扫大街,让城市始终整洁,这是清洁工的奉献。在劳动教育环节,结合具体的劳动故事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人的劳动构成的,我们应该对他们感恩,让学生学会在心中说谢谢,才能更好地推动心理健康教育。

五、学生自主劳动,调动发展心理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评价能力,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大包大揽的教学模式不仅与初中生的发展需求相悖,而且严重背离了新课改下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要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尝试在教学活动中“留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和独立思考的必要空间,创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自主劳动,独立探索,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在劳动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可以将劳动教育加工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二育人平台。

以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生涯发展早规划》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低难度的劳动任务:学校内有一大批的菊花要进行移植,现在要求你奉献一份力量,请你进行劳动创作,思考如何安置这些菊花?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可以尽可能地转移菊花,所以设计了各类花盆,将菊花进行移植,多余的菊花还可以销售;一些学生则认为,菊花是校园内的风景,移植也应该留在校园内,所以可以在校园内开发新花园,从而开展开垦、种植等活动。学生对劳动活动的认识是不唯一的,在劳动教育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思维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掌握个体的发展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個性特征,从而制订生涯发展规划,基于自身的能力解决“我能干什么”的关键性问题,推动劳动教育活动的优化实施。在劳动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自我能力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劳动意识、活动能力、学习能力展开评价,建立完善的生涯发展规划方案,让学生自由表达,深度认识个人素养,可以带动劳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融合。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多元教学工作的支持,如果教师转换思想,将劳动教育加工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载体,则可以进一步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教师要强调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有效交流,在实施教育活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热情,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方法,情感上接受,思想上转变,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居新凤.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的分析[J].新课程,2022(29):230-231.

[2]孙昊.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学生心理成长的实践与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2(7):57-59.

[3]侯镭.加强初中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J].甘肃教育研究,2022(1):112-114.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