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课程思政的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实践探析

2023-06-12林佳一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1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林佳一

关键词:高职;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把立德树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的各环节,为了深入落实这一精神,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中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并明确课程思政目标和内容[1]。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责任和使命,青年时期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前沿基地,高校在开展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学生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服务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等新兴产业,近些年,国家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全面优化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发展高职本科教育等。2021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集成培养融合统一”作为职业教育中的总体要求[2]。切实贯彻好这一要求,就需要把思政教育全方位地融入专业、融入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增强爱党爱国、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等意识,使他们成为德技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当前,各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积极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如火如荼地推进实施课程思政,逐步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效。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涉及的学生面广。如何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这门课程的正确思政方法和模式,做好这门课程的思政建设,达到高质量的育人效果,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沿革与融入课程思政

1.1 课程背景和高职学生学习状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培养学生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推广,教学内容也在随之除旧更新。课程新增加了计算思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知识,同时使用的软件版本也不断更新。另外,该课程历经了从项目化、基于工作过程、微课、慕课等多次教学改革,课程开发具有成熟的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以下一些情况: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认为自己有一定基础;未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依然停留在高中的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能力较弱;缺乏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实践性较强的操作部分往往会而不熟。针对这些存在状况,教学上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比如,让一部分学生通过考试实现免学,增加课堂互动等。这些举措大多是从外在层面来解决问题,然而从内在层面上,学生更需要的是在思想、道德方面的积极向上的引导。

1.2 融入课程思政的目的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课程思政的本质要求是将相应的价值观融合到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促使学生内化吸收[3]。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中,针对高职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力求达到以下立德树人的目的。

第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实用性强,涵盖的内容都是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必备技能,职业特征十分鲜明。融入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大国工匠的职业精神,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些价值观将对他们职业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该课程面对的都是高职新生,刚入校所带来的不适应使他们面临学习和生活上众多的困惑,部分学生由于自控力不强,沉迷游戏,形成懒散的作风。对于新生而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融入课程思政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塑造勇于创新和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打牢信息化知识技能基础。

第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但并不要求深入研究。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把这些杂而多的知识点通过传统、历史等思政素材有机串联起来,让枯燥的内容变得丰富和生动,在提升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学生内在民族自豪感并树立强国报国志向。

第四,学校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大环境,思想教育仅仅依靠思政课程来进行是不够的,而要贯穿于学生三年所学的全部的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到每门课程后会产生联合育人效应,构建出持续、持久、系统的育人格局。

2 計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分析和建设思路

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载体开展思政教学需要对原有课程的体系重新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找准思政内容的融入点、落实点和平衡点是关键所在。一条清晰的建设思路和三个关键点简称为“三点一线”。

2.1 课程思政的关键点分析

融入点、落实点和平衡点是课程思政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三个重要的关键点。融入点指在教学内容中哪些知识点需要切入思政内容,解决的是思政在哪儿做的位置问题;落实点则是思政内容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出来,解决的是思政怎么做的方式问题;平衡点是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之间比例关系,解决的是思政做多少的力度问题。

2.2 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

在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导向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沿着以下的一条主线进行。主要分成四个步骤:确定思政元素、找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诠释落实点和平衡点以及课程考核与教学反思。

首先,建立思政教学资源库,确定思政元素的范围。专业教师要有增强德育知识储备的意识,平时积极搜集相关时事新闻、历史、文化、法律等资料,然后分类整理形成思政资源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这些工作不是一个老师单独完成,往往要通过团队合作,因此还需要成立该课程的思政团队。

其次,梳理教学内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找到思政元素融入点。思政元素的融入要和知识点关联紧密,遵循因势利导的原则,达到有深度且自然的程度。

再者,在教学过程中诠释好落实点和把握好平衡点。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并通过创新思维来精心设计每个思政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内容和思政内容之间平衡点的准确把握尤为重要,课程内容仿佛是水,思政内容就像盐,不宜过多或过少,恰到好处地植入思政内容会使整个课程变得有滋有味。

最后,课程考核与教学反思。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两个重要主体,课程思政效果需要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考虑。通过课程考核来检验学生是否增强了道德意识、是否提升知识转化率。教师在完成课程思政建设后要对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不断地调整和修正之前的做法。

3 课程思政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为了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按照前面提出的“三点一线”的建设路线,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先从教学目标入手,然后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思政实施的策略和方式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思政考核的方法。

3.1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目标

以前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标通常要求学生认识信息技术,掌握常用的工具软件和信息化办公技术,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课程教学是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展开,旧的教学目标很容易造成重知识、轻育人的教学境况。因此,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必须先从教学目标着手,需要将思政写入教学目标。有了正确、清晰的思政育人目标定位将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结合课程背景和职业教育特点,本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踏实肯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职业精神;培养学生拥有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另外,本课程面向的全校各专业的学生,因此还要在思政育人目标中体现出专业属性。比如:经济管理类专业则强调诚信为本的职业操守;土木工程类专业则强调安全施工的职业素养。

3.2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

确定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是思政融入教学的前提。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组织成五大模块,分别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与常用软件、Word文档处理、Excel数据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4]。在国家课程思政总体要求的指导下,依循育人目标,本课程思政内容主要包括:家国情怀、人文素养、法治教育、道德修养和职业精神五个方面[5]。根据这五大类思政内容,从思政教学资源库中提炼出思政元素。

把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先需要考虑融入范围。并不是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融入思政元素,每个课程模块中涵盖多个知识点,采用知识点作为思政元素融入的对象较为适宜。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课程中的若干知识点融入思政元素。另外,要针对知识点的关联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发展历史、涉及的人物经历、理论论述以及知识点背后所隐含的价值观、思维方法、思想精神、学习方法等。通过直接引用、嵌入或类比的方式选取与知识点紧密相关的思政元素,并在知识点中找到融入点。以下是根据前面的融入策略,在部分知识点中融入思政的具体做法。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在讲解计算机发展和分类时,直接引入我国“九章”量子计算机和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思政元素,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学习常用工具软件使用时,布置学生自学完成,此时用嵌入的方式介绍李时珍自学成才的故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在介绍字符和段落格式化时,通过类比天宫空间站的精准对接技术来融入思想精神方面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3.3 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

新媒体和互联网影响下的00后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和个性鲜明等特点,课程思政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了解他们的喜好和表达方式。将融合时代性和正能量的思政元素通过线上和线下以各种不同形式呈现,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增进专业能力。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思政内容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案例故事,还可以采用问题导向、小组讨论、趣味游戏等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出来。

课前阶段,线上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对照学习清单,通过观看思政微课小视频、回答思政问题,对本次课讲授的内容有全面的了解。

课中阶段,线下课堂教学分为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两部分。思政融入理论知识讲授不是单纯内容叠加,需要教师发挥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把握好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平衡点。比如,介绍演示文稿插入对象时,讲屠呦呦团队经过反复实验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的故事,案例选取讲求精悍,突出团队力量,这样就可以尽快进入到类比插入表格、图表等各种元素后才使演示文稿更生动的主题。讲授数据分析时,组织小组讨论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几起统计数据造假事件造成的危害,展示反面案例引发学生深层次思考身边的诚信问题,提高抵御考试作弊、抄作业等不良风气的能力。学习Count函数时,把12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接龙游戏的形式输入到表格,然后再用Count函数统计个数,寓教于乐避免了沉闷的课堂气氛。实训操作往往包含操作规则、安全和团队合作等诸多的思政元素。这些都无须平铺直叙,而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去主动探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不畏困难、遵規守矩、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后阶段,以拓展知识学习和作业为主。线上发起思政案例的讨论可以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活跃的互动交流氛围。比如,在了解前沿技术时,抛出人工智能用于营销、裁员等热点事件。通过讨论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问题,激发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引发学生道德法律层面的思考。

3.4 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融入课程思政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是否有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是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这些都需要通过课程考核反映出来。此时,课程考核不再仅限于单纯的专业知识,还要考虑到德育方面的表现。与专业知识考核不同,思政部分的考核往往不太容易给出具体量化指标,需要教师在考核的方式上进行创新设计。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本课程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全方位考核。定性考核主要涉及学生课堂活动参与情况,作业是否独立完成,实训室卫生状况,上课是否迟到早退等方面。将这些表现情况作为评价表的考核项目,每个项目评价分成5个等级,可以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方式完成评判。定量考核主要通过单元测验、作业或操作综合项目来实现。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融合了思政元素的题目,比如,完成一个学习雷锋精神的海报设计。另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平台上的自主学习内容的完成率来及时反馈思政效果。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上全方位地融入课程思政是教育理念上的革新,对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思想境界大有裨益。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以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首先,相比本科层次学生,高职学生就业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在课程思政中还需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积极乐观地了解社会并踏入社会。其次,课程思政不仅聚焦在学生,还需要对教师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思想道德行为去感染和带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思想认同。最后,思政教育也需要延伸到学生的实习环节,以产生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的联动效应,共同助力学生行稳人生中的重要一步。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