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教学法助力农村小学道德法治

2023-06-12陈琼珍

文理导航 2023年15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陈琼珍

【摘  要】在教育領域改革的不断推进背景下,众多新兴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当中,案例教学法因其具备客观、真实、贴近生活的特点,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强化小学生的知识掌握。基于此,本文将新课程改革作为研究背景,围绕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从案例内容贴合教学主题、引入真实案例创设情境、合理运用案例讲解疑难知识、利用案例组织课堂练习、结合相关案例创造趣味教学、以总结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六个维度展开分析。本文研究的主旨在于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经典的案例,并围绕此案例展开教学实践。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围绕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同时化身为引导者与支持者,一方面促进生生探究,另一方面为学生在课堂的讨论学习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教师还需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问题予以全面且精准的解释,进而在发挥案例教学法育人价值的基础上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案例内容贴合教学主题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环节,案例内容的合理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从而帮助小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知识,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意识。所以,教师在执教实践中,应重视案例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案例内容符合教学主题。在选择案例与设计教学案例实践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案例需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具备较高的关联性,并且使案例能够涵盖重点知识内容,或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够引出所施教的内容。第二,案例需具备趣味性。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内容详实并贴合小学生实际生活,且具备鲜明趣味性的案例,激发小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欲望。第三,案例内容需积极向上。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针对第一次看到或学习到的内容记忆深刻,因此教师需保证案例内容的健康向上,可引导小学生正向发展。

例如,教师在施教“我们不乱扔”的实践过程中,本课主题为保证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首先,教师操作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案例《为什么垃圾要分类处理》课件导入大屏幕,与学生共同观看,待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做教学引导:“通过对该视频的观看,已然了解垃圾的危害十分严重,但经过科学处理亦可变废为宝,接下来大家一起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各类垃圾的方式。”其次,教师再次播放“垃圾的危害”案例课件,并向学生提出问题:“人类每天的生活与工作均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同学们知道此类垃圾除造成视觉上的不愉快外,还会对我们造成哪方面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交互,待学生交互结束后教师做教学小结:“垃圾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涵盖:视觉污染、水资源污染、占据宝贵土地资源、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如废电池、塑料袋等。”而后,教师板书:“保护环境、慎待垃圾,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提出问题:“通过对垃圾危害的了解,大家是否清楚每天产生的垃圾最后安置在何处?”并呈现“谨慎对待垃圾”案例图片于课堂,给予学生交互时间,引导学生针对垃圾分类展开交互。在学生交互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怎样处置可回收垃圾?怎样处置不可回收垃圾?”最后教师做教学课堂总结:“废纸、饮料瓶、水瓶、金属、旧衣物等为可回收垃圾,可送至废品回收站处理,并做好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离,根据干湿分离的原则分别投至相应的垃圾箱内,同学们大家应清楚,垃圾的清理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乱扔垃圾、不乱倒垃圾。”以此帮助小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

二、引入真实案例创设情境

根据案例内容需贴合学生真实生活这一原则,教师应积极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真实案例,并善于创设真实情境,以此助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安全的玩”中“认识交通标志”为例,传统课堂教学教师要求学生自主查找与交通相关的标志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自主查找的交通标志的具体作用,待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举起交通标志引导其他学生回答其含义。此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学生理解交通标志的内容,却并不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其本质,导致学生掌握了相应的交通规则,却无法发挥其警示作用,并未发挥《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作用。因此为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与发挥其育人价值,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可利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呈现真实案例“行人不看红绿灯横穿马路导致车祸”视频资料,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过马路、乘公交车、骑自行车,并驻足于出车祸处寻找产生车祸的关键因素。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过马路需要注意看红绿灯、乘公交车需注意车辆是否停稳、骑自行车需注意道路两侧的行人。同时,教师把握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若同学们想让其他行人知道视频中行人不看红绿灯的行为是不安全的,你们会设计什么样的标志牌告诉行人呢?”教师给予学生交互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言论。最后,教师呈现课件“交警指挥”案例视频,与学生共同观看交警指挥过程中的手势,了解其中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交通标志与交通规则的印象。通过将真实案例引入课堂并创设情境,能够活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气氛,同时也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此课程的育人价值。

三、合理运用案例讲解疑难知识

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亦可将其作为解决疑难知识的有力工具,教师在执教疑难问题中,通过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地消除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阻碍,助力教学进程的有序开展。首先,在教学实践开展前教师应明确每节课程内容的疑难知识,并准确选择与之相应的案例,使案例能够有效解决教材内容的疑难问题。其次,教师在引入案例后的解答环节中,需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掌握学生学习过程,并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根据案例掌握正确知识。

例如,教師在执教“买东西的学问”一课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明确此课的疑难点为:消费者应树立法律观念,以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能够正确认识不同种类的包装信息,可以正确判断购物页面的信息。其次,教师以口述的形式为学生导入案例:“当下正处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大家均需要减少出行次数,而减少出行的前提便是提前购买备用物资,于是社区组织一次采购活动,采购的物品大致分为食品类、饮用类、药品类、衣物类、医用防护类。”待教师将案例导入完成,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人们购买物品的过程中,若购买到过期的牛奶或‘三无产品,应如何解决此问题。”教师以此问题为主题引导学生交互,在学生交互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给予引导:“购买前仔细察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购买后保留购物小票或向商家索要发票。”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购物中仔细察看物品生产日期与产品信息的习惯。再次,教师口述案例:“社区在采购衣物过程中,由于尺码购买错误需要换货,向商家索要发票未果,商家拒绝换货。”教师引导学生交互,共同分析此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教学总结阶段,教师引入案例:“杨女士在网上购买一件西装外套,到货后发现与商家介绍图片不一致,我们在网购中应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教师给予学生交流分享网络购物经历与经验的时间。待学生交互结束后,教师做教学总结:“若商家态度强硬不提供发票,可以拨打12315消费者保护热线、报警或查监控,而网络购物,可以查看商家、商品评论、效率、价格。只有掌握正确买东西的学问,即可买到所需物品,一旦我们在购物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先以沟通为主,若沟通无效,便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我们自身权益。”通过合理选择案例,能够辅助教师讲解教材中的疑难知识,深化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

四、利用案例组织课堂练习

通过对当下《道德与法治》的考查形式分析可知,《道德与法治》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因此,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适当融入课堂习题,以此帮助小学生奠定基础知识。

例如,教师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课堂练习插入案例之中,引导学生展开案例分析,并以案例中的内容完成练习。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案例视频于课堂,待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观后感,同时教师做教学引导:“孔子说此话的意义为‘在自己谋求生产与发展的基础上也应助力别人的生产与发展,此为文化传统美德中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教师将“立己达人”板书于黑板。其次,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结合实际生活讲述关爱别人的故事,并利用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解释“仁”的意义,同时以此为基础补充以下练习题,教师出示幻灯片呈现填空题。

1.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

2.我不愿意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3.我不愿意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

最后,教师出示PPT“爱国事迹”案例视频,待学生观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以下习题:

1.以下哪个选项能体现爱国精神(   )

A.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下述体现爱国的选项为(   )

A.《杜环侍老》       B.《朱冲还牛》

C.《绿女爱国》       D.《胡服骑射》

3.下列不属于爱国表现的选项为(    )

A.奉公守法  B.捍卫国家利益  C.好逸恶劳

通过将案例与习题结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依托案例巩固所需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上述的理论分析可知,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使教学内容挣脱教材知识的束缚,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有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技能,进而促使小学生具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案例与习题的结合,可帮助小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目标。此外,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应积极利用案例教学法继续完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帅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实施[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3):88-89.

[2]苏楚茹.一体化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策略研究[D].导师:方立江.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2.

[3]施漪.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路径分析[J].华夏教师,2022(5):85-87.

[4]李英虎.案例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开展的有效形式[J].基础教育论坛,2021(36):99-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改专项课题“《道法》课程法治素养培育策略研究”研究成果,立项批准号:Fjjgzx21-134)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