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3-06-12滕长萍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高素质

滕长萍

内容摘要: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式单一而枯燥使学生厌学甚至辍学,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受益终生。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 转变观念 高素质

教育是一种人类道德、科学、技术、知识储备、精神境界的传承和提升行为,是人类文明的传递,也是培养人,感化人的过程,让人懂得爱,懂得分辨善恶,明辨是非!教育是情感与认知的互动与共鸣,是自我学习与自我感悟,求真与探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以启发引导的模式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呢?以下是本人的思考与探究结果:

一.教师要以时俱进,适应时代要求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传统的满堂灌教育弊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而日益凸显出来,与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枯燥的输入性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固化,束缚学生个性,违背学习规律和素质教育的本质,而且单方面的授课,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习效果非常不佳。著名的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说过: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认识自己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完美道德的人。他的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传授科学理论和结论,而是采用互相问答和交相辩论的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对于学生的答案,他不是直接的判斷对与错,而是根据不同的答案进行一步提出问题,使学生能进一步思考,从而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观点。

所以教育不是单纯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大量的反复性训练,进行题海战术,成为答题机器。学习是学生本人的任务,不能过于依赖教师,而教学不能教师一人包办,那是教育的悲哀。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导演,学生为主演,才能解决学生厌学、辍学、逆反心理等问题。孩子天生就有求知欲,好胜心理,表现欲,希望得到肯定及表扬的心理,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有着旺盛的精力,硬性的要求学生安安静静的在教室里,专注的听课、做笔记,然后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相应的练习,好似那么井然有序,完成了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实际上作为一个人而非机器,学习不是单纯的输入、保存、然后按程序运行等机械行为。一个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差异、有不同观点的碰撞,需要在交流合作中,在情感交流中,在热烈的讨论中,才能领会知识的精髓,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学会用眼睛思考,用脑子做事,学会做人的道理,培养有智慧有道德,有辨别是非能力的实用型社会人才。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认为: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辩证概括能力和系统的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自我学习,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提出问题敢参与小组合作与辩论,最终完成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所谓:正确的思考,比多知道些更有价值。而我们作为教师必须转变观点,不能急于求成,追求短期的卷面成绩的快速提升,而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所谓细水长流,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把空间、时间、自由、快乐归还给学生,让教育回归本质。

2.高素质的教师要求

教育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是大爱无疆,教师要永远尊重学生,给与学生一定的自由的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和时间,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正确思考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可能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淡化学生的一些缺点,我们要看学生学了多少,而不是死盯着学生每次考了多少。教师不能过于追求短期内速成的名与利,而是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有仁爱之心、责任之心和勤奋之心是一名高素质的教师的基本要求。而2022年初中教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终身进修,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师德、教育理念与时俱进,做一名豁达、乐观、勇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高素质教师。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具有这种崇高的师德的教师何愁教不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呢?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正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有情感交流、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

3.备好每一节课,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不是意味着整堂课没有设计和管控,任由学生自由学习和发挥,毫无秩序和教学层次。反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需要教师有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科目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流程,有计划性、针对性、创造性、艺术性的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力课堂,让教师成为高效课堂的管理者和策划者,学生为主要参演者,引导学生高效的进行自我学习、合作交流、激烈辩论,让学生最大的可能在一节课中多学,多体会,多思考,从而达到智慧和道德相结合的教育结果。如果教师没有细心备课,课前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并提前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和易错点,不了解班里孩子们的个性特征,没有科学严谨的设计好教学的每个环节,极可能出现任务指令模糊不清,没有由浅入深富有层次,活动环节不连贯,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更别说在教师有技巧性有艺术感的引导下各抒己见,同学间互相帮助答疑解惑了,这样的课堂是无计划的,是拖沓的,是沉闷的,无效率的,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成为空谈,最终又演变为教师讲学生听并做笔记的传统课堂,教学效果差且脱离了实际,实用性大打折扣。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场精彩的演出离不开出场之前的充分准备,一部精彩的电影离不开影视导演对脚本巧妙的编写。“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一堂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的课前准备如何,决定了课堂的成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的态度、学习热情、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有有课必备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习惯,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

4.精心编排练习和测试题,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选讲精讲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的记忆遗忘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均衡的,先快后慢,即最初的遗忘很快,然后逐渐变慢。所以及时练习和小测试不仅能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避免遗忘。而练习和测试题的编排,考验着教师的观察力、判断力。教师必须在课堂的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中,他们的作业展示中检测出他们所掌握知识的能力水平,他们的易错点在哪里,他们需要加强训练的是那一方面,从而决定练习和测试的侧重点在哪里。在评讲课中,传统的课堂是每题必讲,往往一节课即使一分钟也不停歇,也讲评不了多少习题,教师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倍感枯燥烦躁,容易走神,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本节课都不满意。十几分钟能解决的问题,一节中都解决不了,效率极其低下。练习和试题的讲评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出疑问,解决问题来完成,学生可以错哪问哪,每个学生都是小老师,他们可以一帮一,或一帮多,如果学生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教师认为特别需要注意的易错点、解题方法才需要特别详细讲解。这不仅能节约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朱永新领衔的新教育理想课堂项目研究组认为:预习甚至是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的预习水平,最终决定了学生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按要求对新课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在预习中让学生找出新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习的重难点是什么,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现实中有哪些相似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应对、解决。对于这些思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工具了解相关的知识及思考方向、思路,相似的现象等,以备下节课学生能表达自己所预习到的内容,甚至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有创造性的建议。教师在课堂中作为主导者,引导着学生按自己布置的任务,进行检查和指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能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而且能进一步反复练习自己预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并使之不断的得到补充和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为了活动中的主讲者,人人参与,他们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手写,互相倾听,热烈讨论,他们不仅学会了新的知识,也学会了团队合作,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和亲密。而能达到这一效果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在课前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预习。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科目所涉及知识范围越来越广,涉及自然、科学、人文、风俗文化,历史、政治等,各科目间互相融会贯通,有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相似点。无论是哪个科目都离不开阅读的日积月累,各种有意义有价值能增长学生见识的书籍是值得一读的。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不仅说的是语文科目,也包含了所有的科目。我们的学习不仅限于课本的内容,也包含了课外的相关知识。中考试题中文科的阅读题的占比率越来越高,而理科的理解及和平时阅读积累也息息相关联。一个爱阅读的学生,他的阅读内容范围、内容是很广的,如:上初中之前就看过:趣味物理、趣味化学、十万个为什么、戏说三国、中国四大名著等诸多课外书,他的眼界、他的理解能力,他的思维的发散和拓展性,和没有阅读习惯的学生不是一个级别的,不管哪个科目他们学习起来都轻松自如。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尤其重要。从孩童时代开始,我们的孩子就喜欢听故事,看画本,如果从这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孩子们在各个领域的知识量比没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大很多,思维更加敏捷,更加有创造性。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还可以小组成员之间进行阅读比赛,看谁阅读量最大,看谁能简单概括讲述本周所阅读的大致内容和主旨,并给予奖励。鼓励学生通过相应的书籍的查阅,寻找问题的答案,同学间互相分享阅读的快乐。学会自我阅读,也是学生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这决定了学生最终学习的能力,这比给学生直接翻译文章学得更多,更持续。

3.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

所处的环境不同,心境和态度就会有所不同。当所处的环境杂乱无章时,人的精神就会随之松散;相反,如果所处的环境井井有条,则很容易集中精力。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很大。如果书桌上有很多杂物,就会分散你的注意力,使你产生杂念。如果书桌上整齐没有杂物,就会给你一个讯息:现在只能学习。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决心、恒心、坚强的意志力,而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是非观念还未完全形成,容易受身边的人、事务、环境所影响,所以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学习环境方面,我们可以精心设计班级文化,卫生角、阅读原地、学习园地、荣誉墙、决心墙、心愿台、班级公约、宿舍公约等对学生进行鼓励、题型、约束,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我们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专家励志讲座、观看励志视频、评出班级优秀榜样、每周进行相应的主题班会等措施来教育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

1.建立鼓励性学生评价措施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他们或者幽默开朗,或者能歌善舞,或者在球场上英姿飒爽,或者参加绘画比赛多次得奖,或者曾经代表学校参加田径运动赛并获奖,或者他们乐于助人等。我們作为教师要正面的评价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比金子还珍贵。只有保持住自信心,学生就会阳光开朗,眼里有着快乐的光芒,嘴角带着从容的微笑。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各自优点,在小组内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在小组内评出最积极发言之星,书写最工整之星,绘最佳之星,最好问之星,最善于分享之星,最乐于助人之星等,每周组与组之间也进行评比,比如获得积分最高的组别,评为最优秀组合等等,进行口头奖励或小礼物奖励等。这些奖励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这是对他们的肯定,使他们更加快乐更喜欢校园的生活和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包含在平时上课的用语中,在与学生交流的眼神和微笑中,在每次课堂上的提问与点评中。这些积极和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能更自主的学习,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民主而温馨。

2.关注各层次的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

每个班级都有优等生和学困生,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同,反应能力及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这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学生和老师的时间与精力是有限的,课后持续不断的辅导学困生是极其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顾及班级里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呢?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学生拟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培优补差计划,在执行这一计划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对于班级的尖子生来说,他们往往面临着课堂内容太少,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容易,手头上的练习题已超额完成的情况。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给与本班尖子生有一定难度的培尖题,他们有疑问的地方,尖子生之间互相询问解决,而不能解决的,教师再进行面对面讲解,或写下答题思路让他们自行理解。而对于学困生,教师着重于思想教育,对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及时和家长、班主任进行交流,共同教育。对于学而不懂的学生,要面对面进行交流,共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再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上我们要特别关注学困生,多提问多鼓励,一有进步及时表扬。同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帮扶活动,一对一,或一对二等,让学困生主动向学生成绩好的同学寻求帮助。尖子生在帮助学困生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无形中他们的知识也得到了加深和巩固。同时教师针对学困生制定成长追踪表,时时关注和分析,每隔一段时间,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对于中等生来说,他们也需要教师的关注,教师要定期的在班级里开展励志话题演讲或相关话题活动,持续助燃整个班级的学习热情。

总之我们要抛弃传统的说教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主导和课堂的管理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团队合作及寻求帮助,在课堂中愉快自信的交流和探讨,在和谐的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谢小平.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9,35.

[2]黄文源.英语新课程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M].上海出版社,2004.252-254.

(作者单位:广西省贵港市港南区湛江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高素质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培养造就高素质咨询工程师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