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2023-06-12周昕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育人优化路径传统文化

周昕

内容摘要: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十分明显,也应发挥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积极的职业态度、可持续发展能力及良好人格。近年来,我国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在不断加大中华传统文化育人平台建设工作,通过推动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方式,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积极开展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主动学习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营养,形成更为强大的“文化场”,使学生能在氛围更加浓厚的环境下,感受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高职 传统文化 文化育人 优化路径

中华民族在发展的几千年间,积累了十分丰富的财富,也为世世代代中华儿女创造了十分丰富的精神粮食,一直影响着中华儿女的实际生活,是中华民族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屹立于世界的重要支柱。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文艺复兴这一重要使命,但是文艺复并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复古,是要真正实现创造再生,并对传统文化进行建构与普及,才能真正作为当代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核心部分,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来看,高职院校就占了近乎一半,有着庞大人口基数。但是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传统文化育人工作,也是有关教育工作者要广泛思考的问题[1]。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内容特点,指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以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内容特点

1.课堂育人

传统文化育人的首要阵地就是课程,高职学生特点是以习技能为主的,是否能够引导高职学生主动吸取传统文化精髓,培养良好素养,也是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核心路径。在教学时,教师也要积极结合学生主动参与这一基本原则与目标,加大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的改革力度,积极构建教学环节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改造。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大学就开展《论语》教改,该课程通过“大学问、小故事”的方法进行论语课程项目改革,使学生能在不断“做”的过程中强化对论语思想的重要认知。

2.技艺育人

在传统文化育人方面,高职要积极用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领悟传统统文化具备的核心魅力,因此高职院校在传承非遗记忆、传统文化遗产时,也要主动承担自身职责,使学生能够获得更为良好的技艺育人平台。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开展传统文化育人时,就创建了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发展基地,通过该基地开展相关教育,并且积极纳入书画技艺、运河文化、鲁班文化等,也积极开设了“尼山书院”“孔子学堂”等众多具有特色的文化课程[2]。学校还聘请了19位非遗大师为学生开设“技艺名师工作室”,强化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3.环境育人

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环境建设,对传统文化来说,其教育体系创建更离不开校园环境支持。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景观、文化馆、校史馆等,形成更加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支撑体系。比如,山东理工学院就积极创建三A级景区,在创建校园环境时就积极融入了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欣赏校园美景的同时也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文化内涵,并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加深对校园文化的深度认知,提升文化认同感。

4.活动育人

传统文化育人如何与校园文化实现深入融合,是当下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能够看到,以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及红色教育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已演变得更加成熟。传统文化要想真正融入其中,也需要创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比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就成功策划了经典诵读大赛文化品牌活动,该项目也成功入选山东省高校思政工作核心校园文化品牌建设项目。该项目在发展过程中已由原本的单纯诵读比赛转变为品读经典、展示技能、传承非遗记忆[3]。

5.中外文化交流育人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硬实力要积极走出去,为中国职业教育提供全新平台。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最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就是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出去,因此目前高职院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借助该平台让高职学生也能主動参与中外文化交流过程当中,这本身也是传统文化育人的重要体现方式。例如,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通过建设澳大利亚分校、六艺孔子学堂的方式,使我国语言以及中华文化都能走出国门,让众多高职院校学生能在参与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强化自身民族自信。

二.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的不足

1.重研究、轻实践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在实践教学时,还是以最基础的理论教学为主,并没有上升到实践教学层面。但是也有部分院校可以意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内部的氛围不够浓厚,开设的课程仅仅也只是传统文化教材,存在照抄本科院校传统文化课程的不良现象,没有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征,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与教材[4]。

2.重思想精神、轻传统技艺

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需要从诵读人文经典这一路径入手,向学生灌输我国传统文化知识,但是这种方式也仅仅只是传统文化育人的核心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我国也有大批传统记忆、冷门技艺正面临失传状况。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浓厚的传承文化思想,要积极继承与保护以技艺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传统文化课程未整合学生学习、生活

与其他课程相比,传统文化课程是一门独立课程体系,与其他课程的互动性较少,与思政教育、人文素养课程、通识课程存在互相割裂的不良状况。但是上述课程均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也需要互相融合,并且把上述课程与技能专业课程互相融合,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

4.进校园易,进师生头脑难

目前我国也有很多高校在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四进课程,但是在传统文化进师生头脑难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育人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甚至部分院校的传统文化育人流于形式。

5.西方文化引进来易,中国文化走出去难

一直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都存在引进来多、走出去少的不良状况,在我国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当下,如何让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我国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各高职院校也要勇于承担自身职责。一直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都存在明显的引进来多、走出去少现象,要想真正文化育人的重要目标,需要與世界文化共享,让高职院校承担自身职责,承担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

三.高职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

1.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在提升学生人文底蕴与文化修为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一定要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架构,完善与中华传统化相关的课程体系,通过设选修课、必修课以及讲座课的方式弥补学生的相关体系缺漏;结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涵,我们可以看出该工作本身就具备较为明显的自然性、社会性以及职业性,因此各高职院校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课时,需要不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涵盖众多领域,还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该课程是对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延伸的一种补充方式,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因此有关人员可以从内涵、特点与分类等层面出发,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总体的认识。第二,国学文化课程。有很多以文、史、哲为主题,能够充分代表中华文脉、中国智慧以及中国精神的课程与讲座,比如《茶艺》《伦语》等。第三,设置伦理、法治课程。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与讲座,积极探索辩论课、案例课、现代礼仪课等,使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能夯实自身的道德理念,形成自觉法律意识。第四,艺术课程、美术艺术鉴赏以及书法等课程,能够有效提升个人审美能力以及生活工作幸福感,使学生能在接受教育的同时真正做到发现美、欣赏美。第五,体育教育课程。积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健全体育课程体系,打造更加优化的体能训练及素质拓展课程。第六,地域文化课程。高职院校要积极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课程讲座。第七,职业人文课程。对职业教育来说,职业精神就是需要职业教育具备的本质要求,也是各行各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需要坚守的职业操守以及百年文化理念,更是人文素养形成的核心养分[5]。因此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专业,积极开设金融、文化、商贸、文化以及老字号文化等。第八,科技人文课程。科学家必须要拥有伟大的精神革命,也要具备自然生命及社会人文价值支撑,通过数、理、化等综合性课程,为学生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人文趣向。

2.以增强学生体验为目标,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体系

高职院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离不开学生实践经验,学校要积极打造融思想性、娱乐性以及娱乐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充分彰显体验性与参与性,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平台,使学生能在不断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切实感受,主动反思领悟。

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打造“校园三节两会一讲堂”,坚持举办校园文艺艺术节,积极组织老字号进校园,非遗文化进校园等活动,坚持每年举办阳光体育节,积极倡导健康第一理念,向大众普及民族体育知识、宣传体育文化,促使学生养成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坚持每年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文化讲堂,积极开设人文名家进校园、文化沙龙会等重要活动。其次,建设酒类品牌社团,开设人文课程,让学生在研究学术问题时,可以以实践精神为重要契机,引导学生参与合唱、话剧、民乐等社团,最后,培育经典社会实践项目。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公益文化等不同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游学等一系列活动,在丰富社会经验的同时,也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提升人物能力。第四,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组织读书等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活动、读书活动,让学生也能形成良好的自主求问意识。

3.建立政企校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在高职传统文化育人过程中,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支持,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政府要推动传统文化弘扬工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高职学生形成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传承意识。政府可以牵头开展传文化大讲堂活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学校文化育人效果。第二,企业与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学校也要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融入企业文化,促使学生职业素养实现提升。高校院校为了提高人才培养效果,要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开展多样化传统文化活动,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如校企合作过程中,借助企业多元化资源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加大传统文化与教育过程的融合例数,提升诚信意识,强化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传统文化育人工作成效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在无形中为学生带来浸润与影响,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儒家文化为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通过与地方非遗文化结合起来,营造和谐、诚信、礼敬和诚信等校园文化氛围。高职学校要构建儒家文化、非遗文化等主题校园,从而进一步提高文化育人效果。

4.构建教育融合的师资队伍

高职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很多高职学校师资不足,无法推动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对此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定期聘请专家到学校组织专题讲座、授课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传统文化。同时要为学生创造到企业参观的机会,了解企业中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明确在员工职业素养与道德规范方面的要求,在自身职业观上有新的定位。在现在很多社会组织机构中,也经常开展有国学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高职院校要吸引其中的优秀教师,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第二,注重对民间传承者的引进,结合学校专特特点和当地文化资源,聘请民间工艺传承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学生可以学到传统技艺,逐步实现个人文化底蕴与人文修养的提升。第三,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职师资队伍的培养,在传统文化育人的过程中,要选择在传统文化方面感兴趣的教师和具备书法、音乐、美术领域等特长的教师,采取专业化培训方法,为专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高职院校也要给予一定奖励,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为教师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培训活动,主动参与课程开发、教学研究以及交流参观等,在沟通与交流中提高教学能力,保证高职文化育人目标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高职传统文化育人体系的优化路径研究十分重要,作为高职院校,一定要主动承担起自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核心使命,加深传统文化教育认知,主动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实践措施,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杨.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位一体”课堂育人体系构建探析[J].山西青年,2018(7):116-117.

[2]李冬影,人本理念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模式的构建路径[J].明日风尚,2018(6):211.

[3]冯骥才.守望民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2.

[4]刘焱,胡蓓蓓.非物质文化传承与保护途径初探[J].经济师,2007(7):14-15.

[5]李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业化运作的可能性——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符号价值谈起[J].贵州民族研究,2008,28(2):68-73.

(作者单位: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育人优化路径传统文化
基于“文化育人”的校服研发与品牌建设
技术文化
运用激励理论开展企业管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