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2023-06-12莫莉丁思颖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莫莉 丁思颖

内容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内驱力,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繁荣昌盛的基石,也是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主线。统编小学教材致力于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双线组合编排,是国家教育认同的重要载体,教材中覆盖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文化认同相关内容最多,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的“五个认同”,紧密结合,互相协同的。继承传统与实践创新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统编教材的关键路径,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全面加强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国家认同关键路径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材为基。教材是开展教育教学,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的重要载体和凭借,其中,代表着国家事权的统编教材在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对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基础性作用,充分彰显统编教材维护社会稳定、政治认同、文化自信的使命与担当。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意识”两个概念组成的,换成另外一个表述方式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客观实体或客观存在,而“意识”是一种思想、观念、精神等主观层面的认知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思想层面的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国56个民族成员能够自觉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存在,并自觉认识到自身是中华民族中一个成员的观念,对中华民族及其政治共同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忠诚和情感依托等所具有的态度和认识,对历史上中华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的认同,是对近代历史上各民族患难与共的共同民运的认同。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十分丰富,可以从身份认同、政治认同、中华优秀文化认同、历史认同和地理认同几方面关注。

(一)培育身份认同,培养中华民族的国民意识认同感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身份认同的内容共有32处。关于公民身份的内容共有9处,包含中国人身份、承担公民义务、服务社会等。

关于国民意识的内容共有23处,包括中国地图、心系祖国、不忘母语、国旗、少先队旗、神州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四号探月、C919国产大型客机交付使用、北京获冬奥会举办权、火星探测卫星等。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人文主题就是就“家国情怀”,课文《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从历史人物事迹的追寻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代代名人的家国情怀如此清明真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梅兰芳等爱国志士的爱国情怀,并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国民意识的内涵,从而培养小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二)崇尚政治领袖和精英,促进政治认同,全面认同中国共产党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政治认同的内容共有20处,关于政治主体的内容共有19处,主要是对我国近代史以来的政治领袖和政治精英的认同,包括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其中关于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内容最多。如《八角楼》《吃水不忘挖井人》《欢乐的泼水节》等,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讲述了毛泽东在江西领导革命时期,在沙洲坝为乡亲们解决吃水难的问题,领导乡亲和战士们挖井供水的事件。四年级下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记叙了周恩来青年读书时,面对东北奉天被外国人霸占的局势,忽觉中华不振的现象着实让人愤慨,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壮誓言。二年级下册《邓小平爷爷植树》一文描述了83岁的邓小平不辞辛劳地和大家一起植树。这些内容有利于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爱国爱民形象的认识,进而促进政治认同,全面认同中国共产党。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中华文化认同感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文化认同的内容共有200多次,包含各种文化类型,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1.关于物质文化的内容共有33处,包含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和生活用品文化四个方面。

一是饮食文化,相关内容有16处,包括粽子、腊八粥、腊八蒜、饺子、元宵、年糕、春饼、月饼等。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讲到端午节包多种多样的粽子;三年级下册《中国传统节日》专栏介绍了中秋节的月饼、端午节的粽子等。這些内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感知和认同。

二是服饰文化,相关内容在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我是中国人》,图画中56个民族的服饰清晰地展现出来,让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有所认知。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文的资料袋中展示了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人物服饰及外貌特征,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认知和理解,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三是建筑文化,相关内容有多处。其中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文通过“创举”“世界闻名”“坚固美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等词汇赞美了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赵州桥,有助于培育学生对我国桥梁文化的自豪感。

四是生活用品文化,共有14处,包括红灯笼、对联、香炉、年画、祖像、祭器、青铜礼器、孔子像、象脚鼓等。这些事物在课文中或语文园地中以各种形式出现,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在各个方面,包括生活用品。

2.关于精神文化的内容有17处,包含传统美德、思想精华和民族精神三个方面。

一是传统美德,共有25处,包括敬爱师长、勤学奋进、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尊亲爱友、谦恭有礼、珍爱劳动成果、诚实守信、惩恶扬善、廉洁奉公等。如二年级下册《一株紫丁香》一文描写了老师辛勤工作的画面,学生用紫丁香回馈老师的辛苦付出;六年级上册习作单元中的插图刻画了戴红领巾的小朋友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这些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美德的认同并引导实践,让学生践行尊敬师长、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

二是思想精华,共出现46处。包括学习观、仁爱观、改过观、修身观、自强观、变通观、义利观、诚信观、廉耻观、民族观、性善论等。其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呈现的思想大多数为我国古代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等人及相关著作中的思想。如教材中选用孔子学习观的论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让学生树立勤问的学习态度。选用《礼记》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观点,旨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关于仁爱观,教材中呈现各家代表言论,墨子主张“爱人若爱起身”,孟子主张“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荀子则认为“与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这些思想精华不仅能启迪学生智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丰实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其文化认同。

三是民族精神,共有46处,涉及爱国主义、舍己为公、团结一致、英勇无畏、锲而不舍、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勇于担当、忠贞不屈、开拓进取等方面的精神品质。其中,涉及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最多,达14处。如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平实的文字中充分凸显出革命英雄在生死面前,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一方面让学生对革命先烈怀有崇敬之心,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3.关于制度文化的内容有4处,主要包括中国姓氏、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等。这些制度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在人们的身份确认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些内容的介绍,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传统制度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关于行为文化的内容有66处,包含表演和技艺、书法绘画、节日习俗和科学技术四个方面。

一是表演和技艺,共有20处,包括京剧、藏戏、少林寺醉拳、剪纸、捏泥人、糊灯笼、拉二胡等。教材中共有7处有关京剧类的行为艺术活动,如: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一文着重对我国京剧文化中的走马鞭进行了专门介绍;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一文在前言中提出了梅兰芳先生主演的享誉世界的京剧作品《贵妃醉酒》和《霸王别姬》。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凸显我国京剧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特色和地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二是书法绘画,共有15处,包括书法、绘画、文房四宝等。教材中多次讲到我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书法家、画家及其作品。如六年级上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五年级上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五年级下册颜真卿的《勤礼碑》等,这些内容彰显了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三是节日习俗,共有29处,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语文园地《春节童谣》一文列举了从腊月初八到大年初二的春节节日习俗,包括贴窗花、新桃换旧符、放鞭炮等,意在凸显春节的欢快气氛,提升学生对我国春节的热爱之情,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四是科学技术,包括造纸术及中医问诊。如教材中提到了中医问诊的四个关键点,即望、闻、问、切,它是中国医学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有利于培育学生对传统医学的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文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让学生了解了科技发展历史,同时也让他们对科技文化有所认识,培养科学文化认同意识。

(四)继承革命传统,强化历史认同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关于历史认同的内容共有37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1.关于历史事件的内容有19处,包括香港被占、英法联军摧毁圆明园、澳门被占、大柏地战役、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日寇进犯晋察冀根据地、南泥湾、开国大典等。以上历史事件呈现了近代以来我国遭受的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进行的抗争,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些历史内容,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促进学生历史认同感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而增强学生伟大祖国来之不易的认同感。

2.关于历史人物的内容共有18处,包括蔡伦、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等。在《开国大典》中,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庄严时刻,让莘莘学子肃然起敬,热泪盈眶……一位位伟人、英雄的事迹和壮举,谱写着人性的光辉,激发着学生对我国历史人物的崇敬感,强化历史认同感、民族凝聚力。

(五)赞颂祖国锦绣景观,传承地理认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地理认同的内容共有67处,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领土意识等。

1.关于自然风光,包括天山、珠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黄山、天门山、庐山、天都峰、敬亭山、双龙洞、九寨沟、长江、黄河、桂林山水、日月潭、江南、陈巴尔虎旗大草原、海南岛、西沙群岛等。如一年级上册《神州谣》一文运用“黄河奔、长江涌”的语句刻画了我国黄河和长江奔腾壮阔的汹涌气势。三年级《黄山奇石》对黄山风景区各种天然奇石的描述,让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这些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对壮丽山河的自豪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关于人文景观,包括故宫、长城、颐和园、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布达拉宫、鹳雀楼、黄鹤楼、海宁安澜园、苏州狮子林等。如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描写故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近六百年的历史,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彰显了故宫在当代的人文价值……这些历史遗迹让学生感知中国特有的建筑文化等人文景观,激发对伟大祖国的地理认同感。

3.关于领土意识,涉及台湾、香港、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小兴安岭、海南岛等地。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一文明确写到“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指出“西沙群岛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教材这样编写,旨在强化学生的地理认同意识,培养对伟大祖国辽阔的疆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六)强化文化认同,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

语文教材是我国母语教材,相较于其他学科教材而言,尤为注重渗透文化认同相关内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文化认同相关内容共有220处,占到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总量的58.51%。文化认同相关内容中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的内容最多,數量分别为117处和66处,占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的比例分别为31.12%和17.55%,这些数据充分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对这些内容的高度重视。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国家认同教育内容分布及编写上看,明显可看出国家认同教育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我们要坚定不移用好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在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路径之一,语文课程以其在整个学科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特殊作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中承担者重要使命。如何通过统编教材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从研究对象来看,不仅要关注用好统编教材,还要关注教师教学,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我们要结合教材,实证研究,坚定不移用好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禄佳,郑流爱.国家认同:一种教材分析的视角——以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J].历史教学问题,2019(4).

[2]高维,郝林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导刊,2020(8).

[3]高维,颜蒙蒙.统编教材与国家认同——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国家认同教育内容研究[J].教育学报,2020.16(3).

[4]孔亭.试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内涵[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21(2).

[5]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

[6]陈瑛,郎维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五个认同”关系再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1).

[7]张淑娟.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意涵[J].学术界,2020(1).

[8]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EB/OL](2010-07-29)[2020-05-12]

注:本文为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J0788)“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挖掘与培育路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统编教材小学语文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